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孩子的課本都包了塑料書皮。資料片
近日,教育部等四部門聯合發布《關於在中小學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增強生態環境意識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努力實現「無塑開學季」,學校不得強制學生使用塑料書皮,尤其不能使用有問題的塑料書皮。
每到開學都出現「包書皮展」
「開學了,又到了一年一度家長們的包書皮『大賽』了。今晚又有多少人是包書皮的不眠夜?」開學當天,家長王先生在朋友圈裡發出了這樣的調侃。
「孩子今年五年級了,今年我放手了,讓他自己包書皮,雖然貼的不是很整齊,但是也算是第一年動手。」王先生告訴記者,年年開學,年年給孩子包書皮。在王先生看來,包書皮這項工作,不僅費時費力,而且還很費錢,「孩子9年義務教育裡一共要包18次書皮,每次至少十本,包一次成本大概20塊錢,這就是360塊錢。有些連作業本都需要包書皮。」
「玻璃紙和舊掛曆還不一樣,它有一面是粘的,非常不好控制。」作為一名新手媽媽,趙女士特意準備了兩包玻璃紙,一包作為備用,沒想到一本書還沒包完,一卷玻璃紙先用了一半,趙女士急出了一頭汗,「剪裁的時候就容易粘到剪刀上,撕下來就沒法用了,封面還好,但像書脊這塊細節就做不到了。」
越急越包不好,好不容易哄孩子睡了,趙女士繼續和書皮「戰鬥」到接近夜裡12點,但還有好幾本書沒包完。包完的書皮用孩子的話說也是「慘不忍睹」,裡面全是氣泡。「別說孩子,我看著都頭疼,想著撕下來重新包一次,但這種書皮粘上就不好撕,強行撕下來可能破壞了封面。」看著滿是氣泡的封面,趙女士嘆了一口氣。
至於當初班裡老師吩咐的「全家一起動手」,唐先生認為不切實際:「大人包都費勁,孩子能幫上什麼忙?而且又是膠水又是剪刀的,孩子動手我也不放心。」
為了方便快速的包好書皮,不少家長便選擇現成的塑料書皮,「幾塊錢就能買十幾個塑料書皮,拿著書皮往書上一套就行,幾秒鐘就能全包完,又便宜又快速。」
多所學校稱沒有強制要求
記者聯繫了幾位老師,都表示學校對包書皮沒有強制要求。濟南市市中區匯誠小學老師趙菲告訴記者,學生可以包也可以不包,可以包紙質的也可以包塑料的,但大部分的學生都選擇了不包書皮。「我在教學中觀察到的是學生大多數都沒有包書皮,一個班只有幾個孩子包了書皮。」
在採訪中,不少學校的老師都表示,不包書皮造成的破損情況並沒有想像中的多。「現在的課本和練習冊封面的質量比原來好了很多,都是採用硬彩紙,表面也很光滑,現在不包書皮也造成不了多大的破壞。」作為一位教學近30年的老教師,濟南市泉海小學李紅梅表示,隨著書的質量越來越好,現在包書皮的學生越來越少了。
「作為老師我也不太建議學生包塑料書皮,或者是前幾年流行的玻璃紙書皮。我曾經路過一名學生座位前,聞到一股刺鼻的味道,最後才知道是新書皮導致的,所以不僅是環保方面,在學生健康方面考慮也不要包塑料書皮。」李紅梅告訴記者,家長基本無法識別市場上的書皮是否合格,如果有家長真的擔心書會破損,可以用牛皮紙或者舊掛曆紙自製書皮。
「家長可以和學生一起動手,利用廢舊紙給學生製作書本保護套,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在書皮上做裝飾,這樣既環保又能加強親子關係,還鍛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李紅梅說。
相關連結>>
安全問題引關注
塑料書皮的安全問題已經引發了多輪討論,各種報導也層出不窮。被稱為「浙大硬核老爸」的魏文鋒在2015年對女兒書皮產生懷疑,自費到國家級安全檢測中心檢測,結果顯示7樣樣品均含強致癌物。
目前國家在《學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中對未成年學生使用的文具、顏料等進行限定。但對兒童和青少年學生的身體健康構成潛在危害的書皮,憑肉眼或氣味是很難鑑別出來這些添加劑是否超標。
(生活日報記者 劉曉旭 郭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