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規定一夫一妻制,為什麼很多人娶了很多小妾?法律的解釋絕了

2020-12-22 若芹站起來

歷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法)

文章類型/歷史見聞

字數|951,閱讀約2分鐘

眾所周知,古代的一夫多妻制意味著一個真正的妻子和幾個妃子。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古代實行一夫多妻制。古代仍實行一夫一妻制。社會和法律只承認一個男人可以與一群女人生活在一起,但其中只有一個女人可以被承認為配偶,其餘的人可以被承認為妾。

然而,妃子的地位卻極低。「如打妻妾,則處罰重而嚴厲;舍妻妾,則條件也寬而嚴。妾在家庭中雖也是家庭成員,但其法律行為能力極弱。即就家庭財富的管理而言,為妾者無權在妻子之日管理家庭財富。」

所以古人云「諸侯無二任」,長子的地位遠高於庶子。如果說古代是因為封建落後,那麼民國時期出現了一妾多妾的現象,就有些令人費解了。民國時期,五四運動後,一夫一妻制真正實行,並寫入婚姻法。

然而,無論從名人傳記還是影視作品中,我們都能看到,在權貴男性的身邊,都有不少女性的身影。比如張作霖就有六位夫人。娶三五個妃子,在民國時期很常見。有的甚至有幾十套房子。

清朝滅亡後,北洋政府頒布了《民民法草案》,這是《大清民法草案》的延續。雖然法律條文中沒有出現虞姬一詞,但有「嫡長子」,「庶子」的法律規定,意味著默認虞姬制度存在的正當性,默認虞姬繼續存在。

大理法院是北洋政府時期的最高審判機關。在日常審判中,它還承認妃子的合法性及其在法律中的地位。如大理法院民國七年第922號案件說:「妃子是家庭成員之一,應與其他家庭成員同等對待。」

也就是說,在民國初期,當局對納妾的態度是曖昧的。直到1930年,南京國民政府終於頒布了《親屬法》,明文規定要廢除納妾制度。原文如下:

「妾制亟待廢除,雖然事實上還有人,但不能得到法律承認,沒有必要在法典和專門法律中規定其地位。至於其子女的地位,如繼承問題,親屬結婚的限制等,所有非婚生子女都與婚生子女一樣,在每期都已單獨規定,不必另行解決。」。

規則很明確,但沒有對繼續納妾進行處罰。因此,民國婚姻法實際上是對納妾的默許和縱容。此外,結合中華民國民法第1123條第3項親屬之規定,「以永久共同生活為目的而共同生活者,雖非親屬,應視為家庭成員。」正是這些默許的規定,導致了民國達官貴人納妾的現象。

參考資料:揭秘古代一夫多妻制

歷史本身是自然史的一個現實的部分,是自然生成為人du這一過程的一個現實的部分。——馬克思

相關焦點

  • 民國實行一夫一妻制度,為何還能公開娶姨太太?政府給的解釋絕了
    隨之建立起來的是象徵著自由、民主的民國政府。不過,事實遠不像書上寫得那麼好看,其他的暫且不說,在明面上,中國從一夫一妻多妾制度變成了一夫一妻制度。妾雖然沒了,但暗地裡,卻有一個新名詞誕生,「姨太太」。其實,民國時期的姨太太就是封建社會的「小妾」。
  • 「三妻四妾」其實在古代並不存在,古人也遵循一夫一妻制
    說起古代的婚姻生活,很多人會想起「三妻四妾」這個詞,但這個「三妻四妾」只是一個修辭,真實的古代,其實是「一夫一妻」。不過,古代的一夫一妻和現代的一夫一妻,可有本質上的不同,想知道內情?因為古代社會窮人娶妻,多少也需要拿出一些彩禮之類的,而在過去,能夠娶妻的,往往是有點薄田的貧農,赤貧家庭,也是娶不起妻子的,比如魯迅筆下的阿Q,充其量也只能暗地裡惦記一下吳媽而已。因此,想要娶多個配偶,首先必須財雄勢大,因此,古代對於一夫多妻方面的規定,也是統治階級內部為了保證秩序穩定,而設計出來的法律。
  • 他提出了一夫一妻制 自己卻偷偷娶了妾室 還不允許孩子跟母親相認
    但是放在現在就是重婚罪,是要受法律制裁的。那你知道是誰提出了一夫一妻制嗎?此人就是戊戌變法的先驅梁啓超先生,當年他說過一句話:「一夫一妻世界會,我與瀏陽實創之,尊重公權割私愛,需將身後做人師。」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知道,一夫一妻制是梁啓超跟譚嗣同先生一起提出的,同生他自己表示會以身作則,給中國人做出榜樣。
  • 一夫一妻制制不符合自然規律?他最先倡導一夫一妻制卻妻妾成群
    康有為一直是一夫一妻制的堅定擁護者,從提高女性地位這個層面上來講康有為的貢獻並不低。不過令人尷尬的是,康有為一生共娶了6個老婆,甚至在他62歲時還娶了一位19歲的姑娘。可謂是妻妾成群,兒孫滿堂。康有為妻妾中華民國時期,《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明文規定實行一夫一妻制。雖然禁止重婚,但國民黨政府司法院1931年院字第647號對重婚的解釋卻聲稱:「取妾並非婚姻,自無所謂重婚。」
  • 古代中國的一夫多妻制與西方的一夫一妻制差別有多大?
    謂之人倫大道。其中,正所謂"陰陽合而萬物生",陰陽交合、婚姻是人類社會繁衍生息的基本方式,其源於人類的本能欲求,同時又隨著時代的發展而逐漸社會化,形成了不同於原始本能的社會制度,是為禮制、也可以稱為習俗。在以中國為代表的古代東亞大中華文化圈內,一夫一妻多妾制度確實是主流的婚姻模式。而它跟西方社會的一夫一妻制又有多大的不同呢?又是從何說起呢?
  • 他提出了一夫一妻制 但自己偷偷娶了小妾 還不許孩子叫母親「媽」
    在中國古代對於娶老婆並沒有多大的限制,一般有錢人家的主人都有個三妻四妾。但是放在現在那就是犯罪,是要判刑的,那你知道第一個提出一夫一妻制的人是誰嗎?
  • 人類社會為什麼普遍奉行一夫一妻制?
    在自然界中,只有少數幾種哺乳動物實行一夫一妻制,鳥類也偶有實行一夫一妻制的。人類進入文明時代以後,雖然有的地區和民族實行一夫多妻制,但主流還是實行一夫一妻制,許多國家甚至用法律來保護這種婚姻制度。那麼這種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最初是如何產生的呢?文明社會為什麼普遍奉行這種制度?為什麼一些人會棄守這種制度?
  • 中國的一夫多妻為什麼會被廢除?什麼時候開始的一夫一妻制?
    在中國古代有一種制度相信現在很多男人都很想要,那就是一夫多妻制度,只不過現在是人人平等,一夫多妻已經變成一夫一妻了,那麼為什麼要廢除一夫多妻呢?「一夫多妻制度」,是指一個男人同時和2個或2個以上女人進行結婚和生育。
  • 中國真正實行一夫一妻制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1950年4月13日,我國頒布了第一部《婚姻法》,男女在婚姻上開始平等,因為《婚姻法》正式終結了原來社會的一夫多妻制,改為一夫一妻制。儘管在1912年時,民國元年曾頒布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也明文規定實行一夫一妻制,但由於社會動蕩,軍閥林立,形同虛設。
  • 一夫一妻制,是否符合人性和人的需求?看看網友怎麼說
    文/夏至情感一夫一妻制,是否符合人性和人的需求?雖然封建社會中有很多規則制度遭人唾棄,但是其中有一點,卻讓絕大部分男性同胞都為之嚮往,那就是它的一夫多妻制。可以說沒有哪個男人不喜歡三妻四妾,即便是在一夫一妻的今天,也仍然有很多男人喜歡在婚外尋找豔遇。為什麼會這樣呢?難道是一夫一妻制不符合人性和人類的需求嗎?我們一起來看看網友怎麼說:網友A說,一夫一妻制度之所以被淘汰,肯定是因為它不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
  • 中國解放之後實行一夫一妻制,早期三妻四妾的家庭何去何從?
    中國解放之後實行一夫一妻制,早期三妻四妾的家庭何去何從?現如今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制,早在封建社會時期,是一個男尊女卑的時代,女人是沒有什麼社會地位可言的,女人也不能參與工作,只能在家相夫教子,職場上也都是男子,女人從出生就被賦予了照顧雙方父母的責任,這對女人來說是十分可悲的。
  • 一夫一妻制,是怎麼來的?
    記得網上有個段子,一夫一妻制到底是在保護女人,還是在保護男人?然後很多人調侃說,一個老婆都養不起了,要是兩個三個,這不要親老命了,原來一夫一妻制是保護男人的哈?!這當然是玩笑話哈,不過一夫一妻制不管是在東方和西方,它們的出現真不是為了保護誰。
  • 為什麼我們會走向一夫一妻制?
    生存於400萬年前的南方古猿的化石所呈現出的較小的二態性證明,此時人類的婚配方式已經是一夫一妻制。就是說,從900萬年前至400萬年前是人類從多偶制向一夫一妻制的過渡期。人類早期的婚配方式是多偶制,以後是一夫一妻制,沒有過亂交或曰群婚的經歷。要討論一夫一妻制的由來,首先要說的是,這絕非必然,只是在演化的多個軌跡中有這樣一條路徑。
  • 淺論「一夫一妻制」
    擁有權力、地位的男人,自然佔據很多資源,弱勢的男人,能娶得老婆,都難!後果會與母系氏族類似。但隨著社會發展,解放後,這些被摒棄,講究忠誠,一夫多妻,比如在中國,被法律明文禁止,實行一夫一妻制!有人說,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主要是為了平等性權利,尤其是平等男人的性權利。
  • 一夫一妻實行後,那些小妾們都去哪兒了?解決方法令人羨慕
    眾所周知,在我國古代時候,男人可以娶三妻四妾,即使是到了民國時期,那些有錢的財主和軍閥也都會娶幾房姨太太。這種看似是一夫多妻的現象背後,其實真正的正妻只有一個,其餘的都是人們口中的妾,妾的身份與正妻的身份有很大不同,有的只是為了滿足男人的生理需求,或者只是為了傳宗接代。
  • 為什麼會是一夫一妻制?預防性病傳播
    一個由加拿大和德國等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近日在國際著名期刊《自然通信》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對人類社會為什麼最終形成一夫一妻制的可能原因進行了深入分析。科學家們認為,性傳播疾病可能是促成人類向一夫一妻制進化的強大驅動因素,這也是人類進化過程中自然選擇的結果。
  • 建國後實行一夫一妻制,該如何處理妾室?安置方式讓現代人眼紅
    並非所有人都能享受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齊人之福」,只有奴隸主和封建地主階級是一妻多妾制,底層民眾甚至連娶妻的機會都沒有。妻需明媒正娶,且講究門戶之見;妾室地位大多較低,除了明時有「不可納妾」的規定外,幾乎沒有限制。他們不能繼承家產,他們的兒子的地位遠不能與嫡子相比。直到1912年,袁世凱五姨太楊氏,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才對一夫一妻製作出正式規定。
  • 鄭也夫︱民國時代的一場爭論:一夫一妻制是否可以長期維持
    這門課程的第一部分是「文明的生物學基礎」,內容涉及人類的婚配製度:說到人類最初的婚配製度就是一夫一妻制:其證據是人類的「二態性」不大,男女身高比是1.1: 1;一夫多妻制的大猩猩的雄雌身高比是2:1;但是長臂猿這樣典型的一夫一妻制的雌雄身高比是1:1;所以人類的一夫一妻制不夠典型,事實上也只是一夫一妻制為主導。課程中有「聽友」跟帖,請我談一夫一妻制的前景。我沒有對此深入思考過,不敢妄言。
  • 從平民百姓的視角探尋「一夫一妻多妾制」
    我們從平民百姓的視角探尋一下古代的「一夫一妻多妾制」。 「常經馬嵬驛,見說坡前客。一從屠貴妃,生女愁傾國。是日芙蓉花,不如秋草色。當時嫁匹夫,不妨得頭白。」
  • 第一個提出「一夫一妻制」的人,娶了6個老婆小老婆比他小43歲
    婚姻平等的廣義範圍有很多,咱們就來討論一下狹義的婚姻平等,通俗一點說就是「一個蘿蔔一個坑。」一個男人只能娶一個老婆,一個女人只能嫁給一個老公。儘管這要求在現代社會實現了,可是在古代社會卻沒有實現,古代的男人娶三妻四妾,這都很正常,非但沒有人說三道四,還會有人稱讚這個男人真有本事,能娶這麼多女人。女人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