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5日訊最近幾天,氣溫急劇下降,寒冷的天氣使不少市民措手不及,有些人將羽絨服、厚棉褲穿在身上,依然覺得冷,於是,一種即撕即貼、可持續發熱的發熱貼,成了很多市民的熱選商品。
近日,記者在讓胡路商場、師範學院等商圈附近發現,不少小商販在銷售著廉價的「三無」發熱貼,這些產品沒有廠家、沒有廠址,也沒有標註使用說明,存在著很多安全隱憂。
暖足貼燙傷老人腳
12月9日,家住登峰家園小區的王女士給記者打來電話稱,前段時間,她的老父親要回家探親,為了給父親禦寒,她在讓胡路商場附近的一家化妝品店,買了幾貼暖足貼,貼在了父親的腳底。
後來,王女士接到了父親的電話,父親告訴她,在貼上暖足貼幾個小時後,老人就感覺腳底發燙,還有些刺痛。等到目的地脫鞋一看,暖足貼已經出現了漏洞,裡面的發熱原料,已經出來了。
再看腳底,已紅了一大塊,還有不少小水泡。
王女士說,她讓父親找來冰塊敷,可到了第二天,小水泡還是沒有消除,不得不到醫院就診。
「最好的保暖方法還是多穿,不能隨便使用發熱貼這種東西。」王女士說。
發熱貼多是三無產品
10日上午,針對發熱貼市場流通情況,記者對讓胡路商場和師範學院附近的商圈,進行了走訪。
在讓胡路商場附近的一家化妝品店內,記者並沒有在店裡明顯位置看到發熱貼,經記者詢問後,老闆在一個盒子裡,拿出兩袋發熱貼。
記者看到,發熱貼的外包裝上,寫著「madeinchina」(中國製造)的字樣,標註的,大多是日文和英文,沒有相關的生產日期、廠家和廠址等信息,只是在顯眼的位置上,標註了最高溫可以達到63℃,平均溫度為53℃。
老闆告訴記者,這種發熱貼回頭客很多,從來沒出現過問題。
「是在國外進貨嗎?」記者問。
「一塊錢一貼,怎麼可能從國外進貨?」老闆反問道。
記者在師範學院附近的幾家化妝品店看到,雖然外包裝上有中文標識,但是生產日期、廠家等信息不詳。
隨後,記者又走訪讓胡路區幾家大型藥店,看到貨架上擺放的發熱貼,外包裝上標註著詳細的生產日期、廠家和廠址,價格是小店的兩到三倍。
選擇正規產品購買
記者發現,市場上的發熱貼有很多品種,有暖手貼、暖足貼、暖宮貼等。
「每到冬天,我都會囤一些發熱貼。我不喜歡穿得臃腫,有了暖貼,哪裡冷就貼到哪裡,很方便。」市民秦女士對記者說。
據業內人士介紹,市面上很多帶有圖案的發熱貼,都是仿品,生產日期、生產地址等都不具備,屬三無產品,市民在購買時,不要貪圖小便宜,要到正規商店購買。
記者在網上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到,長期使用發熱貼保暖,對人體有一定的影響,長時間使用,會對它產生依賴性,禦寒的機能會逐漸減退。
本網提醒廣大市民,孕婦、嬰兒、糖尿病和血液循環障礙者等特殊群體,要謹慎使用發熱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