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登月,帶火《嫦娥攬月》圖書

2020-12-11 文學頭條

2020年12月1日晚23時11分,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登陸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傳回著陸影像圖,央視也曾以《嫦娥攬月》為名進行了幾個小時的直播。

這幾天,曾被教育部評入「影響教師的100本書」,且是「人文社科類」15本圖書之一、由中國作家協會獨家出資並主辦在北京召開了作品研討會、榮獲浩然文學獎一等獎(最高獎)、榮獲中華優秀出版物獎提名獎、被節選進入《來自改革開放徵程的報告》一書、受到何建明、張勝友、雷達、楊曉升等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高度評價的長篇報告文學《嫦娥攬月》,也受到熱切關注,噹噹、京東、天貓等圖書銷售網站,《嫦娥攬月》圖書也是一路猛銷。

那麼,《嫦娥攬月》是一本怎樣的書?

內容簡介

《嫦娥攬月》作家陳新採寫的一本描寫中國探月工程的長篇報告文學,該書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

《嫦娥攬月》是國內第一部以情感為經,以科技為緯,以文學語言為載體,全面、系統、真誠地書寫中國探月工程的報告文學;是世界第一部描寫和揭秘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奔月前後過程的報告文學。也是中國作家協會的重點作品。

月球探測是科技強國之間科技水平的比拼;是一個國家強大的綜合國力的體現,是我國實現載人航天和應用衛星之後又一個新的科學裡程碑,月球上豐富的礦產、能源和特殊環境,是未來人類爭奪的重要資源!

該書以吳偉仁從四川大巴山中一個普通的農民成長為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主持設計「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的付出和酸甜苦辣的情感故事及成長曆程為主線,揭秘中國探月工程從無到有,歷練風雨、孱弱誕生,並在明媚陽光中茁壯葳蕤,從落後到引起世界矚目,再到「玉兔」成功登上月球的鮮為人知的艱辛過程,以及以吳偉仁為核心的中國探月工程的科學家們為了國家強盛,敢於走出地球、探索月球,探索人類未來資源不計個人得失、嘔心瀝血的付出。

該書雖是一部紀實文學著作,但揭秘、探險、傳奇、驚悸、勵志、親情、異星風情、科技預測等元素一樣都不少。作者用傳奇小說懸念迭出的寫法,來寫世界科技強國在太空探索、月球探險等尖端科技方面的精彩且令人糾結的博弈;用散文動情的細膩來寫以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為核心的探月科技團隊吃盡苦頭卻又笑到最後勵志的成長過程;用詩歌雋永的意韻來書寫枯燥的科研進程以及零距離接觸月球表面的風景,向讀者展現了奇幻神秘而又內涵深遠的視覺盛筵……

故事好看,文字張弛有度,精彩耐讀;獨闢蹊徑的情感寫法,用心、講究,亮點疊出,一改了傳統報告文學的枯燥乏味。異彩紛呈的情節,熠熠生輝的文字,能使你在閱讀之時油然擊節,朵頤欣然。

《嫦娥攬月》既是一本筆酣墨飽行文炳炳烺烺優秀的報告文學著作,又是一本雋永有趣的探月科普著作,一本寫法講究、有故事有情節的優美的散文著作,更是一部宕蕩起伏、陽光向上的不可多得的勵志精品著作。

《嫦娥攬月》還是中國作家協會2015年重點圖書作品,並因是「中國夢」主題的重磅項目而得到重點評論、重點宣傳。

《嫦娥攬月》能對探月工程科學知識以普及、是航天科學愛好者的饕餮盛宴;能給太空科學「粉絲」以足夠的想像空間,並讓翱翔的思緒最終完美落定;能對正在逆境中奮鬥,而一籌莫展的人以醍醐灌頂般的勵志,讓生活與事業重新燃燒起熊熊的激情之火……適合求知若渴的青年學生、思想翱翔的航天愛好者、剝殼見仁的科學松鼠、摩拳擦掌的文學修行者閱讀和收藏。

清華大學籤售會

新華社報導:2016年1月23日下午,長篇報告文學《嫦娥攬月》讀者籤售會在北京舉行。該書由陳新傾情書寫,是中國首部展現「嫦娥」號探月衛星進行月球探測實驗的文學作品,篇幅長達31萬字。

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並命名為「嫦娥工程」。繼「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探月衛星相繼發射成功並完成既定任務後,近日,國防科工局宣布,「嫦娥四號」將在2018年發射,實現人類太空飛行器在月球背面的首次著落。《嫦娥攬月》一書正是聚焦探月工程的文學作品,描寫了「嫦娥」號衛星奔月前後的故事。

陳新介紹道,該書除了揭秘中國探月工程的艱辛歷程,還塑造了以「吳偉仁」為核心的中國探月科學家形象。主人公「吳偉仁」從四川大巴山裡一個普通的農民成長為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為了國家強盛和人類未來資源而勇於探索,不計個人得失,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為避免報告文學枯燥乏味現象的出現,陳新在作品中運用了多種寫作手法。

他以傳奇小說的手法,來描寫太空探索方面的博弈;用散文來書寫探月科技團隊的成長過程;用詩歌來描繪月球表面的風景。另外,他還在書中情感、科技、探險等多種元素進行了融合,增加了作品的趣味性。

其實,陳新近年常將寫作視角放在科技探索方面。除了《嫦娥攬月》,此前陳新還推出過報告文學《探海蛟龍》,與「蛟龍」號深潛器海洋深潛實驗有關,既講述了人類海洋深潛探索的發展史,也有中國海洋深潛科考事業發展的曲折歷程。

據悉,《嫦娥攬月》還入選了中國作家協會2015年重點扶持作品。

作品評價

在《嫦娥攬月》出版之前2015年的開年之際,《北京文學》在2015年第1期,先行刊發了《嫦娥攬月》部分章節。

「從生產隊長到中國探月總設計師,他的人生軌跡充滿傳奇,充滿故事;亦如中國探月工程科技一樣,從零起步,快速成長,達到或超過世界先進水平。本文以精彩的文字向您展示「九天攬月」的古老夢想如何變為現實,展現了我國探月工程激動人心令人矚目的成就。」

這是《北京文學》關於《嫦娥攬月》的推薦語,讀者讀過之後,好評聲不絕。

2016年1月24日,由中國作協重點作品扶持辦公室主辦的陳新長篇報告文學《嫦娥攬月》作品研討會在京舉行,中國作協副主席、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長何建明,中國作協報告文學委員會主任張勝友出席會議並講話。研討會由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何向陽主持。

研討會上,中國作協副主席、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長、著名作家何建明特別強調說:

「這幾年裡,我所參加的作品研討會非常多,但只有兩部報告文學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本是山東的《抗戰救護隊》,一本就是陳新的《嫦娥攬月》。我認為《嫦娥攬月》是我近年所看到的非常精彩的報告文學,我用了1月14日、15日兩個晚上來看這本書。看完後,我抑制不住自己激動的心情,在晚上十點半的時候給陳新發了一條簡訊,簡訊的內容是這樣的:『剛看完閣下的大作,很感動和欣喜!這是近年裡我所看到的最好的一部寫科學領域題材的報告文學!為陳新兄高興!』

身為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長,我對目前國內的報告文學作品是熟悉的,但是一個陌生的作者寫得這麼好,這完全出乎我的意外。我被這部作品吸引有兩個原因:一是該書文字精美,有很多文字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對這些優美的文字,我在看的過程中是一段一段地用筆劃出來的。我覺得這對一個報告文學作家來說,有這麼美的文字是很了不起的。這些文字也看得出來是陳新自己的文字,很有特色,完全是陳新自己寫作的過程中腦海中閃現出來的火花。因此,文字精美是這部作品的第一大特點;第二大特點,《嫦娥攬月》讓我學到了很多航天方面的知識,這些航天知識是以文學的形式來再現的,非常有趣,引人入勝,也很有詩意;第三點,這部著作選題重大,主人公的故事很勵志,可讀性很強……」

出席研討會的還有:雷達、楊曉升、梁鴻鷹、李霄明、彭學明、李朝全、彭程、高偉、範詠戈、蕭立軍、王必勝、李鳴生李炳銀、王宏甲、代兵、古華書、唐俊高(排名不分先後)等著名文學評論家及領導出席。

在研討會上,各位專家對陳新長篇報告文學《嫦娥攬月》給予了高度評價。

專家們認為,《嫦娥攬月》是國內第一部以情感為經,以科技為緯,以文學語言為載體,全面、系統、真誠地書寫中國探月工程的報告文學;是世界第一部描寫和揭秘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奔月前後過程的報告文學。

《嫦娥攬月》所寫內容場面宏大,波瀾壯闊而又妙趣橫生;在宏大的場面中又穿插有扣人心弦的人物故事,和催人淚下的情感畫面。

我國報告文學作品林林總總,繁花似錦。為了能夠使自己的報告文學作品呈現出別具一格的特點,《嫦娥攬月》作者陳新獨闢蹊徑,不單為寫科技而寫科技,而是以情感作為調味劑,以情感作為硬朗科技中溫婉的一根線,將中國探月工程的一個又一個如珍珠般的大事件,將「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一個又一個令人傾心令人開心的如珍珠般的鏡頭,用這根溫情脈脈而又親切纖柔的線串起來,使得此部作品精緻、可讀,且有動人的亮點閃爍……陳新這種非虛構作品復調式寫作大膽的探索,一定程度改變了傳統報告文學、尤其是科技題材報告文學的枯燥乏味。

故事好看,文字張弛有度,精彩耐讀;獨闢蹊徑的情感寫法,用心、講究,亮點疊出。《嫦娥攬月》真誠地書寫了中國探月工程,非虛構地展現了月亮探測及月亮真容,內涵奇幻瑰絕又悠遠宏闊;故事曲折逶迤又張弛有度;細節清麗婉轉又情致敦厚。《嫦娥攬月》抱樸科學的嚴謹,卻又閃熠著文學的華潤,使探月工程以賞心悅目的炫美方式綻放芬芳,能給太空科學「粉絲」以想像空間,讓翱翔的思緒塵埃落定;讓自卑躊躇的人生以勵志,並重燃激情之火……

之後,著名文學評論家雷達先生在2016年5月30日的《光明日報》發表了題為《〈嫦娥攬月〉的幾個亮點》的評論文章:

中國作家每年產出的報告文學不少,但講究結構、注重品格、富於文採,蘊含人文思考,讓人在閱讀時產生美感的作品,卻並不多。陳新的長篇報告文學《嫦娥攬月》卻是這樣一部難得的作品。它是我國首部展現「嫦娥」號探月衛星進行月球探測實驗的作品,也是首部中國科技版的《星際穿越》,紀實版的《嫦娥奔月》。

《嫦娥攬月》以吳偉仁從四川大巴山中一個普通的農民、生產隊長,成長為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主持設計「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的付出,及其個人酸甜苦辣的情感故事為主線,揭秘中國探月工程的從無到有,歷練風雨,並在明媚陽光中壯大。寫出了以吳偉仁為核心的中國探月工程科學家們為了國家強盛,敢於走出地球、探索月球,探索人類未來資源,不計個人得失、嘔心瀝血的獻身過程。

依我看,《嫦娥攬月》有以下幾個亮點:

一是結構新穎,可讀性強。

《嫦娥攬月》不是個人傳記,而是集體傳記。中國探月工程是一個宏大的工程,科研團隊成員成千上萬,陳新將吳偉仁的情感線作為「嫦娥」攬月工程的連綴線,串起科研團隊,串起人類的探月夢、中國人的探月夢,串起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的探月曆程,我覺得這種寫法是新穎的,有一種複線敘事的潤澤感。

《嫦娥攬月》以三條線麻花辮的編織方式推進:一條線是人類千年不老的逐月夢想探月情結;一條線是吳偉仁從小芽長成參天大樹的成長和奮鬥經歷;一條線是中國探月工程從無到有篳路籃縷開創美好的艱辛過程。三條線相互交織,如同一個人的肌肉、骨骼和靈魂,豐滿而又有活力:靈魂是人類的逐月夙願,包括吳偉仁從小就在心中根植的探月夢想;骨骼是中國探月工程從無到有且一次次的實驗;肌肉和血脈則是吳偉仁這樣嘔心瀝血為實現中國探月夢想而不舍晝夜奮鬥的科學家。

因為探月工程是一個系統工程,中國探月工程所取得的成就,也是一個團隊所取得的成就。吳偉仁在這個科研團隊中所起的作用固然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書寫,是以他的成長故事、情感經歷來串起整個探月團隊的無私奮進。這種書寫是新奇的,令人眼前一亮的,而且能給讀者閱讀時一種枝葉葳蕤的美感。

二是人文含量濃鬱。

《嫦娥攬月》開篇即引用了博爾赫斯題為《月亮》的詩,還用故事及情感詮釋他寫這首詩的背景,以及與月亮的淵源,這讓我一下子便有了閱讀此書的興趣。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很小的時候,父母就給他講了關於月亮的神話傳說,在他的心中根植了關於月亮的神秘與美好的情結。

《嫦娥攬月》的文學性強,讀完整部書,覺得從頭到尾都充滿詩意,嚴謹卻枯燥的科學題材報告文學卻不乏浪漫的文學色彩及詩意的光輝,使得中國探月工程的文學情懷和精神境界得到了大大的提升,使探月工程的「繞」「落」「回」充滿了科學的盼望和詩意迴旋的美好,很難得。

中國文學涉及月亮的東西很多,也很厚重,這些文化是我們受用不盡的,《嫦娥攬月》的內容充分反映了這一點。所以我覺得《嫦娥攬月》與一般的報告文學不太一樣:一般的報告文學結構單一,思路簡單,就報告而報告,而《嫦娥攬月》的文化品格比較高,這是本書一個很突出的特點。

三是視野開闊,知識性強。

《嫦娥攬月》視野開闊,關於人類探月工程、中國探月工程的內容寫得曲折精彩,知識性很強。1957年10月4日,蘇聯開天闢地,成功地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箭體直刺蒼穹,石破天驚。對此種前無古人後暫無來者的創舉,讓不相信其他國家能夠在空間技術上超過他們的美國人,既震驚又害怕,為了超過蘇聯,1958年8月18日,美國發射了月球探測器。但遺憾的是,接連4次發射,均告失敗。

失敗是成功之母,美國更加投入。自此,美國和蘇聯兩大科技強國狹路相逢,開始「華山論劍」,各種奇門絕技競相施展,勝利者睥睨同儕笑傲江湖;失敗者臥薪嘗膽,秣馬厲兵。

當兩個科技大國鬥得天昏地暗,乾坤倒轉,最後勝負難分之時,中國的探月事業,卻如猛牛耕地,默默而快速地行進著。

作者是搞文學的,但是關於中國探月科學方面的知識,卻精準詳盡,可以說鑽研了很長時間,這些內容的挖掘讓我很感興趣的同時,也讓我對作者的敬業精神感動。

四是胸有丘壑,追求高品格。

《嫦娥攬月》雖是報告文學,但該書卻在品格及境界方面有高追求,能使讀者在閱讀此書的過程中,時時有一種仰望星空的感覺。

抬頭望天,眼界高闊。每一次仰望,高度對於人生都可能構成魅惑。低頭看地,咫尺天涯,腳踏實地的同時也可能目光短淺。也許,一個人的志趣與胸懷有多大,他人生的舞臺便有多大;目光和思想有多遠,他的人生、事業便有多遠。

童年望月,無邊遐想,大山裡的理想萌芽,冥冥之中為吳偉仁鋪就了一條幻想與科學有機融合的康莊大道,讓他的未來有了康德的星空、羅素的尊嚴和帕斯卡的蘆葦……因而仰望星空,能使我們擺脫一些世俗的東西;仰望星空,能使我們心胸開闊。

《嫦娥攬月》附著的文化含量豐富,使我閱讀的時候有一種快感和欣喜,並有很大的收穫。《嫦娥攬月》整部書特色突出,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所獲榮譽

《嫦娥攬月》系我國描寫中國探月工程的首部長篇報告文學,由《北京文學》2015年第1期頭條發表,並2015年8月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後,獲得如下榮譽:

被《法制文萃報》等報紙連載;

被國家教育部評為「2015年度影響教師的100本書」之一,且是「人文社科類」15本圖書之一;

2016年1月23日,《嫦娥攬月》在清華大學校園內舉辦了讀者媒體見面會。

2016年1月24日,由中國作家協會獨家出資並主辦,在北京中國作家協會大樓召開了作品研討會;

2016年榮獲浩然文學獎一等獎(最高獎);

2016年榮獲中華優秀出版物獎提名獎。

2018年被選入《來自改革開放徵程的報告》一書。

……

「浩然文學獎」一等獎授獎詞

《嫦娥攬月》 作者:陳 新(四川成都)

科技是洞穿風雨的銀劍,幻想是騰躍高天的金翅。科技與幻想運載著人類,走出迷茫,走向寬廣,走過風雨載途的地老天荒。中國航天事業始於上個世紀,中國人的科學精神與大無畏的英雄氣概舉世欽嘆。怎能想像,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先生,竟然是來自四川偏僻的大巴山中的一個農民。《嫦娥攬月》記述了吳偉仁從一名農村生產隊長到工農兵大學生,再到航天科學家的成長過程。他的奉獻精神與探索勇氣,堪為世人楷模。中國「嫦娥一號、二號、三號」登月工程的成功實施,凝聚著航天人的無窮智慧和汗水。

作者記述了中國航天史上的一個壯舉,抒寫了一部中國航天精神的史詩。對人類豐富的探月曆程和對太空夢想的深情著筆,為讀者打開了「奔月」路上的一幕幕奇景,展示了中國人民創造的科學奇蹟與歷史壯麗。

本書史料充分縝密,思路嚴謹開闊,語言洗鍊精準,內容宏闊壯美。

圖書目錄

序:

碧海青天共嬋娟

第一章:大巴山中望月

1、生產隊長深山望月

2、清朗中的遐想

3、神秘與神話

4、明月解飲

5、強國比拼探月

6、中國首顆衛星升空

7、何時九天攬月

第二章:渴望揭秘月球

1、豬圈裡的釘子精神

2、泥腿子一步登「天」

3、一克月巖與中美關係

4、豈能永當看客

5、中國探月工程來了

6、中國為啥要探月

7、渴望給月球揭秘

第三章:壯志直衝霄漢

1、設計從零開始

2、方頭大耳的嫦娥

3、金牌火箭保駕護航

4、一飛沖天

5、且行且珍惜

6、「嫦娥」與「輝夜姬」

7、期待月中桂

8、首張月面照片

9、月照真假風波

10、功成身退的完美

11、彰顯中國能力

第四章:夢想承上啟下

1、出任探月總設計師

2、無畏的開路先鋒

3、艱難的創新與突破

4、一觸即發

5、情系父老鄉親

6、老淚縱橫

7、虹灣成像「高大上」

8、超額完成任務

9、拉格朗日L2點

10、探尋世界末日

11、創造中國高度

12、太空強國冉冉升起

第五章:嫦娥攜兔攬月

1、有腿的太空飛行器

2、芳名「玉兔」

3、整裝待發

4、迢迢萬裡的逍遙

5、飛天大片

6、「落月」難如登天

7、朝朝暮暮的牽掛

8、攜手攬月

9、忠孝難兩全

10、五星紅旗登上月球

11、萌寵

12、木秀於林

第六章:未來九天漫步

1、就差沒去舔它

2、創新是民族之魂

3、火星探測戰猶酣

4、和平開發太空

5、月球仍需揭秘

6、展望未來

作者簡介

陳新,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區大通鎮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國家重特大題材報告文學特聘作家,「金長城」中國作家創作室首批籤約作家、成都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成都文學院籤約作家。

主要創作方向為小說、散文、報告文學、劇本。擅寫國家重大題材,在我國科技領域「可上九天攬月」之「嫦娥」探月工程方面,「可下五洋捉鱉」之「蛟龍」探海工程方面,在中國大型客機C919研製方面,都書寫了全國首部長篇報告文學。

曾發表和出版中、長篇小說《由淺入深的寂寥》《蝶變》《奔放的女生》《鏡像》;長篇報告文學《探海蛟龍》《嫦娥攬月》《蛟龍逐夢》《九寨祥雲》《雲上光輝》;散文集《綿延的光芒》《爸,我愛你!》《每個孩子都是天才》等。

曾獲中華優秀出版物獎、北京文學獎、浩然文學獎一等獎、兒童文學金近獎、四川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四川文學獎、新華好書獎、徐遲報告文學獎提名獎、中國傳記文學優秀作品獎長篇特別獎、中國作家劍門關文學等。

散文《江凡》入選北師大版全國小學《語文》課本。系新中國成立以來,繼郭沫若、巴金、流沙河、魏明倫之後,第五位文學作品進入全國《語文》教材的四川作家。

受邀為中宣部創作,展現我國文藝家取得輝煌成就的四集紀錄片《召喚》,在央視各頻道播出。

祝中國探月工程取得圓滿成功!喜歡《嫦娥攬月》圖書的朋友可以去噹噹、京東、天貓等網站購買。

陳新《雲上光輝》正在熱銷,如果喜歡,也可以上噹噹、京東、天貓等圖書銷售網站購買——

還原最為艱巨的西藏扶貧戰鬥,展現實現全面小康的偉大壯舉。

《人民日報》、學習強國等媒體發表部分章節,引起廣泛轉載。

甫一出版,便受到紛紛好評,迅速進入十月好書文藝聯合書單……

陳新《雲上光輝》出版並被聯合推薦

近日,陳新長篇新著《雲上光輝》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隆重出版。甫一出版,便迅速受到熱烈關注和紛紛好評,並與賈平凹、遲子建、徐小斌、李劼人等作家的新書一起,被評入十月好書文藝聯合書單24本被推薦的優秀圖書之一。

十月好書文藝聯合書單中,有由作家出版社推薦的賈平凹的《暫坐》、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推薦的遲子建的《煙火漫捲》、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推薦的徐小斌的《孤獨之美》、四川文藝出版社推薦的李劼人的《大河三部曲》,以及譯林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推出的美國、法國紅作家的作品。

雲上光輝》是全面、客觀、真實呈現西藏自治區脫貧攻堅決勝歷程的長篇報告文學。

相關焦點

  • 歷時23天 嫦娥五號成功完成攬月之旅
    央視網消息:歷經23天,嫦娥五號闖過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月面著陸、自動採樣、月面起飛、月軌交會對接、再入返回等多個難關,成功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
  • 【我有話對嫦娥說(2)】慶祝嫦娥五號探月工程圓滿成功徵稿選登
    歸見嫦娥五號,鄉音帶去鄉土。      休詢眼邊喜淚,待回言、有心聲吐。傳說蟾宮桂蕊,久難逢雨。常掛初曦碧露。若歸日、捎些給咱否?點染文章,青冥可拄。 周鐳 酒泉子•嫦娥五號登月 一躍天階,飛向蟾宮桂樹。訪嫦娥,尋寒土,敘幽懷。家鄉今日堪嘉美,只是遙萬裡。架長橋,攜新翅,會勤來。
  • 嫦娥五號登月成功!阿波羅計劃出現兩大漏洞?難道當年是造假
    近日我國嫦娥五號順利升空,登上月球採集月球土壤的消息受到所有人的關注,這標誌著我國成為繼美國和蘇聯之後,第三個從月球帶回土壤的國家,根據資料,此次我國嫦娥五號可以從月球帶回來兩千克月壤,而此前美國的一系列阿波羅計劃,一共從月球帶回數百千克的月壤,而蘇聯僅僅帶回不到一千克月壤。
  • 嫦娥五號對比阿波羅登月,著陸腿壓痕明顯不同,這是為什麼?
    嫦娥五號踏上歸途阿波羅載人登月的成功為嫦娥五號任務的實施積累了知識與經驗,繼往開來的嫦娥五號也是對「質疑阿波羅載人登月造假」言論的一次有力澄清,因此它的一舉一動都免不了與前輩加以對比嫦娥五號與阿波羅登月著陸痕跡對比造成著陸差異的原因至少有三點:1.主發動機關機時間點的差異,嫦娥五號著上組合體是在距離月面
  • 對比嫦娥五號,看美國阿波羅11號載人登月的關鍵謎點
    眾所周知,我國嫦娥五號探測器已經成功登月,實現了五星紅旗的獨立展示,並發回來了一些照片。↗上圖是嫦娥五號月表國旗展示的照片(截圖)與此同時,也引發了一場對美國1969年那次阿波羅11號載人登月的大辯論,不少人對美國阿波羅11號載人登月提出種種質疑。
  • 「嫦娥五號」成功登月引發了一場大論戰,它到底帶給我們什麼樣的...
    引起這場論戰的就是我們的「嫦娥五號」成功登月,首次在月球表面動態展示了中國國旗,並帶回來了兩公斤月球土壤。 了解人類探月徵程的人都清楚,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進行的「阿波羅計劃」也曾在月球動態展示了美國國旗,並且先後從月球帶回22千克月球土壤和巖石。 爭論就從這裡開始了。
  • 嫦娥五號「回家」之際,「嫦娥之父」有話說
    【環球網軍事/航空報導】攜帶此前採集的月壤樣品的「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目前正在從月球返回地球的途中。待組合體飛行到距離地球5000公裡的高度時,承擔地月往返運輸任務的嫦娥五號軌道器將與返回器分離,返回器將獨自攜帶月壤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著陸。
  • 登月騙局?「嫦娥五號」登月後引發的風暴,實在讓人看不下去
    隨著「嫦娥五號」的登月,全國人民對於太空事業一下子熱情了起來,就是街邊燒烤店的老闆也能跟你嘮嗑幾句,作為一個中國人對於這樣一個成就自然是滿滿的驕傲,然而與之而來的卻是「美國登月造假」也成了討論熱點。而近期被質疑的最多的,就是美國的國旗「飄動」的問題(因為「嫦娥五號」在月球亮了國旗),還有就是「嫦娥五號」在月球著陸時出現的凹痕和「阿波羅11號」乾淨的著陸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 美國50年沒有登月!嫦娥五號特寫照傳回,或證明阿波羅登月造假?
    前言:說起人類歷史上的偉大成就,就不得不提到美國阿波羅系列的成功登月。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因為在月球上踏出了第一步,受到了世界矚目。但是僅在幾年之後,就有人開始質疑美國登月的真假。隨著最近嫦娥五號回傳地球的特寫照,或許能夠說明美國當年的登月到底是真是假?
  • 九天雲外攬月回!——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紀實
    嫦娥五號回來了!帶著月壤回來了!恰似一部追了23天的宇宙大片,人們期待著、盼望著,晝夜不息。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如同茫茫草原上的一顆流星劃破天際,驚起一團煙雲,以百米衝刺的姿態迫不及待回到地球。九天攬月,這一刻,中國航天又創造新的歷史。
  • 嫦娥五號登月挖土,美國提出過分要求,斯諾登:阿波羅登月是假的
    俗話說得好,十年磨一劍,也許在其他國家看來,我國嫦娥五號登月工程只是短短數十天一來一去的簡單過程,可事實上為了見證這令人驕傲的一刻,我國的整個科學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一絲一毫的鬆懈都不敢有。所以,嫦娥五號只要能夠成功地完成探月任務,從月球表面順利取樣帶回,這便是對於我國萬千科研人員的莫大安慰。當然,過程不參與,很多國家卻也是緊盯著嫦娥五號的成功不放。
  • 嫦娥五號到月球上挖土,NASA突然喊話,CIA前僱員:美國登月是假的
    日前,我國「嫦娥五號」太空飛行器發射成功,肩負重大使命前往月球。此次登月的主要任務是「取樣返回」,在完成繞月飛行、著陸、取樣後再返回地球,難度堪比載人航天。「嫦娥五號」順利返回後,將帶回大約2公斤月球表面土壤,為研究月球表面成分提供直接科學證據,並進一步完善登月體系,為後續載人登月打下堅實的人才、技術和物質基礎。
  • 嫦娥攬月|嫦娥五號之後,還有哪些國家將去月球「挖土」?
    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帶著月球樣品返回地球,探月三期工程第三步圓滿成功,不僅意義重大,而且影響深遠。嫦娥五號探月任務的成功也讓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成功實現月球採樣返回的國家。進入21世紀,世界上興起了新一輪探月熱潮,美國、俄羅斯、日本、印度、歐空局等多個國家或組織都向月球發射了探測器。
  • 嫦娥五號完成首次月地轉移軌道修正 VR體驗館實現登月之旅
    嫦娥五號完成首次月地轉移軌道修正 VR體驗館實現登月之旅北京時間12月14日11時13分,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上兩臺25N發動機工作約28秒鐘,順利完成第一次月地轉移軌道修正。嫦娥五號完成首次月地轉移軌道修正在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號由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的進入軌道,在次日晚間22時零6分,嫦娥五號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修正,12月12日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實施第一次月地轉移入射
  • 嫦娥五號支架留下痕跡,阿波羅號卻沒有,美國登月又被質疑!
    嫦娥五號支架留下痕跡,阿波羅號卻沒有,美國登月又被質疑!美國登月備受質疑或許是因為美國整個登月的過程太過於順利,而遭到了外界的質疑,從時間上來看,自從美國成功登月之後,50年的時間內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成功地登上月球,再加上出現在月球上的一些讓人難以理解的細節,不得不讓人懷疑這次美國登月的真實性。
  • 51年前美國阿波羅登月,是騙局還是偉大創舉?嫦娥五號已經證明
    中國嫦娥五號的月球任務的成功,也證明了阿波羅登月的真實性,為什麼會這樣說呢?中國則完全採用的是第三種方案,阿波羅飛船有服務艙、指令艙、下降級、上升級,可以分別對應嫦娥五號的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而且嫦娥五號在地面發射的時候就是合體狀態。
  • 嫦娥五號「挖土」歸來!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記者胡喆、彭韻佳)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採用半彈道跳躍方式再入返回,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隨著嫦娥五號返回器圓滿完成月球「挖土」,帶著月球「土特產」順利回家,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嫦娥五號任務飛控現場旋即成為一片歡樂的海洋,大家紛紛歡呼、擁抱,互致祝賀。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指揮大廳拍攝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著陸示意圖(12月17日攝)。
  • 大陸「嫦娥五號」登月,臺灣節目果然沒放過這個機會
    大陸「嫦娥五號」登月,臺灣節目果然沒放過這個機會 2020-12-07 16: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月球上沒有發射基地,載人登月如何返回地球?看嫦娥五號就知道了
    嫦娥五號探測任務也是中國目前為止難度最大、最複雜的航天探測任務,同時也是受關注度比較高的項目。嫦娥五號執行任務期間,也再次讓人想起了半個世紀前美國的載人登月,沒錯,載人登月被質疑再一次地登上了熱搜。其實這些年來,對於載人登月的質疑聲從來沒有停止,半個世紀以來一直如此。
  • 竟有人說美國登月是假的,嫦娥五號著陸多難,會飛到其他國家嗎?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文/虞子期在說嫦娥五號之前,我們這裡可能還是需要陳述一個事情,那就是不少人最近都在說「美國登月是假的問題」,我們這裡可以明確地說,美國登月不是假的,是真的,並且已經得到了科學界的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