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舞臺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
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有位朋友來諮詢:已婚,二本畢業,做了好幾年銷售工作,
很累,感覺自己很窩囊很失敗,對前途很迷茫.
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老夏覺得這個問題體現出的是錯誤的觀念,
對於銷售的本質存在認知和意識上的謬誤。
雖說30歲的職場人士具有其他年齡段知識與經驗上無法比擬的優勢,但也已經屬於職場老人,「還在幹銷售」聽起來便很失敗,可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在《論語·為政》中有道:「三十而立。」
身在職場的30歲,正是職場生涯中關鍵的一個階段,
這個階段既不再是二十多歲懷揣夢想、青澀稚嫩的職場新人,
也還沒到人到中年停滯不前、穩定現實的工作階段,而是一個上有無限可能的階段。
在30歲這個關鍵節點,無數的職場人都在這個年齡審視自己,成功地「立」事業,成就自我價值。
30歲的比爾·蓋茨創辦的創業型企業倒閉,隨後逐步創立微軟帝國;
30歲的賈伯斯賣掉了蘋果公司的所有股份,不甘敗逃重返矽谷二次創業;
30歲的李嘉誠還是「塑料花大王」,而後進軍地產市場一舉成為「地產巨擘」;
30歲的馬雲還在做自己的翻譯社,卻在日後挺進網際網路創辦中國黃頁。
那年,他們都只有三十歲,他們的三十歲又何嘗不是我們的三十歲呢?
不少三十歲的職場人士有過熱情褪去的失落,有過未來無望的彷徨,唯獨卻看不到自己依舊存在著的改變現狀的機會。
年方三十,正是成事立業的人生節點,在這個時候更不能忘掉初心,而應該總結過往的經驗,重新踏上職場路上新的徵程。
很多三十歲的職場人士,不願就此苟且於事業,總是希望能夠改變自己一眼看到頭的結局。
在看到這個題目時,我感受到問題背後隱藏的不甘,這是值得肯定的。但與此同時,多年從事銷售工作,似乎事業前景一片灰暗。
要想改變自己的未來,必須正確解讀關於銷售的本質,才能更好地在職場上發展。
根據百科的釋義,銷售是指以出售、租賃或其他任何方式向第三方提供產品或服務的行為,包括廣告、促銷、展覽與服務等在內的為促進該行為進行的有關輔助活動。
銷售是企業的發動機,關係到企業的運轉和生死存亡,一個企業創造的直接利潤無不是由第一前線的銷售人員來完成,因此銷售工作對於企業的價值可以說是無比重要。
認清銷售的本質,才能做好銷售並超越銷售本身。
很多人對於銷售本質的理解相對膚淺,對於銷售崗位和銷售工作存在偏見。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可以聽到「在公司做了這麼多年還在跑銷售」、「沒有什麼本事也就只能做做銷售」類似的言論,似乎銷售在他們看來就是不得已而為之,退而求其次的選擇。
甚至只因為存在有些卑劣的銷售為了籤單不擇手段的個例,而進而對整個銷售群體都抱有輕視。
職業沒有貴賤只分,千萬不要讓這種偏見影響自己,別人怎麼看不重要,身在銷售崗位便要以客戶為上帝,以公司利益為本,做好自己的工作。
銷售崗的薪資待遇也是不差,而30歲在銷售崗所積累豐富社會經驗和廣闊人脈資源都是其他崗位不能及的,切不要自我否定、妄自菲薄。
正是出於銷售的正確認知,才不會在職場工作中迷失自我,銷售崗並不差,相反還是很不錯的。
「溫室裡種不出參天大樹」,能夠在銷售崗位堅持多年,通過學習產品知識,融入企業文化,了解行業發展,
掌握並根據消費者需求快速擬定決策,為企業帶來收益,這又有什麼失敗的呢?
經過以上的分析,現在回顧題目,30歲還在幹銷售的人,真的很失敗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30歲還在幹銷售的人甚至還可能是公司裡為數不多的職場贏家。
因此問題體現出最重要的是態度,在工作中樹立和端正正確的工作態度,正確定位自己的身份,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同時體會工作的樂趣,進而煥發出工作的熱情。
題中的問題便是對於自身崗位的質疑,對於本職工作的缺乏自信。而在工作和工作之外,自信的心態也深刻地影響著成敗,
尤其是在銷售崗位,要有一種樂觀自信的工作態度才能做出業績、創造價值。
同時,除卻工作能力與創造收益,領導最看重無非就是員工的工作態度了,好的工作態度不僅能與工作能力互補,
實現實際的價值,也能得到領導的認可,帶來巨大的上升空間。
30歲的職場人士還在幹銷售並不失敗,失敗的是你認為做自己的職業是失敗的。
清晰認知自己的工作本質,正確理解自己的工作職能,準確定位自身位置,保持積極的工作態度,銷售一樣能書寫自己的故事。
文/老夏
如果我寫過的一篇文章,講過的每一話,做過的一個舉動,
曾在你的心裡蕩起漣漪,那至少說明在逝去的歲月裡,
我們在某一刻,共同經歷著一樣的情愫。
有時候,雖然素未謀面。
卻已相識很久,很微妙也很知足。如果你喜歡鄙文,那就在下面點個讚呀,也可以轉發或賜幾顆糖果,
你的鼓勵是我最大的動力和支持,在此老夏深表感恩.
歲月靜好,願你幸福,一起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