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端午節比去年晚了19天 都是閏月「鬧」的!

2021-01-09 中國山東網

  「榴花三日迎端午,蕉葉千春紀誕辰。」6月18日迎來端午節,去年的端午節在陽曆5月30日,明年的端午節在陽曆6月7日,這意味著今年的端午節比去年晚了19天,比明年晚了11天。

  天文資料顯示,端午節對應的陽曆日期最遲為6月26日,最早為5月27日,最早與最遲相差了近一個月。就本世紀而言,最晚端午節出現在6月25日(分別在2001年、2020年和2058年),最早端午節則落在5月27日(在2085年)。

  同樣是端午節,為什麼陽曆的日期會差這麼多天呢?天文專家解釋說,中國目前同時使用國際通用的公曆(陽曆)和中華民族傳統的農曆兩種曆法。但中國傳統的農曆是以月亮圓缺變化的周期為依據,一個月約29.5天,12個月為354天或355天,比陽曆年少了10天至12天。為使得農曆年與陽曆年能基本對應,中國採取了「19年7閏」法,即在19個農曆年中加上7個閏年。

  「2017年的農曆年裡有一個閏六月,因此,端午節自然就早了一些。而今年的端午節受此閏六月的影響,來得就會晚一些。」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說。

  有意思的是,有時農曆年裡會被安排一個「閏五月」,這樣會導致一年出現兩個「農曆五月初五」的有趣曆法現象,如2009年和2028年。

  趙之珩強調說,不論「閏」哪個月,端午節的陽曆日期始終在公曆的5月至6月間徘徊。「大多數在6月,少數在5月。」

  端午節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又叫端陽節、重午節、五月節、女兒節,詩人節等,是我國所有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的節日。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版本很多,有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孝女曹娥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等。天文專家表示,這些說法雖然各有各的道理和民間傳說,但尤以紀念屈原的說法最為流傳,最深入人心。

1、凡本網專稿均屬於中國山東網所有,轉載請註明來源及中國山東網的作者姓名。

2、本網註明「來源:×××(非中國山東網)」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若作品內容涉及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在核實確認後儘快處理。

3、因使用中國山東網而導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約毀壞、誹謗、版權或智慧財產權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種損失等,中國山東網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4、一切網民在進入中國山東網主頁及各層頁面時視為已經仔細閱讀過《網站聲明》並完全同意。

相關焦點

  • 受「閏月」影響今年端午節比去年「晚」了19天
    新華社天津6月16日電(記者周潤健)「榴花三日迎端午,蕉葉千春紀誕辰。」6月18日迎來端午節,去年的端午節在陽曆5月30日,明年的端午節在陽曆6月7日,這意味著今年的端午節比去年晚了19天,比明年晚了11天。
  • 今年端午節為21世紀並列最晚 變化的原因是「閏月」
    今年端午節為21世紀並列最晚 變化的原因是「閏月」 2020-06-22 14:02:14 來源:新華社  |  作者:周潤健 | 字號:A+ | A- 【今年端午節為21世紀並列最晚】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即將到來
  • 今年元宵節較去年「晚」19天系閏月所致
    元宵佳節將至,一些公眾發現,元宵節很調皮,去年對應的陽曆日期是2月11日,今年為3月2日,而明年則是2月19日,這意味著今年的元宵節比去年晚到19天,而明年的元宵節又比今年早到11天。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作為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元宵節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和其他傳統節日強調「闔家團聚」不同,元宵節更強調「普天同慶」,其熱鬧程度堪稱中華民族「狂歡節」。
  • 今年端午節 十年來最晚
    本報訊 今天是我國傳統節日「五月初五端午節」,同時也是自2002年以來對應陽曆日期最晚的一次。記者從北京天文館專家處核實的信息顯示,十年來「最晚」端午節的出現,是因為今年的農曆年中有一個閏四月,所以農曆五月對應的陽曆日期就推遲了很多。天文專家表示,目前我國採用國際通用的公曆(陽曆)和傳統的農曆(陰曆)兩種曆法,端午節的日期就是由農曆「五月初五」確定的。
  • 【2020端午節放假安排時間表】今年端午節為21世紀並列最晚
    關於【2020端午節放假安排時間表】今年端午節為21世紀並列最晚這個話題,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非常有興趣了解,因為這個話題也是近期網絡上非常火熱的,那麼既然大家都想知道【2020端午節放假安排時間表】今年端午節為21世紀並列最晚,華圖教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小編便從網上搜集了一些與今年端午節放假安排時間表,今年端午節為21
  • 今年端午節 21世紀100年內最晚
    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即將到來。天文專家表示,今年的端午節有些特別,它是21世紀最晚的三次端午節中的一次。端午節每年固定在農曆的五月初五,但它在陽曆中的日期卻非常不固定。導致這種變化的原因就是「閏月」。一個朔望月平均為29.5306天,積12個朔望月為354天或355天,與回歸年(約365.25天)相差11天左右,3年累計下來就已超過一個月。為了解決兩者之間的矛盾,古人採用設置「閏月」的方法。現行農曆「置閏」的方法是「十九年七閏」,即每隔2年到3年,就必須增加1個月,增加的這個月叫「閏月」。「置閏」的規則是依據二十四節氣來定。
  • 今年端午節,為什麼比以往來得更晚一些?
    新華社發(黎寒池 攝)明天就是端午節了,有網友注意到,今年的端午節「遲到」了,要比去年晚了18天。這是為什麼呢?端午節是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而今年的端午節,卻來的比往年晚了一些。比如去年,端午節在6月7日就來了,而今年則6月25日才到。
  • 今年端午節比去年早到11天 明年陽曆日期6月2日
    今年端午節比去年早到11天 明年陽曆日期6月2日時間: 2013-06-14責任編輯: 白水旅遊_中國網 昨日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細心的讀者發現,去年的端午節對應的陽曆日期是6月23日,今年對應的陽曆日期是6月12日,比去年提前11天;而明年端午節對應的陽曆日期是6月2日。同樣是端午節,為何陽曆的日期會差這麼多天?對此,天文教育專家趙之珩解釋稱,端午節屬於我國現行農曆中的一個節日。農曆規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12個月共354天或355天,比一個回歸年的天數少11天左右,3年下來,就少了1個多月。
  • 今年中秋為何比去年「晚」到19天?中秋節日子怎麼計算的
    ­  資料圖:民眾燃放孔明燈慶祝中秋佳節。尹海明 攝­  同樣是中秋節,為什麼有早有晚?其所對應的陽曆日期又為何會相差這麼多天呢?­  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解釋說,中秋節屬於中國現行農曆中的一個節日。農曆規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12個月共354天或355天,比一個回歸年的天數少11天左右,3年下來,就少了1個多月。
  • 今年端午節為21世紀並列最晚 2020年端午節是幾月幾號放假時間
    新華社天津6月22日電(記者周潤健)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即將到來。天文專家表示,今年的端午節有些特別,它是21世紀最晚的三次端午節中的一次。端午節每年固定在農曆的五月初五,但它在陽曆中的日期卻非常不固定。導致這種變化的原因就是「閏月」。
  • 今年春節比去年晚到19天 是未來7年內最晚春節
    原標題:今年春節比去年「晚到」19天 是未來7年內最晚春節 新華社天津2月15日電(記者 周潤健)2月16日,正月初一,農曆狗年春節。天文專家表示,今年春節比去年「晚到」19天,是未來7年內最晚春節。
  • 2010年至2027年端午節對應日期 今年陽曆「端午」最早
    原標題:今年陽曆「端午」來得最早  報導,端午佳節將近。天文年曆顯示,2010年至2027年間,屬今年端午節對應的陽曆日期最早。直到2028年這一「紀錄」才被打破,當年端午節對應的陽曆日期為5月28日。  之所以會出現這一現象,最主要是由農曆閏月所致。
  • 今年端午節為什麼來得這麼早?因為有個閏六月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5月30日迎來端午佳節。天文年曆顯示,2010年至2027年間,屬今年端午節對應的陽曆日期最早。直到2028年這一「紀錄」才被打破,當年端午節對應的陽曆日期為5月28日。之所以會出現這一現象,最主要是由農曆閏月所致。
  • 歷史上最晚的「端午節」,出現在哪一年?
    如若不信,給你舉個例子,比如2019年的端午節,出現在陽曆的6月7日,比今年早了18天,2018年的端午節,出現在陽曆的6月18日,比今年早7天。2017年的端午節,就更早了,出現在陽曆的5月30日,整整比今年早了快一個月。請看上圖,上圖為2017年端午節的查詢結果,的確出現在陽曆年的5月30日,對應的農曆為五月初五。
  • 今年端午節、中秋節為什麼推遲了18天,國慶和中秋為何在同一天?
    一年之中,大家盼望的傳統佳節有端午節、中秋節和春節,當然五一和國慶也是大家期待的節日。今天是5月26日,陰曆四月在5月22日就過完了 ,貌似5月27日就是陰曆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節,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因為還要過一個四月(閏四月)。
  • 「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佳節 闔家安康
    從戰國時代開始,端午節至今已經存在了2000多年,是我國首個躋身世界「非遺」的節日。關於端午節的起源,說法眾多,其中以紀念屈原說影響最為廣泛。也有一說,最初端午是中國人祛病防疫的節日。值此端午佳節之際,祝願您闔家安康!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到來了。
  • 今年的端午,是本世紀之最……
    就21世紀來說「閏四月」的年份一共有8次最近的一次是2012年(壬辰年)再下一次是2058年(戊寅年)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史志成解釋說,農曆年出現閏月是因為中國幾千年所採取的傳統農曆實際上為陰陽合曆,一個朔望月平均為29.5306天,積12個朔望月為354天或355天,與回歸年(約365.25天)相差11天左右,3年累計已超過一個月。調節的方法是在有的年份安排13個月,有兩個一樣的月份,稱為「置閏」。「置閏」的規則是依據二十四節氣來定。農曆以十二個中氣分別作為十二個月的標誌,即各個月都有一定的中氣。
  • 天文專家稱今年端午節10年來對應陽曆日期最遲
    6月23日將迎來端午節。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表示,自2002年以來,今年端午節對應的陽曆日期最遲。  作為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五月初五端午節。天文年曆顯示,2001年端午節對應的陽曆日期為6月25日,自此以後的10年裡,端午節對應的日期最遲為2004年6月22日,最早為2009年5月28日,最早與最遲相差了近一個月。
  • 端午放假本世紀最晚
    4月23日,是農曆庚子鼠年四月初一,而在這個四月之後,還緊跟著一個「閏四月」,兩個農曆「四月」共計59天。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史志成解釋說,農曆年出現閏月是因為中國幾千年所採取的傳統農曆實際上為陰陽合曆,既考慮到與太陽直接相關的陽曆回歸年,又考慮到與月亮位相變化的陰曆朔望月。一個朔望月平均為29.5306天,積12個朔望月為354天或355天,與回歸年(約365.25天)相差11天左右,3年累計已超過一個月。
  • 今年端午節,本世紀罕見!
    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即將到來。天文專家表示,今年的端午節有些特別,它是21世紀最晚的三次端午節中的一次。端午節每年固定在農曆的五月初五,但它在陽曆中的日期卻非常不固定。導致這種變化的原因就是「閏月」。一個朔望月平均為29.5306天,積12個朔望月為354天或355天,與回歸年(約365.25天)相差11天左右,3年累計下來就已超過一個月。為了解決兩者之間的矛盾,古人採用設置「閏月」的方法。現行農曆「置閏」的方法是「十九年七閏」,即每隔2年到3年,就必須增加1個月,增加的這個月叫「閏月」。「置閏」的規則是依據二十四節氣來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