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報訊 昨晚,一年兩度的家長手工才藝大比拼——包書皮大賽,又開始啦!
開學第一天,不少孩子興衝衝背了一書包新書回來,等著爸媽幫忙包書皮。有家長自嘲:再幹五年可以達到專業手機貼膜水平。
確實,五年級男生家長王先生,包了四五年書皮,就練就了一手好功夫。他從兒子一年級開始包書皮,到現在,基本可以達到專業手機貼膜水平。
下午,兒子領回來十幾本書。爸爸悠然自得,拿起一沓白色書皮,一小時包了10本,速度槓槓滴。包的時候,兒子也沒閒著,給爸爸打打下手。不過,王先生也說了,他的手藝越來越熟,下面該兒子練練了,明年讓他自己學著包了。
朋友圈包書皮大賽 50分鐘包完16本書
對於包書皮這件事,新一年級的家長是最有儀式感的。
一位爸爸陳先生請教了幾位二三年級的「過來人」,早早地,書皮就從網上買好了。知道現在流行透明書皮,網上咔咔下單30張。又聽老師說可以用掛曆或牛皮紙包,看看家裡也沒掛曆,網上的牛皮紙書皮越來越古樸,咔咔又下單十幾張。
到了晚上,吃好飯後,專門用洗手液洗了兩回手。備好剪刀、書皮、一打新書,掐著點兒開工了。
「哎喲,這書皮有點黏啊。」陳先生抖了抖黏在一起的書皮,被女兒嘲笑是「手殘星人」。接著,又不小心剪豁了一個口。磕磕絆絆中,總算包好了第一本書,雖然鼓著幾個氣泡,但還是得到全家的表揚,接著又開始包。坐了2小時,手殘也慢慢變好了,包好14本書。「包到最後,技術越來越嫻熟,感覺意猶未盡。」陳先生說,這個過程很有意思,想起自己小時候和爸媽包書皮的時光。白色掛曆紙上,爸爸龍飛鳳舞寫上書名和姓名,第二天帶到學校去,幾本書啪啪擺出來,就比誰的爸媽寫字最好看。「我總是贏的那一個。」
作為新手家長,2小時包14本,算正常發揮。這種熟能生巧的事兒,到了四五年級就厲害了。一位家長曬了朋友圈,說她的紀錄是50分鐘包完16本書。
不知道有沒有人能超過這個紀錄?
機智媽媽有妙招:
明天上啥課,今天就包啥書
也有機智的家長有「妙招」,一位媽媽說,一晚上包完太累,她的策略是:明天上啥課,那就包啥書。
這位媽媽家有二年級的娃,說:「昨晚是全網補作業,今夜是舉家包書皮。看到這幾十本大大小小的書啊練習冊啊,真當頭疼。」好在自己夠機智,反正明天上課不用帶所有的書,那就上幾本,包幾本,慢慢包。
這條朋友圈下,炸出來不少「同一個世界」的爸媽。一位媽媽崩潰「嚎叫」:「我還有四本就完工了,完了還要給妖精繡姓名貼。」另一個家有二娃,說:「兩個小學生,我包得煩躁了。」
不過說歸說,包完書皮的成就感還是槓槓滴。低年段的孩子主要是父母練手藝,到了高年段,爸媽就能甩手當「掌柜」啦。
有個四年級學生家長用九宮格曬出兒子包書皮的照片,言語間是滿滿自豪感:「開學必修課,朋友圈包書皮大賽,四年級的娃果然不一樣。兒子全程自己動手(老母親解放輕鬆了),越來越熟練,他自己說:這個有點氣泡,包得不好,重來。最後,18本書靠兒子自己完成,坐等明天開學啦。」
也有家長說,今年做甩手掌柜,給娃示範了兩本後,就讓她自己包了,結果還不錯。
另一位自稱是強迫症+追求完美的媽媽,今年讓二年級娃自己包書皮。「太忐忑了,只有看見的情況下,才能徹底放手讓娃自己來。沒想到,孩子自己包的書皮,比我預想的好太多了。看來可以放手了。」
書皮每年包,到底有沒有必要?
每年開學季,網上都會熱議這個話題。
有家長說,現在的書質量都很好,沒包書皮用上一學期也不會爛,這不是多此一舉嗎?也有的家長是單純討厭這項不成文的「家長作業」,說起包書皮,就有一肚子氣。
另一位家長有不同看法:「讀書的時候我們是老師帶過最差的一屆學生。現在做家長了,我們又成了最難帶的家長。包書皮還要滿世界吐槽的爹媽,刷手機的時間少一個小時全都在了……你有多厭煩給孩子包書皮,孩子就有多討厭學習,這個就是傳承。」
要不要包書皮?
昨晚網友討論熱烈
昨晚,關於包書皮的帖子在都市快報官微推出後,引起了網友熱議。
清漪小小珏??:作為新手媽媽,包了一本以後就包出心得了,已經可以去專業貼膜了,十幾本包完一個小時都不用。
李小猴:我小時候是我爸用掛曆幫我包書皮,讀大學是同學用謝霆鋒海報幫我包書皮,現在娃讀初一,她自己包了七年的書皮。我是個從來都沒有親手包過書皮的人。
Demon北:作為老母親,表示剛包完躺床上刷手機,有強迫症,容不得有氣泡和邊邊,所以一個小時只能包八本。
王子:包書皮就跟手機貼膜一樣,心理安慰,到時候該破的書還是破,該碎的屏還得碎。
逗逗: 我就是用透明的那種套套的書面 ,5分鐘可以包完所有十幾本書,重點是下學期這些書皮可以拿下來繼續包書面!這樣環保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