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可以禁止玩手機,可是孩子會面臨比手機更多的誘惑……
作者 | 妍妍媽媽
來源 | 博沃思原創
說起孩子玩手機入迷,幾乎每一個父母都能倒出一肚子苦水。曾經,我也很不喜歡女兒玩手機,甚至女兒一碰手機我就如臨大敵。
在我的嚴防死守下,女兒當著我的面不玩了。但是只要我一走開,她就會迅速把她爸爸的手機拿出來鼓搗一番,看我回來了,又趕緊把手機收起來,假裝在和爸爸在打鬧。
我原本只是焦慮她沉迷手機,現在卻擔心孩子的品行都要出問題了。
我開始思考:到底應該怎樣處理女兒和手機之間的關係?
其實女兒小的時候,對手機興趣並不大。但隨著年紀的增長,她看我們常常拿著手機,逐漸產生了興趣,而我們越不讓她看,她越想看。
心理學上有一個「禁果效應」,說的是由於好奇心或者逆反心理的作用,越是禁止一件事,它反而越有吸引力。
前段時間,黑龍江一個小男孩因為家人不讓他玩手機,情緒失控7次要跳樓。
男孩大呼「別攔著我」,「天天就只把我當機器人」。媽媽則哭訴說自己沒有文化,就想讓孩子多學習,不希望他玩手機。
媽媽這樣的想法太普遍了,大多數人的印象裡,看書可以學到知識,玩手機就只是消遣時間,玩物喪志。
但換個角度來看,手機又何嘗不是知識的另一種載體呢?
某著名手機學習網站上課場景
當我們妖魔化手機的時候,其實也抹去了孩子利用手機學習知識的機會,讓孩子以為手機就是用來消遣娛樂的。
說到底,手機也只是一個工具,這個工具到底好不好,是由使用它的人決定的,不應當怪罪這個工具。
一味阻止孩子玩手機,只會讓孩子怨恨、大人傷心,都沒有贏家。看看這位7次要跳樓的男孩和傷心欲絕的媽媽,大家心中自然有答案。
我們的孩子一出生就已經被各種電子產品包圍,既然不能逆時代潮流,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去擁抱這個潮流。
與其一味阻止導致兩敗俱傷,不如和孩子一起好好規劃一下怎樣更好的使用手機。
1、幫孩子選擇合適的內容
孩子可以通過手機接觸到海量資源,這裡面有適合孩子的,也有少兒不宜的信息。
孩子小的時候是沒有什麼分辨力的,父母為孩子篩選出優質的內容,既能滿足了孩子的心願,又不用擔心孩子被帶偏。
我平時會帶女兒看電影《頭腦特工隊》,讓她明白情緒是怎麼回事;看動畫片《螺絲釘》,她不僅學到了很多科普知識,也懂得了每一件東西不管多微小都有自己的用處;玩app《阿U學科學》,她了解了很多科學知識,比如宇宙起源……
2、和孩子一起制定規則
剛開始讓女兒看手機的時候,我會跟她說「看一會兒就不要看了」。雖然她每次都爽快答應,但因為沒有時間概念,一看就停不下來。而我的表達方式也有問題,看一會兒是多久?十分鐘?半小時?還是一個小時?
後來我和她說好,每天放學回來可以有30分鐘玩手機時間。她開始玩的時候,我就幫她定好鬧鐘。
剛開始我會在鬧鐘響後,提醒她關掉手機寫作業去,後來她就會自己拿著書包回房間寫作業了。
自覺寫作業的女兒
此外,我也跟她約定,周末和假期的時候,手機使用時間是每天一小時,分上午和下午。上午的手機時間是在吃完早飯收拾好自己以後,下午的則是在午睡結束後。
3、和孩子聊聊他看的節目、玩的遊戲
有研究發現,多和孩子聊天能讓他們更聰明,但很多父母常常不知道和孩子聊什麼。其實,孩子看的動畫片、玩的遊戲都是我們跟他們聊天時很好的素材。
有一天,我切一個蘋果,結果看起來好好的蘋果裡面全壞了。我拿給女兒看,她也很驚訝。我順勢就告訴她,凡事不能只看表面,還記不記得《瘋狂動物城》裡面那個水獺,看起來瘋了,其實是因為吃了「午夜嚎叫」,女兒聽完點頭說是。
上周末,女兒在玩拼積木的遊戲。有一關她總是通不過,就喊我來幫忙。
玩遊戲的女兒
通關以後,我就帶著她一起復盤了這個過程,她找到了自己沒通關的原因,也明白了怎樣做才能通關。
這樣一個復盤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邏輯推理的過程,能很好的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
4、不用「玩手機」來獎勵孩子表現好
有個朋友,為了培養兒子好好吃飯的習慣,就對兒子說,如果你好好吃飯,就給他玩手機。
看起來這種做法又能滿足孩子的願望,又能培養孩子的好習慣,確實不錯。但這種做法本質上是一種交換,時間長了,會讓孩子產生對立情緒,反而不利於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朋友的兒子,如今是不給看手機就不吃飯。
玩手機時間就好好玩手機,吃飯時間就專心吃飯,這樣孩子才會懂得怎樣更好地利用時間。
5、幫孩子發展其它愛好
有一段時間女兒生病在家休養,為了豐富她每天的生活,我們就帶著她做各種她喜歡的事情,比如陪著她畫畫、帶著她一起閱讀繪本、和她一起做一些小遊戲、小實驗之類的。
陪女兒畫畫
每天安排的滿滿當當,由於時間都被各種愛好佔滿了,女兒甚至都忘了還有手機這回事。
手機只是孩子打發時間的一種方式,如果他們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就不會只顧著玩手機了。
心理學研究發現,當我們刻意轉移注意力時,思維就會開始無意識的監視自己是否還在想不該想的事,導致我們的注意力會一直停留在那件事上。
也就是說,當我們要求孩子放下手機,即使孩子照做了,只要他們不是心甘情願的,他們的注意力就不會從手機上轉移走,就不可能專心做其它事情。
和女兒一起做手工
所以,對於孩子玩手機,我們真正要做的是以輕鬆的心態去看待,豐富孩子的生活,讓孩子在完成各項活動的過程中,學會管理自己和管理時間。
當孩子真正走上社會以後,面臨的誘惑會更多,我們不可能全部阻止,既然如此,還不如利用手機讓孩子從小學會自我管理。
教育,應當是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
讓我們都做一個智慧的父母,共同進步,陪伴孩子快樂成長吧。
陪伴女兒的快樂時光
(本文作者:妍妍媽媽,家有6歲頑童,熱愛心理學,喜歡研究兒童教育)
各位老母親,你的孩子沉迷手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