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讓老百姓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2020-12-18 荔枝網新聞

  12月11日,省人大代表淮安一組集中視察清江浦區、淮安區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改善情況,積極履行人大代表職責,為參加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提出高質量議案、建議做好準備。省人大代表、市委書記姚曉東指出,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是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事關農村發展大局,事關長遠,事關群眾切身利益,全市上下要加快推進力度,提高居住水平,全力推動我市這項工作走在蘇北前列,為江蘇高質量發展作出淮安貢獻。市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葛平等參加活動。

  代表們先後實地視察了清江浦區和平鎮鹽湖花園小區、淮安區石塘鎮水岸新城小區。清江浦區鹽湖花園小區設施配套齊全,環境優美,功能齊全,為入住農民提供了良好的居住條件和生活服務。淮安區水岸新城小區一期已集中安置陳華村等3個村331戶搬遷農戶;二期正在建設中,將集中安置建淮村等4個村773戶搬遷農戶。每到一處,代表們都認真聽取介紹,詳細了解有關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

  在隨後舉行的座談會上,代表們聽取了清江浦區和淮安區改善農民住房條件工作進展情況匯報,並就兩區工作開展情況和下一步工作進行交流發言。

  姚曉東表示,加快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蘇北各地包括淮安在內要抓好抓實的一項重要工作,此次代表活動與黨委中心工作緊密結合,非常好。他指出,鄉村振興戰略最終目標就是改善農村的生活環境,讓農村農民也能過上富足、美好、充實的生活,淮安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要按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20字要求,即「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來推進和提升。一要解決生計。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推進農民相對集中居住,應充分考慮農民搬遷後的就業問題,真正讓老百姓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二要加強服務。除了改善農民房屋居住條件,還要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讓農民群眾過上與時代同步的現代城鎮生活。三要完善治理。集中居住後,同一社區集中了不同行政村的居民,原有的社會組織隸屬關係被打破,基層社會組織必須重新架構,要進行創新融合和提升,探索新的架構下的基層治理新路。四要優化形態。改善農民群眾居住條件工作不能搞「一刀切」,要尊重農民意願,尊重歷史,尊重文化,尊重傳承,尊重自然,努力建設一批集文化內涵、產業活力和江淮特色於一體的新型農村社區。姚曉東強調,在推進改善農民群眾居住條件過程中,要立足調查、強化規劃,集成政策、搭建平臺,制定規範、加強指導,最後達到量質並舉、走在前列的目的,同時希望人大代表多建言獻策、獻計出力,共同推進這項工作,讓老百姓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葛平表示,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工作事關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事關城鄉融合發展的進程,也事關淮安鄉鎮布局優化成果的鞏固。省、市人代會召開在即,代表們要加大對這項工作的關注力度,多提建議,推動工作取得實效,助推淮安高質量發展。

相關焦點

  • 灌南縣百祿鎮快速推進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改善工作
    百祿鎮南房新型農村社區作為縣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首批試點項目,投資1.8億元,規劃建設房屋678套,總建築面積11萬平米。目前,一期建設完畢,已分配到戶,二期92套房屋主體在建。今年投資1.26億元,規劃用地198畝,安置農戶400戶的小宋莊新型農村社區6月份已開工建設,全鎮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改善工作有序開展。
  • 江蘇省農業農村廳來賈調研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改善及農業產業發展工作
    江蘇省農業農村廳來賈調研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改善及農業產業發展工作 2020-05-11 20: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突出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不正之風 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要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趙樂際同志在中央紀委常委會傳達學習五中全會精神時指出,要立足於人的現代化,更加突出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不正之風,讓群眾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 展望2018:讓億萬農民有更多獲得感
    冬意雖寒,農業和農村改革發展的熱潮卻在不斷湧動。圖為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花寨小米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農戶在展示收穫的穀子。 王將攝(新華社發)  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億萬農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過去的5年,我國農村改革蹄疾步穩,農民群眾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 「後浪」課堂丨孟瑤: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點擊藍字關注新區動態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家晚上好,我是孟瑤,來自濱湖街道。今天我宣講的主題是共築南太湖之夢,我的宣講主要圍繞我最喜愛的習總書記的一句話-----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習近平總書記22日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推動各項社會事業增添新動力、開創新局面,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連日來,專家學者、幹部群眾圍繞教育改革和發展、文化傳承和創新、大力發展衛生健康事業、全面建設體育強國等,結合自身實際,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 宿遷建立健全「三保障」政策體系 讓貧困群眾擁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12月11日,記者從宿遷市相關部門了解到,「十三五」以來,江蘇省宿遷市深入推進脫貧致富奔小康工程,聚焦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保障等重點民生問題精準發力,建立健全「三保障」政策體系,貧困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明顯提升。健全完善教育扶貧體系。
  • 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 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在改革發展創新中努力補齊民生短板,全面提升社會治理水平。貴州省兩會期間,省人大代表、省政協委員結合自身工作實際,為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提出建議。
  • 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進一步增強
    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進一步增強中人社傳媒記者 劉璋景 通訊員 石柯2020年來,湖南省人社廳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全面小康決勝年「一脫貧三促進六覆蓋」決策部署,充分發揮城鄉居民養老保險
  • 新海南觀察丨省委書記反覆提及「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在自貿港建設中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省委書記沈曉明反覆提及「要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了人民群眾始終是海南省委省政府心中最柔軟的地方,他也在為全省各級黨員幹部親身示範,作為執政者,就應該始終將提高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記掛在心,牢記初心使命。
  • 堅持以民為本 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歸根到底是為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吉林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描繪了吉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美好藍圖,明確提出持續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我們必須堅持以民為本,堅決落實這一目標。
  • 增進民生福祉 切實提升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我市以「黨建+頤養之家」模式建設的養老服務站點,實現「居家養老」,切實增加了老人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指出,南昌要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進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紮實推進共同富裕,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全面提升就業質量就業穩,經濟穩。
  • 東莞「民生大莞家」解群眾小微難,增強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
    拓展服務內容,政策外民生訴求辦理從「無」到「有」;整合各類渠道,民生訴求收集從「分」到「合」;堅持「問需於民」,項目確定方式從「下」到「上」;強化跟蹤問效,項目辦理時間從「慢」到「快」;……「民生大莞家」品牌項目可以說亮點多多。且通過「民生微實事」和「民生微心願」兩大類項目極大地增強東莞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 從「住有所居」到「住有優居」 農民新社區「藍圖」終變「美圖」
    近年來,江蘇省連雲港市東海縣堅持將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改善工作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性、龍頭工程,乘勢而上,切實尊重農民主體地位,留住鄉愁記憶,推動產居融合發展,實現共建共享共治,讓農民群眾住得放心、住得舒心、住得暖心。
  • 全心全意為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努力工作...
    新華社北京8月28日電題:全心全意為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努力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向中國人民警察隊伍授旗並致訓詞激勵警心鬥志、引領前進方向新華社記者「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國人民警察要對黨忠誠
  • 宿遷新莊鎮改善農民住房條件,增強鄉村振興動力
    近年來,宿遷市宿豫區新莊鎮緊緊圍繞「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生活好」目標,堅持規劃先行,突出示範引領,強化黨建保障,做好兜底安置,實行「優居、強村、興產、富民」四位一體推進,系統提升鄉村的住房條件、人居環境、公共服務和文明程度,真正讓農民過上與時代同步的現代城鎮生活。
  • 全監督 微治理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
    近年來,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紀委監委積極探索把從嚴治黨工作融入社區監督和管理,創造出獨特的「微治理」模式,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滿足感和幸福感日益提升。健全完善鎮(街道)黨(工)委、村(社區)黨組織、二級黨支部、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群眾示範戶)「五位一體」黨建惠民聯動工作體系,建強群眾「家門口」的黨組織,把黨建和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鏈條延伸到社區每一個領域。同時,通過巡察和村級(社區)監督,強化對基層的政治監督和政治微生態的涵養。
  • 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改革開放密不可分
    然而,有一種聲音卻認為,改革開放只是國家層面的宏大敘事,和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並無多大關係。之所以出現這種論調,一部分原因是現在的很多年輕人對改革開放之前貧苦生活不了解,更多只能通過閱讀或者觀看影視作品才會了解到,不能直觀體悟到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在經濟發展和個人生活等方方面面取得的成就之巨大。
  • 昆明五華區政務服務局:著力提升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
    著力提升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著力提升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近年來,五華區政務服務局通過組建一支隊伍,為重點項目提供「保姆式」全方位服務;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政務服務「全覆蓋」「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等三項舉措
  • 滿滿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紅河人民生活水平實現質的飛躍
    「現在家裡不僅有衛生間,還有太陽能熱水器,隨時都有熱水,每天不洗一次澡都覺得全身不自在,尤其是幹農活回來,洗個澡,換身乾淨衣裳再吃飯,吃了飯躺在沙發上看看電視,日子又美又充實。想起以前在老寨子,生活條件簡陋,到處都是灰塵飛揚,想講究也沒有那個條件,日子過得灰頭土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