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期我們特別邀請了中山大學旅遊學院副教授張輝老師所指導的2018屆畢業生們,他們共同為我們講述在寫本科畢業論文的過程中自己的心得與收穫,以及如何在寫畢業論文時少走彎路、少踩坑。建議還未畢業的本科生趕緊收藏,即將需要寫本科論文的同學則可以仔細研讀。
中山大學旅遊學院副教授張輝老師與所指導畢業生合影
一、林奕成
中山大學旅遊學院會展系18屆畢業生林奕成
我的論文是一個探索性分析,不需要研究假設,也少了很多令人頭疼的推導過程。整個寫作過程都比較順利,但也有一些tips想要分享給師弟師妹們:
(1)論文寫作前最好把樣式調好。學院網站都有論文的格式要求,在寫作之前通覽一遍,在Word裡調好樣式,最後緊急時刻才不會因為調格式而浪費時間。
(2)不要怕做任何看上去很「可怕」的研究方法。寒假是研讀文獻的黃金時間,回家前在校把文獻列印好,回家慢慢讀。看列印出來的文獻和看電子版得到的信息量還是相當不同的。再「可怕」的研究方法,只要研讀足夠的文獻,弄清其中的思路,就會覺得不過如此。
(3) 不必怕讀英語文獻,讀多了就熟練了,懂得快速抓取關鍵信息。在閱讀前可以迅速在摘要中讀取整體思路,理清它的研究思路、論點與論據。這樣很快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4)參考資料分門別類。參考資料根據不同的內容放入不同的文件夾,到時引用時找起來特別方便。此外,對文獻的重命名加入關鍵字也是方便你我他。
(5) 寫論文前用思維導圖做出框架。我喜歡在寫任何文章前都用思維導圖做出框架,思維導圖可以在你寫作前看清整個文章的思路,推敲後邏輯沒有問題再進行內容的填充。這樣避免了交初稿時因為調整框架所帶來的時間成本。
(6) 寫論文嚴謹至上。千萬不要抱有湊字數的心態,不要同一句話說三遍。落筆前仔細推敲,後期就不用多改。另外,最後才找錯別字是很痛苦的,我到論文答辯的時候才發現論文有一個錯別字,當時覺得非常頭疼。
(7)誠實面對數據分析結果。我的數據結果有點不理想,並沒有很「好看」,但是什麼結果就什麼結論,千萬不要因此造假,不要觸碰老師們的底線。
(8)寫論文不要拖拉,"早寫早超生"。大四學年對我來說非常忙碌,論文寫作只是其中相對小的一部分。嚴格按照開題時制定的時間線走就可以省掉很多麻煩!
最後感謝我導師張輝老師,他的細心負責和對學術嚴謹的態度讓我受益良多。希望師弟師妹們能夠吸取老人家的教訓,在大學最後關卡能夠順利通關!
二、盧泳儀
中山大學旅遊學院會展系18屆畢業生盧泳儀
歷時半年的畢業論文徵程終於畫上句號,甚至有的同學付出比半年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這個過程是痛苦的,你也許會發現前三年所學的東西只能算是入門級的,不足以支撐你完成一篇有價值的畢業論文;同時,這個過程也是很充實的,因為你每天都會被新知識砸暈,然後默默地啃下它並運用到自己的論文中,你會像海綿一樣不斷地汲取新知識,學習的效率和成就感是前三年的學習難以企及的。當然,大部分的痛苦都是自己作出來的,以下一些教訓希望能幫助師弟師妹們減輕痛苦的程度。
在初步確定論文題目的大致方向後,一定要閱讀大量文獻,既能幫助理清目前該領域的研究進度,判斷研究的價值和可行性、理清研究設計中的假設關係、研究方法等。例如,我的選題方向是地方公民行為和地方形象感知,首先在知網和百度學術搜索這兩個概念相關的中英文文獻,初步了解和統計各類論題和研究方法的研究情況,可以看到一些新穎的研究方法,如形象感知畫像,有利於擴大知識面、提高論文的創新性。
在我確定以定量的方法探討因果關係後,便大量搜索中英文文獻,主要看探討前因變量、後果變量、文獻綜述、維度建構等的文章,以及一些觀點較新的文章。應該將論文選題、研究設計建立在全面的文獻閱讀基礎上,而不是在粗暴地確定選題後,在文獻綜述寫作階段再閱讀文獻,最後可能會發現自己的研究內容已經被大量研究過了。另外,在閱讀文獻時一定要做好筆記,一是為了更好地整理思路,二是為了在文獻綜述寫作時不用重複閱讀文獻原文,而且建議做筆記時標記好每個點出自哪篇文獻以及文獻信息,有利於論文寫作時快速地對應上參考文獻。
如果是做定量的問卷,必須先理解定量研究的一些基本概念,避免犯常識性錯誤;需要了解一些對數據嚴謹性要求更高的檢驗步驟,例如,我的調研數據同時來自線上和線下,因此需要進行同一母體檢驗,以及每一份數據來自同一個受訪者的需要進行共同方法變異檢驗。在問卷設計時就要想辦法控制定量研究中可能存在的各種誤差,而不是收集完數據後才在分析階段發現數據無法通過檢驗。另外,在問卷設計時要重視試填步驟,對於試填所得的反饋可以和同學多討論,儘可能使問卷表達完善後再開始正式的問捲髮放,否則受訪者對問卷的理解誤差容易對數據分析和結論帶來麻煩。
在整個論文研究過程中一定要與導師保持聯繫,有問題先自己嘗試解決,無法解決的話一定要嚮導師請教,導師的經驗和知識儲備是我們進行研究的強大後盾。當然,這是我們自己的論文,對導師的指導和建議不應該只是一味地執行,更要了解、學習其中的原理和邏輯。
最後,端正態度,不要抱著得過且過的心理,一是態度決定結果,態度不端正的話論文必然存在一些無法原諒的漏洞,在答辯時很容易被老師抓住;二是不要留有遺憾,畢竟這是大學裡最能體現個人能力的一份作業,也是作為學生的最後一項任務,儘可能給大學留下一個無愧於心的尾聲吧。希望師弟師妹們能享受這個痛並快樂著的過程吧!
三、馬曉娜
中山大學旅遊學院會展系18屆畢業生馬曉娜
歷時半年的本科畢業論文已經隨著答辯結束了,但是在畢業論文寫作的過程中所學到的東西卻是無止境的。在這裡想給師弟師妹們分享論文寫作過程中的一些經驗教訓。
首先是選題方面,看完文獻後,要及時與導師溝通,確認選題具有理論意義以及可操作性,有一些師兄師姐經常會因為選題沒有充分把握,論文進行到一半再修改選題從頭開始,這就十分艱難了。導師是十分可貴的資源,導師們也十分願意幫助學生,以我的導師張輝副教授為例,每次嚮導師詢問論文相關問題,他總是及時答疑解惑,在這裡再次感謝張輝副教授。
另外,如果使用問卷調查法的話,要反覆斟酌問卷中的語言,減少受調查者對問卷行文的疑惑,從而提高問卷的質量,比如我的問卷題項來自於經典英文文獻,在翻譯時使用back translation對英文文獻進行反覆翻譯,後面通過試填等手段,才最終確定問卷題項和語言,畢業論文的問卷不能草草翻譯然後發放,這很容易造成受調查者對問卷的誤解,影響問卷質量,導致不能滿足後續研究的需要。
對於定量分析的本科論文來說,老師們會格外注意文獻是否紮實,研究假設是否有理有據。現在谷歌學術能夠使用,對於英文文獻的搜索和閱讀來說十分方便,文獻綜述中,一定要注意年份,除了一些經典的文獻外,其他儘量使用近幾年在專業期刊上發表的作為參考文獻,我一開始有很多文獻是用二零零幾年的,甚至九幾年的,導師指導說這樣還是比較陳舊,這種陳舊的文獻側面反映出我們的研究過時了,不一定有研究意義,因此後面又花了大量的時間重新搜索和撰寫文獻綜述。而研究假設部分對邏輯的要求十分高,每一項假設都必須有理論或者已有文獻支撐,切忌自說自話,研究假設是我在全篇論文中花時間最多的部分,而這個時間是必不可少的,研究假設部分的每一句話都要經過認真思考和反覆修改,儘量用最簡短最有邏輯性的語句推導每一項假設,希望師弟師妹們在這個部分能夠多花時間和精力,將最精彩的部分展示出來。
最後是關於參考文獻的格式,我一開始是從谷歌學術中導出文獻,沒有進行細緻檢查,結果被導師揪出很多錯誤,比如英文的大小寫,期刊的卷期等。師弟師妹們記得不管是百度學術還是谷歌學術,或者知網,導出文獻後還是要記得檢查格式啊啊啊!
四、盧嘉儀
中山大學旅遊學院會展系18屆畢業生盧嘉儀
我的畢業論文題目是《居民地方公民行為的潛在剖面分析》,通過潛在剖面分析方法對居民在地方公民行為的反應對居民進行分類。寫文獻綜述部分前,先要把自己要綜述的理論和概念理清,才能有邏輯地對相關文獻進行綜述。我在寫這部分時,發現自己只是把一篇篇文獻羅列,未能把有關的文獻綜合起來寫,經過反覆修改後,我認為文獻綜獻部分需要查閱大量文獻加強相關方面的理論知識,做到對文獻進行「綜」和「述」,對相關文獻進行回顧和評述。
論文方面,本科論文有別於以往的小組和個人作業,從論文方向、題目、研究方法、框架、分析等都需要獨立完成。在溝通方面,我認為在寫論文的過程中與老師雙向溝通很重要,不要擔心找老師問問題會打擾到老師,只要虛心請教,老師會樂意指導你。如果你從頭到尾只按照自己的思路寫,不向老師請教,論文寫完後才發現存在致命性的問題,那更麻煩了。另外,論文格式方面也要注意,論文格式可以體現出你對論文的態度以及論文質量,一篇格式嚴謹的論文會讓讀者閱讀時更加賞心悅目,譬如是參考文獻的格式,許多同學會在百度學術引用參考文獻,我在寫論文的過程中發現百度學術所引用的英文文獻的格式不規範,有時候作者的姓在前,有時候作者的姓在後,相比於百度學術,Google學術所引用的參考文獻格式會更規範。
不可否認的是寫作論文的過程很痛苦,期間甚至會懷疑自己的能力,但是在一次又一次的修改,直到完成整篇論文後,會發現自己收穫良多。
五、陳曉彤
中山大學旅遊學院會展系18屆畢業生陳曉彤
畢業論文的完成和平常的作業有十分明顯的差別,畢業論文的撰寫要求更加細緻和嚴謹。
在論文格式方面,大至論文框架結構,小至參考文獻格式、標點符號等都應多次耐心校對。因此為了避免調整全篇格式的麻煩,在開始論文之前就應該確定各種格式,有任何疑問應儘早解決。
在論文內容方面,我在引言、研究設計、數據分析和結論部分有著比較深刻的感想。首先,「引言」顧名思義就是引出下文所言,引言中的背景鋪墊要自然地引出論文論題,突現論題的重要性。就個人經驗而言,可以從與論題相關的時事新聞或者實證例子入手,進而引出論題。研究設計部分要細化細化再細化。比如英文量表的翻譯問題,是使用什麼方法翻譯(建議使用Back translation),參考了何人意見,如何進行修改,如何確認最終版等都應該仔細詳述。再如問卷的派發過程,是否組成調研小組,派發的方式,調研對象的篩選和確認等環節都要清晰列出。在對問卷數據進行正式處理之前應對問卷數據的科學性和有效性進行數據說明。而數據分析方法和參考指標的選用不僅要有理論支撐,還需要自己對該方法的充分了解以及選用的原因。最後的結論部分應對應研究假設部分,對假設不通過的原因進行詳細論述,並提供理論支撐。需要留意的是,假設不通過的歸因須慎重,不能是本研究的研究假設或問卷設計等原因造成的假設不通過。
六、王冬雲
中山大學旅遊學院會展系18屆畢業生王冬雲
我認為畢業論文是一個自我肯定與自我懷疑的循環過程,成功跳脫這一死循環後,我總結了以下幾點經驗教訓,可能會讓我們在這個循環的過程中不那麼痛苦。
在論文選題上,需要考慮興趣以及實操性。
我的論文選題因為創新不足、量表權威性不足、假設模型不合理等原因經歷了多次修改,關鍵主題經歷了從休閒涉入到社會服務場景到網絡服務場景的變化。起初,我試圖從一些旅遊相關的學術公眾號和期刊最新文章尋找感興趣的方向,但是每個主題都是「淺嘗輒止」,沒有深入閱讀原文獻以及相關文獻。休閒涉入選題在量表翻譯階段才發現該量表在研究對象上並不適用,也找不到適用該研究對象的量表,最終放棄了該選題。定量研究的研究選題在確定某一關鍵主題後,至少整理近5年所有的中英文文獻以及以往的綜述類文獻(如果文獻較少,則進行全部文獻梳理),看研究進展,確保假設模型的創新性以及合理性,然後通過這些文獻的參考文獻梳理出該領域的經典或權威文獻,確定量表,保證量表的權威性以及可操作性。
吸取第一個選題的教訓,我在第二個選題對社會服務場景文獻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梳理,但發現有一個明顯的問題,社會服務場景目前研究場景多為B2C,對涉及展會組織方、參展商、觀眾的B2B2C場景不一定適用,而且沒有較為成熟的量表。由於已經看了較多文獻,我不願意在這個時候放棄,所以就死磕在這上面,不斷地轉換場景,打算把展會換成了B2C的主題公園等等,這樣盲目轉換研究對象的結果就是選題越來越不適用於研究對象。最後,在3月8號左右終於放棄了該選題,轉而研究與該主題相近的網絡服務場景。面臨選題不適用的情況下不要走進死胡同,硬往下做只會面臨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在原有文獻基礎上稍微轉換方向或許就能迎來光明。
在文獻梳理上,需要多下苦功。
首先,我們該如何選擇參考文獻?在確定第一個研究選題時,我記得導師問了我一個問題,這個關鍵詞的對應的英文是什麼?由於之前只看了知網的相關文獻,我對此一無所知,這也導致了我對該領域的不熟悉,最終因為量表不適用而放棄了該選題。在參考文獻選取上,導師給我們的建議是:
(1)優選國內外權威期刊,如SSCI、CSSCI期刊文章,高質量的文獻可幫助我們快速理清思路;
(2)注意引用新近年份的文獻,不要大部分都是陳舊的文獻,體現出你的研究選題具有價值,而不是很多年前別人關注的問題;
(3)國內碩士論文質量較低,最好不要出現在參考文獻裡,好的學校的博士論文可以引用,數量最好不要超過3篇。在導師指引下,我刻意地先從英文文獻出發,再回歸中文文獻。這樣的好處是,我更清楚地了解了該領域的研究脈絡及進程。在進行文獻閱讀時,做好筆記記錄避免多次回溯重找,浪費時間。具體可按照賴坤老師研究方法作業的讀書筆記要求進行,記錄每篇文獻主要研究問題、研究發現及你可能需要引用的觀點等,用一個word文檔做好記錄,方便在寫作時進行查找。
其次,在寫作時應該如何組織文獻。初稿寫作階段,我在這兩部分寫作過程犯了不少錯誤。在文獻綜述部分,贅述概念,對研究現狀關注不足;研究現狀採用羅列文獻式寫作,直接堆積文獻;文獻不聚焦,比如網站信任部分扯進品牌信任文獻。在研究假設部分,沒有深入探討影響的內在原理,而是直接堆積以往實證研究結果,缺乏說服力;寫作思維沒有連接性;文獻與假設有前後矛盾的嫌疑。導師指出這些問題後,我花了好大功夫才完成了初稿修改,感覺把文章重新寫了一遍。在文獻組織過程中,一定要有邏輯性,有的放矢,有針對性地寫作,增強文章說服力。
在結論討論部分,注重與以往文獻對話。初稿寫作過程,由於我的假設全部得到證實,在結論與討論部分不需要對不成立的假設進行解釋,感覺沒什麼可寫的東西,管理建議部分也草草了事。導師的建議是結論部分是研究最後的落腳點,也是研究的意義所在,至少得說出三點,表明研究具有價值與意義,相對應的管理建議也至少有三點。修改後結論還是較為寡淡。在答辯時,黎耀奇老師的建議是就我的論文而言,如果結論較為寡淡,可以回歸網絡服務場景設計的管理建議上,豐富論文的實踐意義,增加文章亮點。
最後感謝我的導師張輝老師無時無刻地給予著我幫助。
七、戴雪鴻
中山大學旅遊學院會展系18屆畢業生戴雪鴻
算起來,這已經是我第二次寫本科的畢業論文了,回想論文寫作的過程,不由得感慨萬千,雖然說不上「歷經坎坷」,但還是會經歷各種掙扎,也因此得了一些經驗,在此與大家分享,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1)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選題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畢業論文選題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類型,研究過程中才會更有動力。只有喜歡,研究才能做得下去,做得好,而不至於到最後選題做不下去,還要硬著頭皮頂。怎麼選擇,就需要靠平時的積累和觀察。
(2)充分理解研究涉及的概念
在研究之前,需要閱讀大量相關文獻,弄清楚研究涉及的概念,比如已有研究中學者對於這一概念的定義是什麼,你自己是怎麼理解的,為什麼等等。
(3)論文框架要清晰
在正式撰寫論文前,一定要為自己的論文定好框架。論文的框架直觀地體現了論文寫作的邏輯,當框架定好之後,寫作的過程效率會高很多。不建議沒有框架,寫好一部分再來想下一部分寫什麼,這樣出來的論文結構上有時候會很鬆散,缺乏邏輯。
(4)善用知網、百度學術、谷歌學術等搜索平臺
論文需要的文獻在知網、百度學術上大部分都可以找到。但是,平臺上的文獻雜七雜八,質量良莠不齊,怎樣才能找到高質量的相關文獻呢?首先需要了解選題領域有哪些學術大咖,他們發表的文獻有哪些,另外這些文獻中的相關的參考文獻也是自己可以參考的資源。
(5)資料分類整理
搜集到的資料,一定要按板塊分類整理好,要用的時候,找起來才快,不然所有材料都堆在一起,要用的時候卻找不到哪個是哪個,效率低下。
以上便是此次論文寫作的感想。最後,要感謝張輝老師在我寫作過程中的耐心指導和幫助。
八、鍾志星
中山大學旅遊學院會展系18屆畢業生鍾志星
論文寫作這段時間以來,感觸頗多,希望能給師弟師妹一些個人的經驗教訓。
關於論文選題,可以從平常作業、課堂討論、課外項目或實習實踐等,從理論和生活實踐中觀察,找到興趣點,通過閱讀文獻,了解研究進展,尋找研究突破點,多與老師同學們溝通請教,儘早確定選題!
關於論文寫作,儘早了解論文寫作規範和格式,如閱讀優秀期刊的論文,熟悉《中山大學本科生畢業論文(設計)寫作與印製規範》等要求,先從宏觀了解整篇論文的架構和內容,做到心中有數,了解各個步驟的關鍵點。
關於論文研究方法,建議要儘早詳細地了解定量和定性分析工具,與論文選題相結合,借閱相關分析工具書籍,打好基礎!對此,要認真學習《商務統計》和《研究方法》兩門課程,一定要學紮實,到真正論文寫作的時候,你會發現你很需要這些知識的幫助。
在論文寫作過程中,要拒絕拖延症,通過主動設立關鍵時機節點和截止日期,分解各部分的任務,並以高執行力落實到底;要多與導師溝通,簡要說明目前的狀況、遇到的問題、接下來的計劃等等,讓老師及時了解你的進度和狀態,以便針對性地提供幫助。
九、吳偉銘
中山大學旅遊學院會展系18屆畢業生吳偉銘
從論文開題到答辯完成,前前後後一共五個多月,以下是我寫畢業論文的一些經驗教訓。
(1)寫論文不要拖ddl。畢業論文不同於平時作業,論文需要不斷地修改和雕琢,這些都不是一兩周之內能夠完成的事情。所以一定要留意畢業論文定題、初稿跟終稿的ddl。
(2)積極找導師問問題。導師們都很忙,所以不能想著導師會來催促你寫論文,一定要自己積極主動,即使可能會被導師批評,也要多厚著臉皮問導師。我們院的導師都是負責任的,有問題都會詳細回答,多問導師我們就能多學知識。在這裡我要特別感謝我的導師張輝老師,他對我們畢業論文的各個方面都嚴格把關,即使是在去廣州的岐關車上也抽空看我們的論文修改稿,給我們很多修改意見。
(3)如果是做定量研究,問卷的質量十分重要。選用的問卷測項最好是發表在頂級學術期刊並且被眾多人引用的,如果採用的原文獻問卷測項結果不理想,最好嘗試更換測項,這是為了後面的數據分析做準備。若不是涉及到網絡方面的問題,最好採用紙質問卷的形式進行發放,答辯的老師明確說明:網絡問捲髮放的目標群體不明確,不接受在朋友圈發放問卷這一形式,也不太接受網絡問卷的形式。最後,問卷的數據一定不能造假,要保留真實結果。
十、胡莞蓉
中山大學旅遊學院會展系18屆畢業生胡莞蓉
畢業論文是大學本科生涯的最後一道關卡,於我而言,完成畢業論文不僅是對自己大學生涯所學知識的回顧,也是一次極佳的鍛鍊機會。
從選題、設計調研方案、完成實地調研到撰寫正文,整個周期很長,對於還在找工作或實習的同學來說,如何分配時間可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我是邊實習邊完成論文,時間非常緊張,常常是白天在公司抓緊時間完成任務後,晚上回家再寫論文。我覺得最好趁時間充裕時,儘早和導師定好題目,早點開始寫論文是更好的選擇,這樣後期的時間也會比較充裕,方便不斷完善論文。
我的論文研究方法是定量研究,而且需要用到結構方程模型,需要搜集大量數據。線下問卷收集到的數據質量更有保障,對後面的數據分析也會比較好,因此推薦大家用線下問卷。在收集數據的時候也要做好時間規劃,量比較大、時間比較緊的,可以找朋友一起幫忙發,不要影響論文的整體進度。
文獻綜述是對前人研究的總結,目的是為了發現當前研究領域的進展,說明我們研究的意義,需要我們在閱讀大量相關文獻之後自己歸納、總結出一些核心思想。研究假設的目的主要是經合理的理論或實踐,引出我們的假設,重在邏輯,必須有理有據。剛開始寫作的時候,我常常抓不住文獻綜述和研究假設的重點,總覺得兩部分有很多重複之處,但後來發現其實文獻綜述重在整合,而研究假設重在把道理講清楚,因此需要進一步細化和解釋。
研究設計也是很重要的一環,這裡主要介紹我們調研的相關工作。嚴謹、準確是非常關鍵的,需要做預調研的部分就絕對不能偷懶。量表的來源和出處要註明,量表的翻譯過程也要介紹清楚,要把自己做的所有準備工作都展現在研究設計中,特別是問卷部分要講清楚時間、地點、方法,儘量詳細,體現出專業性。數據分析部分一般都有固定的表達方式,說明數據的時候注意引用參考文獻說明就可以了。
結論和啟示。結論部分要和前文的文獻綜述相呼應,可以引用前人的研究來說明自己成立的假設。對於不成立的假設,要引用參考文獻解釋清楚可能的原因。啟示部分一定要按照結論來寫,一定要關注本文最有意義、最有價值的啟示。
最後想提一下論文的格式,畢業論文是非常正式的,對格式也有嚴格的要求。從字體到表格,所有排版既要嚴格遵守論文格式要求,也要重視美觀,這樣老師會對我們的論文有好的第一印象,也體現出我們對論文的用心。
畢業論文寫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即使完成了初稿一般也還有無數次的修改。在這裡想特別感謝我的導師張輝老師,不厭其煩地一次次幫我審查論文,耐心指出我論文的問題。也想感謝寫作過程中互相鼓勵的夥伴們,相互支持完成了論文。畢業論文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和挑戰,希望旅院的學弟學妹們都能用一篇優秀的論文完美地為自己的大學生涯劃上句號!
十一、韋凱旋
中山大學旅遊學院會展系18屆畢業生韋凱旋
關於論文寫作的感想,個人覺得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多下些功夫。
第一,需要多閱讀相關文獻。一方面,相關文獻的閱讀越多越好,能夠深入地了解核心的概念及概念與其他因素之間的關係,了解概念相關的研究背景,為後面的研究模型構建、假設推導、量表製作提供理論基礎。
第二,量表要嚴謹可靠。量表應該選取發表在著名期刊上且被多較多學者在研究中引用的量表。針對所選取的量表,需要結合研究情境及中文語言習慣進行修改、翻譯和調整。量表確定後,還需要製作成問卷進行預調研,確定量表是否還需要進一步修改和調整。
第三,採用紙質問卷的方式。相對網絡問卷調研,雖然線下問卷需要花較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是能夠獲得較為可靠的數據,且也能較好地減少無效問卷的數量,為研究提供紮實的數據基礎,便於數據分析。
第四,認真學習研究方法。無論是用定性分析還是定量分析,研究方法的學習都是必不可少的。學習好研究方法,一方面,能夠為自己的研究問題、研究模型選取契合的研究方法及備用的方法;另一方面,能夠提高論文的寫作效率。
第五,學好相關的統計分析軟體,如SPSS、Mplus、AMOS等。這有助於自己選取分析軟體,明確具體的分析過程,進一步提高數據分析效率
以上就是我關於論文的感想,此外,對待論文,還需要以非常認真、嚴謹的態度去對待,把握好論文過程的每個環節。
十二、賀天
中山大學旅遊學院會展系18屆畢業生賀天
在這次寫論文的過程中,最大的感想就是學會了謹言慎行,每寫一句話都要找到文獻的支持,想想這個結論或者推測是否有學者的支持,以及下面四個問題:我憑什麼這麼說?我是如何推測的?有什麼證據支持?它們的邏輯關係正確嗎?解決了這幾個問題後,才敢放心地進行假設。這樣的思維延伸到日常生活裡,有時想在朋友圈發表某些感想時,常常會陷入思考,我這樣說是否正確,根據在哪,也許這就是所謂的人長大了學會沉默的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