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國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報名人數341萬,比去年增加了51萬人,報名人數再創新高,可以想見,20考研複試的競爭壓力很大。不過,就在幾天前,教育部傳出喜訊,2020研究生擴招18.9萬人,這無疑給剛剛查完分數的同學們吃了一顆定心丸,不管怎樣,今年的學應該是有的上了。
不過,在去報考院校複試之前,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那就是聯繫導師,選擇你未來的研究團隊,這也關係著你的發展。這就讓很多同學犯了難,想選知名專家、院士團隊,又怕導師看不上,或者怕未來被「散養」;想選青椒教師,又擔心導師能力一般,團隊經費不足,影響自己發展。那麼,什麼導師值得我們選擇?我們又為什麼會陷入選擇困境的怪圈呢?
布裡丹毛驢效應
我們先來看一個小故事:大學教授布裡丹養了一頭毛驢,每天都會向附近的村民買一堆草料餵養它。一天,送草料的農民為感謝布裡丹經常光顧,額外贈送了他一堆草料,放在驢子旁邊,結果,毛驢左看看、右看看,不知道選哪一堆才好,竟然在猶豫中被活活餓死了。
人們就把在決策過程中猶豫不定、遲疑不決的現象,稱為布裡丹毛驢效應。現實中,我們經常會犯這樣的錯誤,正如我們選導師一樣,總是顧慮太多,害怕選錯人,造成自己的遺憾,就反覆的思考,猶豫不決,更有甚者,會在幾個導師間搖擺不定,錯過了寶貴的抉擇時機。
不同類型的導師有何優劣
(1)知名教授(行業大牛)
不同的院校,師資力量是不同的。但是,在學術多元化發展的今天,不少院校的專業設置都有著自己的特色,很多知名專家、學者都在高校任職,其中不乏擁有院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等頭銜的行業大牛。跟隨他們讀研好處巨大,不擔心缺經費,不擔心沒課題。但是,如果你想讀他們的研究生,不只需要一個較好的成績,還需要一定的資源和運氣,同時,還要做好讀研期間經常見不到導師的準備,做好被「散養」的心理預期。
(2)有黨政職務的教授
高校一般是專家治校,學術委員會一般掌握著該校的最高話語權,而學術委員會一般由行業大牛和學校各級黨政領導組成。如果說跟隨知名教授讀研可遇而不可求,那麼跟隨有黨政職務的教授讀研是有可能的,也會給你未來的發展帶來一定的好處,如未來找工作前景較好、學院評優機會較大等。但是,由於他們工作任務相對較多,直接指導你開展科研工作的時間可能較少,很多方面需要你自己去開悟。
(3)青椒教師(副教授、副研究員等青年專家)
副教授一般比較年輕,有的優秀博士畢業留校就被聘為副教授,他們的學術能力、科研水平都較高,也了解最新的學科研究進展,他們的創新能力往往較強,跟隨他們讀研,有可能在學術方面有較大的突破。但是,副教授的資源和人脈往往不如行業大牛和黨政領導,對於你未來發展的助力可能較少,同時,由於他們晉升的壓力也較大,跟隨他們讀研時,學業和科研的壓力往往會比較大。
如何選擇到一個性價比最高的導師
中國老話講—最貴的不一定是最好的,彼之蜜糖,爾之砒霜。選導師,關鍵要適合自己,才是最好的,通俗來說,就是選一個性價比最高的導師。對於學生來說,個人考量的方向一般有這幾種:
(1)科研方向。導師對於學生的科研能力、創新能力的提升幫助巨大,能夠帶領學生走進科研大門,對於有志讀博的碩士,甚至能夠指明未來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的研究方向。同時,能夠幫助學生培養深入思考和深度研究的能力,具體來說就是發表高水平論文、申請發明專利、申報基金項目等。
(2)就業方向。有的導師人脈廣,在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都有廣泛的合作,能夠推薦你進入行業的頭部單位工作,或者能夠給你提供就業方面的幫助。
(3)畢業方向。導師對於畢業的要求不高,不會對你碩士期間研究成果做較多要求,能夠保證按時畢業。相應的你的研究生期間個人時間也較為充裕,可支配時間多,可以滿足你如:社會實踐、兼職或者談個戀愛等個人需求。
那麼,對於不同需求的學生,就可以按需索取了。有志於科研的,就去選擇行業大牛或發展潛力巨大,科學素養較高,個人能力又能選到的導師;只是想讀研鍍金,家庭富裕,已經找好出路的同學,就儘量選擇畢業要求不高,容易畢業的導師;想要借力讀研,改變境遇,找到更高的發展平臺,關注就業的同學,就去儘量選擇對你未來就業有幫助的導師。
多留心,勤發現,導師背景不一般
有的同學說:「我從沒有見過這個學校的導師,也沒有接觸過他,我如何了解他的信息呢?」我想,主要可以從這幾方面入手:
(1) 中國知網等學術網站公開信息。
(2) 網絡搜索、論壇留言評論。
(3) 所在院校師生口碑。
(4) 該導師畢業生去向及發展情況。
多方面了解之後,相信你一定會有自己的判斷。
最後,祝各位同學:向著風,擁抱彩虹,打破一切恐懼,找到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