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有趣育兒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大多數小孩子對於金錢的概念都比較薄弱,他們總是會因為對金錢無感,花錢的時候便大手大腳。
看見別人有這個玩具,自己也會吵著要,別的小朋友有的新奇文具盒,孩子也會希望爸爸媽媽給自己買。
不論出於何種原因,孩子的這種習慣都不能縱容,過度消費影響孩子的消費觀,更關係到一個人的金錢觀念、財商等,看起來細微不已,但是實際產生的作用非常大。
那麼,身為父母的我們,如何改掉孩子愛買東西的習慣?燈式思維可以幫助家長們。
燈式思維指的是當我們前行的時候,就像提著一盞燈一樣,會接受周圍環境帶給我們的信息反饋,進而做出比較全面的判斷。
實際上,燈式思維是一種以結果為導向的思維方式。
在生活裡,我們看到的確實是一件又一件的事實,依據這些真實的情景,我們會做出相應的判斷,但是在這些判斷和推導裡,我們總是會添加自己的個人情感,參雜一些比較主觀的成分。
這個時候如果將燈式思維應用進去,就會發生質的變化。
所以,當孩子在花錢的時候,他們往往看到的就是當前自己的需求,眼前的快樂,滿足的是當下的自己,卻沒有思前想後,考慮到自身周圍所存在的一些因素。
比如這個玩具自己已經買過同類型的了,可是卻依然想要,等到下次看見新的了,依舊會拋棄眼前的這個喜愛不已的玩具。這就是為什麼有的孩子見了就想買東西的重要原因。
燈式思維的運用,可以讓孩子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多一份留意,比如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當前的方案是不是最可行的,「我」真的非他不可嗎?
無形中,孩子的思維方式會變得開闊,不僅能夠想到眼前的這些,還能夠進行分析解讀。
常說家長是父母的第一任老師,在燈式思維裡,父母的行為影響也非常明顯。因為我們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如果家長在看問題的時候思維比較發散,能夠多方面考慮,那麼孩子也會學習到家長的這種習慣,無形中促進了孩子能力的提升。
在燈式思維的培養中也是這樣,家長通過身體力行的方式,可以給孩子最好的行為教育,在生活中進行的實際引導,要比紙上談兵多少次都有用。
家長的「燈式思維」,是培養孩子往成長型思維發展的重要推力。
1、多方面考慮問題
孩子買東西當然是因為自己有需求,有的時候這個需求可能是別人有他沒有的話,會被排斥,但是很多時候,都是因為孩子被吸引了,才會產生這樣的需求。
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告訴孩子,理智分析,如果把錢用在這個方面,那麼在其他方面可供使用的金錢就會減少,並且應該考慮自己是否已經有了類似的東西。
從多個方面考慮問題,可以幫助孩子理性消費,從觀念中培養財商。
2、做計劃
有得有失,家長可以在孩子哭鬧著要買東西的時候告訴對方,要是買了這個它,那麼短時間內就不會給他買其他的東西又或者是同類型的東西。
這部分錢在一定的周期內使用,這會兒用完了,可能後面有更想要的就沒得買了。
做計劃,先商量,可是解決孩子愛買東西的情況,又可以培養孩子做金錢規劃的能力,財商能力從中養成。
3、合理滿足而不是不滿足
適當的滿足是有必要的,家長們需要區分「想要」的「需要」兩個方面的區別。需要的東西家長應該滿足孩子,這是必備條件,但是在想要方面,就要有一定的選擇性了。
之所以要讓家長適度滿足,在財商的培養中,其實是在讓家長引導孩子「花錢」。
財商的培養並不是教孩子省錢,而是如何高效運用自己手裡的資源。
所以花錢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孩子怎麼花,通過什麼方式花,花在什麼地方,父母可以通過多種多樣的方式去引導孩子樹立金錢觀念,培養財商這一能力。
引導孩子做財富的「主人」,家長要用好「燈式思維」這把武器,要注意的是,不是「不花」,而是要「花好」,你知道了嗎?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有趣育兒堂,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