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常無緣無故,或者因為很小的事情就吵鬧不已的孩子,
被身邊人公認為「作」、「難搞」、「太敏感」的孩子,
如果從嬰兒時期開始就如此的話,那麼很可能就是高度敏感兒童。
在亞洲,人群中,大概23%的人屬於高度敏感。
生活中,高度敏感的孩子會為了飯菜的擺放、冷熱等「小問題」哭鬧不止,
所以,作為高度敏感兒童的家長,往往會覺得「很累」,「不知道該怎麼做」。
原因在於:他們對世界的變化非常敏感,
由此,湧入他們眼中、腦中的信息就多,
孩子對信息的加工能力有限,因此過多的信息往往令他們「煩躁不已」。
而對煩躁,他們沒有更好的化解辦法,只能本能地選擇哭鬧來宣洩。
但若因此判斷高度敏感就是個缺點,為時過早,
來看看高度敏感的另一面,再下判定。
高度敏感的優點:
除了這些普遍的優點,高敏感度的人還可能有各自特殊的優點,
比如:某些人的嗅覺特別敏感,他們就更有能力成為收入不菲的高級聞香師、制香師。
更重要的是,「高度敏感」是個可遇不可求的特質。
如果你出生時沒有自帶這個特質,後天很難訓練出來。
而自帶這份高度敏感特質的人,可能兒童時期幸福感不那麼強,
但成年後,大多數人,都能馴服這份高度敏感的特質,從而讓自己收穫幸福。
好了,現在你覺得「高度敏感」是優點,還是缺點呢?
或許深陷養育高度敏感孩子痛苦中的家長,仍會認為:優點只是傳說,缺點卻實實在在。
也有高度敏感的成年人說:如果我不是高度敏感就好了,我就不會那麼自卑。
但其實把這些痛苦掰開了揉碎了看,全都不是高度敏感本身的錯,
而是錯誤的養育方式,
比如:打罵、冷落、羞辱等。
換一個不是高度敏感的孩子,如果在這樣的養育環境中,也會有問題。
童年的陰影會影響人的一生,
因此導致了成年後,依舊無法獲得幸福。
至於「高度敏感」,客觀地說:它只是種性格特質,無所謂好壞,
只有合理利用,揚長避短。
怎麼「揚長」,激活孩子的優點呢?
方法就一個:找到孩子的興趣點。
家長做好了這件事,高度敏感的孩子,會比普通孩子更容易獲得成功。
找到孩子的興趣點,具體該怎麼做呢?
這件事需要由父母中較敏感的一方來主要負責。
只是,接觸新事物對高度敏感兒童來說是重大挑戰,家長不要安排地太頻繁。
沒發現孩子有明確興趣,父母就要主動為孩子樹立方向,並鼓勵他們克服困難,堅持到底。
當孩子專注於某事時,千萬不要隨意打擾。
一來,高敏感兒童一旦被打擾,反應會非常激烈;
二來,影響孩子對事物的專注和喜歡,當喜歡的事總被打擾,可能孩子下次就不願做這件事了。
為什麼激發孩子的某一個興趣,或者為孩子樹立一個方向,對高度敏感的孩子特別重要呢?
因為這有助於孩子抗幹擾,
並將自己的敏感特質用於搜集有針對性的信息。
如果信息多而無用、雜亂,那麼這個人就會變得抓狂。
而如果信息有用,且自己對此有興趣,那就會讓這個孩子更專注。
高度敏感的孩子一旦自成宇宙,
其能量之大,會非常驚人。
曾有人對著名女科學家居裡夫人的性格研究後發現,她是非常典型的高度敏感特質。
小時候,居裡夫人就表現出非常注重細節,總能發現別人關注不到的信息。
居裡夫人的童年可以說是非常坎坷。
她是家裡最小的孩子,母親早逝,長姐如母,撫養她長大,
只是,沒過幾年,大姐也去世了。
對居裡夫人而言,生活的動蕩和滄桑,是她心中無法磨滅的痛苦,
支撐她堅強前行的動力之一,就是自己的興趣。
居裡夫人的父親是物理老師,且非常熱愛自己的專業。
居裡夫人從小就在父親的實驗室裡玩各種瓶瓶罐罐,聽父親講各種物理、化學知識。
受到父親的影響,居裡夫人很小的時候就已經確定自己喜歡物理、化學。
長大後的居裡夫人,果然在物理、化學兩個領域獲得了超凡的成就,
她是第一個獲得兩次,分別不同領域諾貝爾獎的科學家,
一次是和丈夫一起獲得的物理諾貝爾,
另一次是丈夫去世後,她獨立研究後,獲得的化學諾貝爾。
可以想像,每當她進入實驗室,信息就開始過濾,內心回歸單純、平靜。
這是專注的好處,對高度敏感的孩子而言,擁有專注就擁有一切,
而專注要靠目標、方向激發。
與其說「高度敏感」是缺點,不如說它是沒有被激活的寶藏。
一旦確立了目標,高度敏感的孩子會煥發出常人難以企及的韌勁和力量。
—END—
作者簡介:
處處有心
兒童發展及教育心理學專業,二級心理諮詢師,上海心理學會會員。
營養師,教師,EAP諮詢師,婚姻家庭治療師,育兒類原創文章獲獎作者。
在兒童及青少年心理諮詢工作中,有10年以上實戰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