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克用談延遲退休:給老百姓選擇權 微觀政策應該有彈性

2020-12-16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董克用談延遲退休:給老百姓選擇權 微觀政策應該有彈性

  何時領取養老金,個人應該有選擇權。讓不同情況的人能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養老金領取年齡。

  勞動者延遲退休,因關係國計民生,一直都是公眾熱議的話題。

  今年發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十四五規劃建議」)中也提到,要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

  那麼,我國是否非要延遲退休不可?「漸進式」又該如何理解?同時,在實操層面,延遲退休應如何落地,才能在照顧老百姓不同需求的同時,又能緩解養老金可持續性的壓力?

  日前,貝殼財經記者專訪了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秘書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董克用,試圖探尋上述問題的答案。

  新京報:為什麼要延遲退休?是否非延遲退休不可?

  董克用:一般而言,一個國家在兩種情況下會討論延遲退休問題,一種情況是社會缺乏勞動力;第二種情況也就是我國目前的問題所在,即與養老金相關的延遲退休的問題。

  如果說一個國家設計的養老金制度是完全積累型的,比如智利、新加坡等,都是個人年輕時候存的錢,個人在退休後花,這樣一來,退休年齡定在何時就不太重要了,因為這種模式並不涉及代際之間的負擔問題。

  但如果養老金制度是現收現付型的,像我國和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採取這種模式,基本養老保險都是現收現付的,其本質就是代際撫養,兒子交錢老子拿,孫子交錢父親領,這種模式就會面臨老齡化的問題。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從35歲上升到77歲,基本上已經與發達國家看齊。這樣一來,大家都很高興,但這也意味著老年人領取退休金的時間越來越長,領取的總額越來越多,繳費的一代壓力就大了。

  雪上加霜的是,老齡化時代年輕「少子化」漸成趨勢,這就導致新增就業者較少,久而久之,在職人員和退休人員之比就越來越大,過去是5個在職人員比1個退休人員,最終有可能演變為2個在職人員比1個退休人員,這種情況下,搞現收現付壓力確實很大。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從宏觀整體看主要有四種辦法,第一,延遲領取養老金的年齡。隨著期望壽命的延長,大家需要多工作一段時間,以保持領取養老金時間的適度佔比,這樣,在職一代的壓力就降低了;第二,提高在職人員的養老金繳費率,這樣一來,在職人員的壓力就大了,上有老下有小,還需要繳納醫療、失業工傷保險,一般而言,這些費用個人和企業總計繳費率超過20%負擔就很重了,現在,我國基本養老保險繳費率大約是24%,還是比較高的,所以,對我國而言,提高繳費率的難度很大,這條路恐怕走不通。

  第三個辦法是降低老人的退休金,但可行性同樣不大,客觀分析有兩個原因,首先,現在70歲、80歲的一代人,他們在改革開放前就業,工資很低,所以退休金也很低,再降的空間很小;其次,社會平均工資替代率已經從上世紀90年代改革初期的70%降到現在的約45%,舉個例子,在職時候月收入1萬元,退休後每個月只能領4500元,這一替代率水平已經比較低了,再降也難了。

  實際上,國家也不希望採取這種方法,今年,我國即便在很困難的情況下,依然給退休人員整體漲了5%的退休金,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最後一個辦法是公共財政補貼,其實,我國財政也補貼了很多,2019年,各級財政為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提供的補貼大概是1.32萬億元,但我國還是發展中國家,應該將有限的資金補給窮人,像農村居民的養老金水平還很低,全國平均每月才200多元,他們更應該得到補貼。

  由此來看,從宏觀整體看,城鎮職工適當地、漸進地延遲退休年齡或許是解決現收現付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性問題的比較適合的方法。但是我建議在落地的時候,能夠更靈活一些,把選擇權交給老百姓

  新京報: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提到「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漸進式」應該如何理解?

  董克用:我理解的「漸進式」就是逐漸延遲退休年齡,而不是「一步到位」,比如某位先生原本應該2021年3月份退休,但政策希望這一年退休的人延遲3個月退休,他要到2021年6月份再退休;另外一位先生2022年3月份退休,政策希望這一年退休的人再多推遲3個月,到2022年9月份退休。這樣一來,經過四年時間,累計延遲退休的時長就有一年了。所以說不是一下子就要從60歲延長到65歲,這就叫「漸進式」延遲,如何漸進,各國的辦法也不同,我國的做法還等政策出臺。

  新京報:在實操層面,延遲退休該如何落地?

  董克用:我們討論延遲退休的問題,其實討論的是兩個事情,一是上面講的法定退休年齡逐漸延遲,延遲後對全社會每個人都是同樣適用;另外一個問題是何時領取退休金的問題,這可能是個新問題,因為過去我們是把退休時點和領取養老金的時點合二為一的,我認為今後應該適當分離。

  因為,最終何時退休的決定權應該交給勞動者,而不是硬性規定一個時間點。當然,對有任職期限的公職人員而言,要依從相關制度規定,不能自己決定。同樣,對從事重體力勞動、有毒有害工種的勞動者,在法定退休年齡上應當有所照顧。而勞動者何時領取養老金,個人應該有選擇權。一般勞動者可能退休時點與領取養老金時點一致,也會有勞動者兩個時點不一致。

  因此,在延遲退休政策落地時,也應該有一些政策彈性。比如,有的人十幾歲就參加工作,工齡和繳費年限都很長或者家裡有孫輩需要照顧,這些人就願意早點退休,早領取養老金。但也有些人從小學一直讀到博士,30歲才博士畢業,幹的又是腦力勞動,他當然願意多幹幾年,現在很多教師、醫生達到現行退休年齡都仍在工作,如果不讓這部分人繼續工作,也會造成巨大的人力資源浪費。

  所以,不同的人情況是不一樣的,那麼,就應該將法定退休年齡與法定全額領取養老金的年齡適當分離,在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的同時,細化全額領取養老金的年齡。細化的要點是讓個人有選擇權,願意早領取的就少領些,願意晚領取的就多領些,從政策上實現勞動者個人繳費階段「多繳多得」,領取時「早減晚增」。這些方法在國際上都有先例。

  整體而言,延遲退休應該給老百姓選擇權,老百姓也是理性的,會選擇更適合自己的方式,這樣一來,老百姓也就更能接受

  新京報:現階段來看,延遲退休最大的障礙是什麼?如何解決?

  董克用:首先,還是應該把延遲退休的宏觀道理給大家講清楚;第二,就像我剛才提到的,政策在微觀上應該有一定的彈性、靈活性,讓不同情況的人能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養老金領取年齡。其實,由於社會平均工資在增長,按照目前多繳多得的制度設計,晚退休一年的人一定比早退休一年的人養老金拿得多,個人是不吃虧的。

  新京報:延遲退休還需要哪些配套政策支持?

  董克用:老百姓比較擔心,自己即便願意延遲退休,用人單位也不願意再僱傭他們了。

  所以,國家也應該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來保護高齡勞動者,企業也應該承擔社會責任,比如在裁員制度上,是不是可以考慮引入發達國家普遍實行的「後來者先走」的做法,而不是在裁員時把年齡大的老員工先裁了。

  因此,延遲退休這件事兒,國家要有政策,企業要有責任,老百姓才能更好地理解,老百姓能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政策也才能更好地落地。

(文章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DF537)

相關焦點

  • 人大教授董克用談延遲退休:給老百姓選擇權 微觀政策應該有彈性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董克用談延遲退休:給老百姓選擇權 微觀政策應該有彈性勞動者延遲退休,因關係國計民生,一直都是公眾熱議的話題。董克用:我理解的「漸進式」就是逐漸延遲退休年齡,而不是「一步到位」,比如某位先生原本應該2021年3月份退休,但政策希望這一年退休的人延遲3個月退休,他要到2021年6月份再退休;另外一位先生2022年3月份退休,政策希望這一年退休的人再多推遲3個月,到2022年9月份退休。這樣一來,經過四年時間,累計延遲退休的時長就有一年了。
  • 延遲退休只能是漸進的、自願的、彈性的
    來源:一財網延遲退休只能是漸進的,還可能是自願的、彈性的,並輔之以若干激勵措施,與我國目前實行的強制退休制度將有根本區別。 古人云:「生老病死,時至則行。」但國家出於特定的需要卻可以藉助法律、政策調節國民的生育率和退休年齡。近年來,我國除了推行計劃生育改革,還在不斷探討和完善延遲退休方案。長期以來,我國法定的企業職工退休年齡是男年滿六十周歲,女工人年滿五十周歲,女幹部(管理人員)年滿五十五周歲。機關、事業單位另有特別規定,比如一定級別的女幹部可以在六十周歲退休。
  • 彈性退休要比延遲退休更具人性化!
    這意味著延遲退休可能成為現實。人社部這次給出延遲退休的理由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我國目前的退休年齡,在全球範圍是偏早的。大部分國家的退休年齡約為62歲,而歐美國家甚至超過65歲。按照我國目前法律規定退休年齡是「男60、女55/50」。即男性60歲,女性幹部55歲,女性職工50歲。我們國家的退休制度應與國際接軌。
  • 8成人反對延遲退休,彈性退休出2個激勵政策,養老金多少可自己選
    延遲退休的實施,大概率上可能會實行彈性退休,並出臺2個激勵政策。一般是會提供一個退休的年齡區間,有一個上限,有一個下限,有一個法定退休年齡。03彈性退休2個激勵政策延遲退休的實施,大概率上可能會實行彈性退休,並出臺2個激勵政策。
  • 延遲退休和彈性退休,哪種方式更加合理?
    最近,延遲退休的話題一直被大家所關注。有消息稱2020年將公布延遲退休政策草案,供社會各界探討,但也有聲音表示,目前延遲退休條件還不成熟,將會再推遲5年執行。不過,延遲退休卻遭到絕大多數人的強烈反對,更多的人則傾向於彈性退休制,就是每個人只要符合,社保繳納超過15年,年齡超過60歲,即可自由辦理退休手續。廣大民眾之所以強烈反對延遲退休制度,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基層員工群體。這部分人長期工作在一線崗位幾十年,覺得無論從精力或體力來看,都大不如前,他們需要早點退休,把更多的時間用在陪伴家人上面。
  • 延遲退休什麼時候開始 哪年出生不用延遲退休?
    延遲退休年齡是國家結合國外有些國家在討論或者已經決定要提高退休年齡的政策來綜合考慮中國人口結構變化的情況、就業的情況而逐步提高退休年齡來延遲退休的制度。那麼,延遲退休什麼時候開始,哪年出生不用延遲退休呢?延遲退休什麼時候開始?延延遲退休什麼時候開始呢?
  • 中小學教師提前退休還是延遲退休?應根據身體情況,彈性執行
    延遲退休是必然趨勢2019年12月22日,黃奇帆在第十八屆中國經濟論壇上表示,男女應該60歲同工同酬同年齡退休,如果女性退休年齡從50歲延遲到60歲,「以6億城市人群來說,有3億婦女,3億乘上20多萬就是60多萬億。
  • 漸進 公平 彈性——「延遲退休」的中國算式
    「漸進式延遲退休的提法尚屬首次,是社會保障領域改革的一次全新嘗試。」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但鑑於中國國情,延遲退休要兼顧漸進、公平和彈性,為了可持續性,不一定一步到位。」記者採訪調查發現,此番關於延遲退休的爭論焦點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影響年輕人就業,二是養老雙軌體制的差異,三是高低收入群體延遲退休的差異。
  • 反對延遲退休的呼聲大!「彈性退休」被認可,對這兩類人都有好處
    前段時間,新東方的俞洪敏有了退休的念頭,然而他的年齡只有58歲;去年,50歲的馬雲也退休了。據說騰訊的馬化騰也有退休的想法。但75歲的任正非、73歲的曹德旺和68歲的董明珠仍在努力工作,並帶領公司前進。例如,董明珠曾經說過,她覺得自己仍然體力充沛。
  • 未來5年內,延遲退休可能落地,3類人反對,彈性退休或將彈性實施
    在最近出版了十九屆五中全會學習輔導書,其中已經將有關於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出版成冊,提出了要漸進式實施延遲退休的相關政策。延遲退休的推進也是綜合考慮了我國人口的平均壽命以及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勞動力輸出和輸入的狀況,全民社保的情況以及現在社保資金的經營狀況。十四五期間出臺延遲退休的政策,就意味著在未來的5年內,延遲退休有可能會落地。那麼大家如何看待延遲退休的問題呢?
  • 延遲退休政策來了?中小學教師會延遲退休嗎?
    全文如下:工資福利司答網民關於延遲退休政策的來信汪*霞:目前事業單位和企業女性工人都有延遲退休和自願延遲退休政策,然而機關女性工勤人員延退政策卻是一個空白,依舊執行50歲退休政策,請問機關女性工勤人員能否參照事業單位或企業女性工人延遲退休或自願延退政策。
  • 2020年延遲退休新方案來了!如果彈性退休,哪些人會受影響?
    關於延遲退休問題,某網站通過調研顯示,89.3%的網友對延遲退休表示反對,僅有10%左右表示支持,意味著延遲退休困難重重。面對這種矛盾,有一個「新提案」的提出得到了多數人的認可。彈性退休政策的提案被提出,大家對延遲退休的關注度又到了一個頂峰。
  • 延退衝擊群體較大,彈性退休不等同於自由退休
    那麼,延遲退休可能帶來哪些值得關注的影響呢?彈性退休究竟是什麼?合理彈性退休制度應當是怎樣的?延遲退休可能帶來的影響我國目前法定和實際退休年齡都過低,為了維持養老保險基金平衡,必須要有較高的繳費率。這意味著長遠來看,同樣的養老金待遇,每個勞動者都付出了更高的代價。
  • 延遲退休,歐洲的多樣探索退休政策 退休制度 法定退休年齡 養老金...
    由於老齡化加劇和經濟危機的影響,原本的養老金體系難以為繼,大多數歐洲國家在破解這一難題時選擇了「延遲退休」。養老金體系難以為繼45歲的蘇迪亞·庫赫特是比利時一名普通教師,照理說,他應該在65歲時退休,領取退休金,找個陽光燦爛的南歐小鎮安享晚年。
  • 2022延遲退休時間表公布 延遲退休延遲到多少歲?
    近年來,延遲退休政策的推出時間,一直受到普通民眾的關心。此前,人社部曾表示,延遲退休政策正在研究和制度之中,也有專家表示可能在2020年推出,那麼2025年延遲退休方案推出的可能性大嗎?下文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  延遲退休即延遲退休年齡,今年的9月份,人社部表示,遲退休政策在國家層面並沒有明確的政策規定。
  • 延遲退休最新消息-2020年全國兩會延遲退休年齡方案(2)
    同時也希望老百姓能夠   養老金有望「繼承」?   一位人社部專家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多繳養老保險費划算是有道理的,有些人擔心來不及領完繳納的養老保險或許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機制正在不斷完善,目前個人帳戶的資金餘額可以繼承,同時,統籌帳戶的繼承問題也在研究之中。
  • 延遲退休爭論一直未停,新方案提出,延遲退休這些人最吃虧!
    延遲退休可以緩解國家養老金的資金壓力,因此從各個方面來看延遲退休的政策勢在必行。有專家曾建議,我國應該逐步實行延遲退休的政策,無論男女都應該實行65周歲退休的政策。而我國目前退休年齡一般為女性50周歲,男性60周歲。但是延遲退休的建議也遭到了許多人的反對,這是為什麼呢?
  • 2020年延遲退休在即,為什麼彈性退休制度更受歡迎?做好養老準備
    最近在網上看到很多關於延遲退休的文章,面對延遲退休,有很多網友紛紛表示如果延遲退休,就不交社保了。而大家接收採用彈性退休制度,彈性退休制度讓大家更容易接受,否則延遲退休實施會是困難重重。非常理解大家的心情,延遲退休和每個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為此大家也特別關心延遲退休年齡,有很多人認為延遲退休是到65歲,其實並非那麼簡單,目前還沒有延遲退休的具體方案,2020年延遲退休在即,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其中第二節明確提出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提到制定出臺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方案,預計2020年實施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方案
  • 延遲退休面面觀
    但國家出於特定的需要卻可以藉助法律、政策調節國民的生育率和退休年齡。近年來,我國除了推行計劃生育改革,還在不斷探討和完善延遲退休方案。群眾團體的工人滿足以下條件的職工應該退休:1。《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重申了上述政策。  如上所述,延遲退休只能是漸進的,還可能是自願的、彈性的,並輔之以若干激勵措施,與我國目前實行的強制退休制度將有根本區別。比如,每三年將退休年齡提高一歲(也可能男女有別,以縮短現行男女職工退休年齡差距)。
  • 「研究」多年後,這一次,延遲退休真的來了!阻力在哪?
    小步慢走、彈性實施、強化激勵是中央對延遲退休改革的最新定調。為何延遲?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特約研究員、北京改革和發展研究會創始會長陳劍對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表示,延遲退休有其必要性。同時,採取「彈性退休機制」,即達到了法定退休年齡,也可以選擇接著幹。圍繞男女退休年齡差異,目前業內討論較多的主要有兩種方案,第一種是統一將男女的退休年齡調到60歲,再同時延長男女退休年齡。第二種是男女退休年齡各自延長,但是女性延長步伐保持比男性快,最終男女退休年齡實現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