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的勇敢精神?

2020-09-24 寧夏木易雲文教育諮詢

一、定義勇敢

孩子的勇敢,隨著年齡的不同應該是有不同的定義,對於兩三歲的孩子來說,我想,還是多在一些他力所能及和力所快能及的範圍內能做的一切事情,而這些事情,還要建立在孩子的不同的性格之上。勇敢只能培養和引導,不能主導和逼迫。在這些範圍內,孩子可以儘可能的去嘗試不同的生活經歷,對孩子來說就是跟玩相關。如果有孩子害怕、猶豫、惰怠,則鼓勵孩子去克服這些心理,進而提高自身能力,培養孩子勇敢的品質。

二、讀懂自己的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個體,差別也是細微的。所以,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平時隨時觀察孩子的舉動。他喜歡什麼,害怕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到什麼,做事的方法和前後的心理變化等等。當你了解清楚自己的孩子後,才談得上如何「勇敢」的問題,根據孩子的特點給孩子定下不同的目標。

生活中有些父母,無意識中就會把孩子跟另外的孩子比較,當同齡的孩子能做這個做那個的時候,如果他自己的孩子比不上,父母就會著急,認為孩子落後了。在我看來,養育孩子忌諱這種比較,尤其那種非理性的比較。跟東家的孩子比,哪方面差了,跟西家的孩子比,又哪點弱了,這樣只會增加自己的心理負擔。先不說人比人氣死人的古話,如果孩子懂事後,讓他知道父母的真實意思,也會傷害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所謂「看人下米」的理論,倒是可以一用。孩子天生的素質、遺傳的基因、生長的環境等等,都是綜合造就一個孩子原因。父母能做的,就是盡人事的去撫養他,就是這個孩子得到的最大的愛。他的將來,由他自己去主宰,當他還是孩子時,就尊重他作為一個非完美個人的特點,在這個前提下,充滿愛心的去看待他的一切強和弱。

三、給孩子足夠的空間

根據半年來的記憶統計,截止目前為止因為摔倒導致有些小傷的概率不到百分之五,這個意義上的摔傷也只是指一點皮毛傷,如擦傷、一點淤青,一點小傷口出點血。這就意味著孩子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能力,甚至有一些防護的方法,因此,當孩子的「成功率」到達一定數據時,可以放手讓孩子自由嘗試。媽媽可以遠遠的觀望和注視,讓他多些嘗試和冒險的空間和自由。如果一直在他身邊,孩子自然會養成任何事情都有大人保護的依賴。

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當孩子有了「困難」時,我傾向於讓他自己先想辦法,再小的孩子都會有一定的思維,不要小看了孩子。讓他有一個獨立思維和克服困難的習慣,而不是一遇到一點麻煩就哭著叫大人。教給孩子方法時,也可以嘗試讓他自己想,大人提供一點提示。再想不出,就示範給他,但也不要手把手。再學不會,就只能手把手的教了。等他第一次掌握後,可以多鼓勵他再做做,鞏固所學。示教程度的不同,可以適合不同的孩子和不同的情形。

孩子終究有離開媽媽視線的第一次,他將會面臨多少他暫且無法徵服的困難,是無法預知的。那麼,讓孩子懂得凡事自己解決、勇敢嘗試、享受成功的感覺,可以從小做起,哪怕從一個玩具開始。

五、永遠不要忘記鼓勵

這大概是人所共知的道理,積極鼓勵對於任何一個年齡段的人來說,都是如靈藥仙丹,會讓一個人得到信心和勇氣。

對於孩子來說,鼓勵可以是在他膽怯時,也可以是在他不願意嘗試時,也可以是在失敗後。對於孩子,言語和表情都可以誇張一些。就像幼兒園老師一般,說話都是戲劇色彩的,對於孩子來說,很奏效。鼓勵還可以是一些小小的「激將法」,當然看不同的孩子而定了。

六、灌輸「安全和危險」的概念

勇敢和魯莽的界限其實很薄,特別是對孩子來說,當你鼓勵孩子「勇敢」時,同時給他安全和危險的教育,是同等重要的。

在孩子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可以全力鼓勵,讓孩子自由做各種嘗試;當超過他能力範圍時,可以適當鼓勵,讓他去嘗試一些相對困難的事情。當遠遠超過他能力時,就屬於「危險」的領域了,這時候,就是教給他危險和安全概念的時機。

只有讓孩子明白危險和安全的概念,記住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識,才是從根本上幫助孩子和保護孩子。所以,隨時隨地跟孩子強調這些知識,是至關重要的。勇敢不是魯莽,勇敢是力所能及的去做好,力所不能及的可以嘗試,但更要懂得迴避和放棄,否則就是冒傻氣了。

當然,現在的孩子,大部分時間都有家長看護,在幼兒園和學校有老師。但是,總有時候,孩子需要單獨自處,這個時候,平時的訓練會帶給他一些基本的自我保護能力。

七、小傷小痛是學習的代價

從理論上說,對於疼痛的感覺,心理感覺起了不少的作用。為何有些人很怕疼,有些人就更耐疼,這會有感官方面的區別,但心理暗示的作用也不容忽視。

孩子難免會有各種小傷小痛,無論是平時的摔爬滾打,還是生病時的各種難受。能讓孩子正確對待這些傷痛,對他的心理和性格成長會很重要。

當孩子摔倒時,在能目測傷害不是很大的時候,即使孩子哭,也不要著急過去,鼓勵他自己起來,當然,要說著「沒事,自己起來」之類的話語,不要讓孩子覺得你忽略他。即使出了點血,或者鼓起一個包之類的,也不要顯出你的著急。在語氣上要「減輕」受傷的程度,我一般會說「沒事啊,怎麼媽媽什麼都沒看見呢」「身上沾了一點土而已」之類的話,因為孩子自己看不見自己的傷口,即使看見了,大人說話的「輕鬆」,也只會減輕他的心理負荷,如果大人自己緊張、著急,一驚一乍的說「啊,出血了」「腫起來一個大包」等,那只會暗示孩子「他受了很重的傷」,讓孩子更加緊張脆弱,有害無益。

對於孩子,還是要學著「捨得放手」。即使是心痛,也要忍住,不要放任自己的「母愛」或者「父愛」泛濫,孩子受點小傷小痛,其實不過是他漫漫人生路上的一點皮毛而已。讓他學著正確面對傷痛,才是能讓他一生受益的良方。

相關焦點

  • 如何培養孩子勇敢的性格,勇敢品質培養的六點建議
    爸爸知道後沒有責怪他,而是詳細地給他講解了蛇的種類和生活習性,教他如何辨別蛇是否有毒。後來,爸爸又帶著董宇去動物園觀察毒蛇,董宇對蛇了解了,恐懼也就消失了。爸爸的教育讓董宇變得勇敢了,做事情很少因為恐懼而退縮。在學校組織的一次戶外活動中,董宇因為有野外宿營經驗,被推選為小隊長,他帶領著自己的小隊獲得了對抗賽的勝利。在三天兩夜的活動後,董宇被同學推選為「勇敢之星」。從董宇的故事可以看出,孩子勇敢的品質不是靠父母的說教就能培養出的,更多的還是需要在生活中一點一滴地訓練他。
  • 如何培養孩子的勇敢品質
    父母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具備勇敢的品質,但有些孩子膽子卻很小。比如有些孩子每當父母不在身邊時就往往會感到害怕,有的孩子怕黑,有的孩子怕「鬼怪」等等。長期下來,這會影響到孩子的個性發展,缺乏獨立性,甚至會導致某些心理障礙及性格病態的發生。
  • 陳武民:如何培養孩子勇敢自信的特質?
    我收到家長提問,家長表示對如何培養孩子的勇敢、自信很困惑,總覺得自己家的孩子有些膽小,而且做什麼事都不是特別自信。對此問題,我查了一些資料,希望對各位家長有所幫助。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父母要用心去觀察和發現自己家孩子的特質,儘量挖掘出孩子的特長,通過發展這些特長,孩子很容易解決他面臨的問題。從而能夠建立自信。在自信的基礎上孩子就會勇敢和堅強。
  • 如何讓孩子學會勇敢嘗試,掌握這5點,培養孩子勇敢的品質……
    心理學家託德·卡什丹認為,努力不僅是一個人學習的動力,也是一個人幸福的途徑 我們都希望孩子勇敢,但有些孩子天生膽小 不耐煩的父母會訓斥他們的孩子,說他們是懦夫,甚至懲罰他們,這會傷害他們的自尊。不僅不能改變孩子膽小的狀況,還會增加恐懼心理 因此,父母應該仔細觀察,幫助孩子消除恐懼,培養孩子的勇敢品質。對孩子來說,敢於嘗試是成長的關鍵 孩子在嘗試之前是焦慮的,勇敢的孩子更容易邁出第一步,父母應該如何培養孩子勇敢的品質?1.
  • 如何培養孩子探索精神?
    探索精神是指孩子能夠主動地研究,發現自然事物的某些規律、聯繫、屬性等的心理傾向。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是進行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那麼要如何培養孩子探索精神呢?   探索是幼兒學習知識、發展能力的必要途徑。
  • 如何培養孩子的團隊精神
    培養孩子的團隊精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從力所能及的點滴小事做起,通過潛移默化的教育,讓孩子具有團隊精神。例如,爸爸從市場買回蔬菜,可以讓上小學的孩子學著擇菜、洗菜,然後由媽媽來炒菜。當菜端上來後,告訴孩子只有一家人一起配合,才能吃到豐盛的菜餚。又如,上初中的孩子可以通過和家長一起打掃屋子、整理東西來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和與家長的協作能力,從而使他們具有團隊精神。
  • 如何培養男孩勇敢自信,聰明的父母這麼做
    男孩子的教育方法和女孩子的教育方法不同,有的人說「女兒要富養,男孩兒要窮養」,其實,都差不多,當我們面對女孩子的時候,可能給她們更多的關懷和愛,從小培養女孩子的安全感、教會她自強、自愛。但是,當我們面對男孩子,就要更多的教會他以後怎樣勇敢自信有擔當等,因為男生以後是要獨立的去闖蕩事業的,而且需要守護整個家庭,所以需要更多的鍛鍊。
  • 提高孩子的科學素養——創新精神的培養
    創新精神是國家發展進步的重要動力,所以,從小培養孩子的創新精神非常有必要,那如何培養呢?首先我們了解具備創新精神有哪些要求?在了解這些基礎上家長又該如何培養孩子呢?傳統的教育觀的基本特點是以知識的傳授為中心,過分強調了老師的作用,而新的教育要在教學過程中要體現&34;的教學思想,尊重學生的人格及創造精神,把教學的重心和立足點轉移到引導學生主動積極的&34;上來,引導學生想學、會學、善學。所以家長在培養過程中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切忌教學當中不考慮孩子的做法。
  • 怎樣培養孩子的勇敢和樂觀
    我舉個例子來說,一對夫妻帶著五六個月的孩子出去玩,他們就在賓館的床上玩一個遊戲,這個孩子是稍微可以開始爬了,媽媽就把他放到床尾,然後在床頭張開了雙手等著這個孩子爬過來。他才四個月,所以就很艱難的爬,每當他爬不動的時候,媽媽主動上前去縮短這個距離,使得孩子能夠到媽媽的手。
  • 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讓孩子勇敢面對失敗
    人生沒有一帆風順,我們如何讓孩子勇敢面對失敗?父母與其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一路過度保護,不如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讓孩子在面對失敗的時候,不再畏懼,勇敢接受。比如與孩子玩遊戲時,在開始前,把規則講清楚,讓孩子接受,這樣如果孩子輸了有情緒,就要告訴孩子,「你已經同意這個規則了」。
  • 心喜閱新書亮相:培養勇敢堅韌孩子的秘訣在這裡
    (原標題:心喜閱新書亮相:培養勇敢堅韌孩子的秘訣在這裡) 在倡導全民閱讀的今天
  • 美國家長如何培養孩子挑戰精神? 這四點很重要
    當孩子慢慢長大,考驗才剛剛開始,也會面臨許多的挑戰,美式教育是如何讓孩子擁有自我挑戰的勇氣,並勇敢地跨出第一步呢?
  • 如何培養孩子勇敢的品質?│寶寶聽故事21:我的名字叫做年
    (簡)04:42來自周茉快樂育兒如何培養孩子勇敢的品質?一、無條件接納孩子、愛孩子 孩子膽小、不自信等,我們都要學會去接納並能同理孩子。切忌嚇唬威脅孩子。2-6歲的孩子處於愛的敏感期,父母對他們的愛是他們最大的安全感。假如大人對孩子說:「再這樣媽媽就不要你了!」「爸爸媽媽不喜歡你了!」他們會安靜下來,但也會陷於痛苦之中。久而久之就會產生不安全感。
  • 像李子柒那樣勇敢堅韌,孩子散發光芒,家長該如何培養?
    02勇敢可以幫助孩子,在未來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脫穎而出。而父母的信任是孩子走向勇敢的基石。情商專家分析:信任孩子的能力能夠激發孩子的內在力量。》一書指出可以通過以下5個方法,教會孩子勇敢。給孩子貼上「勇敢」的標籤,告訴他,自信向前走,勇敢去嘗試,即使犯錯也不要緊,能補救就好,勇於做負責任的強者。(2)在生活中發掘孩子潛能,經歷越多越膽大。比如鼓勵孩子動起來,運動讓孩子學會勇敢;讓孩子多與大自然親密接觸,認識各類小動物和昆蟲;教給孩子一些常識,風雨雷電並不可怕,等等。
  • 培養孩子的「勇敢」性格,家長的首要任務:幫助孩子消除恐懼心理
    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勇敢」的性格,但這種性格也不是與生具有的,想培養這種性格,家長的首要任務是,幫助孩子消除恐懼心理。可以事先和孩子說,如果有大怪物就把它抓住。當然陽臺上肯定沒有大怪物,這個時候爸爸可以和孩子說,奶奶是擔心你一個人在陽臺上玩有危險,所以那樣說,生活中是不存在大怪物的。2、家長不要用極端的方式嚇唬孩子孩子有的時候不聽勸,或者是不老實睡覺等,有的家長就會採用極端的方式嚇唬孩子,年幼的孩子當時是被震懾住了,但是很容易給孩子心裡留下陰影,不利於培養勇敢的性格。
  • 培養孩子契約精神的重要性
    類似於這樣的問題我認為都是一個契約精神的問題,而契約精神是社會上人與人之間交往最重要的一個品質。如何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讓他明白契約精神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日常的行為培養孩子的契約精神,我認為是每一個家長和老師應該去關注的事情。
  • 成就孩子的重要條件之一,獨立性,如何培養家長朋友們都要注意了
    ✨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有成就動機,不依賴他人就能獨立處理事情,積極主動地完成各項實際工作的心理品質,它伴隨勇敢、自信、認真、專注、責任感和不怕困難的精神。✨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A.能給予孩子力量的是他們自己❤聊完這麼多,相信各位家長對於如何培養孩子獨立精神有了一定的了解
  • 孩子是每個家庭的精神支柱,從小要重點培養這三個方面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性的變革,越來越多的似乎看透了一點,就是都想做丁克,不想要孩子,伴隨著這些因素我們國家老齡化慢慢顯現出來,國家開始實施新的政策,要二胎。不管是只有一個孩子的家庭還是兩個孩子的家庭,甚至作為丁克的人對孩子的關愛也越來越多。對孩子的關注也越來越多,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寶疙瘩,更是每個家庭為之奮鬥的精神支柱。
  • 如何教孩子勇於面對困難、做一個勇敢的人?家長要做到以下點
    堅強不僅是摔倒了不哭,而且是摔倒了勇敢地站起來,並以更加積極、樂觀地態度去走下面的路。父母應從小培養孩子的「強者氣質」,敢於向一切挫折、困難挑戰的精神。這樣的孩子,才能真正成為時代的佼佼者。洋洋特別膽小,有一次媽媽帶他去幼兒園。
  • 面對男孩子越來越「娘」的問題,家長應該如何培養出勇敢的男子漢
    父親在孩子心中往往是勇敢、強大的象徵,如果父愛缺失,孩子探索世界的勇氣和欲望將會降低。一些男孩的膽小、脆弱、缺失毅力、意志力、抗挫力、勇敢、拼搏等特質都與父親角色的缺失不無關係。那麼家長應該如何培養出勇敢的男子漢?首先就是父親這個角色不能缺失,應該多由父親帶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