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幸參加了華之夢教育e積分專家密訓班的培訓學習課程,幾天來,真的學到了很多東西,不但是技能技巧,更有能改變自己一生的人生之「道」。這些天來,與一群優秀的人同學同研,感覺很幸福,心靈也無數次震撼,感恩,感動。
雖然大家來自全國各地、五湖四海,然而在短短的時間內親如一家,廢寢忘食的為了同一個目標拼命學習,不但上課聽的認真、投入,還主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甚至上廁所的那一點點時間都不斷的互相交流、探索積分管理的運用方法。
說真的,作為一名教師,從教21年來真的從未接受過如此高強度、高規格、完全不一樣的培訓,這讓我的眼界大開,發現了許多我以前從未發現過的新事物,並瞬間喜歡上了它。然我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和教學管理中,雖談不上多成功,但也費心的摸索到了一些自己的教學管理辦法,其中也包括積分管理的很多東西,並且還自我感覺用得很順手了。
第一次聽李老師的課是在我們學校的報告廳裡舉辦的華之夢e積分 ---博興專場報告會上,當時雖身兼學校的攝影宣傳任務,抱著相機到處抓鏡頭,但我還是被李老師精彩的講解吸引的不時擅離崗位,整整記了一個大本子的筆記。因為我發現李老師講的積分管理的很多方法與我幾年來一直在實踐摸索的學生積分高度吻合,產生了強烈的共鳴。課間休息時間忍不住與李老師做了簡單的交流,他開玩笑的說我已經是積分管理2.0版本了,而他們的積分管理已經到了3.0甚至4.0的版本。我很嚮往,想升級想學習。
於是,我毅然克服諸多困難參加了第五期學生e積分管理培訓,我參加的目標很明確,帶著問題求解,怎麼樣讓積分管理用得更好,升級到更高的版本。三天來,我收穫頗豐,從學習中找到了許多寶貴的非常有價值的關鍵是我需要的技能。
返校後,我就開始在班級管理中實施改革,不是大刀闊斧,而是對原來的「毛坯房」進行裝飾、裝修,對其進行一點點的美化。因為我這個雖沒有裝修的土「毛坯房」還算住著比較舒服,沒那麼難受,所以沒敢推倒重建,而是用學到的積分管理辦法一點點的對它進行改變。
在幾次的培訓中,我多次聽到老師講一定要「倒空杯」、肯缷載掉舊的軟體才能安裝新的軟體,而又無數次的猶豫,真的一定要「倒空杯」嗎?怎樣才算的是真的倒空杯,歸零了呢?如果我們本來杯子裡那杯水也不至於那麼難受的話,為了求穩在沒有接手新班之前可不可以先開始「淨化水」呢?
這次專家培訓我又有幸帶著問題前來向專家和優秀的老師們學習取經。我目的很明確,想在班級管理用順手的基礎上幫助任課教師點爆學生主動學習的激情,提高課堂效率,打造高效課堂。
聽了費立志老師的經驗分享真的佩服得不得了,怪不得人稱「費神」,一點也不誇張,他真的有神一樣的智慧,看問題的角度處理事情的方法就是不一般,或者說不按常規出牌,然而他是成功的,因為他達到他想要的目標。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我想把這些方法一個點一個點的逐步在我們學校推廣,把好的東西分享給所有的老師,幫助他們在課堂上顯奇功,收奇效。
晚上最後一個環節初中老師對高效課堂的專題研討上,我們可謂爭論的異常激烈,不但是找卡點,也想辦法,各抒己見,收穫很多。
其中學習是否一定要「倒空杯」的問題引起我們的爭論。李老師和費老師在講課時一直在強調,你要先倒空杯才能接受新的思想、事物,於是很多老師也認定了必須把原來那套拋棄了才會有新的思維。
然而老師們使用積分管理的程度和自身經驗差異是不一樣的,我與王棟老師的觀點是比較一致的,我們的教學經歷不是從零開始的,我們的思想也不是一片空白,不好的讓人覺得不舒服的東西捨棄了那是肯定的,但多年的教學經驗不全是糟粕,肯定也有我們覺得好的地方,難道就真的全盤扔了重新做才合適嗎?
畢竟我們的學生跟著我們不是一天一個新產品,而是一個連續的活生生的人,我們要對他真心負責,既要找到最好的給他用,又要儘可能把實驗的成本降到最低。也就是根據個人使用積分的程度不同,靈活的選擇是要「倒空杯」,還是可以選擇「淨化水」?
「倒空杯」就是本來沒有用積分管理,扔掉原來的方法從零開始導入積分管理。「淨化水」就是已經開始用積分管理了,找出與華之夢e積分管理的相同和不同之處,一步一步的通過學習把學到的好方法加入進去,去差從優,穩中求進,慢慢實現將原有水達到「淨化水」的目標,也是條條大路通羅馬吧。
事實上,三天的培訓我學到了很多,不光是高效課堂的問題,還有很多意外而驚喜的收穫,如旁觀弟子班隆重的拜師禮,讓我深切感受的國學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禮儀、儀式的重要;
李老師對當今中國社會階層的精準分析,激發了我想要登上城堡的決心;學習嶗山道長的丹田養生之道也讓我對身體健康有了更清晰深刻的感知;鳳凰衛視主持王文峰老師的演講培訓課更是讓我受益匪淺,會講話會演講真的很重要。
田志紅老師的班級文化建設讓我怦然心動,正打算傾力打造適合我們自己的班級文化建設,達標並不是最終目標,真正的目標是為孩子們打造一個更好更美更可留戀的溫暖的「家」。
今天下午的團建活動更直擊我心靈深處,在當今社會,團隊真的很重要,它讓人的心靈有家有愛有溫暖。返校後,我要為孩子們籌劃、補上這一課,讓他們在體驗快樂的同時更真實體驗到什麼才是真正的團隊。不是分到一起就是,而是同榮共辱,情誼相連。
和一群如此優秀的人一路同行在e積分管理的道路上,不管「倒空水」還是「淨化水」,我們都是在披荊斬棘,勇往直前,向同一目標進軍,為此我感到幸福,感到自豪。當初從教的那份初心,那份夢想在激情燃燒,努力吧,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版權聲明:《雪蘭日誌》所有文章均為個人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