公筷「夾」出餐桌新文明,2020年大變革

2020-12-18 8090養生部落

受暴發的影響,小李一直沒有在外面的飯店吃飯。伴隨著全國防控形勢的好轉,餐飲行業也逐步恢復。碰巧趕上「五一」假期,小李便籌劃著與朋友相聚的事。

小李和朋友來到世紀金源購物中心在北京的一家酒店。點菜時,服務生把餐具放到餐桌上,小李驚訝地發現,每個人面前都有兩雙筷子,一雙黑,一雙白。以前小李來過這兒好幾次。對於這一點,服務員解釋說,現在響應號召,也是為了顧客的身體健康,後來實行了公筷制度,給每位顧客提供公筷,並做了色差。

分餐制和公筷制在中國推廣多年,但效果並不明顯。這些因素包括文化因素、經濟成本和個人習慣因素。新冠肺炎的爆發,為推行餐分制和公筷制度提供了新的契機。各地區也紛紛出臺相關政策,加大宣傳力度,鼓勵使用分餐制和公筷。它不僅體現了文明新風,而且有利於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值得在全社會推廣。

這種生活方式很健康

小李說:「我非常支持實行分餐制和公筷制度,因為這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小李的觀點也說明了推行分餐制和公筷制度的核心目的:保健。

人們在吃飯。節食是每個人都必須的。但中國還有一個古老的說法:病從口入。也就是說,很多疾病是通過飲食傳播的。

WHO國際癌症研究所的研究小組在《柳葉刀》雜誌上發表了一份分析報告:全球13%的癌症患者,220萬人患癌症,歸因於多種傳染病。致癌因素排在前三位的是幽門螺桿菌、 HPV和B肝病毒。但東亞是傳染病致癌率最高的地區之一。在這些細菌中,幽門螺桿菌就是通過合餐容易傳染的。

幽門螺桿菌的發現,打破了「胃中沒有細菌」的說法,可能導致胃炎、消化道潰瘍等疾病,嚴重的人很可能導致胃癌。據統計,目前中國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已達59%,感染率持續上升。如不及時採取措施,將嚴重影響人體健康。

共餐制度對幽門螺桿菌的感染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科學研究表明,病原微生物能通過筷子傳播,造成交叉感染,典型的有幽門螺旋桿菌、A肝和手足口病,合餐會為健康埋下隱患,可使多種病毒、細菌在就餐者之間傳播,在互相夾菜時無意中傳染給他人,"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法學所研究員馬一德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事實上,「公筷分餐」的倡議由來已久,早在1990年代,中國烹飪協會曾多次向全國餐飲企業提出「分餐制」改革的建議。2003年, SARS的爆發使這一舉措受到更多的關注,許多城市的餐館都在主動提供公共筷子。但就實際效果而言,這一舉措仍未得到足夠的宣傳和重視。

新冠肺炎疫情再一次提醒人們,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個人生活習慣。在這些方面,分餐制和公筷非常重要。

東北部地區,習慣了「大鍋燉」的人們開始在盤子上分餐盤,每桌都配有公筷公匙;四川成都,食客們喜愛的火鍋,也都開始推行分餐,每人都配有兩隻筷子,一隻公筷夾菜,一隻私筷自用;浙江,許多農家樂恢復營業後,紛紛實行「分餐制」,或是提前為客人分配飯菜,或是採用自助餐的形式,讓客人自己拿來吃……借著這次疫情的影響,各地都在抓緊實行分餐制和公筷制,把文明習慣內化為人心。

中國酒店協會會長韓明說,新冠型肺炎爆發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舌尖上的安全」,意識到集體用餐會導致疾病傳播。要把握時機,宣傳和引導廣大群眾養成合理分餐使用筷公勺的良好習慣,樹立健康文明的餐桌風尚。

人的,文化的,經濟的多重因素影響

分餐制和公筷雖有許多優點,但推行起來卻不容易。它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如個人、文化和經濟成本。

面試中得知,很多人對分餐制和公筷制度並不熱心。"覺得自己麻煩了,一會兒用筷子自己夾,一會兒用公筷,吃飯都覺得不舒服。""特別不習慣,吃著就忘了,隨便用私筷夾菜。""分餐似乎讓每個人吃飯都變得生疏起來,一起吃飯不只是為了找個熱鬧罷了。"

缺乏個人衛生意識,是擺在推廣分餐制和公筷制度面前的首要問題。據多項抽樣調查顯示,許多人不知道或不相信圍桌吃飯會對健康造成危害,只有少數人具有分餐意識,願意用公筷分餐或吃公筷通常被認為是「高冷症」「另類」。根據新華網對近兩萬名網友的問卷調查,四成網友贊成推廣分餐制,三成表示反對,另有三成表示觀望。

它還涉及到一個問題,家庭內部是否應該實行分餐制和公筷制度?"實行分餐制,家庭是重點,更是難點,困難在於家庭成員觀念和習慣的轉變。但是家庭分餐制也是最徹底的,如果它能得到普及,說明大眾的觀念和習俗已經改變了,其他場合的分餐制也很容易實現。

不能忽視文化的影響。許多人認為分餐制是舶來品。但是實際上,中國古代最早的時候是分餐制。由眾多的影視劇可見,每人一張小桌子,飯菜、飲料等都是分開配料的。這一風俗始於商周時期,《禮記》記載的很清楚:「天子二十有六,諸公二十有六,諸侯五有二,上大夫五有一,下大夫六。」《史記》《三國志》等史書也有許多關於分食小食的記載。

從魏晉時期開始,受少數民族影響,逐漸形成合餐制。至唐代,圍桌合食等胡人習俗與「胡床」、「胡桌」、「高腳椅」等一起,傳入中原,形成了合餐制的基礎。宋朝時,圍桌聚餐逐漸由宮廷走向民間,教坊瓦房、茶樓酒肆等也開始聚餐。《唐十八學士圖》是宋徽宗繪製的,其中的宴會是合餐。元、明、清時期,合餐日益興盛,分餐逐漸消失,「滿漢全席」成為合餐文化的高峰,也代表著合餐成為社會主流,延續至今。

他說,受注重人情的傳統習俗的影響,國人更喜歡熱鬧的合餐,認為「吃得還不夠熱鬧」,認為分餐制會破壞餐桌上的親暱氣氛,帶來隔閡感,尤其是許多老人表示難以接受分餐制,甚至有抵制情緒,因為覺得「生來就分、外」。

而不斷增長的經濟成本,也是阻礙分餐制和公筷制,特別是餐館推行的重要因素。儘管各地大力推廣分餐制和公筷制度,但有些小飯店仍實行合餐制,而且不主動提供公勺。若有兩把筷子和一把湯匙,成本就會增加,若在就餐階段分餐,就會增加人力成本。有些剛開張不久的餐館或小飯店,根本沒有推行分餐制和公筷制度的內在動力。這一問題需要在推廣過程中加以考慮和解決。

加速分餐制標準的制定

雖然存在阻力,但更健康的是,分餐制和公筷制度應堅定不移地推行。它不只是為了健康,而是社會文明的重大進步。

儘管實行分餐制和公筷制度會增加餐館的運營成本,但與公共衛生相比,其好處還是大於壞處。所以還是要採取措施幫助餐館,讓餐館成為宣傳的主要力量。

現在,全國各地都在發起行動,號召人們使用公筷公勺,有條件的地方實行分餐制。各地區的餐館也在全力促銷。

準則未必是一個實際問題。有人認為,餐飲行業消費場景多元化,服務標準多種多樣,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實施分餐制的難度,若缺乏相關標準的支持,當前興起的分餐熱可能再次落空。

山東出臺了《餐飲設計實施指南》,成為全國第一個餐飲設計省級地方標準,其中專門規定了公筷設計標準,讓消費者在使用兩隻筷子時不再「分不清男女」。

」國家有關部門和行業協會應採取主動,全面推行分餐制,並制定統一的行業準則。根據指導意見,各地職能部門和行業協會結合當地實際,制定實施細則和行規,並將有關『分餐制、公筷制、公勺制』推行情況納入餐飲企業的衛生監督範圍,不斷跟蹤監督,以制度剛性保障餐飲企業實行分餐制的積極性。

儘管實行分餐制和公筷制在短期內會增加一些成本,但從長遠來看,它會促使餐廳進行服務流程優化,提高服務質量,從而有利於餐廳的發展。山東一家酒店集團負責人表示,分餐確實給餐飲服務帶來了「新麻煩」,比如,上菜程序繁瑣,工作量大,分餐時熱的菜容易涼。但是現在調整了組織結構,以前由主廚負責的服務班,現在由廚房部負責的服務班,與廚房搭班備菜,上菜不僅不慢,反而更有效率。

以家庭為重點推廣分餐制和公筷制,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接受採訪時,小楊表示,他很樂意自己使用公筷、公勺,「但長者,特別是長者,可能不太願意接受,覺得這樣會感覺很生疏,一家人在一起就不熱鬧了。」

重點是要把重在預防的觀念真正融入家庭生活。馬一德表示,家庭分餐制很難向單位、公共場所推行,要採取硬性措施強制推行,可通過公益廣告、媒體播報、簡訊定向推送、短視頻等多種形式,開展餐飲方式科普宣傳,逐步提高公眾對分餐制的接受程度。

儘管媒體大力宣傳推廣分餐制和公筷制度,許多地方餐館也有明顯的宣傳海報和標語牌等,但這僅限於倡議層面,不具有強制性。

所以從國家層面上講,要加強公共衛生方面的立法,把普法和執法工作落到實處。協同推進公共衛生法律法規的實施,加強法治宣傳,強化執法和公共服務。有關職能部門和行業協會要抓緊制定有關餐桌文明行為規範,倡導群眾養成文明用餐、健康飲食的習慣。

經過這場瘟疫,人們逐漸形成了戴面罩、勤洗手、使用筷子等衛生習慣。盼望在疫情消退後,每個人養成的好習慣也能長時間堅持下去,既保護自己,又保護別人。

相關焦點

  • 【文明餐桌】公筷行動這些成語,你一定沒見過
    【文明餐桌】公筷行動這些成語,你一定沒見過 2020-04-15 17: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公筷標註餐桌文明新高度
    中國作為飲食文化非常發達的國家,餐桌成為一個考驗人修養的重要場所,吃飯更是中國人協調人際關係的一種方式。同桌合食作為傳統飲食習慣已傳承了千年,國人似乎已形成了一個共識:在觥籌交錯、推杯換盞之間,對於長輩的尊重、朋友的關愛才能得以有效傳遞,彼此感情才能真正增進,使用公筷公勺總感覺多了點界限感,少了點人情味。
  • 以「小餐桌」帶動「大文明」 峨山縣倡導文明餐桌新風尚
    自發出「使用公筷公勺,文明餐桌」行動倡議書以來,峨山縣廣大市民、各行各業人士積極行動,餐飲行業廣泛推廣,分餐公筷等用餐方式越來越被人們所接受。近日,在峨山大酒店,工作人員正在為即將到酒店的顧客做用餐準備,每桌都配置了公筷公勺。
  • 多地推行分餐制,公筷「夾」出「新食尚」
    為此,該店在每個包廂放了數十雙公筷,以便及時換下不能繼續使用的公筷。 為了鼓勵更多顧客加入到分餐制行動中,不少餐飲企業推出優惠「大禮包」。上海一家餐飲企業表示,凡客人進店使用公筷公勺,每桌贈送特色農家菜一份;在微信朋友圈中轉發宣傳使用公筷公勺圖文者,集滿15個贊,可獲贈1瓶啤酒,點讚越多,獎勵越多。這些獎勵措施推行後,受到顧客的青睞和推崇。
  • 「公筷公勺 文明餐桌」邯鄲市叢臺區中華橋小學文明活動進萬家
    近期,邯鄲市叢臺區中華橋小學開展 「公筷公勺進萬家」活動。學校第一時間組織孩子們製作其主題的宣傳教育手抄報。學校以「公筷公勺,你我在行動」為中心思想,把理念宣傳進家庭。建議在家庭用餐中,使用公筷公勺,用公筷夾菜、公勺舀湯,實行「分餐制」;我們還要求學生自主學習公益宣傳視頻,並號召學生與親人共體驗。
  • 2020餐桌新倡議:「一分二公三自帶」
    2020餐桌新倡議:「一分二公三自帶」 2020-03-21 10: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邛崍推出「文創公筷」讓餐桌更有韻味2020年04月03日
    本報訊 (記者 杜文婷) 近日,一場倡議「文明餐桌·公筷公勺」的「雲」上接力行動在邛崍市廣泛開展,社會各界積極響應,以實際行動踐行「公筷用餐、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在一些市民的家裡,餐桌上都多出了一雙筷子和一個勺子。
  • 「節儉新『食尚』」文明餐桌行為從小學生開始
    西安網訊:近日,西安航空基地第一小學組織召開「公筷公勺用起來,舌尖節儉新『食尚』」主題雲班會,引導學生積極踐行文明餐桌,讓分餐制、光碟行動等文明用餐習慣成為航空人的生活常態,助力西安航空基地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取得更好成效。
  • 公筷公勺進餐廳文明用餐新風尚
    民以食為天,餐桌上的健康是重中之重,為改變餐桌上的陋習,本報將推出「公筷公勺新食尚」系列報導,倡導文明就餐、健康飲食的好習慣。安全用餐非小事,一筷一勺見文明。我市發起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議行動後,各餐館、飯店迅速響應,把使用公筷公勺變為一種新時尚。
  • 餐桌文明 從我做起
    ——編 者   在餐飲行業,一場「餐桌革命」正在興起。全國多地紛紛發布行動公約、出臺舉措,推廣以分餐進食、公筷公勺為標誌的餐桌文明。  新一輪餐桌文明推廣主要包括哪些內涵?個體在不同生活場景中應如何踐行餐桌文明?
  • 阿姨們自編寧波話版公筷《拍手歌》,引導餐桌文明
    倡導飲食新風尚,改變餐桌舊陋習……」近日,一段使用寧波話說唱的使用公筷公勺《拍手歌》,在江北甬江街道朱家社區的居民群裡流傳開來,富有節奏朗朗上口的歌詞,十分接地氣地宣傳公筷公勺有利健康,倡議大家共同促進餐桌文明。 拍攝這段使用公筷公勺拍手歌的,是朱家社區巾幗宣傳隊金舞鞋舞蹈隊的阿姨們。
  • 關於印發《2020年婁底市「用餐好習慣 健康新風尚」文明餐桌行動...
    關於印發《2020年婁底市「用餐好習慣 健康新風尚」文明餐桌行動實施方案》的通 知各縣市區文明委,婁底經開區、萬寶新區,市直各單位:現將《2020年婁底市「用餐好習慣 健康新風尚」文明餐桌行動實施方案
  • 一方「小餐桌」帶動社會「大文明」
    使用公筷公勺獲「免費菜」「為了大家的健康,我們店提倡使用公筷公勺,希望大家用餐愉快。」晚上七點,正是就餐高峰。新旺美食林酒家經理俞迎春一邊為食客擺放公筷公勺,一邊向大家倡導文明飲食新風尚。
  • 文明新「食」尚 健康好習慣 ——林州二中開展倡導公筷公勺活動
    5月30日下午5點,林州二中志願者來到長安嘉惠苑社區,向居民朋友們發放「公筷公勺」倡議書,倡議大家在非分餐制用餐時主動使用「公筷公勺」,把文明餐桌新風尚帶進千家萬戶,收到倡議書的居民們紛紛表示,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 公筷公勺丨引領餐桌新潮流,曬曬你家「新食尚」有獎徵集~
    公筷公勺丨引領餐桌新潮流,曬曬你家「新食尚」有獎徵集~ 2020-05-11 02: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合陽縣商務和經合局:打造文明餐桌標杆 引領文明餐飲風尚
    渭南青年網(編輯 閔盼龍 通訊員顏煥治 張二贊)小餐桌,大文明。餐桌文明是社會文明的集中體現。尊重勞動、珍惜糧食、勤儉節約、合理消費、文明用餐、科學飲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今年以來,為了確保全縣人民身體健康,推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向縱深邁進,合陽縣商務和經合局多措並舉,率先打造了一批文明餐桌示範單位。抓宣傳,營造濃厚創建氛圍。該縣商務和經合局積極引導廣大市民與文明握手、與陋習告別,樹立安全、理性、健康的生活方式。
  • 文明餐桌新風尚!松江124家餐廳、260戶家庭帶頭承諾使用公勺公筷
    餐桌文明是社會文明的縮影,也是展示一個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醫生常說「病從口入」,就源於我們不文明的餐飲陋習,在近期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有不少病例是通過聚餐傳播,這給人們帶來警醒與反思:圍桌合食、筷來箸往為病菌擴散、疾病傳播打開了方便之門。
  • 一筷一勺見文明!公筷抗疫,紹興市民如何響應?
    一筷一勺見文明2月27日,柯橋區文明辦在微信公眾號上發起「公筷行動」倡議:「『餐桌舉止非小事,一筷一勺見文明。』中國是一個飲食文化非常發達的國家,大家圍坐在餐桌前,你一勺、我一筷,看似其樂融融、熱熱鬧鬧,其實暗藏著許多風險。因為每一個生命個體的健康狀況不同,難免會讓一些傳染病傳播開來。
  • 節儉入人心 文明餐桌成風尚 蘭州市大型餐飲單位已落實公筷公勺分...
    記者從市市場監管局了解到,自2012年我市啟動「文明餐桌」行動以來,全市各類餐廳文明餐桌提示牌的設置率已經達到100%。去年10月我市開始試點推廣公筷公勺分餐制,今年9月1日,由市文明辦、市市場監管局負責制定的《公筷公勺分餐夾使用規範甘肅省地方標準》發布,目前全市大型餐飲單位已落實公筷公勺分餐夾。
  • 百家餐飲店加盟晚報公筷行動——鞏固提升文明城市創建成果我們在...
    加入到晚報「公筷公勺見行動」活動中來,「桌上有公筷」,做餐桌禮儀的踐行者;加入到晚報「公筷公勺見行動」活動中來,「主動用公筷」,做餐桌禮儀的推動者;加入到晚報「公筷公勺見行動」活動中來,「引領用公筷」,做餐桌禮儀的引導者……為鞏固提升文明城市創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