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作家安寧和渡瀾師生同獲丁玲文學獎

2020-12-13 金臺資訊

頒獎現場(右二為安寧,左三為渡瀾)。

人民網呼和浩特12月10日電(富麗娟)12月10日,來自內蒙古大學的青年作家安寧和渡瀾,現為師生的他們同獲第11屆丁玲文學獎。其中,安寧榮獲散文類新銳獎,渡瀾榮獲小說類新銳獎。

安寧是80後知名作家,主要從事散文創作,現任教於內蒙古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一級作家,內蒙古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出版作品25部,在《人民文學》《十月》等發表作品400餘萬字。代表作:《我們正在消失的鄉村生活》《遺忘在鄉下的植物》《鄉野閒人》《遷徙記》。榮獲首屆華語青年作家獎、葉聖陶教師文學獎、冰心散文獎、內蒙古索龍嘎文學獎、廣西文學獎、草原文學獎等多種獎項。

渡瀾現為內蒙古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大三學生,生於1999年,通遼庫倫旗人,小學至高中均就讀於蒙語學校。於大一時經寫作課老師安寧發現後,因其小說中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神秘詩意的異質審美,引發國內文壇關注,先後在《收穫》《人民文學》《青年作家》等發表作品10餘萬字。短篇小說《昧火》入選中國小說學會2019年度中國短篇小說排行榜,入圍2020年度花地文學排行榜。榮獲《小說選刊》第二屆禧福祥杯新人獎、草原文學獎新人獎等獎項。首部短篇小說集《傻子烏尼戈消失了》即將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

丁玲文學獎於1988年設立於丁玲故鄉常德市,是由中共常德市委、常德市人民政府主辦,常德市委宣傳部、常德市文聯、中國丁玲研究會等部門承辦與協辦。《文藝報》《人民文學》《小說選刊》《詩刊》分別負責評論、散文、小說、詩歌四大門類的評選工作。評選出的成就獎,獎勵全國範圍內在四大門類創作方面有重大成就者;作品獎,獎勵兩年內發表的四大門類的優秀作品;新銳獎,獎勵在文壇嶄露頭角、潛質優秀的45歲以下新銳創作者。

據悉,作家王蒙、張承志、湯養宗、張炯分別榮獲四大門類成就獎。阿來、葉兆言等作家榮獲作品獎。

相關焦點

  • 內蒙古作家安寧、渡瀾獲丁玲文學獎
    新華網呼和浩特12月11日電(李國棟) 12月10日,內蒙古作家安寧、渡瀾分獲第11屆丁玲文學獎散文類新銳獎和小說類新銳獎。頒獎現場(右二為安寧,左三渡瀾)據了解,安寧系80後,現任教於內蒙古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一級作家,主要從事散文創作,任內蒙古評論家協會副主席。
  • 尋找水杉,重新發現世界阿來散文作品獲丁玲文學獎
    為了紀念丁玲,1987年3月,由原常德地區文聯和丁玲的第二故鄉北大荒共同發起、原中共常德地委批准設立、常德丁玲文學創作促進會具體組織實施的跨地區文學獎項——丁玲文學獎設立。2020年12月10日晚,第十一屆丁玲文學獎頒獎典禮在湖南常德舉行。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白庚勝宣布獲獎作者名單。
  • 向心而行——丁玲文學獎從地方走向全國的背後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廖奔為著名作家張承志頒獎。 劉蓉 攝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魯融冰 通訊員 李璞心之所向,素履以往。12月10日,在丁玲的家鄉常德市,她的讀者、敬仰者從全國各地追隨而來,以文學之名聚集,以信仰之名堅守,在掌聲與鮮花匯成的旋律中,共同見證第十一屆丁玲文學獎頒獎典禮。和以往不同,這個地方性獎項,從本屆起正式成為全國性文學大獎。
  • 安寧:文學新星渡瀾的璀璨光芒 | 特刊
    19歲的蒙古族少女渡瀾,在我所任職的內蒙古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讀大學一年級。在此之前,她一直在蒙語教學環境中度過,漢語是其第二語言。她的理想是像父親一樣,做一個小小的公務員。因長期被老師批評漢語作文稀奇古怪,她也很少有過從事寫作的想法。甚至她的高考第一志願,是跟她的羞怯氣質風馬牛不相及的行政管理。而在我寫下這篇評論的時候,她也不過在我的督促下,完成了四個短篇小說。
  • 七律:觀丁玲文學獎頒獎典禮感懷
    註:1、丁玲,原名蔣偉,字冰之。湖南臨澧人。2、文小姐、武將軍是毛主席對作家丁玲的稱讚。毛主席《臨江仙 . 給丁玲同志》一詞中寫道:「壁上紅旗翻落照,西風漫捲孤城。保安人物一時新。洞中開宴會,招待出牢人。纖筆一枝誰與似?三千毛瑟精兵。陣圖開向隴山東。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將軍」。因格律所限,詩中以小姐、將軍稱之。
  • 第165期 蒙古族少女渡瀾的魔幻王國
    作家梭羅在《瓦爾登湖》中這樣寫道:「把一切不屬於生活的內容剔除得乾淨利落,把生活逼到絕處,簡化成最基本的形式,簡單,簡單,再簡單。」渡瀾,尚未滿20歲的少女渡瀾,就已在她的小說中呈現出梭羅所提出的天人合一、萬物交融的和諧詩意之美。這樣對自然天生的哲學認知,加上肆意汪洋般的魔幻想像,當它們同時在渡瀾尚未發育的孩子一樣的身體裡噴湧而出的時候,我有什麼理由,不將她稱之為「天才少女」?
  • 西班牙加泰隆尼亞作家獲塞萬提斯文學獎(圖)
    原標題:西班牙加泰隆尼亞作家獲塞萬提斯文學獎(圖) 西班牙作家胡安·戈伊蒂索洛獲2014塞萬提斯文學獎(網頁截圖)   國際在線專稿:據阿根廷Infobae網站11月24日報導,本周一,西班牙教育部長何塞·伊格納西奧宣布,加泰隆尼亞地區作家胡安
  • 魯獎「雙響炮」——湖南文藝出版社兩書同獲魯迅文學獎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易禹琳 8月11日,「第七屆魯迅文學獎」揭曉,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山河袈裟》《流水式的走馬》同獲散文雜文獎。這是該社繼王躍文中篇小說《漫水》獲第六屆魯迅文學獎後的「雙響炮」。一個地方出版社兩書同時獲獎,絕無僅有。
  • 作家出版社推出陸穎墨短篇小說集《小島》,曾獲第五屆魯迅文學獎
    近日,作家出版社推出了陸穎墨短篇小說集《小島》,該小說集曾獲第五屆魯迅文學獎,小說集中的二十幾篇短篇小說代表陸穎墨文學創作的最高水平。第五屆魯迅文學獎為《小島》的頒獎評語稱:一面「鏡子」、一條狗、一扇艙門、一艘老舊的軍艦,連接成一條記憶的河流,蒼涼而不失壯美,深沉中閃射著理想的光芒。海軍往事照耀著波濤洶湧的海面,深情地注視著我們今天的遠航。
  • 文化| 第七屆湖北文學獎揭曉,90後作家文壇嶄露頭角
    13日,湖北省作家協會公布了第七屆湖北文學獎獲獎名單。女作家張春瑩作品《開往宜水的火車》獲短篇小說獎,意味著90後作家開始在湖北文壇嶄露頭角。湖北文學獎是湖北省委、省政府扶持的最重要文學獎項。其中劉詩偉《南方的秘密》、馮慧《群聲沸騰》獲長篇小說獎;丁東亞《雲落凡塵》、鄭局廷《兩頭牛》、朱朝敏《慈悲刀》獲中篇小說獎;張春瑩《開往宜水的火車》、謝絡繹《他的懷仁堂》獲短篇小說獎;舒飛廉 《草木一集》、 楚林《遇見最美的本草——一位臨床醫生的中藥札記》獲散文獎;餘秀華《搖搖晃晃的人間》、哨兵《蓑羽鶴》獲詩歌獎;周芳《重症監護室》獲報告文學獎;凡夫《一天一個好故事
  • 土耳其作家獲2006諾貝爾文學獎 曾因寫作被起訴
    旅居瑞典的華裔作家萬之與瑞典學院關係密切,他把帕慕克的獲獎看成是瑞典學院出現的新氣象:「帕慕克是一個有爭議的作家,是一個敢說真話的作家。瑞典學院的院士敢把諾貝爾文學獎給他,說明學院在評獎立場和傾向方面的變化。帕慕克是1950年代出生的作家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第一人,瑞典學院對他的選擇預示著新生代作家開始登上諾貝爾獎的舞臺。當然也意味著瑞典學院新生代院士的崛起。」
  • 知名兒童文學作家樊發稼去世,數學家獲龔古爾文學獎
    曾獲全國首屆兒童文學理論評獎優秀專著獎、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金駱駝獎、臺灣楊喚兒童文學獎特殊貢獻獎等。他為熱愛的兒童文學事業投入了巨大的精力,為中國寓言文學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他的去世是兒童文學和寓言文學界的重大損失。樊發稼▷ 第五屆林斤瀾短篇小說獎頒獎典禮暨第二十一屆溫州文學周啟動儀式在溫州舉行。
  • 丁玲被捕後,沈從文冒死相救,為何反遭出獄的丁玲痛罵和絕交?
    當時丁玲同兩人一樣,充滿了對文學創作的熱愛;其堅韌無畏的性格,也深深吸引了胡也頻。胡也頻將丁玲介紹給沈從文認識,也大有讓其幫忙「追妻」的巧妙安排。沈從文本來對丁玲沒有什麼特殊感覺,沒想到聊起天來才發現同是湖南人,而且家鄉也離得十分近。這樣的情感共鳴也讓遠離家鄉的兩位遊子有了些許依偎之感,自然也就成了朋友。
  • 2017布克國際文學獎揭曉 以色列作家獲殊榮
    6月14日晚間,英仕曼布克國際文學獎宣布了其2017年的最終獲獎書目——以色列作家大衛格羅斯曼(David Grossman)的小說《一匹馬走進酒吧》(A Horse Walks Into a Bar)。這部小說由傑西卡科恩(Jessica Cohen)翻譯成英文。
  • 現代文學館珍藏的丁玲遺物
    在中國現代文學館工作接觸到許多丁玲的著作,還能夠接觸到許多外人所不易看到的丁玲遺物。它們從另一個側面展示了她的創作生活和人生經歷。在這裡選取幾件介紹給廣大讀者,共同來緬懷這位非凡而又平凡的女作家。  葉聖陶對丁玲的扶持  中國現代文學館丁玲書房裡掛著一幅葉聖陶書贈丁玲的詞,十分引人注目。
  • 2020諾貝爾文學獎 中國作家殘雪餘華張一一落選
    美國詩人Louise Glück獲2020諾貝爾文學獎,連續多年陪跑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殘雪、餘華、張一一等再次落選。每年諾貝爾文學獎正式揭曉前,各種競猜賠率榜層出不窮,中國作家殘雪近兩年一直盛傳是諾貝爾文學獎熱門候選人。
  • 隨他們去吧 我丁玲就是丁玲
    (以下楷體引文均出自《我與丁玲五十年——陳明回憶錄》)很快,陳明被分至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那年6月18日,蘇聯作家高爾基逝世一周年紀念會上,他出演高爾基小說改編的獨幕劇《母親》中的兒子伯惠爾。演出過後,時任中宣部副部長凱豐的秘書朱光找到了陳明,說,「七七事變」後,延安文藝協會主任丁玲給中央打報告,申請成立一個記者採訪團去前線。
  • 《北京摺疊》獲雨果獎 盤點世界各國文學獎
    中國網新聞8月31日訊 (記者慄衛斌 實習記者高翎家)近日,中國作家郝景芳的科幻小說《北京摺疊》獲得第74屆雨果獎中短篇小說獎,引起網友普遍關注。  雨果獎被稱為「科幻藝術界的諾貝爾獎」,亞洲首次獲此殊榮的作家是《三體》的作者劉慈欣。除了雨果獎以外,世界各國都有其帶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傳播使命的文學獎。
  • 諾貝爾文學獎:曾追授瑞典作家 英語寫作更易獲獎?
    根據其遺囑,瑞典政府於同年建立「諾貝爾基金會」,負責把基金的年利息按五等分授予,文學獎就是其中之一,目前的頒獎單位是瑞典文學院。文學獎首位得主是法國詩人普律多姆(Sully Prudhomme)。歷史上,羅曼?羅蘭、蕭伯納、海明威等著名作家均獲得過此獎。在亞洲,曾經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有中國作家莫言、印度人泰戈爾、日本人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和以色列人阿格農。
  • 丁玲與沈從文為什麼反目?
    丁玲結識沈從文是在1925年的北平,丁玲與胡也頻一見鍾情,沈從文已經是胡也頻的好朋友,三人間的友誼熱烈而浪漫。1927年後他們同到上海,創立「紅黑社」,出版《紅黑》和《人間雜誌》。即使在胡也頻加入「左聯」後,傾向「新月派」的沈從文仍然和他親如手足。1931年初胡也頻被捕、犧牲,沈從文作《記胡也頻》以示悼念。儘管沈從文並不贊成胡也頻的革命事業,但他的哀悼是真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