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糖趨勢下代糖的美好未來

2020-12-20 中食報大健康產業

當下,低糖、低油、低脂、低鹽正在成為全球公認的健康飲食方向。尤其對糖的擔憂,從來沒有這麼強烈。事實確實如此,2019年7月,國家衛健委發布的《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提倡到2030年人均每日添加糖攝入量不高於25克。實際上,目前中國的人均攝入量遠高於上述標準。而攝糖過度埋下很多健康隱患,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無糖潮推動各大企業爭相出新

無糖化需求加劇,並迅速形成了一股食品飲料行業低/無糖消費熱潮。今年夏天,單無糖氣泡水這一品類的新品就不下10種,伊利、雀巢、喜茶甚至青島啤酒等大公司都爭相出新。同時,現制茶飲品牌紛紛在門店推出正常糖、七分糖、半糖、不加糖等選項。在國內,這股風潮帶來的最新也最亮眼的案例,是國產飲料品牌元氣森林的迅速崛起。創立僅4年多的元氣森林,宣稱2020年前5個月的銷售業績超過了6.6億元,截至去年10月,元氣森林已經完成了4輪融資。

能把這個紅海市場撕出一條口子,元氣森林最核心的產品策略,就是無糖。

與此同時,諸多行業巨頭開始重新調整市場策略和產品配方。代糖則是食品工業無糖化快速發展的關鍵原料。

代糖是一種已存在百年的甜味劑,熱量遠低於蔗糖。代糖的誕生源於蔗糖的供不應求。1879年,第一代人工代糖「糖精」誕生,1884年,糖精被推向市場得到廣泛應用,此後甜蜜素、阿斯巴甜、安賽蜜、三氯蔗糖、甜菊糖苷、赤蘚糖醇等人工代糖相繼問世。當下最熱的赤蘚糖醇、三氯蔗糖等就是新一代的代糖。

這些代糖在成本、甜度、安全性等方面相差各異,如阿斯巴甜、安賽蜜的甜度可以達到蔗糖的150倍以上,而赤蘚糖醇的甜度只有蔗糖的0.65倍;曾經被廣泛應用的糖精因為口感不佳和安全性問題而逐步退出市場。

代糖供應商聲量大漲

控糖在世界範圍內形成明顯的消費趨勢,全球化品牌率先改變策略。可口可樂2019年在全球推出的1000多種新產品中有400種是低糖或無糖產品。「在中國,我們為消費者提供20多個品牌約100種不同口味的產品,其中14個品牌中超過40種產品是低糖、無糖產品。」該公司人員介紹說,除了健怡和零度以外,可口可樂相繼在中國上市了可口可樂纖維+、雪碧纖維+、芬達零卡、怡泉蘇打水系列等無糖飲品。

與此同時,無糖風潮讓代糖供應商聲量大漲。比如元氣森林的主要供應商保齡寶在元氣森林等客戶的帶動下,2019年糖醇類產品收入同比增長了24%。

另外,安賽蜜頭部供應商金禾實業,以及豐原藥業、晨光生物等相關無糖概念股也在今年夏天迎來大漲。華誠生物也上市了代糖品牌。而2017年起,華誠生物的營收保持50%以上的增長,就連湖南當地的檳榔企業也委託他們開發無糖檳榔。

另一個助推力還來自官方政策。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頒布的《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明確提出開展以「三減三健」(減鹽、減油、減糖,健康口腔、健康體重、健康骨骼)為重點的專項行動;2019年7月發布的《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中也指出推動低糖或無糖食品的生產與消費。

品質之爭促進產品升級

2019以前,代糖之爭上半場的主要競爭對象是阿斯巴甜與安賽蜜。安賽蜜屬第五代甜味劑,性能優異,常見的應用是作為無糖可樂的配料。但二者的安全性與穩定性有頗多爭議。當下的主要競爭對象則是三氯蔗糖與赤蘚糖醇。相比於上一代甜味劑,三氯蔗糖和赤蘚糖醇在副作用和口感上幾乎沒有太多爭議,被認為是更優質的代糖產品。其中赤蘚糖醇是目前市場上唯一經生物發酵法天然轉化和提取製備而成的糖醇產品,是原國家衛計委認定的零能量糖醇產品。

新一代的甜味劑跟老一代相比,主要有兩大優勢:一是安全性高,另外口感更接近蔗糖。

據統計,在三氯蔗糖領域,金禾實業的產品收率提高至45%,遠高於國內平均30%-35%的收率,僅次於英國泰萊的50%,公司擁有三氯蔗糖產能4000噸/年,市佔率約20%,位居國內產能第一、全球產能僅次於英國泰萊的4500噸/年。國內赤蘚糖醇工業化生產起於2004年,保齡寶公司是國內最早開始赤蘚糖醇工業化的企業之一,今年上半年,保齡寶的赤蘚糖醇實現收入2.09億元,同比增長37.03%,佔總收入的比重達到20.54%。

不僅多家國內企業都在擴充產能上馬赤蘚糖醇、三氯蔗糖等新一代代糖項目,跨國公司也在紛紛行動。

據了解,糧油巨頭嘉吉公司與合作夥伴正在建設一個5萬噸(亞洲最大)的海藻糖項目,預計明年6月份投產。此外,該公司還在浙江平湖投資建設一條風味糖漿生產線,向市場提供不同規格的代糖、復配糖解決方案,服務下遊的奶茶店和餐飲企業。

消費教育亟待加強

目前,中國代糖產業發展還存在幾個短板,首先是認知的問題。

據了解,在英美國家,代糖的廣泛使用使得在並不健康的飲食文化下,英美國家的糖攝入量卻可以接近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

在美國,消費者對代糖的認知度和食用率也相對普遍,美國代糖市場的主要品牌市場份額總額超過85%。英國消費人數最多的甜味劑品牌則佔總市場的60%以上。而作為全球甜味劑的主要生產國,我國的消費結構中蔗糖依舊佔據了國內最大的甜味市場份額,代糖甜味劑市場佔比只在10%左右。有關數據也表明,我國已是代糖的最大生產國,2018年的產量約佔全世界的75%,但我國市場對於無糖飲食的反應卻相對有些滯後。

其實面對普通消費者的無糖產品在我國早已出現,只不過市場表現一直不溫不火,而直接面向消費者的代糖品牌並不多見。2011年,農夫山泉就推出了無糖茶飲「東方樹葉」,卻因為味道寡淡,一度被戲稱為「全國最難喝的飲料TOP5」之一。

所以,市場教育亟待加強,即讓大眾意識到糖對身體的危害和戒糖的必要性,再通過了解代糖的本質,逐漸改變對代糖的認知。

另外,我國代糖產業發展還存在其他幾個短板。首先是成本問題,赤蘚糖醇等產品性能好但成本也高,會直接限制下遊的應用範圍;其次是口感,不同代糖的甜價比各異,一些代糖還存在後苦味等問題,在研發技術上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隨著下遊企業和消費者提出新需求,上遊企業需要轉型為能提供多種產品、復配方案的甜味劑解決方案供應商。 「未來的產品,除了從單品到復配這一主流方向,規格上從大向小的包裝發展也將成為重要趨勢,對企業靈活度的要求更高了。」業內人士分析。

低糖、無糖產品正在逐漸進入消費者的日常生活。在未來,代糖將成為人們替代食用糖的普遍選擇,人們對代糖的日益接納,也將進一步加速代糖市場的發展。

 (楊曉晶 )

相關焦點

  • 減糖趨勢下代糖的美好未來?
    原標題:減糖趨勢下代糖的美好未來?   當下,低糖、低油、低脂、低鹽正在成為全球公認的健康飲食方向。尤其對糖的擔憂,從來沒有這麼強烈。
  • 「代糖」替代蔗糖確實是一個趨勢,科普知識才能促進健康飲用
    「代糖」替代蔗糖確實是一個趨勢,科普知識才能促進健康飲用 來源:北京晚報時間:2020-08-13 16:17:28 說起代糖與減肥的關係,李園園如是說。不過,加了甜味劑的飲料是「減糖不減甜」。可是,敞開了肚皮喝這類飲料也無益於減肥,因為造成口味上依賴的同時,會讓身體產生錯覺,如此,飲用時間長了,依然會增加體重。「長期飲用『0糖』飲料,反而會增加對甜口的喜愛和渴望。
  • 代糖=更健康?真相有些複雜
    我國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上提出了「三減三健」,其中的「三減」即「減鹽、減油、減糖」。為了健康生活,人們真的要和甜味告別嗎?科技的進步,讓「魚和熊掌可以兼得」——代糖出現了。 大家逐漸開始關注糖的攝入,對食品工業來說,產品對應走上了減糖、無糖化的趨勢。」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包斌介紹。 糖加到食品中,主要有幾個方面的作用:提供甜味,防腐,增加香味,呈現誘人色澤。
  • 快評|「代糖」雖好,也不要貪杯哦!
    「減糖」「限糖」是近年來的熱議話題。世界衛生組織多次發出並升級「限糖令」,都是在期望降低糖的負面影響。最近幾年大家開始有了控糖意識,既想吃糖又想避免掉入熱量的陷阱,「代糖」也跟著控糖的潮流越來越火。於是,市場上各種無糖、低糖食品越來越多。
  • 可口可樂三代無糖產品沉浮,哪些力量決定代糖食品的創新命運
    那麼為何要關停一款老字號的無糖產品,可口可樂的戰略大計中減糖這一趨勢影響有多大?什麼將左右飲品創新未來? 代糖食品風頭愈勁,從糖尿病患者的特殊需求,到日漸龐大起來的健身塑形群體訴求,再到視糖為毒害的全民減糖運動,這是市場端的強烈需求正推進代糖食品迅速迭代和創新。
  • 元氣森林供應商三元生物擬創業板上市 「代糖」概念能否化解產品單...
    「隨著消費者健康意識的提高和代糖產品消費需求升級,赤蘚糖醇行業景氣度持續提升,推動原有廠商擴充產能和吸引新投資者介入,但也會使市場競爭趨於激烈,可能導致赤蘚糖醇及其復配產品價格下降、銷售費用佔比增加,公司市場份額面臨風險。」該公司表示,「公司產品結構以赤蘚糖醇為主,存在產品結構單一風險。」
  • 奈雪、樂樂茶「減糖控甜」新玩法
    還有另外一種解讀,在疫情的大背景之下,整個社會對「非健康化」的命題,容忍度越來越低,而且會是一種長線的趨勢,有關部門對「糖」的監管會越來越嚴。 但政府和民間組織,從慢性病和全民健康上,又一再要求減糖。二者之間,似乎是一對永遠解不開的結。
  • 減糖風潮興起,代糖行業的春天要來了嗎?
    而與此同時,「無糖」產品中的代糖成分是假甜、並不能幫助減肥、影響代謝等言論也在網絡上興起,這也使代糖製造行業受到一定影響。代糖是否能代替蔗糖等糖類成為未來趨勢?業內認為,由於口感等原因,含糖飲料不會被代替,未來飲料行業可能會成為含糖、代糖、無糖飲料三足鼎立的態勢。代糖產品能否成為大眾之選,還需拭目以待。
  • 「代糖」之後,「代味」正在成為一種新...
    圖片來源:Pixabay 「減糖運動」席捲全球。隨著英美法等各國糖稅政策的出臺,越來越多的企業把目光放在減糖以及代糖食物上。 一般來說,減糖方案包括了移除或者降低總的添加糖量,用傳統甜味劑(無營養)或者通過創新工藝方法來代替一部分的糖量。其中創新的工藝包括「aeration」的方式來增加感知到的甜味。
  • 乾貨| 究竟能不能減糖?這篇文章一錘定音!
    火鍋談不上健康,但沒人不愛!阿濤說這個是啥意思呢?因為每天都有幫友問:幫主,我能減糖嗎?幫主,我能用木糖醇代糖嗎?我當然知道大家的意思,糖吃多了確實不好,但我們一定要理性看待,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糖。常用糖有哪幾類?
  • 代餐代糖,減的是卡路裡還是健康?
    12月2日,北京市消費者協會發布《後疫情時代食品安全消費調查報告》顯示:長期食用代糖代餐食品並不健康。現階段,快速發展的代餐行業已經魚目混珠、亂象叢生,提供代餐的品牌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更是偽概念泛濫。市消協指出,不少人愛吃甜食又怕胖,想減肥又不想運動。
  • 「減糖」列入未來國民營養工作重點 赤蘚糖醇究竟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全球減糖,代糖產品備受青睞吃糖過多對人體的嚴重危害已被人們廣泛認知。2019年 7月,國家衛健委發布《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 年)》,明確提出了「三減三健」的行動計劃,並將「減糖」列入未來國民營養工作重點。而世界衛生組織也一直呼籲各國政府對含糖飲料至少徵收20%的特別稅。近年來,世界各國紛紛嘗試徵收「糖稅」。
  • 可溶性玉米纖維在巧克力減糖中的應用與優勢
    因此,巧克力減糖已經迫在眉睫。 近日,來自卡夫的食品科學家申請了一項將可溶性玉米纖維用於減糖的巧克力專利配方,證實了可溶性玉米纖維在減糖中的巨大潛力。 卡夫在試驗中發現,相對於菊粉和FOS,消費者對SCF具有更好的耐受性;而且還具有較高的穩定性,而其他膳食纖維如菊粉在低pH值下可能不穩定,FOS可能會在常規巴氏滅菌過程中降解(通過水解); 並且在加工過程中,SCF不會引起巧克力加工過程中水分和粘度的增加,更利於加工,而無需添加額外的脂肪。
  • 全球「減糖」時代 愛樂甜推出更健康的低卡糖 為全民健康護航
    作為健康甜食生活的倡導者及先行者,愛樂甜始終緊跟全球「減糖」潮流,積極擁抱國家政策,上線零卡、零糖、零脂的零卡糖產品,為民眾的健康無糖生活提供助力,為了進一步普及健康無糖生活的益處,宣傳「減糖」理念,愛樂甜於2020年6月攜旗下零卡糖產品深入到社區,舉辦「全民換糖計劃」,首站為上海幸福裡。通過愛樂甜「換糖裝置「改變用糖習慣,讓大眾深入了解到減糖控糖的必要性。
  • 酒業邁入雙循環新格局 數位化加速下未來趨勢在何方?
    可以預期,未來我國超大規模內需市場將進一步撬動,行業市場空間和機會將進一步催生。食品、酒類行業如何進一步打通生產、流通、消費環節,促進行業雙循環健康發展?雙循環新格局下的創變10月13日,在由全國糖酒會組委會主辦,華夏酒報、中國酒業新聞網承辦的第103屆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主論壇上,濟南市政府副秘書長呂廷祥講到,消費領域受疫情衝擊嚴重,危機中育新機、變局中開新局,疫情期間的居家消費促成了直播帶貨、社區團購、外賣送餐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宅經濟模式的火爆,給食品消費領域帶來了新變革、新模式、新業態
  • 從元気森林的爆火看中國的代糖行業
    元氣森林的大火也引發了資本市場對於代糖產業的關注。根據《每日財報》的統計,以龍頭公司之一的保齡寶(002286,股吧)為例,7月1日到8月30日短短兩個月漲幅超過2倍。2代糖之爭的前世今生2019以前,代糖之爭上半場的主要競爭對象是阿斯巴甜與安賽蜜。兩種甜味劑的安全性與穩定性,雖然有頗多爭議,但僅從商業的角度而言,國內公司在代糖之爭上半場的代表企業當屬金禾實業(002597,股吧),而金禾實業手中的王牌就是安賽蜜。安賽蜜屬第五代甜味劑,性能優異,最常見的應用是在無糖可樂的配料當中。
  • 央視新聞的調查:代糖飲料並不健康~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代糖是什麼?代糖的「代」字,說明了它是一種取代日常食用糖的東西。而代糖同樣可以使食物有甜味,但是並不會升高血糖。常見的代糖有山梨糖醇、阿斯巴甜、木糖醇、甜葉菊、赤蘚糖醇等。區別就在於有的代糖是天然提取的,像赤蘚糖醇,有的是化學合成的,像阿斯巴甜。通常代糖(甜味劑)的甜度是蔗糖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其實現在的很多食品,尤其是擺在超市陳列架上的加工飲料、零食等。
  • 吃甜這件事,代糖是智商稅嗎?
    「三減」即減鹽、減油、減糖,「三健」即健康口腔、健康體重、健康骨骼。不管是從人類健康還是社會經濟發展,糖都在影響著我們社會的發展和進步。2015年至2020年期間,全球所有地區推出的軟飲品類的蔗糖含量都有明顯的下降。
  • 椰子花糖、雪蓮果糖漿……這些天然健康代糖潛力巨大!
    圖片來源:pixabay 消費者對減糖的訴求,促使企業不斷尋找最合適的代糖,使其具備和蔗糖一樣的口感的同時,更加的天然健康。甜菊糖、羅漢果甜苷無疑是近年來最流行的天然代糖,尤其是甜菊糖,在食品飲料的應用年複合增長率保持在兩位數以上。但是在去年kerry公司的一項關於甜味劑的調查中,顯示消費者對蜂蜜、楓糖漿、龍舌蘭蜜等比較熟悉的天然來源甜味劑表現出更強烈的購買慾望,而對其他天然甜味劑(甜葉菊、羅漢果等)存在一定的負面看法,這極大可能是因為消費者還缺乏對這些甜味劑的了解,更加認可天然非精製代糖。
  • 最常見的代糖,對人體會有什麼健康影響?
    於是這些年來,即使大家心中想著減糖,市面上甜味劑的需求則是不降反升。那這些甜味劑、代糖對人體會有什麼健康影響呢?我們一起來看看。食用糖在認識代糖前,我們先看平常的食用糖,多是指蔗糖(sucrose),無論冰糖、白砂糖、黑砂糖等都是以蔗糖為最主要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