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五個止咳特效穴:列缺、太淵、尺澤、肺俞、天突。

2020-12-23 百年養生

咳嗽是日常疾病中最常見的症狀之一.有時還經久不愈,讓人煩惱不已。除了內服藥物之外,我們可以通過按摩穴位的方式,配合治療。

列缺穴

列缺穴宣肺解表,通經活絡,通調任脈 此穴是手太陰肺經絡穴,通行表裡陰陽之氣,邪氣在表時可借宣散肺氣之功祛風解表,邪氣入裡時又可借表經之道,引邪外出;故具有疏風解表,宣肺理氣,止咳平喘之效,是治療傷風外感病的要穴。列缺穴為手太陰肺經的經穴,也是八脈交會穴,通任脈。在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側掌取穴。主治項強,偏正頭痛,口眼歪斜,口噤不開,面肌抽痛,牙痛,咽喉腫痛等。常見於西醫的感冒、神經性頭痛、鼻炎、咽喉炎、三叉神經痛、落枕、牙關緊閉等。

太淵穴

太淵是人體腧穴之一,太,指大的意思;淵,指深的意思。此穴為肺經原穴,八會穴之脈會,脈氣大會於此,博大而深,故名。當掌後第一橫紋上,用手摸有脈搏跳動處的橈側凹陷者中即是。太淵穴五行屬性屬土,土能生金,故是手太陰肺經的母穴,「虛則補其母」,加上又是肺經之原穴,為肺經之原氣流注之處,故此穴擅長補肺虛,即可補肺氣之虧損,又可滋肺陰之虧耗,可治療久病體弱,肺虛諸證。肺主氣,以助心脈行營血,因此穴居寸口,肺朝百脈,此穴又是八會穴之脈會,是臟腑脈氣會聚之處,有調氣血,通血脈,助心脈搏動之功,故可用於心脈瘀阻的心痛心悸、無脈症。因此穴位於腕部,可舒筋利節、通經活絡,故可治療手腕疼痛無力

太淵穴有補肺益氣、化痰止咳、通經復脈的作用,主治咳嗽、氣喘等肺系疾患,無脈症,腕臂痛。對肺氣虛引起的咳嗽,可用拇指按壓此穴。

尺澤穴

尺澤穴出《靈樞·本輸》。別名鬼受、鬼堂。屬手太陰肺經。合(水)穴。有清宣肺氣,瀉火降逆的功效。在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微屈肘取穴。主治咳嗽,氣喘,咯血、胸部煩滿,咽喉腫痛,肘臂攣痛等。本穴是治療氣喘的要穴,善於清肺熱,不但治熱性咳嗽,還對咽喉炎和扁桃體炎有特效。取穴方法:將手臂上舉,在手臂內側中央處有粗腱,腱的外側外即是此穴。

肺俞穴

肺俞穴歸屬足太陽膀胱經,有止痰,治療咳嗽氣喘、吐血、支氣管炎、皮膚瘙癢等作用。肺俞穴可散發肺臟之熱。肺俞穴有解表宣肺,清熱理氣,調肺和營、補勞清熱的作用。

【取穴方法】在身柱穴旁一寸半的地方,正好是在第三胸椎下面旁開一寸半,也就是第三胸椎和肩胛骨之間。

天突穴

天突穴別稱玉戶、天瞿,出《靈樞·本輸》中,屬任脈。位於頸部,當前正中線上,胸骨上窩中央,在左右胸鎖乳突肌之間,深層左右為胸骨舌骨甲狀肌;布有皮下頸靜脈弓,甲狀腺下動脈分支,深層為氣管,再向下,在胸骨柄後方為無名靜脈及主動脈弓;布有鎖骨上神經前支。主治氣喘、咳嗽、暴喑、咽喉腫痛、嘔逆、癭瘤、梅核氣。

天突是肺開在外面的窗口,我們知道,和肺有關的一個最常見的疾病是哮喘。可能有人不太了解,哮喘其實和腎也有很大的關係,中醫說哮喘是人體元氣不足的表現。所以,我們在按摩這個穴的時候,可以一邊按摩,一邊做吞咽的動作,配合我們的呼吸,將唾液吞咽下來。哮喘患者在感到喘不過氣來的時候,一定要試一試。

相關焦點

  • 支氣管炎,按摩天突、中府、羶中、肺俞、太淵穴!
    治療支氣管炎,可以選擇按摩天突、中府、羶中、肺俞、太淵穴!天突穴天突穴在頸部,當前正中線上,胸骨上窩中央。中府穴中府穴在胸前壁的外上方,雲門穴直下1寸的位置,平第1肋間隙,距離前正中線6寸處。刺激中府穴可以採用按揉的方式,用拇指的指腹按揉中府穴5-6分鐘即可,兩側的穴位可單獨進行按摩,也可同時進行,每天2次。
  • 列缺穴、太淵穴——止咳化痰、袪風散邪,治寒痰咳嗽、偏正頭痛!
    列缺穴+太淵穴,這一組穴位組合具有止咳化痰、袪風散邪的功效,臨床當中主要用於治療寒痰咳嗽、偏正頭痛、氣喘、項強、咽喉痛等病症。列缺穴列缺穴位於人體前臂部,腕掌側遠端橫紋上1.5寸,拇短伸肌腱與拇長伸肌腱之間,拇長展肌腱溝的凹陷中。按摩列缺穴時,使右手放鬆,一邊吐氣一邊用左手的大拇指用力按壓穴位5-6秒鐘,然後鬆開,休息2-3秒再按壓,如此反覆按壓。按摩時以穴位局部有明顯酸脹感為佳。
  • 神奇止咳穴位 清晰大圖
    二、在第五胸椎上部左右2釐米是「厥陰俞」穴,只要在此處用力壓6秒鐘,不論是急性咳嗽或喉嚨有異物存在,會立即止咳。採用這種方法時,必須邊吐氣邊進行,只要重複三次就能見效。  三、在鎖骨中間「天突」穴採用相同指壓方法,止咳效果也非常顯著。如果小孩的話,不妨減輕壓力,增加次數,也會收到相同的止咳功效。
  • 列缺穴:四總穴之頭項尋列缺
    列缺穴的功效將肺經經水分穴流於任脈、大腸經。列缺有止咳平喘,通經活絡,利水通淋,宣肺祛風、疏經活絡的作用。列缺是四總穴之一,有宣疏肺熱、利胸膈作用。人巔頂有陰沉鬱痛之疾,則頭重目眩。刺列缺穴可使清爽,猶霹靂行空,陰霾消散,而天朗氣清矣,故喻本穴為雷電之神,而名以「列缺」。《席弘賦》:「氣刺兩乳求太淵,未應之時尋列缺,列缺頭痛及偏正,重瀉太淵無不應。」 乳在胸部,胸部猶天之太空也,喜清明涼爽。若溫熱之霧氣瀰漫,而僅取淵、溪、池、澤之穴以瀉之,何能有濟?
  • 按哪個部位可以止咳,以下止咳穴位拿走不謝!
    2.天突位置:頸部前正中線上,胸骨上窩凹陷的中央。 手法:被按摩者仰頭,按摩者用中指點按天突穴約2分鐘,力度以不影響呼吸為宜。 4.列缺 位置:兩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腕關節上,食指尖下凹陷處。  手法:按摩者一手託住被按摩者前臂,用另一手拇指輕揉列缺穴半分鐘,然後用拇指和食指掐按1分鐘。
  • 經絡|五輸穴之少商魚際與太淵,經渠尺澤肺相連
    意思是我們人體三百多個穴位,每個穴位的具體命名都是很有深意的,並非虛設,且涉及的領域都很廣:取象天文星象命名,如上星、璇璣、華蓋、太白等;取象自然界地理,如合谷、承山、崑崙等;以動植物形象命名,如犢鼻、伏兔、鳩尾、魚腰等;以俗稱共識命名,如頰車、玉堂等。其中以地理中的江河溝渠命名,正如手太陰肺經太淵、經渠、尺澤等穴。
  • 艾灸這幾個要穴讓你馬上好轉
    中府是人體腧穴之一,出自《脈經》,屬於手太陰肺經的募穴。此腧穴位於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線旁開6寸(以取穴者自己拇指的指間關節的寬度為1寸),平第1肋間隙處。艾條灸穴位火力可較大,使穴下皮膚有較強的刺激感,以袪病除邪,清淤消解。艾灸穴位:列缺,魚際,尺澤,內關,陽陵泉,行間。2、痰溼侵肺:咳嗽反覆發作,天氣寒冷加劇,痰多色白而黏,胸悶,上腹部飽脹不適,胃納不振,身體疲倦,舌苔白膩。
  • 身上有4個「止咳穴位」,咳嗽時揉一揉,不花錢不求人,簡單方便
    那麼,按什麼穴位可以止咳?下面我們來看看止咳防燥的四大穴位。身上有4個「止咳穴位」,咳嗽時揉一揉,不花錢不求人,簡單方便請輸入圖片描述太淵穴在腕掌側橫紋橈側,橈動脈外側緣。每日按壓,不拘次數。能止咳化痰,通調血脈。主治咳嗽,氣喘,咳血,胸痛,咽喉腫痛。
  • 經絡穴位解讀——肺經的要穴列缺、魚際、少商
    常用的重要穴位有四個:尺澤、列缺、魚際、少商。上期我們了解了尺澤的三大功用:止咳喘、退熱、刺血降血壓。今天接著了解剩下三個穴位的功效應用。  列缺:   列缺穴即是手太陰肺經的「絡穴」(與手陽明大腸經聯繫),還是八脈交會穴(十二正經與奇經八脈相交會的穴位)之一,通於任脈。
  • 中醫偏方 按摩太淵穴止咳平喘
    感冒咳嗽是常見的疾病,咳咳咳真的難受死了,咳得連工作的心思都沒了,那麼我們該如何止咳呢?有沒有不吃藥能止咳的方法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四則止咳平喘的方法,不妨來試試吧!【1】按太淵穴高熱後,易留下後遺症,比如在凌晨3-5點咳嗽不止。可用太淵穴調理,能止咳平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