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是具有自然、社會、經濟特徵的地域綜合體,與城鎮互促互進、共生共存。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黨組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要求,將鄉村電氣化提升工程作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國際領先的能源網際網路企業的35項舉措之一,並作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的重要抓手。圍繞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的重大工程、重大計劃、重大行動,自2019年起全面實施鄉村電氣化提升工程,利用2019年至2022年四年時間,通過改造升級農村電網、提高農村供電服務水平、推廣電能替代技術、推動特色用能項目建設、推介新型用電產品等各種方式,著力增強農村用電保障能力,提升農業生產、鄉村產業、農村生活電氣化水平,積極助力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
在山東壽光、浙江安吉、湖北潛江三個縣市,國家電網公司開展鄉村電氣化試點項目建設,堅持政府主導,開展政企聯合,主動對接各級政府,加強溝通匯報,搶抓國家生態環境治理與產業轉型升級新機遇,將鄉村電氣化融入地方鄉村振興發展規劃,積極爭取各級政府在項目建設、財政補貼、專項獎勵等方面政策支持,推動試點項目實施。國網山東、浙江、湖北電力三家單位以增強客戶用能體驗、提升項目能效水平、助推農業農村現代化為目標,結合當地農業農村資源稟賦及產業發展現狀,緊緊圍繞「農業生產」「鄉村產業」「農村生活」「鄉村供電智慧服務」4大類別,推動實施41個電氣化試點項目,惠農富民成效凸顯,為鄉村電氣化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模式。
給農業生產加力
「三農」真正要發展,解放和發展農業生產力、轉變農業生產方式是關鍵。國家電網公司立足提升農業生產效率、提高農產品質量,在三個試點縣市重點選取農業大棚、農業排灌、農副產品加工、畜牧及水產養殖等項目推動實施電氣化改造,增強農業發展動力,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走進山東省壽光市稻田鎮崔嶺西村的智能化蔬菜大棚,西紅柿如連串的燈籠一般,綴滿枝頭、長勢喜人。卻不見菜農忙碌的身影,二氧化碳發生器、水肥滴灌等自動調節裝置有條不紊地工作著。蔬菜種植戶崔江元在手機上輕輕一點,大棚內的數十盞補光燈同時亮起,為棚內的西紅柿補充光照。「有了『365電管家』,動動手指就把棚裡的大部分活兒給幹了。」
17萬個蔬菜大棚、佔地面積60萬畝、年產優質蔬菜45億公斤,以蔬菜產業為核心的「中國蔬菜之鄉」壽光,伴隨著電氣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也在向智能和高效不斷「進化」著。
圍繞壽光蔬菜核心產業,國網山東電力重點推廣升級150個智慧電氣化大棚,普及水肥一體化技術應用,將電氣量、空氣溫溼度、光照強度、水肥機、捲簾機、噴淋機、補光燈等的感應和控制集成於手機軟體之中。通過實施電氣化改造,蔬菜大棚實現節水40%、節肥30%,平均節省勞動力20人·天/畝,每棚每年節約生產成本7000元。
山東壽光智慧電氣化大棚
湖北潛江擁有80萬畝蝦稻共作田,農業排灌需求量極大。潛江鄉村現有灌溉控制自動化水平不高,多採用手工控制方式,泵站存在運轉不及時、高峰用電、綜合利用率低等問題。
為改善現狀,國網潛江市供電公司聯合熊口農場東大分場東大垸泵站試點實施智慧用能改造,在泵站及周邊部署水位、水質等環境檢測設備與水泵水閘控制設備,採集現場水質、水位、天氣氣象、視頻監控等數據,通過邊緣路由器實現對設備排灌各環節的實時監控分析,實現全域場景可視化和抽水排灌自動控制。
泵站管理人員通過手機APP或PC端鄉村電氣化智慧用能平臺即可實現對水泵水閘的遠程控制,供電公司則通過智能化自動控制實現泵站與變電站、臺區的用電錯峰管理。潛江供電公司還在農場當地推廣共享電能表,將智慧能源網關、電排灌設備控制終端、智能電能表等設備進行集成,通過行動支付實現灌溉基礎設施的共享。
該項目在保障農業排灌用水需求及時性、必要性的同時,通過數位化智能管理縮減農業排灌站用工、提高排灌工作效率,節約人力成本,排灌區工作人員由原來2名減少至1名,成本減少約1.2萬元/年。
潛江供電公司工作人員對泵房設備進行調試、檢查
為鄉村產業賦能
鄉村振興,產業為先。國家電網公司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注重效果、政企合作原則,大力推動鄉村產業電氣化,通過生產設備電氣化和生產過程自動化,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促進鄉村能源生產和消費升級,真正為服務鄉村振興提供堅強電力保障。
安吉白茶產業是安吉縣的金名片,也是富民之路。
通過推廣電氣化炒茶設備、制定自動化加工成套設備團體標準、推進「機器換人」和「智慧用能」的深度融合,促使茶農省工節本成效明顯,實現了炒茶效率的進一步提升。特別是今年疫情期間極大緩解了採茶勞動力短缺的矛盾,機械化炒茶降低了制茶過程的人員勞動強度,促進了茶園畝產效益提高,平均售價較往年提高20%。
在穩定性供電建設方面,通過以劃分行政村為單位的網格化管理,形成供電配變、低壓線路管理全覆蓋,確保了白茶生產電好用,用好電。截至目前,安吉白茶總產值達25.3億元,為全縣農民實現人均增收7000餘元,品牌價值達40.92億元。
浙江安吉全電化炒茶生產現場
在湖北荊州潛江市熊口農場東大分場,蝦農王錦喜正在家通過手機上的智能檢測設備了解田裡的各項指標。多一些產量上市,就更多一份收益,因此蝦農們需要全天候關注蝦田的情況,確保小龍蝦的生長條件和存活率。
「今年疫情導致收蝦價格波動很大,但我的產量也一點沒落下。現在價格也在一點點漲上去了,我就更有盼頭了」。王錦喜介紹道。
疫情期間,蝦田因為封村封路,無法大規模復產。承包了100餘畝蝦田的王錦喜每天只需待在家裡拿出手機輕輕一點,蝦田裡的水泵自動開始工作了。王錦喜使用的這個APP,正是潛江市供電公司推動實施的鄉村電氣化用能項目之一――農村養殖排灌電氣化應用。這套設備不僅可以通過水質檢測儀、環境監測儀以及水泵控制箱和鄉村電氣化用能系統,採集水質、水位、天氣天象等內容,還能實現遠程排灌的操作。
王錦喜和其他10餘戶蝦農一樣,坐在家裡就能給自家蝦田進行抽水、排水,不僅體會到了自動排灌的智能,還把傳統經驗和科學數據有效結合起來,讓設備的智能真正變成小龍蝦養殖的助力。據測算,在小龍蝦育苗與養殖項目實行電氣化改造後,每畝蝦稻工作田小龍蝦的產量提升了5%。
潛江供電公司工作人員在指導蝦農使用手機APP進行抽排水操作
把鄉村生活扮靚
鄉村是生態涵養的主體區,生態是鄉村最大的發展優勢。國家電網公司在三個試點縣市圍繞鄉村家庭生活、鄉村公共事業(鄉村教育)、鄉村綠色出行等方面實施農村生活電氣化試點項目10個,不僅降低了碳排放,提升了用能體驗,更實現了百姓富、生態美的統一,推動了鄉村綠色發展方式的轉變。
在山東壽光市孫家集街道三元朱村,村民王有文來到村民健身活動廣場北側的電動汽車充電站,為正在充電的電動轎車刷卡繳費。「早上5點多起床就開著車來到充電站充上電,回家吃飯回來就可以開車出門了。」
山東壽光「光儲充一體」充電站
這個充電站是壽光市第一座「光儲充」一體化充電站,2019年建成投運。每天可以充30多輛電動汽車,不僅能夠實現光伏發電自發自用、餘電存儲,同時利用峰谷電價,提高能源轉換效率,減少用能成本。每年可充電2.4萬千瓦時,替代燃油41.3噸,減排二氧化碳等各類汙染氣體28.9噸。
2017年起,壽光市政府、國網壽光市供電公司在孫家集街道共同打造了「清潔能源示範鎮」,建成6座清潔能源冷暖分站。2019年,供電公司又聯合供暖企業對該村清潔供暖系統進行再升級。「這是俺們小區第三年採用清潔能源採暖了。去年冬天又給安上了無線流量調節閥和智能溫控終端,用電更省、採暖效果更好!」村民王聰說道。
如今,電氣化帶給三元朱村村民方便之處越來越多,「模組化感知終端」的安裝可實時採集用戶電錶迴路電流、功率因數等數據,實現提前預警、主動搶修。「以前停電,都是打電話找電工來修。現在還沒等我們打電話,電工就第一時間趕來維修。」三元朱村民王嶽春興奮地說。
山東壽光清潔能源冷暖站
在浙江省安吉縣實驗初中,經過電氣設備升級後,該校已成為「電靚美麗鄉村」的智能校園樣板。「教室裡有了空調,冬天不會冷得生凍瘡了,夏天也不會熱得直冒汗了。」實驗初中二年級學生曾子軒高興地說。學生家長們也對改造工作紛紛點讚。
為不斷改善學生的學習環境,國網浙江安吉縣供電公司聯合政府大力推進「空調進校園」項目。2019年安吉10所中小學的382間普通教室和專用教室統一安裝了728臺冷暖空調,受益學生共達1萬餘人。2020年二期工程已於8月30日完工,在34所中小學安裝了空調,項目在實施中還為學校安裝了實時負荷監測設備和pm2.5智能傳感器,為師生打造更綠色、更環保、更智慧的校園。該項目的實施將為提升學校辦學條件、改善教學及學習環境發揮重要作用。同時,可根據智慧用能學校試點經驗,為今後所有校園能耗提供精準分析和低碳用能建議,降低學校用能成本。
實施農村生活電氣化項目後,鄉村生活環境更加整潔優美、人與自然更加和諧共生。三個試點縣市已實施的清潔供暖、光伏發電、車輛油改電項目,合計每年可減少燃煤消耗1.37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41萬噸,為營造綠色宜居鄉村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
讓用能體驗升級
將能源網際網路與鄉村電氣化試點項目建設有機結合是鄉村供電智慧服務項目的主要任務。在三個試點縣市,國家電網公司建設技術同源的智慧能源服務平臺,推動出臺統一的技術標準與接口,為客戶提供全流程智慧用能服務,優化電網負荷曲線,增強客戶用能體驗。
在山東壽光市能源大數據中心,「能源大數據」界面顯示了壽光各鄉鎮用電量熱力圖、社會用電量數據、發電量數據以及終端能源佔比情況,直觀反映出壽光能源生產消費和經濟發展狀況。
在能源大數據中心建設過程中,供電公司積極同當地政府開展合作,推動壽光市政府出臺《壽光市能源大數據中心共建方案》,將農業園區電氣化改造納入壽光市發展規劃,明確市屬18個農業園區全部按電氣化標準打造成智慧用能農業園區,數據接入智慧能源服務平臺。
「目前,我們已全面對接政府、企業,深度開展能源數據開發利用,並計劃推出電力視角看壽光、農業智慧用能、節能減排監測、臺區價值精準評價、供應商動態評價等數字產品,定期出具『電力能源看經濟』分析報告,為市委市政府提供決策服務,為大客戶提供管家服務,為小微客戶提供個性服務,為電網運營提供場景服務。」國網壽光市供電公司營銷部主任張濤說。
走進浙江安吉縣餘村,別致優雅的小洋房以青山為被,綿延不絕的村道與溪水相伴。新建臺區絕緣化率、智能電錶覆蓋率均達到100%,餘村全面走上了電氣化的道路,成為新時代鄉村電氣化的示範樣板。
特別是面向鄉村的智慧用能平臺――智慧用能APP――讓智慧能源飛入了尋常百姓家。「去年,供電公司在我們家安裝了智慧用能監測設備,對光伏板、廚房、家用電器等用能設備進行監測。手機裡裝上智慧用能APP,可以實時了解用能情況,通過數據分析可以調整用能方式,節能又環保!」在餘村創辦第一家農家樂的潘春林說起智慧用能帶來的變化感慨萬千。
智慧用能APP由電腦側應用、APP軟體和大屏綜合展示系統組成,相當於鄉村「能源大數據中心」,實現用戶用能設備的狀態全感知、用戶設備能耗分析和能效評價,提供安全用電監測服務和「一戶一策」的用能優化方案。包括智能校園、智電民宿在內的10類「智慧用能」APP串聯起安吉鄉村的農業生產、產業發展和農村生活的方方面面。
鄉村振興,電力先行。2020年,國家電網公司研究制定了《鄉村電氣化惠民富農項目實施方案》,並結合實際確定了2020年項目計劃,全面服務鄉村用能需求,以電氣化託起小康夢,以堅強電力保障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動力,在服務國家鄉村振興偉大事業中展現國家電網新作為、作出新貢獻。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wy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