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報報導,全國目前已有超800萬矮小症患者,並且還以每年16萬人的速度遞增!其實孩子身材矮小,長不高。不僅是家長們的心病,對孩子來說,更是揮之不去的陰影。
什麼是矮小症?
當您的孩子身高處在同種族,同年齡,同性別正常健康兒童生長曲線第三百分位數以下或低於-2D(兩個標準差)時即為矮身材或稱身材矮小。
(不懂標準差和百分位沒關係,如果您的孩子,在班級裡從低到高排隊,排在前五名,您要警惕矮小症了。)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兒童的生長發育規律
嬰幼兒期(3歲以下,及快速生長期):出生至3歲,是孩子快速成長期,出生後第一年生長速度最快,可增長25CM。第二年生長速度為10CM。此期主要是營養狀態和生長激素的調控。
兒童期(3歲—青春期,及穩定生長期):從3歲開始至青春期開始前(女孩10歲,男孩12歲),此期間生長主要有生長激素和甲狀腺素調節,每年增長5—7CM。
青春期(加速生長期):進入青春期後,由於性激素水平升高,兒童生長再次加速,其中生長激素和性激素共同起作用,性激素促進生長,還促進性成熟和骨骺閉合,最終導致身高增長停止。在整個青春期,女孩身高可增加20—25CM,男孩子青春期比女孩遲2年開始,因此男孩可多獲得8—10CM身高。
如何發現孩子矮小呢?
1、孩子2~3年不換褲子;
2、孩子在學校總坐第一排;
3、幼兒園或班級裡身高倒數1~5名;
4、較同胞哥哥或姐姐身材矮小;
5、家長自己或成年親屬中有身材矮小者;
6、對照孩子相應年齡的身高圖表。
身材矮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1.宮內因素(如胎兒宮內發育遲緩)、染色體異常:孩子出生時身高或體重就明顯小於正常兒。
2.骨骼發育障礙:軟骨發育不全等。
3.全身各系統慢性疾病,如心臟病、慢性腎病、先天性遺傳代謝病或腫瘤等。
4.家族性矮小:孩子出生時身長、體重正常,2-3歲起生長緩慢,身高始終低於正常人。30%身高始終未出現追趕生長現象,至成年時身高仍偏矮小。
5.體質性生長延遲:孩子兒童期身高偏矮小,青春發育後身高可達正常,父母有類似現象。
6.內分泌疾病:生長激素缺乏症、甲狀腺功能減低症、真性性早熟、先天性卵巢發育不良(Turner症候群)、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症等。
7.社會心理性因素:愉快的心情可促使生長激素等的分泌,使孩子健康成長。
8.不良生活習慣:生長發育期睡眠差,直接影響長高速率。
9.營養不良:蛋白質或熱能攝入不足的孩子不但瘦,身材也矮。
10.挑食、偏食、會影響機體營養的均衡,不能滿足生長需要。
對於矮小症,專家提醒:
1.如果孩子身高低於上面圖表標準,家長就要引起重視並監測孩子每年的生長速度,需及時到生長發育專科門診就診。
2.要避免一些誤區:
誤區一:認為父母高,孩子一定高
雖然身高和遺傳有緊密的關係,但遺傳給的只是一個身高的範圍,上下有8釐米的偏差。如果孩子的身高向遺傳的上限靠近,孩子的身高就較為理想;如果往遺傳的下限靠近,孩子的身高就矮小。
誤區二:男孩沒變聲,女孩沒來月經,還不算發育,不著急
變聲和月經是標誌孩子進入青春期發育後階段的特徵。這個階段孩子的骨骼生長區(骨骺)已經接近閉合,身高開始進入停長倒計時。
誤區三:我的孩子是不是晚長
(1)晚長也是有可能的-體質性青春期延遲
(2)但是一定要及時檢查,排除疾病
(3)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追悔莫及
(4)如果骨齡落後於年齡2歲以上,且生長激素激發試驗正常,則可能為晚長
(5)但如果與孩子年齡相匹配,就已排除晚長的可能
矮小症多數是可以預防的,包括無明顯原因而身材偏矮者。矮小症預防的要點有以下幾方面:
1、對兒童應進行有效的動態監測,及時記錄生長發育中的身高,並對其進行分析。
2、要加強和改善兒童的營養狀況,使其生長發育處在一個良好的營養基礎上。
3、積極防禦慢性病。多種慢性疾病的有效治療可避免和減輕矮小症的發生。
4、使兒童有一個很好的心理、社會、情感氛圍。
5、糾正內分泌激素異常。生長激素和甲狀腺激素低下是產生矮小症的常見原因。
6、軟骨發育異常主要是維生素D缺乏或作用不全,從而造成體內鈣磷代謝失調,進而影響骨骼發育。補充魚肝油、鈣劑、常曬太陽及補充維生素D或用活性型D3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