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一妻制的由來與演變

2020-12-22 手機鳳凰網

導語: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正式廢除一夫多妻,距今不過百年出頭。世界範圍內,「一夫一妻制」則可追溯到兩千三百多年前的古希臘。這個古老的制度本意到底是什麼?而後又發生過多少戲劇性的變異乃至變質?

一夫一妻制的由來

在愛情中營建婚姻、以婚姻經營愛情,對於現代人來說是止乎禮、合乎法的選擇。我們接受如斯約定的前提,是「一夫一妻制」幾乎是公認的男女之間性、情感和家庭關係「三位一體」的聯繫之道。在婚姻中尋找激情,也就成了應有之義。

但事情從來不是那麼簡單,早在公元前3-4世紀創製「一夫一妻制」的雅典,梭倫法典中對夫妻關係的約定就加入了一絲強制色彩:丈夫每月須與妻子行房最少三次。

雅典公民以「自由人」倨傲自稱,除狎暱男童引為當時風尚之外,他們還理直氣壯地為自己花樣百出的非婚激情生活辯護,「我們擁有情婦,是為了享受快感;納妾,是為了讓她們每天來照理我們。」相形之下,娶妻「只是為了有一個合法的後代和一個忠誠的家庭女衛士」(德謨斯泰尼辯護詞《駁斥尼埃拉》)。

在當時的劇場裡,儘管也有妻子抱怨丈夫「不忠」的戲碼,那多是因為妻子的失寵,將使得子女失掉正統繼嗣的地位,母子身臨遭受他人奴役的窘境。歐裡庇得斯的《美狄亞》,上演的就是這樣一齣悲劇。遵照梭倫法典的規定,如果一個雅典男子,逞一時貪慾驅使犯下強姦罪,所受的懲罰還不如誘拐一個男童嚴厲。

先哲亞里斯多德就是在這樣的民俗、制度條件下,提出了最初的「一夫一妻制」道德:丈夫或妻子與非婚伴侶發生性關係,都是一種可恥的行為。鑑於男女間的「相互忠誠」對希臘人而言還是一件十足陌生的事,亞里斯多德不可謂不是那個時代孤獨的道德家。

「另一半」用來指稱婚姻對象、伴侶,是沿用至今的契口。它甚至還附帶了這樣一層浪漫色彩,互為情慾對象的雙方,在太初是一體的人神。這是古希臘戲劇家阿里斯託芬的構想,當初卻是用來解釋男-男的愛戀。因為如果男童只有半個男體,那麼他就有可能愛上男人了。

《會飲篇》所記載的這場兩千多年前的口角,可能仍是史上對人類的戀愛觀影響最巨大的一次。在這場談話中還有主張「女子主持家政」的色諾芬和以積極道德論者面目出現的柏拉圖。阿里斯託芬的言論,遭到了柏拉圖的強力挑戰。他指出貪戀男童的肉體,和隨之而來的厭膩,不可避免地造成創傷。

肉體之愛與靈魂之愛從此對立,但頗為滑稽的是,這種「柏拉圖之愛」卻被後世發揮於非婚的男女之間。

情慾的支點是顧及被愛者的榮譽、尊嚴,以及在抵禦求愛者時表現出合乎情理的執拗;而在這條尋找真愛的道路上(被蘇格拉底-柏拉圖命名為「發現愛的真諦」),後世的男女發現一路上灑下的誘餌越來越多樣,契約、財產、子嗣、乃至身份的訴求,或成為阻止人們找到「另一半」的理由。

夫妻榮耀團

「一夫一妻」關係從創製到社會認可,在西方經歷了漫長的時間。直到了羅馬時代,結婚協議需通過官員或祭司的認可,它才從私下的家庭契約一躍進入公民體制。在經過對當時墓志銘的研究後,找到了非貴族政體下婚姻相對比較穩定的證據。

在一個古羅馬人寫給妻子的信件中,第一次發現了對配偶以「您」相稱,「您無法相信我有多麼想念您:首先,是因為我愛您,其次是我們還沒有分離的習慣……到我習慣去看您的時間,我的雙腳會情不自禁地被帶到您的房間」。 這對小別的新婚夫婦間的情愫,是我們現代人所能理解的「婚姻中的愛情」。

上至古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下至斯多葛主義者穆索尼烏斯之流,所留下的文字記載裡,我們都能見到一種表述得與現代觀點幾近相似的倫理,在當時被命名為「夫妻榮耀」。《夫妻戒律》中的「忠實原則」提請人們注意,「一種香水的氣味會讓人發狂,當丈夫與其他女人發生關係時,妻子們也會瘋狂。」

男性自願承認「忠誠」是一項婚姻的義務,但這同時出於一種道德節制的自律。具體而言,通姦的錯誤在於撕破了男性之間的關係網絡,古羅馬著名的「通姦法」對於誘拐他人妻子,因而造成對丈夫侮辱的行為給予嚴懲,但與未婚女性通姦的行為則不在此列。

在整個建基於兵團軍事建制的帝國之內,「忠誠」歸於「夫妻榮耀」不如說歸於「夫妻榮耀團」,婚姻倫理的實質類似於兄弟道義的衍生,用中國話說就是,「朋友妻,不可欺」。

相關焦點

  • 一夫一妻制的由來
    婚姻相比世界上其他國家,中國在上世紀50年代才開始實行一夫一妻制。現在除少數一些國家外(印度,埃及,不丹等),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實行一夫一妻制。小嬰兒首先,人類的嬰兒和兒童時期很漫長,和動物大大不同。這個過程就要求穩定的環境和照料人,於是一夫一妻制的家庭形式就產生了,這樣可以更好地繁衍後代。而很多動物,例如梅花鹿,牛,馬,一出生就能跑能跳,短短一兩個月就可以吃草了。跟它們比,人真的是太脆弱的動物。
  • 一夫一妻制,是怎麼來的?
    記得網上有個段子,一夫一妻制到底是在保護女人,還是在保護男人?然後很多人調侃說,一個老婆都養不起了,要是兩個三個,這不要親老命了,原來一夫一妻制是保護男人的哈?!這當然是玩笑話哈,不過一夫一妻制不管是在東方和西方,它們的出現真不是為了保護誰。
  • 為什麼我們會走向一夫一妻制?
    一夫一妻制在這方面遜色一籌,但它削弱了性資源上的激烈衝突,給了成員們更多的平等。【原文編者按】著名社會學專家鄭也夫2015年新作《文明是副產品》從外婚制、農業、文字、紙張、雕版印刷、活字印刷等這些人類早期的偉大發明,來思考人類文明的產生。澎湃新聞獲得授權摘錄其中探討一夫一妻制的部分。
  • 人類為何會走向一夫一妻制?
    以上相關只是單向度的,因為無徵兆的靈長目動物共32種,多數不是一夫一妻制;亂交的共34種,內中無徵兆和輕微徵兆的共20種,多於14種有明顯徵兆的。這兩個單向度的相關似乎說明:亂交的靈長目動物中容納了三種月經特徵,但有徵兆的幾乎都是亂交;無徵兆未必走上一夫一妻制,但走上一夫一妻制幾乎非無徵兆莫屬。
  • 一夫一妻制制不符合自然規律?他最先倡導一夫一妻制卻妻妾成群
    如今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都施行一夫一妻制,從公平角度講自然是很合理,不過也有人反對這種婚姻制度。而在近代中國,有一個人是最先倡導一夫一妻制度的,但卻妻妾成群飽受爭議。縱觀歷史,中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是一夫多妻制,從皇帝到官員或者經濟實力較強的平民男子,妻妾成群並不鮮見。不過自近代以來,大批國人接觸到了西方文明,有一些先見人士則提出了中國應該同那些發達西方國家一樣施行一夫一妻制,而康有為就是倡導者之一。
  • 淺論「一夫一妻制」
    舊時,一妻多夫,女人佔據主動;一夫多妻,男人佔主動,三妻四妾,十分正常。母系氏族,女人很厲害,佔據話事權,和誰發生性關係,女人做主。如此一來,註定要有部分男性失去繁衍後代的機會,他們自然不甘心,必然變成是社會的不穩定因素。
  • 人類社會為什麼普遍奉行一夫一妻制?
    在自然界中,只有少數幾種哺乳動物實行一夫一妻制,鳥類也偶有實行一夫一妻制的。人類進入文明時代以後,雖然有的地區和民族實行一夫多妻制,但主流還是實行一夫一妻制,許多國家甚至用法律來保護這種婚姻制度。那麼這種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最初是如何產生的呢?文明社會為什麼普遍奉行這種制度?為什麼一些人會棄守這種制度?
  • 為什麼會是一夫一妻制?預防性病傳播
    一個由加拿大和德國等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近日在國際著名期刊《自然通信》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對人類社會為什麼最終形成一夫一妻制的可能原因進行了深入分析。科學家們認為,性傳播疾病可能是促成人類向一夫一妻制進化的強大驅動因素,這也是人類進化過程中自然選擇的結果。
  • 科普:為何一些動物也有「一夫一妻制」
    原標題:科普:為何一些動物也有「一夫一妻制」  新華網華盛頓7月30日電(記者林小春)一夫一妻制並非人類所獨有,一些動物也選擇這種一對一的配偶方式。單一配偶制形成的原因是什麼?分別刊登在美國《科學》雜誌和《國家科學院學報》的兩項新研究試圖對此進行解釋,並給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當然,不那麼羅曼蒂克的是,這與愛情沒一點關係。
  • 原始人類的婚配方式是如何從「壟斷制」走向「一夫一妻制」的?
    今天我們來討論一下人類的婚配方式:是如何由原始時代的壟斷制走向一夫一妻制的?您先別忙著抬槓,之所以說人類一開始是壟斷制的婚配方式,是有相應證據和數據的,在後文中將會展開講解,到這裡您只需知道:人類是從壟斷制開始一步一步走向一夫一妻制的。
  • 鄭也夫︱民國時代的一場爭論:一夫一妻制是否可以長期維持
    這門課程的第一部分是「文明的生物學基礎」,內容涉及人類的婚配製度:說到人類最初的婚配製度就是一夫一妻制:其證據是人類的「二態性」不大,男女身高比是1.1: 1;一夫多妻制的大猩猩的雄雌身高比是2:1;但是長臂猿這樣典型的一夫一妻制的雌雄身高比是1:1;所以人類的一夫一妻制不夠典型,事實上也只是一夫一妻制為主導。課程中有「聽友」跟帖,請我談一夫一妻制的前景。我沒有對此深入思考過,不敢妄言。
  • 古代中國的一夫多妻制與西方的一夫一妻制差別有多大?
    在以中國為代表的古代東亞大中華文化圈內,一夫一妻多妾制度確實是主流的婚姻模式。而它跟西方社會的一夫一妻制又有多大的不同呢?又是從何說起呢?從字面上理解,中西方最大不同就是多了一個"妾"。這小妾從何而來?秦以前,貴族男子中盛行媵妾制。媵指的是陪嫁的女子。
  • 中國真正實行一夫一妻制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1950年4月13日,我國頒布了第一部《婚姻法》,男女在婚姻上開始平等,因為《婚姻法》正式終結了原來社會的一夫多妻制,改為一夫一妻制。儘管在1912年時,民國元年曾頒布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也明文規定實行一夫一妻制,但由於社會動蕩,軍閥林立,形同虛設。
  • 外媒揭秘人類為何實行一夫一妻制:與愛情無關
    參考消息網7月31日報導 美國媒體稱,最新研究顯示,害怕幼兒被沒有血緣關係的雄性殺死是人類和其他靈長類形成一夫一妻制的關鍵原因。美國每日科學網站7月29日報導指出,這項研究由倫敦大學學院、曼徹斯特大學、牛津大學和奧克蘭大學聯合進行,首次揭示了一夫一妻制的進化路徑。
  • 什麼時候開始的一夫一妻制?
    中國古代是一夫一妻多妾制,絕大多數平民階層為一夫一妻制,不是因為平民有真愛,是因為平民娶不起也養不起那麼多妻妾。封建社會因為戰亂男性人口減少,以及權貴階層想要更多享受,於是就有了一夫一妻多妾制。譬如帝王,妻子就是皇后,其他的,都是妾。娶妻娶德,無貞不為妻,納妾納色,妾不持家,無貞摔頭胎。就是這樣。
  • 一夫一妻制真的科學嗎?為你解讀根本來源
    現代社會的主流婚姻觀是一夫一妻制,是人類社會的主體共識。然而縱觀我國的婚姻文化,直到1912年民國明確立法規定一夫一妻制,仍然有一夫多妻的存在,1949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時,中國才真正實現一夫一妻制。
  • 一夫一妻真的天經地義?
    △ 灰雁、美洲雕、黃眼企鵝是典型的一夫一妻制動物然而,「一夫一妻制」僅僅在鳥類中佔主流,在整個動物界中可真是不好找。哺乳動物共有4300多種,其中真正嚴守「一夫一妻制」的大約有140多種,只佔哺乳動物總量的3%。即便是在相對高級的靈長目動物中,採取「一夫一妻制」的也只佔18%。既然,不論是放眼整個動物界,還是細化到哺乳類甚至靈長目,實行一夫一妻制的都是小眾,那麼,作為靈長目一員的人類,為什麼是以一夫一妻制為主呢?
  • 一夫一妻制符合人性嗎?答案出乎你意料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很多人都很關心和探討的一個熱門話題——一夫一妻制到底符合人性嗎?或者有人會說,婚姻制度是不是快要消亡了呢?首先,說到一夫一妻制是不是符合人性,我們就要給「人」一個比較清晰的定義了。人當然有其他動物本性的一面,一夫一妻制同動物本性來講肯定是不符合的。因為我們都知道,雄性動物的一個典型的本能就是要讓自己的基因能夠延續下去,所以他有這種廣撒種子的願望。動物本身在交配方面是尋求新鮮感和刺激感的。有一個著名的公雞效應就講,如果一隻公雞同一隻母雞在一起的話,他一天交配的次數就是很有限的。但是如果它身邊有五隻母雞的話,它的交配次數就會大大提升。
  • 有哪些動物是一夫一妻制,它們靠什麼維繫「婚姻」?
    也有一些動物,會保持較為穩定的「一夫一妻制」關係,比如:企鵝。但是不同品種的企鵝對待一夫一妻制的關係也不同。有些企鵝屬於一年內一夫一妻,比如:帝企鵝,雖然在這一年內它們會保持夫妻關係,共同撫養後代,但等到來年時,有75%的帝企鵝會「離婚」,重新尋找配偶。
  • 從平民百姓的視角探尋「一夫一妻多妾制」
    我們從平民百姓的視角探尋一下古代的「一夫一妻多妾制」。 「常經馬嵬驛,見說坡前客。一從屠貴妃,生女愁傾國。是日芙蓉花,不如秋草色。當時嫁匹夫,不妨得頭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