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2020-12-12 騰訊網

人人都知道馬雲、王健林、李嘉誠、王石等大佬非常酷愛讀書,每天工作再忙也要抽1個小時出來讀書。

有人曾跑去問馬雲:「我讀過很多書,但後來大部分都忘記了,你說讀書到底有什麼用?」

馬雲回答:「當我還是個孩子時,我吃過很多食物,現在已經記不清吃過什麼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大部分食物,已經長成了我的骨頭和血肉。」

其實,你人生的高度,基本取決你讀過的書和遇到的人。

俄羅斯鐵腕大帝普京的人生逆轉

大家都知道,普京是俄羅斯總統,在這個位置上他已經穩坐十幾年。他被稱之為俄羅斯靈魂的普京,是俄羅斯女人心裡最有魅力的男人。

普京曾經在他的書《普京傳》中談到過一件關於讀書的神奇小事。

大學畢業後,普京一直跟著自己的導師索布切克。索布切克這人,既是普京的導師,也是當時聖彼得堡的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市長。當時普京是索布切克的得力助手。

1996年,索布切克競選連任失敗,一場針對普京相當激烈、非常骯髒的攻擊也隨之而來。競選失敗後,有人曾給了普京一份聖彼得堡新政府的工作,但是他都拒絕了,灰心喪氣,甚至考慮去做一個計程車司機算了!

有一天,在家裡頹廢著,因無聊翻出一本往日好友送的一本《列寧傳》,細細一讀,竟然發現列寧也有過一段和他一樣不得志的經歷。

他整個人突然頓悟,發現在之前的幕僚生涯中,自己在謀略上實在是大錯特錯,才導致今天的局面。

第二天,他就讓夫人收拾行囊,舉家前往莫斯科,通過運籌帷幄、精通人脈,也就有了後來我們知道的普京大帝!

上海皇帝、黑幫教父杜月笙

沒有接觸過高級的思維和謀略,就永遠不知道如何改變現在的生活困境,沒錢的繼續沒錢,會謀劃的人混的越來越好。

一代梟雄,當年的上海灘黑幫老大杜月笙,就是最好的例子!

過去上海灘有三個狠角色:黃金榮、張嘯林、杜月笙。有這麼一個說法:黃金榮貪財,張嘯林善打,杜月笙會做人。

這三個人都混的風生水起,在上海灘有頭有臉。但只有杜月笙是在碼頭扛麻袋起來的。

杜月笙家裡窮,沒讀過幾天書,在碼頭扛麻袋的時候,投靠當時的老大黃金榮。

杜月笙有個愛好,就是每天跑到茶館聽講書人「閒扯」,說書先生今天講朱元璋,明天講蘇東坡,後天又講講當下局勢。

對別人來說,茶館只是個打發時間的消遣地,而對於杜月笙來說,這裡就是他的「書房」。

他雖只是個身材瘦弱、沒讀過多少書的小癟三,但在這茶館裡,上下五千年的智慧,都從那說書先生的嘴裡,融會貫通到他的腦子裡了。也就有了後來的上海皇帝、黑幫教父。

杜月笙的智慧,最被人津津樂道就在於他的處事智慧,他常說:「上等人;本事大,脾氣小。中等人;本事大,脾氣大。下等人;本事小,脾氣大。」

整個上海灘的人,都服他!當年毛主席也評價「杜月笙這個人,有本事沒脾氣!」

後來,張嘯林公開投敵,與日本人共存共榮,終在1940年被槍殺;

黃金榮1951年大世界門口掃馬路,接受改造;

只有杜月笙在香港過完餘生,最終還銷毀所有在他那兒的欠條。

生活中,大多數人其實都沒有高等學歷,也沒機會苦讀聖賢書。

不過,但凡是小有成就的人,不管出身如何、文化如何,一定是愛讀書、懂上進的人!

每個人讀書的方式不同,有時間、有學歷的人,會隨時隨地手捧一本書鑽研苦讀。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相關焦點

  • 辰波分享 | 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明清之際的朱舜水說,「但患不讀書,不患讀書無所用。」會問這個問題的人,多是不讀書的。於是他們不知道,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鍛鍊的人與不鍛鍊的人,隔一天、一個月看,差異甚微;隔五年、十年、五十年看,身體和精神狀態就有了巨大差別。到老的那一天,有的耳聰目明,身強體健;有的老態龍鍾,病痛一身。讀書也是一樣的道理,讀書和不讀書的人,日積月累,終成天淵之別。所以,堅持讀書,才是人生最穩的依靠,最好的出路。道家老子說: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 請告訴孩子: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要是讀書與不讀書能有多大差距,不同的人當然有不同的見解。對於家境十分好的人來說,讀書和不讀書還真沒多大區別,但是對於家境不好的人來說,讀書不不讀書的區別還真的特別大。那麼我想說一句,當你還是個小孩的時候你就已經開始吃飯了,這麼多年來你吃過各種各樣的東西,但是你現在肯定也記不起你這麼多年來都吃過啥了。十分淺顯的道理,這些食物已經成為你成長過程中的一部分,讀書也是一樣,雖然你今後可能用不到,但是那些知識已經潛移默化的深入你的骨髓中,融入你的血液裡。今天你在學校多學習一點知識,可能在將來的某一天你就能用到這些知識,自己知道就不用求別人了。
  • 薦讀丨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與其說我喜歡讀書,不如說我離不開書。那些每天讀進去的書,在日積月累中,不斷轉化成了我自己的東西。每當我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麻煩,它們都能給我更多的底氣。在這個世上,大概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像書一樣,能給到我如此豐富又實在的幫助。它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者,給我指明前進的方向,也像一個比肩同行的夥伴,給我及時的安慰和鼓勵。
  • 請告訴孩子: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請告訴孩子,不要抱怨讀書累,帶著孩子去看看這個世界吧。沒有文化的人,終究是生活在社會的底層,如果想未來有自己選擇的權利,就要擁有一份體面的工作。今天你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今後不一樣的人生。1.所有偷過的懶,都會變成打臉的巴掌小學報了學習書法的班,每次周末都要背著墨水去學習。有一次,裝墨水的瓶子沒有擰緊,墨水把書包都弄髒了。
  • 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兩種人生
    輾轉各類工廠和車間,組裝廣告箱、造井蓋、生產衛浴產品.髒活累活幹了個遍,又累工資又底,生活依舊一貧如洗。隨便找了個女孩結婚生子,但妻子認為他工資低,難以維持生活,離開了他。吃遍了不讀書的苦,他才明白自己當年做的事有多愚蠢。
  • 楊絳:讀書和不讀書的人生,是完全不一樣的
    楊絳:讀書和不讀書的人生,是完全不一樣的楊絳先生曾在《讀書苦樂》中寫道:「讀書就好比到世界上最傑出的人家裡去串門。要參見欽佩的老師或拜謁有名的學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見,也不怕攪擾主人。而且可以經常去,時刻去,如果不得要領,還可以不辭而別,或者另就高明,和他對質。」小的時候,我們總是躲避讀書,覺得十分痛苦,為什麼要讀書呢?直到長大後才明白,讀書才是最輕鬆自在的事情。最近網上流行這樣一句話,你連生活的苦都肯吃,為什麼不願意吃讀書的苦?
  • 關於讀書,家長請告訴孩子: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有兩位朋友的家我是去過的,家裡的藏書量非常大,孩子看的書、家長看的書,滿滿的兩面牆。在這樣的家庭中書籍和閱讀已經成為了他們的生活方式,而書籍和閱讀也讓孩子收穫了滿滿的學習力和思考力。閱讀的好處是非常多的,近了說,閱讀能幫助孩子的語言發展和表達,為日後的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 知愈心理:一定要告訴孩子,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記得蔡康永寫過:15歲感受拍浮難,拋去拍浮,到18歲碰著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拍浮,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語難就不學英語,28歲有一份收入很可觀的工作但要求懂英語,你只好說「我不會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景色,真的是這樣。 02孩子,我知道每當有人勸你起勁讀書,考個好大學,往後找個好工作的時候,你是不是嗤之以鼻?
  • 50歲護士長陪女兒考研被錄取,讀書與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這背後肯定有常人看不見的艱辛,以及之前所有讀書的積累。餘秋雨說:「讀書的最大理由是擺脫平庸。」堅持終身讀書的人,一定是不平庸的。一、讀書和不讀書,過得是不一樣的人生。 讀書和鍛鍊一樣,短時間看不出效果,日積月聚,終會天差地別。
  • 「學習」請告訴孩子: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真的是這樣。02孩子,這個社會在極嚴厲的懲罰不讀書的人!每當有人勸你努力讀書,考個好大學,以後找個好工作的時候,你是不是嗤之以鼻?即使為了不忤逆家長做出口是心非的應允。
  • 請告訴孩子: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深度好文)
    記得蔡康永寫過:15歲覺得遊泳難,放棄遊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遊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真的是這樣。
  • 李佳琦研究生團隊曝光:讀書和不讀書的人生,真的不一樣
    於是一些人就認為自己不讀書也行,以後也可以去做直播帶貨,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李佳琦在一次節目的採訪中,告訴了主持人自己的團隊裡很多都是研究生,正是自己優秀的團隊才幫助自己走到了今天。其實,就連看似簡單的直播帶貨背後也需要各種人才,這些人要熟悉網絡營銷、供應鏈等等,就連主播李佳琦也是畢業於南昌大學。所以說,讀書與不讀書的人生,真是不一樣。
  • 請跟孩子們講:讀書和不讀書,是不一樣的人生
    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真的是這樣。2孩子,這個社會在極嚴厲的懲罰不讀書的人!每當有人勸你努力讀書,考個好大學,以後找個好工作的時候,你是不是嗤之以鼻?即使為了不忤逆家長做出口是心非的應允。
  • 讀書不讀書,直接決定了你會有不一樣的人生
    姚婷用自已的實力向世界證明:天底下,沒有輕而易舉的成功,想要與眾不同,就得多吃苦;想要出人頭地,就得多受累;想要不認命,就得拼命讀書。 讀書和不讀書,過的人生就是不一樣。一說起年薪,人們就會情不自禁地想到「愛讀書就去華為,不讀書就去富士康」的現代家訓。
  • 13歲抱孩子,34歲當奶奶:讀書和不讀書,決定了不一樣的人生!
    猶太人,佔世界人口的0.3%,卻拿走了最多的諾貝爾獎,他們用事實證明:讀書與不讀書,決定了不一樣的人生。           ——武際金34歲那一年,你在做什麼?答案肯定五花八門,因為每個人都在過著與眾不同的人生。
  • 對不起,你讀書和不讀書人生真的不一樣
    一直以來,很多人都抱有這樣一種觀點——「讀書無用」。主要流傳在一些爆發戶和厭惡讀書的人之間。像我這個同學,他認為:「從來不讀書的人也可以很成功,所以讀書沒有用。」其實這句話,從邏輯上是講不通的。「不讀書的人也能很成功」這句話證明的是「讀書不是成功的唯一途徑」,而不是「讀書無用」。如果「所有人讀書和不讀書都一個樣」,這才能證明「讀書無用」。這是一個挺簡單的邏輯關係,很多人不懂。
  • 梁實秋: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這些經典公眾號值得關注!
    【爸媽搜】為中高端家庭提供家庭教育、親子閱讀、學習方法、親子溝通等相關內容與服務。與清華、北大、斯坦福等國內外知名專業教育研究人員長期合作。▲長按上方二維碼識別關注▼ 簡介:閒適的心情、優雅的志趣。惟吾舊夢是保,一派西湖景色,猶端然未動也!
  • 45歲董卿堅持每天閱讀:讀書和不讀書的人生,到底哪裡不一樣?
    董卿的優雅和氣質,來源於她每天的堅持,她說:」女人外表的美都是短暫的,唯有用知識和涵養修飾自己才能美麗一生。」 哪怕已經年過45歲的董卿,哪怕已經主持了,這麼多優秀的讀書類節目,哪怕已經在主持界,拿到了特別高的成就,董卿仍然堅持,每天在睡前,都要看一個小時的紙質書。
  • 請告訴孩子: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深度好文)
    每當有人勸你努力讀書,考個好大學,以後找個好工作的時候,你是不是嗤之以鼻?即使為了不忤逆家長做出口是心非的應允。所以他一直認為: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道路,不讀書、不上學不一定人生就沒有希望了!未來30年發展的機遇,在於你是否會玩,是否玩出個性,是否玩出實力,是否玩出創新,&39;是非常重要的軟實力!
  • 央視最美90後女記者走紅:讀書和不讀書的人生,原來真的不一樣
    原來讀書和不讀書的女生,會過兩種完全截然不同的人生。 讀書和不讀書的女人,完全會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氣質。那種向上的朝氣,熱烈蓬勃著。 這是一個賺錢很快的時代,好像讀書並不是女人人生唯一的出路。 在越來越多的女博士、女研究生背後,總有一些人嗤之以鼻的說:「女人啊,遲早要嫁人的,讀那麼多書幹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