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營銷理論在國內的日漸成熟,所有餐飲品牌都在做市場垂直細分,光一個牛蛙,出了多少品牌,光一個火鍋又出了多少品牌。與很多品牌垂直細分不一樣,徐記海鮮走了一條自己的創新元素——海鮮,粵菜與地方菜的組合。
市場最容易跟風,當大家都在套路垂直細分市場的時候,所有人都一窩蜂的去瓜分細分市場,當海鮮爆火了之後,立馬引起大量模仿。近幾年,以海鮮為噱頭的主題餐吧,達到了幾千家之多,不斷有人進場也不斷離場。在如此眾多模仿者的情況下,徐記海鮮無法被超越的原因,是什麼?
徐記海鮮誕生於長沙,被長沙人稱為「長沙海鮮界最能打的」海鮮酒樓,從湖南到陝西再到湖北,全國超35家分店,一年接待超545W人次。
說起徐記,多數餐飲人都會豎起大拇指。內陸城市本身數得上的海鮮企業本來就不多,又有能力進行全球採購的更是鳳毛麟角。以徐記的招牌菜辣酒煮花螺來說,僅花螺一種食材的年採購額就達到2000多萬元,採購量多達50噸。與其說徐記海鮮將海鮮美食帶入了內陸,不如說她正在改變著這些內陸人的飲食習慣。
做海鮮的都知道,海鮮靠的是九分食材一分烹飪。而徐記海鮮,二十年如一日,選用最新鮮的海鮮。比如海鮮需要在什麼樣的環境蝦養殖、如何判斷海鮮是否存活、海洋吃的溫度、鹽度控制等,都需要經過無數繁複的工序和專業的素養。
你的味覺不會騙人,味蕾每一次接觸新鮮刺激時,也會對這份刺激做出反饋,不加絲毫的掩飾。這點在海鮮上特別明顯,海鮮是最考驗食材新鮮度的,因為新不新鮮在你入口時便知道了。
為了最大程度保持海鮮的鮮活,徐記所有的食材都會第一時間運輸到店。經過24小時新鮮直鏈,從深海來到 食客的餐桌。每天五點,卸貨、檢查存活率、第一時間下池,每一個步驟都不能馬虎。而為了讓海鮮最大程度地存活下來,每家門店,都會安排專職海鮮養殖員進行專業的養殖與維護。
而徐記最近打開武漢市場的方法,除了過硬的菜品品質,獨特的裝修風格更是優秀。不管是牆繪、臺卡、餐具都是通過山海經文瑤魚的認知,提取大海、魚、船槳等祥瑞的元素符號,而文瑤魚是一種會飛的魚,象徵徐記海鮮品質的飛躍。
這一新與舊的碰撞,對於年輕人的吸引力是相當致命的,顏值到位,消費者也更願意再各類社交媒體上打卡,形成良好的網絡口碑,宣傳效果也比砸錢投傳統廣告更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