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我就是那個允許孩子玩手機的媽媽

2020-11-27 博沃思未來教育

父母可以禁止玩手機,可是孩子會面臨比手機更多的誘惑……

作者 | 妍妍媽媽

來源 | 博沃思原創

說起孩子玩手機入迷,幾乎每一個父母都能倒出一肚子苦水。曾經,我也很不喜歡女兒玩手機,甚至女兒一碰手機我就如臨大敵。


在我的嚴防死守下,女兒當著我的面不玩了。但是只要我一走開,她就會迅速把她爸爸的手機拿出來鼓搗一番,看我回來了,又趕緊把手機收起來,假裝在和爸爸在打鬧。


我原本只是焦慮她沉迷手機,現在卻擔心孩子的品行都要出問題了。



我開始思考:到底應該怎樣處理女兒和手機之間的關係?


其實女兒小的時候,對手機興趣並不大。但隨著年紀的增長,她看我們常常拿著手機,逐漸產生了興趣,而我們越不讓她看,她越想看。

心理學上有一個「禁果效應」,說的是由於好奇心或者逆反心理的作用,越是禁止一件事,它反而越有吸引力。


前段時間,黑龍江一個小男孩因為家人不讓他玩手機,情緒失控7次要跳樓。

男孩大呼「別攔著我」,「天天就只把我當機器人」。媽媽則哭訴說自己沒有文化,就想讓孩子多學習,不希望他玩手機。


媽媽這樣的想法太普遍了,大多數人的印象裡,看書可以學到知識,玩手機就只是消遣時間,玩物喪志。


但換個角度來看,手機又何嘗不是知識的另一種載體呢?

某著名手機學習網站上課場景


當我們妖魔化手機的時候,其實也抹去了孩子利用手機學習知識的機會,讓孩子以為手機就是用來消遣娛樂的。

說到底,手機也只是一個工具,這個工具到底好不好,是由使用它的人決定的,不應當怪罪這個工具。


一味阻止孩子玩手機,只會讓孩子怨恨、大人傷心,都沒有贏家。看看這位7次要跳樓的男孩和傷心欲絕的媽媽,大家心中自然有答案。


堵不如疏


我們的孩子一出生就已經被各種電子產品包圍,既然不能逆時代潮流,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去擁抱這個潮流。


與其一味阻止導致兩敗俱傷,不如和孩子一起好好規劃一下怎樣更好的使用手機。


1、幫孩子選擇合適的內容


孩子可以通過手機接觸到海量資源,這裡面有適合孩子的,也有少兒不宜的信息。

孩子小的時候是沒有什麼分辨力的,父母為孩子篩選出優質的內容,既能滿足了孩子的心願,又不用擔心孩子被帶偏。


我平時會帶女兒看電影《頭腦特工隊》,讓她明白情緒是怎麼回事;看動畫片《螺絲釘》,她不僅學到了很多科普知識,也懂得了每一件東西不管多微小都有自己的用處;玩app《阿U學科學》,她了解了很多科學知識,比如宇宙起源……


2、和孩子一起制定規則


剛開始讓女兒看手機的時候,我會跟她說「看一會兒就不要看了」。雖然她每次都爽快答應,但因為沒有時間概念,一看就停不下來。而我的表達方式也有問題,看一會兒是多久?十分鐘?半小時?還是一個小時?


後來我和她說好,每天放學回來可以有30分鐘玩手機時間。她開始玩的時候,我就幫她定好鬧鐘。


剛開始我會在鬧鐘響後,提醒她關掉手機寫作業去,後來她就會自己拿著書包回房間寫作業了。

自覺寫作業的女兒

此外,我也跟她約定,周末和假期的時候,手機使用時間是每天一小時,分上午和下午。上午的手機時間是在吃完早飯收拾好自己以後,下午的則是在午睡結束後。

3、和孩子聊聊他看的節目、玩的遊戲


有研究發現,多和孩子聊天能讓他們更聰明,但很多父母常常不知道和孩子聊什麼。其實,孩子看的動畫片、玩的遊戲都是我們跟他們聊天時很好的素材。


有一天,我切一個蘋果,結果看起來好好的蘋果裡面全壞了。我拿給女兒看,她也很驚訝。我順勢就告訴她,凡事不能只看表面,還記不記得《瘋狂動物城》裡面那個水獺,看起來瘋了,其實是因為吃了「午夜嚎叫」,女兒聽完點頭說是。

上周末,女兒在玩拼積木的遊戲。有一關她總是通不過,就喊我來幫忙。

玩遊戲的女兒


通關以後,我就帶著她一起復盤了這個過程,她找到了自己沒通關的原因,也明白了怎樣做才能通關。

這樣一個復盤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邏輯推理的過程,能很好的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


4、不用「玩手機」來獎勵孩子表現好


有個朋友,為了培養兒子好好吃飯的習慣,就對兒子說,如果你好好吃飯,就給他玩手機。

看起來這種做法又能滿足孩子的願望,又能培養孩子的好習慣,確實不錯。但這種做法本質上是一種交換,時間長了,會讓孩子產生對立情緒,反而不利於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朋友的兒子,如今是不給看手機就不吃飯。


玩手機時間就好好玩手機,吃飯時間就專心吃飯,這樣孩子才會懂得怎樣更好地利用時間。


5、幫孩子發展其它愛好

有一段時間女兒生病在家休養,為了豐富她每天的生活,我們就帶著她做各種她喜歡的事情,比如陪著她畫畫、帶著她一起閱讀繪本、和她一起做一些小遊戲、小實驗之類的。

陪女兒畫畫


每天安排的滿滿當當,由於時間都被各種愛好佔滿了,女兒甚至都忘了還有手機這回事。


手機只是孩子打發時間的一種方式,如果他們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就不會只顧著玩手機了。


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


心理學研究發現,當我們刻意轉移注意力時,思維就會開始無意識監視自己是否還在想不該想的事,導致我們的注意力會一直停留在那件事上。


也就是說,當我們要求孩子放下手機,即使孩子照做了,只要他們不是心甘情願的,他們的注意力就不會從手機上轉移走,就不可能專心做其它事情。


和女兒一起做手工


所以,對於孩子玩手機,我們真正要做的是以輕鬆的心態去看待,豐富孩子的生活,讓孩子在完成各項活動的過程中,學會管理自己和管理時間。

當孩子真正走上社會以後,面臨的誘惑會更多,我們不可能全部阻止,既然如此,還不如利用手機讓孩子從小學會自我管理。


教育,應當是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

讓我們都做一個智慧的父母,共同進步,陪伴孩子快樂成長吧。

陪伴女兒的快樂時光


(本文作者:妍妍媽媽,家有6歲頑童,熱愛心理學,喜歡研究兒童教育)


互動話題

各位老母親,你的孩子沉迷手機嗎?

相關焦點

  • 沒錯,我就是那個讓孩子看電視的媽媽
    | 作者 | 元元,轉自丁香媽媽教育,ID: dingmashuoyuer,已獲授權📺📺📺周末,帶兒子在樓下的小沙坑玩,不一會兒,兒子身邊聚集了一群小朋友。看著兒子正拿著幾顆玻璃球在和大家比劃,我好奇地湊上前去。沒想到,偷聽到的內容,讓我驚呆了。——我當太陽,太陽可厲害了,它能把人烤熟。
  • 孩子提出「我要玩手機」的要求,3類媽媽不同做法,高下立見
    時代更迭,電子設備成了大眾的寵兒,手機幾乎取代了電視,成為老少隨身攜帶的必需品。孩子們也陷入虛擬的網絡世界,把手機當成了最佳玩伴。很多家長怕孩子沉迷遊戲或者小小年紀眼睛近視,不準他們玩手機,但也有一部分比較開明的家長,允許孩子玩,那麼這分別有什麼不同呢?
  • 「媽媽,我想玩手機」,這3類媽媽不同的回答,造就不同的孩子
    才兩歲多的牛牛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和奶奶一起「刷抖音」,年紀不大可手機癮已經很大了,只要奶奶一關手機就會哭鬧。不給玩,就在家裡跟著奶奶鬧,牛牛爸媽工作都非常繁忙,因此大部分的時間都是牛牛奶奶陪著孩子度過,為了讓孩子「更加聽話、安靜」,牛牛奶奶每天從手機上找些逗趣的段子給孩子解悶,誰知時間久了孩子卻「上癮」了。每天不讓看手機就開始各種「不適應」,連先前喜愛的遊戲也沒什麼興趣了。
  • 「媽,我想玩會手機」,兩位媽媽不同的做法,決定了孩子不同性格
    文/大陽媽媽現在不少寶媽在帶娃過程中,都出現了一個新困擾,就是發現孩子經常抱著個手機玩起來沒完,孩子對手機越來越上癮了,如果父母不讓孩子玩,或者把手機強制帶走,孩子就會開始哭鬧磨人,有的孩子還會跟父母主動要手機玩,如果父母拒絕的話,孩子就會鬧起來沒頭了。
  • 「媽媽,你陪我玩一會兒吧」「媽媽在忙,你自己先玩會兒手機」
    然後你開始覺得孩子煩,拿起一部手機,對孩子說:「媽媽在忙,你自己先玩會兒手機。」孩子聽到媽媽允許自己玩手機,變得開心起來,從媽媽手裡接過手機,一個讓你跑臥室裡面去了。然後,你繼續享受著懶散的時光,時間過得真快,一個小時,兩個小時……一看時間,這都快三個小時了,不行,不能讓孩子繼續玩手機了,不然眼睛會近視。於是,你放下手機,走進臥室,對孩子說:「趕快把手機給我,你都玩這麼長時間了,小心眼睛變近視,媽媽陪你玩一會兒。」
  • 「媽媽,我想玩手機」,三種寶媽不同的回答裡面,藏著孩子的未來
    家長無限縱容孩子玩手機的傷害太大了。,我想要玩手機」,三種寶媽的回答完全不同在生活中,處於同一個階段的孩子雖然看似差不多,但我們會發現孩子和孩子之間是不一樣的,有的孩子非常的優秀,但有的孩子就很普通,而這更多的是來自媽媽對待孩子日常的態度。
  • 我為什麼同意孩子玩手機
    我知道玩手機對孩子發育不好,所以每次給他手機之前,我們都會約定好時間:再聽兩首歌我們就要睡覺了,好嗎。孩子每次都會爽快的答應。而且每次到第二首歌放完時,琪琪都會主動的把手機給我們:聽完了,該睡覺了。關於有些孩子愛玩手機,我的觀點是:首先要找到孩子玩手機的原因,約定好使用手機的時間,其次是從家長自身做起。
  • 「媽媽,我想玩手機」,三流媽媽回答最常見,一流媽媽回答最機智
    「媽媽,我想要玩手機」,三種寶媽的回答完全不同在生活中,處於同一個階段的孩子雖然看似差不多,但我們會發現孩子和孩子之間是不一樣的,有的孩子非常的優秀,但有的孩子就很普通,而這更多的是來自媽媽對待孩子日常的態度。
  • 「媽媽,我要玩手機」,媽媽三種不同回答,成效也是完全不同的
    兒子扭頭一看,是媽媽回來了,兒子瞬間顯得非常興奮。媽媽想走過去親親自己的寶貝,這時兒子說:「媽媽,我要玩手機,上次那個思維遊戲我還沒有玩夠呢?」一潑冷水倒在了欣怡的身上,她氣不打一處來:「玩手機,就知道玩手機,媽媽都出去6天了,你都不想媽媽,只想著媽媽的手機?我怎麼養了你這麼個兒子?」
  • 「媽媽,剛才我生氣的時候玩了會手機!」
    「媽媽,剛才我生氣的時候玩了會兒手機,你回來之後拿走吧,你放到公司去吧!」中午我出門前,知道他已經把周末約定的1小時手機時間用完了。看到這樣的信息,發現自己內心的感受居然不是失望,也不是生氣,而是感動。其實他不主動告訴我,家裡沒人會告訴我。孩子卻選擇了主動發信息告訴我實情。而且要我把手機帶走,能感受到他在未能管住自己後的自責。
  • 媽媽,我再也不玩手機了
    孩子已經嘗到了玩手機的甜頭和快樂。想要他不玩,我要做的工作也許還有很多。媽媽現在意識到了小朋友玩手機的危害。玩手機對眼睛和脊椎都有很大傷害,有些小孩到了小學和初中時還沉迷手機,完全讀不進去書。媽媽想要你從現在開始,不玩手機。你和媽媽一起努力改變,好不好?
  • 孩子說「媽媽,我想玩手機」,你的回答可能改變孩子的一生
    導讀:孩子說「媽媽,我想玩手機」,你的回答可能改變孩子的一生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說「媽媽,我想玩手機」,你的回答可能改變孩子的一生!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媽媽,放寒假了,我能玩一下手機嗎?」你的回答,決定孩子的一生
    「媽媽,放寒假了,我能玩一下手機/電腦/看會兒電視嗎?」面對諸如此類的問題,你會怎麼回答?我見過有的家長很大方,直接就把孩子丟給手機/電腦/電視機了。說實話,我有時候為了偷懶也會這麼做。而且,這個網際網路時代,不讓孩子接觸電子產品也說不過去。但是,允許孩子接觸電子屏,一定是有技巧的。
  • 一個10歲孩子的困惑:為什麼媽媽可以玩手機,而我卻不能玩遊戲?
    一個10歲孩子的困惑:一個孩子寫了一篇作文:上周末,媽媽陪我在家裡複習功課,那天媽媽已經刷了一天的抖音了,晚上我有一點累,想玩一下手機遊戲,才剛玩一會兒就被媽媽搶走手機,還痛罵了一頓,說我成績不好,還玩手機!
  • 「媽媽,我想玩手機」,這兩位媽媽給出的回答,大大影響孩子一生
    不得不承認,如今的孩子似乎手機比家長還親,一碰到手機就忍不住沉迷,不是玩遊戲機就是看視頻。而家長們也終於意識到孩子玩手機的頻率有多麼高,玩手機的時間有多麼長。,工作、娛樂都可以通過手機完成,孩子也是有樣學樣,既然家長一直玩手機,為什麼我不能玩?
  • 「媽媽,你能放下手機陪我玩嗎?」你的做法影響孩子一生
    孩子:我有個假媽媽。媽媽:兒子,其實你是充話費送的。手機:其實我才是親生的。當時看了我覺得既好笑又心酸,好笑的是這個段子能完美地映射出父母,孩子和手機三者之間的真實關係,心酸的是一旦父母沉迷在手機的虛幻世界中,就忽視了身邊那個小小的人兒,忽略了他的喜怒哀樂,他的成長需求……
  • 孩子提出「玩手機」的要求,3類媽媽不同做法,立見高下
    很多家長怕孩子沉迷遊戲或者小小年紀眼睛近視,不準他們玩手機,但也有一部分比較開明的家長,允許孩子玩,那麼這分別有什麼不同呢? 孩子提出「我要玩手機」的要求,3類媽媽不同做法,立見高下
  • 「媽媽,我想玩手機」,三種不同的答覆,將決定孩子不同人生!
    不得不承認,如今的孩子似乎手機比家長還親,一碰到手機就忍不住沉迷,不是玩遊戲機就是看視頻。而家長們也終於意識到孩子玩手機的頻率有多麼高,玩手機的時間有多麼長。但家長自己也很難做到脫離手機,工作、娛樂都可以通過手機完成,孩子也是有樣學樣,既然家長一直玩手機,為什麼我不能玩?
  • 「媽媽,我玩一會手機」,這位媽媽的做法,讓小孩主動遠離手機
    導讀:「媽媽,我玩一會手機」,這位媽媽的做法,讓小孩主動遠離手機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媽媽,我玩一會手機」,這位媽媽的做法,讓小孩主動遠離手機!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想玩手機時怎麼辦?3種媽媽3種做法,高低立現!
    放養型媽媽 90後當了父母之後,對孩子的教育方法開明了許多,比如說會允許孩子吃垃圾食品、會允許孩子對異性有好感、會允許孩子打遊戲等等,所以在對待孩子玩手機這件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