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社會為什麼普遍奉行一夫一妻制?

2020-12-22 快科技

在自然界中,只有少數幾種哺乳動物實行一夫一妻制,鳥類也偶有實行一夫一妻制的。人類進入文明時代以後,雖然有的地區和民族實行一夫多妻制,但主流還是實行一夫一妻制,許多國家甚至用法律來保護這種婚姻制度。

那麼這種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最初是如何產生的呢?文明社會為什麼普遍奉行這種制度?為什麼一些人會棄守這種制度?

為防殺嬰,逼出來了一夫一妻制?

前不久,英國研究人員為破解一夫一妻制起源之謎,收集了230種靈長類動物的基因數據,並據此繪製出呈現其相互關係的族譜。通過對不同族類的繁盛與衰落歷史的考察,他們發現「殺嬰風險」是促使一夫一妻制產生的最重要原因

因為考察發現,奉行一夫一妻制的靈長類族群相比實行一夫多妻制的族群,其幼兒走向成年的機率高,其族群成員普遍壽命偏長,這表明一夫一妻的族群能較好地保護幼仔,使其儘量避免遭受其他非親雄性的滅殺,所以其成活率很高。

同時,一夫一妻制能讓雄性分擔育兒的責任,這樣就減輕了雌性的負擔,因此有利於加速雌性的生育,從而壯大自己的族群,而分擔育兒責任的另一個好處是,雌性可以花費更多精力育兒,從而使幼兒的大腦有一個健康的生長期,這就會客觀上讓後代變得更聰明。這也許能夠合理解釋為什麼人類可以進化出更強大的大腦。

弱者為了擁有後代而創建的生存法則?

不過,美國科學家認為,防範殺嬰風險逼出來了一夫一妻制,這種說法看似合理,但證據並不充分,而且很多種類的動物,都存在這種風險,但它們並沒有進化出這種文明習性或制度。

為了確定究竟是什麼因素催生了一夫一妻制,美國科學家建立了一個數學模型,通過輸入不同的因素,來檢測究竟是哪種因素催生出了一夫一妻制,這些因素包括雄性需要獨享交配權等。經過大量數據的處理分析,科學家發現這些因素還不足以使一個物種脫離濫交的習性。

後來科學家對模型輸入因素做了一些調整,不再假設所有的雄性的表現都會一致。科學家測試了下面這種情況:低等級的雄性向雌性提供食物以換取交配的機會;低等級的雄性只會挑選對其忠實的雌性,等等。

當科學家把這些因素輸入後,整個族群的交配習性就朝一夫一妻制發展了。最終,一夫一妻制席捲了整個族群。

據此,科學家認為催生一夫一妻制的主要原因應該是族群裡的低等級雄性為了獲取交配權,而主動持續呵護(包括贈送食物等)某一固定的雌性,這樣做,它們偶爾會成功。當這種成功經驗在族群中傳播開來後,蔚然成風,久而久之,便改變了整個族群的交配方式。

為何一些人對配偶不忠?

科學家指出,不論是哪種原因催生了人類的一夫一妻制,這種婚姻制度的出現對推動人類自身進化是功不可沒的。

種制度促使人類夫妻相互忠誠,並把忠誠的本性銘刻在了基因中,讓人擁有了「忠誠基因」。即便是一些國家和地區存在一夫多妻制,這種制度也規定了女性對男性的絕對忠誠,這種制度也和一些原始靈長類動物的混亂交配習性全然不同。

既然「忠誠基因」規定了配偶間的彼此忠誠,那麼為什麼現實生活中一些人對配偶不忠,不能始終堅守一夫一妻制呢?莫非是他們的基因出了毛病?

英國研究人員發現,女性雙胞胎中,如果其中一人曾對配偶不忠,另外一個約有55%的機率也有類似情形。

美國研究人員通過對8000對男性同卵雙胞胎與異卵雙胞胎的比較,發現前者比後者更可能有相同的婚姻狀態。

這表明,離婚或者對配偶不忠,很可能是受到了基因的影響。

最近,瑞典一個科學家小組檢測了超過1800名女性的DNA,並調查了她們的伴侶。結果發現,體內攜帶「不忠基因」的女性一般較難與他人保持親密關係,也較難步入婚姻的殿堂;即使結婚了,她們和那些不攜帶該基因的女性相比,維持和諧穩定婚姻的可能性也少50%。而這種「不忠基因」其實是「忠誠基因」的變異體。

至於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基因發生變異,目前還是個未解之謎。

這一系列現象有力表明,人類一直在通過「忠誠基因」維繫著一夫一妻制,人類早就從骨子裡深刻認識到,一夫一妻制是人類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石。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會是一夫一妻制?預防性病傳播
    一個由加拿大和德國等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近日在國際著名期刊《自然通信》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對人類社會為什麼最終形成一夫一妻制的可能原因進行了深入分析。科學家們認為,性傳播疾病可能是促成人類向一夫一妻制進化的強大驅動因素,這也是人類進化過程中自然選擇的結果。
  • 人類要感情?不,看看是什麼決定了人類的一夫一妻制
    人類社會的主流婚配形式仍然是一夫一妻制,還有哪些動物也遵守一夫一妻制,又為什麼會選擇一夫一妻呢?有本書叫《瘋狂人類進化史》,給我們詳細解答了這個問題。首先作者列舉了自然界裡制約婚姻制度的四個社會經濟因素。
  • 人類為何會走向一夫一妻制?
    生存於400萬年前的南方古猿的化石所呈現出的較小的二態性證明,此時人類的婚配方式已經是一夫一妻制。就是說,從900萬年前至400萬年前是人類從多偶制向一夫一妻制的過渡期。人類早期的婚配方式是多偶制,以後是一夫一妻制,沒有過亂交或曰群婚的經歷。要討論一夫一妻制的由來,首先要說的是,這絕非必然,只是在演化的多個軌跡中有這樣一條路徑。
  • 除了女性的轉變成就人類一夫一妻制,現代男人還應該感謝一個東西
    在上一篇《 為什麼人類的兩個近親沒能夠統治地球,看完你會感受到母性的偉大》中,我們就曾研討對比過人類的兩個近親黑猩猩和大猩猩的婚配狀況。通過對比雌性在發情期的具體表現狀態。人類走出了一條獨一無二的路,開啟了一夫一妻的演化進程。具體的表現為女性演化出沒有特徵的發情狀態,以及可以隨時接納男性的特徵。
  • 為什麼我們會走向一夫一妻制?
    一夫一妻制在這方面遜色一籌,但它削弱了性資源上的激烈衝突,給了成員們更多的平等。【原文編者按】著名社會學專家鄭也夫2015年新作《文明是副產品》從外婚制、農業、文字、紙張、雕版印刷、活字印刷等這些人類早期的偉大發明,來思考人類文明的產生。澎湃新聞獲得授權摘錄其中探討一夫一妻制的部分。
  • 原始人類的婚配方式是如何從「壟斷制」走向「一夫一妻制」的?
    今天我們來討論一下人類的婚配方式:是如何由原始時代的壟斷制走向一夫一妻制的?您先別忙著抬槓,之所以說人類一開始是壟斷制的婚配方式,是有相應證據和數據的,在後文中將會展開講解,到這裡您只需知道:人類是從壟斷制開始一步一步走向一夫一妻制的。
  • 外媒揭秘人類為何實行一夫一妻制:與愛情無關
    參考消息網7月31日報導 美國媒體稱,最新研究顯示,害怕幼兒被沒有血緣關係的雄性殺死是人類和其他靈長類形成一夫一妻制的關鍵原因。美國每日科學網站7月29日報導指出,這項研究由倫敦大學學院、曼徹斯特大學、牛津大學和奧克蘭大學聯合進行,首次揭示了一夫一妻制的進化路徑。
  • 人類為什麼要推行一夫一妻?原因竟是這個!
    北京時間 4 月 14 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一個由加拿大和德國等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近日在國際著名期刊《自然通信》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對人類社會為什麼最終形成一夫一妻制的可能原因進行了深入分析。科學家們認為,性傳播疾病可能是促成人類向一夫一妻制進化的強大驅動因素,這也是人類進化過程中自然選擇的結果。
  • 一夫一妻制,是怎麼來的?
    記得網上有個段子,一夫一妻制到底是在保護女人,還是在保護男人?然後很多人調侃說,一個老婆都養不起了,要是兩個三個,這不要親老命了,原來一夫一妻制是保護男人的哈?!這當然是玩笑話哈,不過一夫一妻制不管是在東方和西方,它們的出現真不是為了保護誰。
  • 淺論「一夫一妻制」
    舊時,一妻多夫,女人佔據主動;一夫多妻,男人佔主動,三妻四妾,十分正常。母系氏族,女人很厲害,佔據話事權,和誰發生性關係,女人做主。如此一來,註定要有部分男性失去繁衍後代的機會,他們自然不甘心,必然變成是社會的不穩定因素。
  • 一夫一妻制制不符合自然規律?他最先倡導一夫一妻制卻妻妾成群
    如今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都施行一夫一妻制,從公平角度講自然是很合理,不過也有人反對這種婚姻制度。而在近代中國,有一個人是最先倡導一夫一妻制度的,但卻妻妾成群飽受爭議。他們的理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自然法則,人類和其他動物沒有本質上的區別,例如在動物界中強壯的雄獅可以通過爭鬥淘汰那些體弱的獅子,從而獲得更多的繁衍機會。縱觀歷史,中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是一夫多妻制,從皇帝到官員或者經濟實力較強的平民男子,妻妾成群並不鮮見。
  • 一夫一妻制真的科學嗎?為你解讀根本來源
    現代社會的主流婚姻觀是一夫一妻制,是人類社會的主體共識。然而縱觀我國的婚姻文化,直到1912年民國明確立法規定一夫一妻制,仍然有一夫多妻的存在,1949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時,中國才真正實現一夫一妻制。
  • 一夫一妻真的天經地義?
    哺乳動物共有4300多種,其中真正嚴守「一夫一妻制」的大約有140多種,只佔哺乳動物總量的3%。即便是在相對高級的靈長目動物中,採取「一夫一妻制」的也只佔18%。既然,不論是放眼整個動物界,還是細化到哺乳類甚至靈長目,實行一夫一妻制的都是小眾,那麼,作為靈長目一員的人類,為什麼是以一夫一妻制為主呢?
  • 只有3%的哺乳動物是一夫一妻制,愛出軌難道是人類天性?
    鑑於一雄多雌制涉及弒嬰,一雌多雄制涉及殺夫,多雌多雄制過於驚世駭俗(鯡魚大肆群交的淺水區常呈乳白色),還有亂倫,都不能播,我們就只在人類目前也流行的單配製裡,肅清一下文明空氣吧。 鴛鴛相報何時了?
  • 繁殖是本能,為什麼有的動物不是廣撒網,而是實行一夫一妻制?
    有的就是廣納後宮,一夫多妻制,雄性海豹就是其中一種,還經常給後宮戴綠帽子。一妻多夫制的,比較少見,但也是有的,例如蜜蜂螞蟻類的,蜂后蟻后有多名配偶,鳥類中也有極少數遵循這個原則。那動物有和人類一樣的一夫一妻制嗎?
  • 中國的一夫多妻為什麼會被廢除?什麼時候開始的一夫一妻制?
    中國古代是一夫一妻多妾制,絕大多數平民階層為一夫一妻制,不是因為平民有真愛,是因為平民娶不起也養不起那麼多妻妾。封建社會因為戰亂男性人口減少,以及權貴階層想要更多享受,於是就有了一夫一妻多妾制。譬如帝王,妻子就是皇后,其他的,都是妾。娶妻娶德,無貞不為妻,納妾納色,妾不持家,無貞摔頭胎。就是這樣。
  • 一夫一妻制的由來
    ——錢鍾書 《圍城》其實人類最早跟動物一樣是群婚制的,一群男人和一群女人生活在一起,那時個人的力量很小,必須依靠群體獲取食物,對抗大自然,否則沒有辦法生存下去。後來慢慢地演變成母系社會,現在雲南摩梭族的走婚就是母系社會,延存至今留下的痕跡。
  • 一夫一妻制,是否符合人性和人的需求?看看網友怎麼說
    文/夏至情感一夫一妻制,是否符合人性和人的需求?雖然封建社會中有很多規則制度遭人唾棄,但是其中有一點,卻讓絕大部分男性同胞都為之嚮往,那就是它的一夫多妻制。可以說沒有哪個男人不喜歡三妻四妾,即便是在一夫一妻的今天,也仍然有很多男人喜歡在婚外尋找豔遇。為什麼會這樣呢?難道是一夫一妻制不符合人性和人類的需求嗎?我們一起來看看網友怎麼說:網友A說,一夫一妻制度之所以被淘汰,肯定是因為它不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
  • 一夫一妻制的由來與演變
    世界範圍內,「一夫一妻制」則可追溯到兩千三百多年前的古希臘。這個古老的制度本意到底是什麼?而後又發生過多少戲劇性的變異乃至變質?一夫一妻制的由來在愛情中營建婚姻、以婚姻經營愛情,對於現代人來說是止乎禮、合乎法的選擇。
  • 「一夫一妻」制的動物,假如一隻死亡,剩下一隻能忍住不交配嗎?
    《獨斷》:「天子娶十二,夏制也。」在人類原始社會,這一時期的族群普遍以母系氏族部落為主,女性因為自身具備生育繁殖能力,充當著領袖的職能。人類社會的一夫一妻在這一過程中,社會出現了階級,男性由於體力優勢,地位逐漸超越了女性,母系社會也由此而過渡至父系社會,伴隨著奴隸主和封建地主階級的出現,一部分人失去了自己的人身自由,淪為他人的附庸,一夫一妻多妾制度,也就由此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