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滿日文的「暖寶寶」竟是三無產品 市民謹慎使用

2020-12-12 河北頻道

資料圖

原標題:三無「暖寶寶」燙傷市民(圖)

「既然是國產的暖寶寶,為何包裝上印的全都是日文呢?」近日,唐山市民王女士反映,前段時間在市場上買了一些外包裝上印滿日文的「暖寶寶」,但在其包裝的邊角上卻又印著一句英文「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

因為沒有詳細的使用說明,王女士為圖方便就將「暖寶寶」直接貼在了皮膚上, 「以前我會隔著衣服貼,但是覺得貼在衣服上容易掉,而且也想更暖和一些,就直接貼在了皮膚上,本以為沒事,沒想到晚上回家覺得肚子越來越燙,趕緊撕下貼在肚子上的『暖寶寶』,結果連皮帶肉一塊扯下來了,真是太可怕了!」王女士趕到醫院後才得知,自己在不知不覺中被「低溫燙傷」了。這次燙傷事件也讓她再也不敢亂用「暖寶寶」了。

天氣轉冷「暖寶寶」熱銷

記者就此聯繫唐山市工商部門,其工作人員表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規定,產品或者其包裝上的標識必須真實,有中文名稱、廠名、廠址、生產日期,根據產品的特點和使用要求,需要標明產品規格、等級、所含主要成分的名稱和含量的,用中文相應予以標明;容易造成產品本身損壞或者可能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產品,應當有警示標誌或者中文警示說明。工商部門提醒,唐山市民在購買此類「暖寶寶」時要謹慎。

走訪中記者發現,隨著天氣進一步轉冷,熱水袋、暖手寶、暖桌墊等各類取暖用品被各大商家放到了顯眼的位置上,「暖寶寶」由於其體積小、質量輕、保暖方便快捷頗受市民的喜愛,成為當下一種時尚保暖的象徵。在一家賣場內,市民陳女士告訴記者,「每到冬天,我都會囤一些暖寶寶貼,養成這個習慣了。我不喜歡穿得很臃腫,有了暖貼哪裡冷就貼到哪裡,很方便。」對於「暖寶寶」的安全性能,陳女士認為:「『暖寶寶』用起來簡單方便,直接貼衣服上就可以保暖,並沒有什麼要注意的。」

在一家銷售「暖寶寶」的飾品店裡,銷售人員告訴記者,每當氣溫陡降,店裡的「暖寶寶」的銷量就會大增,還有不少人在初冬的時候就購買了很多「暖寶寶」來備著過冬。在這家店內選購「暖寶寶」的劉女士告訴記者,使用「暖寶寶」這幾年,的確出現過不適的情況,「一次是我穿了一件很薄的打底衫,隔著這件打底衫,我將暖寶寶貼在了肚子上,雖然溫暖,中午揭下來的時候肚子上卻紅紅的一片,很久之後才恢復正常。」劉女士告訴記者,前段時間降溫的時候,她將「暖寶寶」貼在腳底睡了一晚,結果腳底出現了小水泡,去醫院看過之後,才知道是「暖寶寶」使用不當導致燙傷,用藥膏抹了好多天才痊癒。

質量優劣不等價格參差不齊

記者走訪發現,市場上被稱為「暖寶寶」的商品不下十幾種,包括暖手寶、暖足貼、暖宮貼、發熱貼等,其種類繁雜質量良莠不齊。

在某批發市場一攤位上,攤主王銘告訴記者,現在這個時節是「暖寶寶」銷售的旺季,前來批發和購買暖貼的市民不在少數。零售價格多為1元,每包10片價格在8元左右。記者注意到,其售賣的「暖寶寶」外包裝上標註的生產日期、生產廠家和生產地址等信息比較齊全。而在相鄰不遠另一攤位,記者看到,其售賣的「暖寶寶」外包裝上標註的基本上都是日語,沒有相關的生產日期、生產廠家和生產地址等信息,只是在比較顯眼的位置,標註了最高溫可以達到63℃、平均溫度為53℃,持續時間為12小時,而其每包10片的售價則為5元。

據攤主王銘介紹,市面上帶有相同袋鼠圖案的「暖寶寶」不下5種,「有一些是仿品,生產日期、生產地址等都不標明,屬三無產品。正品暖寶寶的原材料採用透氧無紡布和優質鐵粉,這些原材料的價格相對較高,導致成品的價格也比較高。」

老人嬰幼兒慎用取暖產品

「最近接收的病人,有些就是因為使用『暖寶寶』或熱水袋等取暖產品不慎,導致的『低溫燙傷』。」採訪中,唐山市人民醫院周醫生告訴記者,「低溫燙傷」是指長時間接觸溫度高於45℃的低熱物體所引起的燙傷。衡量「低溫燙傷」嚴重程度的標準主要有兩個:一個是熱力,另一個則是作用時間。而且,很多情況下,雖然病人接觸的取暖產品本身溫度並不高,但是由於冬季人體神經反應本就比較遲鈍,皮膚的感覺也弱了很多,所以長時間貼身使用的話,熱力會逐漸滲透到組織引起燙傷。「並且,很多時候,『低溫燙傷』反而比高溫燙傷的程度更為嚴重。」

那麼在冬天該如何使用「暖寶寶」和熱水袋?周醫生建議,給老人和嬰幼兒使用取暖產品一定要謹慎,因為孩子和老人的皮膚相對較薄,即使取暖產品的溫度在50℃左右,也依舊容易損傷他們的皮膚組織。「其他市民在使用『暖寶寶』時,首先一定要確保質量過關,一次使用的時間不要太長,儘量避免直接貼膚使用。在使用熱水袋時,水溫不要過高,儘量避免熟睡時使用。」

相關焦點

  • 揭秘「暖寶寶」發熱原理 小心被「三無」暖貼燙傷
    隨著天氣轉冷,記者在市區街頭看到,商家已陸續擺出了各種「暖」產品,當然少不了電熱水袋、暖貼(暖寶寶)等取暖「神器」。然而記者在走訪中卻發現,這些取暖產品中,特別是暖貼,有些竟然是三無產品。  記者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了解到,每年12月至次年1月,該院都會收治到許多低溫燙傷的患者,其中不少就是因為使用了劣質暖貼或者使用不當所造成。
  • 「贈品」瓷杯竟是「三無」產品
    「贈品」瓷杯竟是「三無」產品 2020-04-17 18: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濟寧城區在售泡泡水不少「三無產品」 市民購買需謹慎
    今年6月,媒體報導齊齊哈爾一名4歲小男孩在玩泡泡水時,左手被泡泡水弄傷,紅了一片,其家長之後查看泡泡水的外包裝發現,上面既沒有生產日期,也沒有生產廠家,屬於「三無」產品。那麼,我市出售的泡泡水是否也有「三無」產品呢?記者對此作進行了調查。
  • 美女貼「暖寶寶」睡覺 醒來發現後背遭燒傷
    消費者要謹慎選購「暖寶寶」  被「暖寶寶」溫暖了24小時,取下之後女子卻發現背上留下了網狀的紅斑,一直發癢!昨日,        該女子來到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微博)就診,醫生診斷她是被持續發熱的「暖寶寶」灼傷了。醫生提醒,使用「暖寶寶」要選擇正規產品,貼的時間不宜太長,感覺溫度過高要停止使用,在睡覺、取暖時不宜貼。
  • 包裝洋字碼一貼只賣幾毛錢 暖寶寶怎敢放心用
    近日,記者在省城調查發現,市場上的暖寶寶不僅價格差距很大,而且質量參差不齊,有些暖寶寶甚至是徹頭徹尾的「三無」產品。  暖寶寶使用不當極易造成低溫燙傷,這種傷害比電擊傷還難癒合。市場 現狀花幾毛錢就能買一貼 地攤上的暖寶寶價格很誘人  市民孫小姐在位於濼源大街附近的一家商店內發現了一種名叫暖寶寶的發熱貼。
  • 元宵節亮燈 兒童玩具燈籠多屬三無產品
    近日,記者在市場上發現,以喜羊羊、小熊、天線寶寶等卡通形象為造型的兒童玩具燈籠熱銷,吸引了很多小朋友。但記者在調查中也發現,這些所謂的兒童玩具燈籠大多數是「三無」產品,沒有商標、廠址、廠名等信息,這些卻經常被很多家長所忽略。
  • 「三無發熱貼」街頭賣得歡 暖足貼燙傷老人腳
    東北網12月15日訊最近幾天,氣溫急劇下降,寒冷的天氣使不少市民措手不及,有些人將羽絨服、厚棉褲穿在身上,依然覺得冷,於是,一種即撕即貼、可持續發熱的發熱貼,成了很多市民的熱選商品。  近日,記者在讓胡路商場、師範學院等商圈附近發現,不少小商販在銷售著廉價的「三無」發熱貼,這些產品沒有廠家、沒有廠址,也沒有標註使用說明,存在著很多安全隱憂。
  • 市民買扎頭皮筋內芯竟是保險套 調查:皮筋價格懸殊
    「我給女兒買的扎頭髮皮筋,拉斷後發現內芯竟是保險套。」11月7日,有市民向黨報熱線反映,前幾天,她在小商品市場的一家小店內購買了一包紮頭髮皮筋,當時覺得1元錢一包挺便宜,沒想到竟存在質量問題。11月8日,記者來到小商品批發市場,以不同價格購買了5包皮筋,回來拆開發現,其中有1包皮筋的內芯都是保險套,居然還是兒童使用的小型皮筋。市民 扎頭皮筋內芯竟是保險套「以前聽說過扎頭髮皮筋有保險套做的,沒想到真被我買到了。」11月7日,市民王女士在下班後給女兒買了一包紮頭髮皮筋,在回家使用時將一根皮筋拉斷了。
  • 寶寶遊泳套脖圈隱患不少 遊泳館也用"三無產品"
    東方網8月26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一種叫做嬰兒脖圈的輔助工具在嬰兒遊泳館裡普遍使用,寶寶藉助它可以在水裡漂浮,使用一次就要收費幾十元,甚至上百元。然而,醫學專家指出,不能忽視嬰兒脖圈潛在的危害。   記者還發現,一些遊泳館使用的脖圈還是「三無」產品,更易對寶寶健康造成危害。
  • 水晶泥、太空沙、超輕粘土竟是三無產品
    為保障轄區學生安全,江北區市場監管局迅速行動,對二號橋批發市場內的三無水晶泥及硼砂類相關產品進行了突擊檢查,記者也隨之走訪了一些銷售水晶泥的商家。&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當天,記者跟隨執法人員在二號橋市場內檢查發現,部分商家貨架上確實在售賣水晶泥、太空沙、超輕粘土等產品,且大多沒有標明廠名、廠址等信息。執法人員當場要求商家將這些三無產品下架。
  • 網購驅蚊貼多為「三無」產品 用後會過敏
    網購驅蚊貼 用了長疙瘩多為「三無昨天,市民唐先生致電本報熱線96811,稱他兩歲半的女兒在使用了網購的驅蚊貼後,手臂部位發生過敏反應,長出少量小紅疙瘩。  驅蚊貼網絡銷售火爆  唐先生說,他是看到鄰居家很多小孩手上都貼有驅蚊貼,於是立即在網上也買了幾盒,沒想到才貼了一晚上,女兒的手臂就有些過敏了。
  • 「三無」勞保產品為什麼走俏?
    「三無」產品賣得俏  張師傅的不滿,折射出當前勞保用品質量「摻水」現象到了何等嚴重的程度。在蘭州市勞保用品銷售比較集中的東部市場,記者剛走進一家勞保用品商店,店主就熱情地問:「是自己用還是給單位買?」「自己用如何,給單位買又怎樣?」記者反問。店主解釋說:「如果自己用,就給你推薦好貨;如果單位要,當然是便宜的好賣。
  • 「三無」產品可能有毒
    炎炎夏日,蚊蠅肆虐,除了傳統的蚊香等驅蚊產品外,一種據說只要戴在手腕上就能防止蚊蟲叮咬的驅蚊手環受到消費者青睞。然而,市工商部門表示,一些不法商家使用劣質化學材料製造的驅蚊手環,長時間佩戴這樣的驅蚊手環,不但會引起接觸性皮炎,還會引起咳嗽、哮喘等病症。
  • 聊城90後辣媽自製母乳皂 專家提醒謹慎使用
    山東聊城市民胡女士今年7月份添了個可愛的女兒,女兒出生以來,胡女士一直堅持母乳餵養。因為奶水較多,孩子吃不完,每天都要倒掉不少母乳。後來,胡女 士得知,可以用母乳製成不同形狀的香皂,於是她便在網上買了一些工具,自己動手做成了形狀各異的手工皂。朋友知道她做了母乳皂,紛紛向她討要。  胡女士稱,母乳皂無添加純天然,用後皮膚潤潤的。
  • 小學門口「酸奶」—毛—包 三無產品家長擔憂
    但這些廉價零食大多數是「三無」產品,有些甚至還有臭味。  小學門口:  「酸奶」—毛錢—包小學生搶購  「我要菠蘿味的,我要草莓味的……」1日上午11點半,在振興路小學附近,一群小學生圍著一個零食攤兒搶購「酸奶」。
  • 「散裝衛生巾」上熱搜,竟是「三無產品」?
    於是有人問:「建議大家還是買有牌子的吧,這麼便宜的三無產品也敢用?用在私處的東西也敢亂買?」問題下方,兩位購買者的回答令人心酸:「生活難」、「我有難處」。該影片講述的是, 2012 年的印度仍有 80 % 以上的女性無法使用衛生用品,男主人公為了妻子的健康而尋找低成本的衛生巾生產方法,在這個過程中,他被全村人視為變態、瘋子。好在主人公一直未放棄,最終遇到重要的合伙人,成功發明了低成本生產衛生巾的機器。
  • 聊城90後辣媽自製母乳皂 專家提醒:謹慎使用
    調查 網上母乳皂的製作材料很暢銷  記者隨即打開某購物網站,在「搜索」一欄中輸入「母乳皂基」便出現了450件產品,相關搜索中還有「母乳皂模具」等。在天貓網上,部分母乳皂基的月銷量直逼2000筆。  記者看到,手工皂的製作工具及基礎原料價格也存在很大的差別,既有十幾塊錢一套的,也有上百元一套的。
  • 南京一餐具清洗店使用「三無」清潔劑被查
    「浦東路附近隱藏著一個餐具清洗店,裡面環境髒亂,還用『三無』清潔劑洗碗!」  昨天,有市民向金陵晚報報料,稱浦口一處餐具消毒清洗中心違規操作,環境不達標,還使用來歷不明的清潔劑。這樣的消毒餐具送到餐桌上,實在讓人難以放心。
  • 固體酒精有隱患燃燒易生甲醇 使用需謹慎
    9月6日中午,記者來到運河路一家飯店裡看見大廳裡坐得滿滿的,不少市民在吃火鍋,使用的加熱工具就是酒精爐。市民丁先生告訴記者,有一次他和朋友在西城一家飯店裡吃飯,點了個乾鍋菜花,約15分鐘後,他發現乾鍋下面的酒精沒有了,便叫服務員添加酒精。服務員很快便拿來了酒精,並直接用手把酒精扔進還有火苗的爐子內,扔進去的酒精碰到火後立即燒了起來,躥起的火苗差點燙傷了他的手。
  • 福州小學周邊「三無」產品扎堆 孩子亂買玩具家長擔心
    記者隨後走訪榕城多所小學發現,學校周邊小店裡售賣的玩具不少都是「三無」產品。「三無」產品校園周邊泛濫22日16時許,記者在鼓樓區中山小學校門周邊的一些文具店看到,這些店的門口掛滿了各種玩具和食品。幾個小女孩正在「佳盛文具便利店」購買一種彩色粉末,店主說可以用來做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