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要不要給孩子看電視呢?果仁媽今天的文章,分享一個媽媽的觀點和做法,也許會讓你對這件事,有新的思考。
|
作者 | 元元,轉自丁香媽媽教育,
ID: dingmashuoyuer,已獲授權
📺📺📺
周末,帶兒子在樓下的小沙坑玩,不一會兒,兒子身邊聚集了一群小朋友。看著兒子正拿著幾顆玻璃球在和大家比劃,我好奇地湊上前去。
沒想到,偷聽到的內容,讓我驚呆了。
——我當太陽,太陽可厲害了,它能把人烤熟。
——那我呢?
——你拿著這個紅色的球,你當火星。你上面有很多火山,能噴射火焰。
......
這知識面可以呀,要不是親耳聽到,真不相信是從一個 4 歲多的娃嘴裡蹦出來的,什麼宇宙爆炸、星球大戰......
連隔壁的媽媽都被吸引過來,忍不住向我請教:「你給他報的啥班呀,他怎麼知道這麼多?「
「沒報啥班,就是在家裡看的電視。」看著她溢出眼眶的羨慕,我就實實在在地透了底。
結果,她眼睛裡的光一秒就熄滅了,瞬間換臉:「電視不好老讓小孩子看的,傷眼睛,我們家為了孩子,都沒買過電視。」
聽了她的話,要是兩年前的我,估計會握著她的手,感動的流下淚來:「同志,終於找到你了,我也是!」
可是現在的我,早已經徹底想開,不僅買了電視,而且還非常支持兒子看電視。
1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別人結婚時都在商量,家裡要買多大的電視機,而那時的我,結婚前就跟老公約定:死都不能買電視機。
原因很簡單:太玩物喪志,會帶壞孩子!
而當了媽之後,孩子兩歲前,無論是電視還是手機、平板,都沒讓兒子摸過,說起為了娃不買電視,我心裡那可是滿滿的自豪感。
直到有一次,我帶娃去朋友家做客,飯後朋友家小妹妹打開電視,兒子眼睛直勾勾看著,竟一步都離不開。甚至在回家的路上,還跟我說了好幾次:「媽媽我還要看電視。」
不得不說,兒子的表現,令我很受打擊。
而孩子他爸的一句話,更是一下子戳中了我:「你能保證家裡沒有電視、摸不到電腦,你能保證他在外面也沒有電視、電腦嗎?」
這樣的嚴防死守,結果不過是畫地為牢,既然我並不能給娃創造一個真空無暇的環境,那我就需要思考,到底如何處理娃和電視的關係?
2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我們為啥不想讓娃看電視?或者說,讓娃看電視,我們在擔心什麼?
擔心電視會讓孩子的視力下降?會影響孩子的注意力?會讓孩子上癮?甚至會影響孩子上進?說白了,我們擔心的是——孩子會因為沉迷電視,而落後於人。
嗯,失控和落後的焦慮,足以迫使我們,在孩子看見電視的萌芽期就快速出手。
但現實很有意思,你會發現,當我們越敏感,越對電視嚴防死守,孩子就越想看。
這又是為啥呢?
1. 禁果效應
禁果效應,說的就是由於逆反心理的作祟,越是被限制的東西,它反而越有誘惑力。而這一點,在孩子和電視的關係上,尤為明顯。
有多少父母,都曾和孩子陷入過「遙控器爭奪」的遊擊戰中?在父母快回來之前,用風扇、涼毛巾給電視機降溫這事兒,可以說是咱們小時候的經典回憶。
而在這種控制與反控制之間的博弈中,傷心的是父母,耽誤的是孩子。
想想我們自己,有多少是「報復性熬夜看電視」,就明白了。
2. 父母把「看電視」用成了對孩子的獎勵
我常聽到,父母在希望孩子做某事的時候,會這樣講條件:
好好吃飯,就獎勵你看一集動畫片。
把琴練好,晚上就可以多看半小時電視。
也許在當下,孩子就真的會乖乖聽話,好好吃飯、好好練琴......但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形成這樣一種認知:看電視 = 獎勵,看電視可以被交換。
所以當他有機會多看一點的時候,這種便宜,他怎麼能放棄?
不看白不看,多看一點是一點,當孩子抱著這種心理看待電視,那自然會越看越來勁兒。
說白了,不是電視讓孩子上癮,而是我們對待電視的態度,導致了孩子的沉迷。只要這個根源不解決,即使沒有電視,他也會找到其他替代物,比如手機、電腦,甚至其他事物。
3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現在的我,是會舉雙手贊成孩子看電視的,因為它確實有很多好處。
比如從知識獲取方面,兒子在看的宇宙奧秘,神奇實驗,還有一些有關科學探索的紀錄片、卡通版的成語故事等,真的很長知識。
雖然沒指望看個電視就能成這個領域的天才,但潛移默化的接受些知識光波,也是播撒了知識的種子呀。就說這科學小實驗,看多了之後,有一次吃飯,看著土豆片飄在粥上面,小傢伙愣是跟我說起了浮力。
比如從成長方面,通過對看電視的練習,兒子已經體會了什麼叫做自制力。
去年雙 11,我買了一個智能 Ai 音箱,專門在娃看電視前定時用。
「***,15 分鐘後提醒我關電視」,成了我家娃開電視前必做的一件事兒。
當然,一開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兒子也曾反抗,順便賴個皮。但每次,我都會溫柔而堅定的回應他「我們要說話算話」。
當我堅守住了邊界,孩子也接納了結果,再次聽到小愛提醒時,他就會主動關上。
再比如從社交方面,一起看過的電視、動畫,這可都是孩子們的社交語言。就看文章開篇的事兒一樣,只要能聊到一塊兒去,就很容易打成一片。
除此外,作為一個既要工作又要帶娃的中年老母來說,我們真的需要喘口氣兒。
偶爾讓娃看個三五分鐘的小短片,娃不會有問題,天也不會塌下來,但對我們來說,確真是能補血修復、以便原地復活。
嗯,為了這片刻的安靜,讓我做啥都樂意!
4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當然,作為一個和娃鬥爭經驗豐富的中年老母來說,你們的擔心,我都懂。
畢竟網絡也好、電視也罷,真的有很多的垃圾資源,但電視作為一種工具,本身是沒有好壞的。
所以,比起考慮到底讓不讓孩子看電視,我更重視,到底如何讓孩子合理的看電視。
在這裡,我和大家分享自己常用的四個小原則:
1. 電視資源我把控
孩子在年幼時,對於好壞的電視節目,無法分類,我們國家也未做動畫分級標示,所以,什麼節目適合我們的孩子,就一定需要我們把關資源。
2. 電視時間提前約定
和大家一樣,我也會擔心看電視影響孩子的視力。而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長時間觀看,導致眼睛疲勞,引發近視。
所以,我一定會和孩子在看電視前,一定和孩子約定看多久。而對於計時工具,定時器、甚至是手機,都是可以的。
一般我會和娃約定每次不超過 15 分鐘,也可以和娃約定,每次只看一集,每天只看三次。
3. 和孩子進行電視內容溝通
電視節目,大多都屬於內容的單向輸出,缺乏互動,如果看得太多,就可能讓孩子的表達力下降。
所以,我會傾向於在電視結束後,對看過的內容進行討論,甚至還成了我們的專屬親子話題。
——今天的超級飛俠都執行了什麼任務呀?
——他們去蘇格蘭送風笛了,結果,還遇到了大水怪。
——哇塞,聽起來就很驚險呀,那是個什麼樣的大水怪呀?
......
你瞧,這一言一語的,整個故事都快串起來了,這對於孩子培養表達能力,複述能力,甚至形成邏輯思維,都很有好處。
而且,每當我和他討論,他都很開心,因為他會覺得,媽媽就像好朋友一樣,喜歡他所喜歡的,關注他也關注的。
嗯,每天都要演好一個愛動畫的中年老母親。
而我和兒子還會經常玩一個情景小遊戲,就是我們分別扮演不同的動畫角色,按剛才看到的情景,玩一遍。
有時,孩子會在故事演繹中,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別提多帶勁兒了。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4. 幫孩子發展出其他愛好
愛讀書的孩子,不會一直以電視為樂;愛運動的娃,也不會一直縮在電視前。
我曾做過一個百寶箱,在裡面塞了好幾個親子遊戲小紙條。
每次娃看完電視,伸手進去就能拿出驚喜,拍氣球、跳 disco、木頭人、跳房子……有這麼多好玩的遊戲,誰還會只盯著電視?
很多時候,孩子是被我們推到電視跟前的。
我工作忙,你先自己玩會兒……當我們把孩子從身邊推開,而他又真的很無聊時,電視自然成了補位的保姆。
其實,孩子是最需要情感陪伴和互動的,而電視,也從來都不是他的第一選擇。
讓孩子學會看電視,看正確的電視,才是我們對孩子傳遞出的積極信息!
▼
每日話題
要不要給孩子看電視?你的觀點是什麼呢?
留言區跟果仁媽聊聊吧!
- END -
作者 |元元
文章來源 | 丁香媽媽教育,ID:dingmashuoyuer;丁香媽媽教育是丁香媽媽旗下的親子教育平臺,在這裡有教育專家為廣大媽媽提供專業的早教陪玩指導服務,幫大家解決在養育中遇到的困難。丁香媽媽教育,專注 1 到 6 歲寶寶的成長教育!
要不要帶孩子旅行| 孩子太小,帶出去旅遊什麼也記不住,沒有任何意義?
要不要孩子玩遊戲| 我就是那個帶女兒玩遊戲的爸爸,我是這麼思考的...
要不要孩子寫作業| 孩子該不該寫作業?美國的家長和教育界同樣爭論不休
要不要孩子打回去 |孩子被打要不要打回去?你教孩子之前要先問自己一個問題
要不要孩子吃零食 | 「媽媽,我可以吃零食嗎」,這位媽媽的回答價值百萬!
要不要放棄興趣班| 興趣班孩子不想學了,該堅持還是放棄?這部韓國電影講述了中國父母最難的問題!
要不要孩子看手機| 嬰兒也可以看手機了?美國兒科學會修訂17年前過期指南,各年齡段均有細則
要不要早入學/延遲入學?| 在小學,上半年出生的孩子為啥比下半年的吃虧?北京最牛小學校長說出了真相!
|作 者 招 募 & 投稿|
後臺回復「投稿」,查看詳情
投稿郵箱:Kids@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