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冰心散文獎」系列活動昨日在西安正式啟動,來自全國各地的獲獎者順利抵達西安。頒獎禮還未舉行,記者提前獲悉,連續三屆獲得「魯迅文學獎」的著名女作家遲子建,此次憑藉散文作品《光明在低頭的一瞬》成為第三屆「冰心散文獎」獲獎者之一。
遲子建獲獎作品是單篇
「冰心散文獎」自第一屆起,便有不少「大腕」摘獎,比如,第一屆的獲獎者中,有如今陝西省作協主席賈平凹,第二屆獲獎者中,則有現今中國作協主席鐵凝,到了這第三屆,遲子建便是一「腕兒」,至於究竟還會有哪些散文名家問鼎,我們還需拭目以待。
今年44歲的遲子建,是一位優秀的作家,2007年她第三次贏得了「魯迅文學獎」,是目前中國唯一一位連續三屆獲得「魯迅文學獎」的小說家。而遲子建與散文的「淵源」很深,她在第四屆「魯迅文學獎」中的獲獎作品——中篇小說《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當時就有評委這樣評價說:「表面上看像散文。」可見遲子建的散文探索一直在進行。
據悉,遲子建此次獲「冰心散文獎」的是一個單篇,名叫《光明在低頭的一瞬》,文章不長,寫她在俄羅斯一座教堂的經歷,在教堂裡,她看到了喜愛的畫家魯勃廖夫的壁畫,然而當她從畫上收回目光低下頭來的一瞬,卻看到了一位正在安靜地打掃祭壇燭油的老婦人。她細寫了老婦人的外形動作和對清掃燭油職責的虔敬,感慨道:「她的勞作是安然的,而我從她身上,看到了另一種永恆的光明:光明的獲得不是在仰望的時刻,而是於低頭的一瞬。」「冰心散文獎」主辦方中國散文學會常務副會長周明告訴記者:「遲子建近些年的作品,不論在小說還是散文方面都有不錯的成績,這篇寫得也非常好。」不過,遺憾的是,遲子建由於個人原因此次未能來西安,而為了表達自己獲獎的心情,她專門撰寫了獲獎感言,託周明代為表達。據悉,在獲獎感言裡,她表示很高興得到獎項,同時談了對散文的一些獨到見解和看法。
「中國散文學會創作基地」
西安落成
昨日上午,作為此次重要的活動之一,「中國散文學會創作基地」和「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創作基地」正式掛牌成立。該創作基地設在一休閒山莊。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傅溪鵬表示:「對於散文作家來說,這裡是一個環境優美,古都風韻濃厚的地方。我們兩個協會將這裡作為基地,一方面想要鼓勵作家體驗生活,一方面方便大家到西安採風,寫作,對古都進行宣傳。」
作家採風團許多人都參加了昨日的掛牌儀式,中國作協名譽副主席鄧友梅認為在西安辦一個創作基地很有吸引力。鄧友梅說:「這類的創作基地在全國各地都有,但運行得怎樣,則要看各地方的吸引力如何。古都西安具有濃厚的文化底蘊,這一點很吸引作家,因此即使許多人來過西安可能無數次,比如我,已經來了第十一次,但依然還是願意到這裡來。創作基地對於作家開闊視野是很有好處的。」
據了解,隨著昨日眾多散文「大家」們的到來,今日下午,「全國散文高層論壇」將率先舉行,關於中國散文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以及改善方法等,都將是此次論壇的議題。
中國作協名譽副主席鄧友梅談散文
散文創作不需要迎合
中國作協名譽副主席鄧友梅,在參加「中國散文學會創作基地」掛牌儀式的間隙,接受了本報記者採訪,談到對中國散文的一些看法。
他講了這麼一件事:「我在法國的時候,認識了一位嚴肅文學作家,當時聽說他的作品賣了5萬冊,結果一問他,他立馬生氣了,說:『你把我當什麼人了,通俗小說作家嗎?』他認為作品銷量好並不是好事。通過這個細節你就能了解到國外一些嚴肅文學作家的心態。」鄧友梅介紹,在日本,有兩個作家的協會機構,一個是嚴肅作品作家協會,一個是通俗作品作家協會。通俗作家寫偵探、流行小說,但不論你的銷量怎樣,知名度多高,嚴肅作品作家的協會不會讓你入會,因為是兩個種類。「這就好比我們的小說和散文的差別,小說有許多是消遣性質的,而散文要求讀者具有一定的文學追求和愛好,要有一定的文學素養,這註定兩者的讀者群是不一樣的。」鄧友梅感慨,現今年輕人的休閒手段多了,讓他們靜靜地坐下來看散文,欣賞其中的美感,很難做到了。「但發展和偏向總是一時的,讀者的選擇也是變化著的,散文有它的地位,而純文學不可能要求銷量,或知名度。」
說到讀者,鄧友梅認為其實現在的讀者已經自然地劃分開來。「你去書店看,那些買暢銷書的年輕人,永遠只看它來消遣,而看嚴肅文學的讀者,也永遠只買他們關注的作品,我認為所謂的圖書宣傳在這兩個種類的選擇上,是起不到作用的,它只能在一個種類中起到推薦作用,而不能改變讀者本身的讀書種類選擇。其實這也就是文學規律。散文作家不需要迎合,或者改變,只需要寫好自己的東西,等待讀者的觀賞。」
解密「冰心散文獎」背後的故事
鼓勵年輕散文作者是冰心遺願
「冰心散文獎」是如何建立的?它的建立與冰心有何具體的聯繫?最初一筆獎金由何而來?記者昨日專訪了中國散文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周明,聽他解密背後的故事。
記者:設立「冰心散文獎」最初的意向是如何得來的?
周明:冰心老人在世的時候,有一次叫我去她家,跟我說她希望能夠設立一個獎項,鼓勵寫散文的年輕人在藝術的道路上走得更好。因為我一直在做散文方面的工作,她就問我設立獎項怎麼樣?我說挺好的。她說:「我這裡有些稿費,你就用來當獎金吧。」我當時說不能拿,老人一輩子總在捐錢,自己手頭並不寬裕。我就說留給吳青他們吧,冰心老人笑著說:「他們有我這些家具呢。」老人的家具已經非常舊了。為了要捐這個錢,老人還把幾個孩子叫到身邊,問他們的意見,孩子們說:「我們沒有意見,聽娘的。」她的那幾個孩子把她叫娘。後來,事情還沒正式實施,老人就過世了。吳青他們幾個又找到我,依然把老人的幾萬塊錢稿費捐出來當了獎金,後來我們又湊了一些,就這樣,成功舉辦了第一屆,這就是「冰心散文獎」成立的故事。老人家真是不容易。
記者:「冰心散文獎」的評獎機制是怎樣的?如何操作?
周明:以這屆為例,我們共收到500多篇投稿,經過初評後,邀請知名的散文評論家和散文作家組成權威的評委會,作品通過晉級產生。今年在「冰心散文獎」名額的基礎上,還增加了優秀散文獎,就是為了完成冰心老人的願望,多鼓勵年輕散文作者奮進。至於評委會的名單,為了公平起見,我們都不公布。
記者:「冰心散文獎」目的在於鼓勵年輕作者,是否意味著以後像賈平凹、鐵凝,包括遲子建這樣的大腕散文作家將會退出得獎舞臺?
周明:事實是,這幾年,被挖掘出來的新人很多,而已成腕的散文大家則是精品越來越多,這是我們今後評獎的趨勢。大腕作家,讀者和評委對他們的要求就更精益求精,作品要更好才能得獎。我們知道現在各地都市報紙都有副刊,而正適合發表散文和詩歌這樣的短篇,這也為散文作者的培養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花絮
看「大家」在西安
冰心女兒女婿悄到西安
記者昨日在作家採風團中,意外遇到了冰心最小的女兒吳青和女婿陳恕。
當得知吳青夫婦來了後,記者就在門口等待,遠遠地看到吳青老師身著綠色的衣衫從古韻十足的小巷中走來,一頭銀白色短髮非常精神。吳青今年已經71歲高齡了。陳恕老師看起來很靦腆,但說起話來卻很有條理。問起冰心獎,吳青老師笑著說:「我是教外語的老師,不是作家,也不寫散文。不過我們參加過兩屆,挺好的。」陳恕老師笑著糾正:「這屆還沒辦完呢。」大家都笑了。他們上屆也參加了。
問吳青老師對西安的感覺,她說不是第一次來了,兵馬俑也看過了,不過聽到這次還組織去參觀兵馬俑,依然興致勃勃地要去。吳青和陳恕老師都是北京外國語大學的教授,周明老師笑著說:「他們是恩愛的小兩口。」
聽華陰老腔白樺紅了眼圈
為了迎接中國作家採風團,昨日上午主辦方在一休閒山莊裡安排了一場「華陰老腔」的欣賞會,在芳草茵茵的草坪上,王振中、張喜民等陝西「華陰老腔」的傳承人演出了「華陰老腔」經典段落,尤其是話劇《白鹿原》中部分唱段的演出,相當有感染力,當「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的曲子一起,音樂悽婉動人,甚為感人。
著名詩人白樺事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到了這一段,說著說著,記者發現「情況不對了」,白樺先是手指抵住嘴唇,抬起頭來,記者再看,他已是紅了眼眶。他說:「我過去每次到灕江都要聽納西古樂,現在又在現場聽了老腔,覺得很感慨。對於音樂來說,保存自己的聲音真的太困難,音樂真是要用生命來做,是拼了命的,但現在許多創作人,做藝術的人卻認為藝術是可以編造的,商業化的,這是不對的。就好像老腔,沒有什麼豪華的服裝、道具,卻是有了生命的力量,今天的人都應該聽聽。」
講這段話的時候,白樺的夫人王蓓一直陪在他身邊,王蓓是我國著名的電影表演藝術家,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她主演的《聶耳》、《馬蘭花》和《大浪淘沙》都非常走紅。不過有意思的是當記者問她當年在《大浪淘沙》裡演什麼角色,是被那個導演挖掘等問題時,她第一反應就是轉頭問白樺,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可見兩人確實相濡以沫。
賈平凹和鄉黨老碗吃麵
作為第一屆「冰心散文獎」的獲獎者,賈平凹昨日也來與眾多散文家見面。後來才知道,這次散文獎的嘉賓和獲獎者許多都是陝西人,他是來會鄉黨的。本次嘉賓中的陝西人包括何西來、周明、雷抒雁、王宗仁、白描、李炳銀、朱佩君、閻綱等。
一些陝西籍的嘉賓離開故土很久了,賈平凹與眾鄉黨一見,自然就談到了關中飲食,中午就吃起了咱陝西的麵條,盛麵條用的是「大老碗」,鄉黨們非常有感覺,一人一個端起來吃,他們這個舉動,引起現場一陣歡呼。
本組稿件由本報記者劉慧採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