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護士長陪女兒考研被錄取,讀書與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2020-08-28 梧桐雨說情感


近日,西南醫科大學公布碩士研究生最新擬錄取公示名單,50歲的護士長白永旗和她25歲的女兒雙雙被錄取。


白永旗說,此次考研不僅鼓勵了女兒和科室的妹妹們,也實現了自己多年以來的讀研夢想。


白永旗為鼓勵考研兩次失利的女兒努力複習,用實際行動感染孩子,做一名陪考媽媽,加入「考研大軍」。


50歲,兒科護士長,僅用兩個多月時間備考,白永旗的作息時間表,尤其勵志。


通過刻苦努力兩個月備研,就被錄取,絕非偶然。這背後肯定有常人看不見的艱辛,以及之前所有讀書的積累。


餘秋雨說:「讀書的最大理由是擺脫平庸。」堅持終身讀書的人,一定是不平庸的。


一、讀書和不讀書,過得是不一樣的人生。

讀書和鍛鍊一樣,短時間看不出效果,日積月聚,終會天差地別。


沒有人會相信一個普通的媽媽可以隨隨便便考上研究生,只不過,你沒有看見她背後那些所有的付出和積澱。


《權力的遊戲》中有一句話:「讀書可以經歷一千種人生,不讀書的人只能活一次。」

不讀書,你以為放棄的是一條路,實際上放棄的是人生的千萬種可能。


二、吃不了讀書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有個企業HR說,在體制之外的企業裡,很少能見到40歲以上的中年人了,尤其是45歲以上的人。」

想想的確是這樣,好多公司,不要說40歲以上的人,就是超過35歲的也只有兩三個。


那些40歲以上的人都到哪裡去了?


40歲以上的人若還能留在公司,要麼就是公司管理人員,要麼就是公司技術大牛。其他40歲以上的人很難留下了,


他們去了哪裡呢?

小部分選擇了創業,大部分進入了傳統服務行業,比如教育、物業、出租、外賣、保潔、環衛工、倉管員、門衛、賣菜等。


你讀書的多少決定了你能走多遠。不讀書,你的選擇面就少,從事的就是那些容易被替代的工作。


三、讀書,是你此生最好走的路。


生活的苦,是心力的消耗;讀書的苦,是成長的收穫。


父親家是個大家族,兄弟姐妹8人。在六七十年代,孩子多的家庭,能夠好好讀書,是一種奢侈。


可是爺爺奶奶省吃儉用,想方設法,讓孩子都去讀書。


後來大伯二伯因為早早掙工分,沒有讀下去。小叔因為調皮搗蛋,初中畢業,不肯再讀。


其他幾個姑姑叔叔,還有父親,都考上了大學。畢業後慢慢的都過上了不錯的日子。


只有沒有上出學的兄弟幾個,依然過著不太如意的日子。


經歷過現實的刁難,才知道生活的苦,遠比讀書要辛苦。

讀書未必能逆天改命,卻能讓日子過得不那麼費勁。

你現在可以不讀書,但遲早有一天會後悔。


四、讀書,才是人生最好的捷徑。


三毛說:「書讀多了,容顏自然改變,很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為過眼煙雲,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的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姜思達在《奇葩說》中說:「你可以一天整成一個範冰冰,但你不能一天讀成一個林徽因。」

再美的容顏,也經不起歲月摧殘。但是你讀過的書,都將化為你的氣質和修養。



英國哲學家培根曾經說過: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生活的苦,遠比讀書要辛苦,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兩種不同的人生。


那些熱愛讀書的人,生活不會辜負他們。


要相信,你今天讀過的書,終有一天,會照亮你腳下的路。


相關焦點

  • 媽媽陪女兒考研雙雙被錄取:默默備考老公不知情
    白永旗(右)和女兒一起慶祝。  5月底,在西南醫科大學公布的2020年第九批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擬錄取公示名單中,50歲的白永旗赫然在列,官網顯示,她被公共管理專業擬錄取。而她25歲的女兒也同時考上了該校兒科學專業的研究生。  白永旗說,自己是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兒科護士長,平時工作忙碌,從準備考研到正式考試,整個備考時間僅兩個多月,且都是利用碎片化的下班時間和周末。
  • 50歲媽媽陪25歲女兒考研雙雙被錄取:你有多努力,孩子就有多優秀
    白永旗,50歲,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兒科護士長,僅備考兩個多月就考取西南醫科大學公共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與此同時,她25歲的女兒,也考上了西南醫科大學兒科學專業的研究生。她工作忙,本沒想過今年考研,可看到備考的女兒「複習不在狀態」,便萌生陪考的念頭。護士長哪有時間學習呀?為了鼓勵女兒,她給自己制訂了嚴格的學習計劃,見縫插針地學習。
  • 50歲媽媽陪25歲女兒考研雙雙被錄取:你有多努力,孩子就有多優秀
    白永旗,50歲,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兒科護士長,僅備考兩個多月就考取西南醫科大學公共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與此同時,她25歲的女兒,也考上了西南醫科大學兒科學專業的研究生。多年母女終成校友,這神奇的緣分,卻是白永旗努力爭取來的。
  • 50歲媽媽陪女兒三戰考研,雙雙被錄取成同學,父母是孩子最好動力
    最近,在西南醫科大學公布的最新擬錄名單裡,有兩個名字引起了大家的關注,白永旗和露露,他們兩人相差二十五歲,是一對母女,兩人在今年的考研中成功上岸,即將成為同學。很多朋友要問了,為什麼母女二人會同時參加考研呢?
  • 為給兩次考研失利的女兒助力,50歲的媽媽加入考研大軍,和女兒一起被錄取了
    5月底,在西南醫科大學公布的2020年第九批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擬錄取公示名單中,50歲的白永旗赫然在列,官網顯示,她被公共管理專業擬錄取而她25歲的女兒也同時考上了該校兒科學專業的研究生。白永旗說,自己是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兒科護士長,平時工作忙碌,從準備考研到正式考試,整個備考時間僅兩個多月,且都是利用碎片化的下班時間和周末。此次本意是陪考、鼓勵女兒好好考研,如今母女兩人雙雙被錄取,不僅實現最初陪考目的,也算圓了自己多年以來的讀研夢想。
  • 50歲媽媽白永旗陪女兒考研雙雙被錄取,這才是給孩子最好的財富
    50歲媽媽為鼓勵女兒考研,自己開始備研考研,兩個月時間,居然拿下了研究生考試,簡直不要太燃。女兒兩次考研未果,今年的備考狀態也不是太理想,媽媽一著急,親自下場加入考研陣營陪考,結果也是可喜的,女兒和媽媽雙雙被錄取。
  • 媽媽陪女兒考驗 雙雙被西南醫科大學錄取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張庭銘)6月5日,記者從西南醫科大學獲悉,不久前,西南醫科大學公布了碩士研究生擬錄取公示名單。在名單中,有對相差25歲的母女,分別是該校附屬醫院兒科護士長、50歲的白永旗和,25歲的女兒、2013級臨床醫學專業的露露(小名)。
  • 請告訴孩子: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那麼我想說一句,當你還是個小孩的時候你就已經開始吃飯了,這麼多年來你吃過各種各樣的東西,但是你現在肯定也記不起你這麼多年來都吃過啥了。十分淺顯的道理,這些食物已經成為你成長過程中的一部分,讀書也是一樣,雖然你今後可能用不到,但是那些知識已經潛移默化的深入你的骨髓中,融入你的血液裡。今天你在學校多學習一點知識,可能在將來的某一天你就能用到這些知識,自己知道就不用求別人了。
  • 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人人都知道馬雲、王健林、李嘉誠、王石等大佬非常酷愛讀書,每天工作再忙也要抽1個小時出來讀書。 有人曾跑去問馬雲:「我讀過很多書,但後來大部分都忘記了,你說讀書到底有什麼用?」
  • 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兩種人生
    今年高考以675分高分考入清華大學機械航空與動力類專業的他,在拿到錄取通知書的前幾天,他還在工地打小工,為家裡減輕負擔,賺點學費、生活費。他說考上清華大學一直是他的夢想。父母很辛苦,只有好好讀書,才能報答他們。讀書是普通人,改變命運的最佳途徑之一。這樣的相似的經歷不止一人。
  • 薦讀丨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與其說我喜歡讀書,不如說我離不開書。那些每天讀進去的書,在日積月累中,不斷轉化成了我自己的東西。每當我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麻煩,它們都能給我更多的底氣。在這個世上,大概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像書一樣,能給到我如此豐富又實在的幫助。它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者,給我指明前進的方向,也像一個比肩同行的夥伴,給我及時的安慰和鼓勵。
  • 請告訴孩子: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請告訴孩子,不要抱怨讀書累,帶著孩子去看看這個世界吧。沒有文化的人,終究是生活在社會的底層,如果想未來有自己選擇的權利,就要擁有一份體面的工作。今天你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今後不一樣的人生。1.所有偷過的懶,都會變成打臉的巴掌小學報了學習書法的班,每次周末都要背著墨水去學習。有一次,裝墨水的瓶子沒有擰緊,墨水把書包都弄髒了。
  • 13歲抱孩子,34歲當奶奶:讀書和不讀書,決定了不一樣的人生!
    猶太人,佔世界人口的0.3%,卻拿走了最多的諾貝爾獎,他們用事實證明:讀書與不讀書,決定了不一樣的人生。           ——武際金34歲那一年,你在做什麼?答案肯定五花八門,因為每個人都在過著與眾不同的人生。
  • 三甲醫院50歲的護士長考研成功,網友:有「鐵飯碗」還要搶資源?
    近日,西南醫科大學公布了2020年第九批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擬錄取名單,50歲的白永旗女士被公共管理專業擬錄取,25歲的女兒也同時考上了兒科學專業研究生。白永旗女士是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兒科護士長。女兒在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規培,連續兩年考研失敗。
  • 超勵志,「媽媽陪女兒考研,最終雙雙被錄取」!
    一起學習、一起生活、一起工作 最後母女都被理想院校錄取 前幾日,西南醫科大學公布了碩士研究生的最新錄取名單,四川50歲的媽媽白永琪護士長被公共管理專業錄取, 但是讓我們意外的是她的女兒也考上了和自己同所院校研究生專業
  • 辰波分享 | 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明清之際的朱舜水說,「但患不讀書,不患讀書無所用。」會問這個問題的人,多是不讀書的。於是他們不知道,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鍛鍊的人與不鍛鍊的人,隔一天、一個月看,差異甚微;隔五年、十年、五十年看,身體和精神狀態就有了巨大差別。到老的那一天,有的耳聰目明,身強體健;有的老態龍鍾,病痛一身。讀書也是一樣的道理,讀書和不讀書的人,日積月累,終成天淵之別。所以,堅持讀書,才是人生最穩的依靠,最好的出路。道家老子說: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 關於讀書,家長請告訴孩子: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其實我們都一樣。但是,大家會不會羨慕那些成績好、省事的孩子的家長呢?羨慕吧,其實我也一樣。恰巧我認識幾位在培養孩子方面特別優秀的朋友,有一位朋友的女兒前年考上了美國的伯克利加州大學。大家知道這所大學嗎?它的全稱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是世界著名公立研究型大學 ,世界大學排名世界第3、第4吧。
  • 知愈心理:一定要告訴孩子,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過年回家,我所在的小城市計程車春節是不開計價器的,10塊錢的路程能漫天要價的說50,不坐拉倒。家人在忙,家中也有閒置的車,可是不會開車的我只能去攔計程車,送上門去給他們宰客。記得蔡康永寫過:15歲感受拍浮難,拋去拍浮,到18歲碰著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拍浮,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語難就不學英語,28歲有一份收入很可觀的工作但要求懂英語,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 45歲董卿堅持每天閱讀:讀書和不讀書的人生,到底哪裡不一樣?
    哪怕已經年過45歲的董卿,哪怕已經主持了,這麼多優秀的讀書類節目,哪怕已經在主持界,拿到了特別高的成就,董卿仍然堅持,每天在睡前,都要看一個小時的紙質書。 董卿說:讀書讓人學會思考,能夠享受一種靈魂深處的愉悅。 而一個女人的生活智慧,一個女人的氣質涵養,全部來源於她所看過的書本。原來在這個世界上,讀書和不讀書的女人,完全過的是兩種不一樣的人生。 董卿也說,眼睛看不到的東西,書本會告訴你。而一個女人後半生最好的狀態,董卿也用自己做了最好的說明。
  • 媽媽陪女兒考研被錄取,王菲把閨女養成了這樣,都是因為這一點
    這兩天,媽媽陪女兒考研雙雙被錄取的新聞上了熱搜。據媒體報導,白永旗今年50歲,是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一名兒科護士長。她的女兒要考研,但是複習很不在狀態。為了陪女兒,白永旗做了一名陪考媽媽,加入「考研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