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是日常疾病中最常見的症狀之一.有時還經久不愈,讓人煩惱不已。除了內服藥物之外,我們可以通過按摩穴位的方式,配合治療。
列缺穴
列缺穴宣肺解表,通經活絡,通調任脈 此穴是手太陰肺經絡穴,通行表裡陰陽之氣,邪氣在表時可借宣散肺氣之功祛風解表,邪氣入裡時又可借表經之道,引邪外出;故具有疏風解表,宣肺理氣,止咳平喘之效,是治療傷風外感病的要穴。列缺穴為手太陰肺經的經穴,也是八脈交會穴,通任脈。在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側掌取穴。主治項強,偏正頭痛,口眼歪斜,口噤不開,面肌抽痛,牙痛,咽喉腫痛等。常見於西醫的感冒、神經性頭痛、鼻炎、咽喉炎、三叉神經痛、落枕、牙關緊閉等。
太淵穴
太淵是人體腧穴之一,太,指大的意思;淵,指深的意思。此穴為肺經原穴,八會穴之脈會,脈氣大會於此,博大而深,故名。當掌後第一橫紋上,用手摸有脈搏跳動處的橈側凹陷者中即是。太淵穴五行屬性屬土,土能生金,故是手太陰肺經的母穴,「虛則補其母」,加上又是肺經之原穴,為肺經之原氣流注之處,故此穴擅長補肺虛,即可補肺氣之虧損,又可滋肺陰之虧耗,可治療久病體弱,肺虛諸證。肺主氣,以助心脈行營血,因此穴居寸口,肺朝百脈,此穴又是八會穴之脈會,是臟腑脈氣會聚之處,有調氣血,通血脈,助心脈搏動之功,故可用於心脈瘀阻的心痛心悸、無脈症。因此穴位於腕部,可舒筋利節、通經活絡,故可治療手腕疼痛無力
太淵穴有補肺益氣、化痰止咳、通經復脈的作用,主治咳嗽、氣喘等肺系疾患,無脈症,腕臂痛。對肺氣虛引起的咳嗽,可用拇指按壓此穴。
尺澤穴
尺澤穴出《靈樞·本輸》。別名鬼受、鬼堂。屬手太陰肺經。合(水)穴。有清宣肺氣,瀉火降逆的功效。在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微屈肘取穴。主治咳嗽,氣喘,咯血、胸部煩滿,咽喉腫痛,肘臂攣痛等。本穴是治療氣喘的要穴,善於清肺熱,不但治熱性咳嗽,還對咽喉炎和扁桃體炎有特效。取穴方法:將手臂上舉,在手臂內側中央處有粗腱,腱的外側外即是此穴。
肺俞穴
肺俞穴歸屬足太陽膀胱經,有止痰,治療咳嗽氣喘、吐血、支氣管炎、皮膚瘙癢等作用。肺俞穴可散發肺臟之熱。肺俞穴有解表宣肺,清熱理氣,調肺和營、補勞清熱的作用。
【取穴方法】在身柱穴旁一寸半的地方,正好是在第三胸椎下面旁開一寸半,也就是第三胸椎和肩胛骨之間。
天突穴
天突穴別稱玉戶、天瞿,出《靈樞·本輸》中,屬任脈。位於頸部,當前正中線上,胸骨上窩中央,在左右胸鎖乳突肌之間,深層左右為胸骨舌骨甲狀肌;布有皮下頸靜脈弓,甲狀腺下動脈分支,深層為氣管,再向下,在胸骨柄後方為無名靜脈及主動脈弓;布有鎖骨上神經前支。主治氣喘、咳嗽、暴喑、咽喉腫痛、嘔逆、癭瘤、梅核氣。
天突是肺開在外面的窗口,我們知道,和肺有關的一個最常見的疾病是哮喘。可能有人不太了解,哮喘其實和腎也有很大的關係,中醫說哮喘是人體元氣不足的表現。所以,我們在按摩這個穴的時候,可以一邊按摩,一邊做吞咽的動作,配合我們的呼吸,將唾液吞咽下來。哮喘患者在感到喘不過氣來的時候,一定要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