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冰心散文獎近日在四川眉山頒獎。
泰州作家陳社散文集《走過》榮獲冰心散文獎「優秀獎」。
冰心散文獎是一項具有權威的全國性散文大獎。著名作家冰心女士生前曾是中國散文學會名譽會長,冰心散文獎是遵照其生前遺願並捐資,經中國作家協會批准,由中國散文學會於2000年創立的。旨在彰顯我國散文創作的成就,不斷評選出題材廣泛、思想敏銳、著力表現現實生活,創作形式風格多樣的優秀散文,是我國文學獎中最重要的獎項之一,也是全國散文專項評選的最高獎。該獎設立以來,先後有賈平凹、肖復興、閻綱、鐵凝、遲子建、從維熙、陳祖芬、張抗抗等著名作家和眾多業餘作者獲此殊榮。
第八屆冰心散文獎評選活動於2017年12月9日在北京啟動,2018年6月23日在四川眉山揭曉。本屆冰心散文獎的評選範圍為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中國大陸公開出版發表的散文集、散文單篇作品和散文理論(專著)文章。獲獎的129部(篇)作品中既有堅持傳統散文創作的名家力作,也有對散文創新寫作的新秀妙筆,代表了近兩年來我國散文創作的總體水平。(綜合《百度百科》等資料)
陳社,亦名肖放。泰州人。務過農,做過工,從事宣傳文化工作多年。
1973年起發表作品,迄今已發表300餘萬字。1992年—2018年先後在5家媒體開設專欄,迄今已發表300餘篇。著有散文集《坦然人生》、雜文集《不如簡單》、小說集《井邊》、新聞評論集《過猶不及》、文藝評論集《向平凡致敬》、長篇紀實散文《留學,到德國去》(與陳丹丹合著)等9本書。獲《中國作家》優秀散文獎、中國當代散文獎、江蘇優秀散文獎、江蘇電視金鳳凰獎、江蘇理論作品獎、江蘇戈公振新聞獎、《雨花》優秀小說獎、冰心散文獎等獎項,入選《江蘇文學五十年》《中小學生閱讀文庫》《中國新文學大系》等選本。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一級作家、高級記者。
對話陳社
記者:祝賀您的散文集《走過》榮獲「第八屆冰心散文獎」!
陳社:謝謝!獲得這個獎我比較意外。我是去年底在媒體上看到評獎公告的,發現它有兩個特點,一是個人可以直接申報,不需要由有關組織篩選、推薦。二是只報作品,不需要其他情況。我還致電中國散文學會辦公室問了一下,答覆說沒有申報表,只要寄一式五份作品過去,同時寫下聯繫電話和郵箱,其他不要,只看作品。
記者:這是唯作品說話了?
陳社:應該有這層意思吧。我就寄了五本書,附了一張寫有電話和郵箱的紙條過去。後來就通知我獲獎了,所以感到意外。
記者:我和我的同事們都讀過您不少作品,尤其您在《泰州晚報》的專欄文章是每篇必讀,很得教益。
陳社:這本書其實就是從晚報的專欄發端的。2015年10月,泰州晚報總編翟明同志約我開個專欄,和我商定用《走過》作欄目名稱,確定了「人無分顯隱、事無分巨細,時無分遠近,有益、有趣、有識」的欄目定位。這本書就是以這些專欄文章為主體,佔了全書150篇文章中的三分之二。另外一部分是我在其他報刊發表的作品,包括一些舊作,書名就用的《走過》。所以,這本書能獲獎,先得感謝《泰州晚報》,感謝《泰州晚報》的同志們。
記者:您謙虛了!您這本書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必有其價值所在,您能介紹一下嗎?
陳社:首先,就我的書而言,談不上什麼脫穎而出。遠的不論,單看泰州,散文寫得好的人多的是。而評獎中的偶然因素也多的是,所以我的意外,還有一層意思就是僥倖。由於我因故沒有參加頒獎活動,至今不知道這個獎是怎麼評的,評委是哪些人,他們選上這本書的理由是什麼。最近我看到不少各地對當地獲獎作者、作品的宣傳報導,發現其中還是有一些規律可尋的,譬如獲獎的散文集中,專題性的比較多。如陝西老作家肖雲儒的《絲路雲譚》,專寫絲路文化。又如徐州女作家周淑娟的《縱橫紅樓》,專寫讀《紅樓夢》的現實思考。而我的《走過》,雖說是以我人生路上的所歷所聞所思為經緯,涉及的內容卻比較雜,不佔優勢。
那麼我的僥倖緣於何處呢?我編這本書時有一點考慮,就是能夠反映我散文寫作多方面的面貌,即敘事性散文、雜文、隨筆、散文化評論四種類型都要有。我以為這是我的散文寫作,也是這本書的一個特點。尤其雜文,現在發表的陣地很少,還在寫的人也很少。而我一直在寫,選入這本書中的就不下20篇。當然評委們是否出於這種考慮就不知道了。
記者:您的散文創作涵蓋了四種類型,屬於多面手了,難能可貴。請您介紹一下它們各自的代表作是哪些。
陳社:我就各舉兩篇我自己和一些朋友認為可以的吧!敘事性散文:《艱難的父愛》《妹妹的故事》;雜文:《謀事與謀人》《關於「大師」》;隨筆:《不如簡單》《水的泰州》;散文化評論:《低處著眼 小處落筆——我讀浩泉》《沉寂的書畫大家——漫說吳駿聖》。
記者:《艱難的父愛》深沉、獨特,以小見大。《妹妹的故事》寫得克制,卻催人淚下。還有《不如簡單》的達觀和洞察,《謀事與謀人》的犀利和幽默,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而《水的泰州》以一個「水」字為泰州定性,堪稱泰州的城市名片。這些都是您的經典之作,您能不能從總體上給我們概括一下您散文創作的主要特色。
陳社:真情實感,言之有物。這八個字一般般,屬於寫作的基本要求,算不上什麼特色,卻是我始終勉力為之的。我的作文,多有感而發,有的放矢,可能從小所接受的「文以載道」教育對我的影響比較大吧?
記者:其實這一點是最重要的,真實是散文的生命嘛!能不能請您介紹一下您的創作簡歷?
陳社:說了您不要笑,我最初是學寫詩,1970年代寫過不少,發表在單位,最多是市文化館的油印小報上,後來發現自己不是這個料,望而卻步了。其間還寫過幾篇文藝評論,如評電影《九九豔陽天》的,評話劇《楓葉紅了的時候》的,那時候泰州沒有報紙(泰州市報尚未復刊),廣播電臺是發表文藝作品的主陣地,在喇叭裡聽到播音員在朗誦我的習作,大受鼓舞。我在省級報刊發表的第一篇習作是雜文《「特殊浴客」從何而降?》,刊於1978年5月19日的《新華日報》,得到了不少鼓勵。從1980年代起,我寫得比較多的就是散文(包括雜文、隨筆)了,逐步得到了讀者和行家的認可。1995年加入了江蘇作家協會,2007年加入了中國作家協會。退休後時間多了,除散文外,又寫了一些文藝評論和小說。大致情況就是這些。
記者:您長期從事領導工作,公務繁忙,怎麼處理工作與寫作的關係呢?
陳社:有所為有所不為。首先要保證工作,為了工作,許多寫作計劃不得不放棄,這是其一。其二,為了寫作,必須放棄生活裡的許多東西,譬如我幾十年不打牌了,歌舞廳、浴室也去得極少,電視除了新聞和足球比賽看一點,其他基本不看。我女兒說她從小到大,爸爸沒帶她去公園玩過一次,想想還真是的。其三,我的寫作主要靠節假日,雙休日和節假日我總是把自己反鎖在辦公室裡。記得搬到政府新大樓的第一個春節,應該是1999年吧,初一的下午,發現廁所鎖上了,飲水箱上貼了封條,兩個水的問題都不得解決——
記者:哈哈!太生動了,業餘創作確實不容易。
陳社:搞寫作的絕大部分都是業餘,所以我們特別羨慕那些專業作家和工作清閒的寫作者。
專家評說:
趙本夫《精神的高度》:一個作家能走多遠,取得多大文學成就,決定的因素不是技巧,而是精神的高度。陳社先生的這部散文集,就是一部有獨立思想和精神指向的書。陳社先生生活中為人儒雅、謙和,似乎一切事都可以商量。但從這部書裡,我們卻發現他是一位有著鮮明個性和精神操守的人。
顧農《無所不談 道在其中》:中國散文有兩大源頭:史傳與諸子。陳社的作品一部分繼承了史傳散文的傳統,一部分略近於諸子散文的派頭。能夠兩手都來得甚至都很硬,實在非常困難。
陸建華《在人生和文學的大道上坦然前行》:如果說,陳社的散文是以不加粉飾的真情顯示出感人的藝術力量。那麼,他的雜文隨筆很大程度上是靠坦蕩無私的真誠增強其說服力和戰鬥力。
費振鍾《關於陳社和他的寫作》:所謂寫人敘事,雖為文章常道,卻也因不同寫作者不同的才情與器識,可以看出通達與否的。我讀陳社散文集中所有作品,即以通達來作為評價,作者能做到這一點其實並非容易。
汪政《世象山水共品題》:他的積累深厚,創作領域也相當廣,可以說各體皆擅。他的作品從時間上講跨度不小,但若仔細看去,幾乎每篇都是一個時代的風貌……用白描手法為普通人造像,而一個個鮮活的人物連接著的是生活的世相百態,顯示了作家描摹生活和刻畫人物的不凡功力。
儲福金《一個人的精神追求》:我與陳社相識多年,是老朋友了。印象中他總是面含微笑,熱情、坦誠、真實。他的為人處世,顯文人風骨。他曾送我他的幾本書,拜讀之後,對他的了解更多了。作為一個官員,能這麼寫、能寫這些,確乎難能可貴。
王幹《人生有一種哲學叫減法》:正像陳社書中說的那樣,「面對世事的複雜,你想簡單,又每每不敢。簡單是需要心的超脫、欲的超脫的,它是對天地的達觀、對生死的洞察。倘有所悟,簡單就不只是一點勇敢和機智,而是生存方式的一種選擇,返璞歸真的一種活法。」陳社的文章處處顯示著這種超脫和洞察。
子川《坦然的書寫》:人們需要敢於說真話的人,而社會實踐卻讓人心照不宣地明白:敢於說真話的人多半沒有好果子吃。以陳社的智商、情商不會不明白這些道理。然而,讀了他的《不如簡單》《講真話》《君子與小人》《坦然人生》等篇章,人們就很容易明白,做一個聰明人於陳社:非不能為,實不願為!
雷雨《簡單行世性情文》:他默默地觀察,細細的思考,苦心孤詣深思熟慮之後,是《靖江人》的渾然天成。這樣的文章,不能刻意,不能強求,只能是水到渠成,一氣呵成。而《〈花叢〉散憶》這樣的來自鄉土民間的也許更接近文學精神的故事,我們也許已經久違了!
(泰州晚報 小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