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暴力催收的背後,是無孔不入的爬蟲江湖

2020-12-11 創造一下

10月21日上午,一排警車出現在杭州西溪谷辦公樓外,隨後警察直奔大樓 15 樓,帶走了 51 信用卡上百名工作人員。

進入 9 月以來,類似的場景在杭州頻繁上演。在 51 信用卡之前,摩羯科技、公信寶等公司先後被查,同盾科技、新顏科技等公司的高管也被警方帶走調查。

他們都是大數據風控公司,提供爬蟲類服務,客戶以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居多。

51 信用卡被查當晚,@杭州公安 官微通報稱,51 信用卡涉嫌委託外包公司冒充國家機關,進行暴力催收等犯罪行為。

而針對另一更敏感問題——是否利用爬蟲違規收集用戶信息,51 信用卡於昨天(10月22日)澄清說,公司所有的個人信息收集均有合法用戶授權,並保留對惡意報導的起訴權利。

不過,這並不能打消用戶的顧慮,風聲鶴唳的現金貸和大數據,或許只是揭開了這個龐大「爬蟲產業鏈」的冰山一角。

網貸與爬蟲相伴相生

所謂爬蟲是指按照一定規則,讓計算機模擬人的行為來抓取網絡數據,這是門很成熟的技術,在過去很長時間內,它都是作為搜尋引擎的底層技術而存在。

2013年,網際網路金融的興起為爬蟲技術提供了新的土壤。

當年 6 月餘額寶橫空出世,開啟了中國互金元年,巨頭效應帶動下,理財端 P2P 在全國遍地開花。

一開始,網貸平臺、金融公司對技術的使用還算相對克制。

在那個智慧型手機未完全普及、用戶隱私獲取渠道少的年代,他們會委託數據公司去電信運營商資料庫中爬取借貸人的通話詳情,從中分析出用戶的親朋好友的聯繫方式,作為貸後催收的保障。

隨後幾年,一場投融資的高潮拉開序幕,最瘋狂的時期,P2P 平臺數量以每天1到2家的速度膨脹,很快這場瘋狂隨著 2015 年宜人貸 IPO 達到頂峰。

對於金融從業者,這是個千載難逢的機遇。原來只屬於銀行的合法放貸權利被下放到民間,不少民間高利貸和非法集資者裹上高科技、網際網路的外衣,也能順利拿到融資。

資本從正常的投融資,開始變得瘋狂。

51 信用卡也是正在這時開始業務轉型,在此前「信用卡管理工具」的基礎上,增加了「小額信貸業務」。

作為銀行,可以從背調、儲蓄、歷史信用記錄等方面入手,獲取用戶的徵信信息;而民間借貸機構沒有這個條件,為了衡量的你貸款資質和還款能力,他們只能訴諸於「技術手段」。

龐大市場需求的召喚下,越來越多有數據爬取能力的大數據公司湧入這個市場。

通訊錄數據可以造假,但從電信運營商爬取的通話記錄則可靠得多,對貸後催收最管用;電商購物記錄、網銀數據、信用卡帳單這些代表了你的消費能力;工資流水、社保、公積金這些數據則可以衡量的你還款能力;如果需要,還能找出你的學歷背景、職場信息、放貸車險等等…

爬取的數據有兩個來源:網際網路公開數據,和用戶授權數據。所謂「授權數據」,就是用戶在現金貸平臺被強制要求提供並驗證的運營商、支付寶、電商等。

以剛出事的摩羯科技旗下的爬蟲為例。

根據虎嗅在 2017 年的報導,這家公司能爬取的信息包羅萬象:你在其他網貸平臺填寫的信息、放款額度、信用數據;你支付寶的收貨地址、近一年的購物記錄;旅行網站、外賣平臺、地圖、共享單車等平臺的個人信息,甚至可以定製化抓取。

「不管是網站還是APP,只要有帳號密碼就可以爬,連央行的徵信報告都能爬。」

網際網路苦「蟲」久矣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這次踩雷的「人品貸」,51 信用卡的核心業務中還有大數據風控平臺 iCredit。

自 2017 年上線以來,51 金融中心總經理蔣燕青曾在公開場合反覆提及,iCredit 對標同類產品的最大優勢就是數據:

「除了帳單數據,也有運營商數據,電商消費數據等等。基於這樣的數據,再通過一系列的數據整合、延伸,我們提煉出來超過20個緯度的近萬個風控變量。」

在 51 信用卡招股書中,iCredit 也被列為公司的技術護城河之一,但對於這些「大數據」,51信用卡並未披露或聲明過其來源。

作為中國網際網路金融重鎮,這個杭州警方的「除蟲」行動很快波及到了下遊企業。

大數據公司被查風波中,有媒體爆出進程消費金融旗下產品 「錦易貸」、「收入貸」,疑似因突然失去數據爬取服務,無法繼續做用戶風險評定,而被迫暫停放款業務。

其實早在 2017 年,《網絡安全法》就對隱私信息獲取做出過明確規定,其中將個人徵信信息劃定為高度敏感信息,無論「非法提供」和「非法獲取」都可入刑,刑期最高可達 7 年。正所謂那個被當作調侃的段子:「爬蟲學得好,監獄進得早」。

但這並沒能遏制爬蟲技術在利益的誘惑下,繼續淪為作惡工具。

去年 10 月,有數據團隊爆出馬蜂窩點評數據造假,大量內容是使用爬蟲技術從大眾點評、攜程、美團等競品網站搬運而來,用來製造流量假象。

今年 3 月,中國最大的簡歷大數據公司巧達科技被查封,原因是在未得到授權的情況下,非法爬用戶簡歷,並結合「大數據分析能力」,為 170 多萬家企業提供員工離職預測服務。

根據燃財經拿到的一份商業計劃書,巧達掌握著 2.2 億人次的 37 億份簡歷,而從簡歷中的電話、背調資料、家庭婚姻背景輻射出去,巧達資料庫裡至少攥著 8 億中國人的信息。

大數據不斷模糊著隱私的邊界,甚至在許多領域,只要把「隱私」換成「數據」,一詞之差就能從很大程度上免去負罪感,讓非法獲取信息變成一種高度」合理化「的運營方式。

其實不止中國,全球網友都有同樣的困擾。

在這樣的既定事實面前,美國網友甚至開始倡導實施「數據分紅」的方案,以 kb 為單位為數據制定價格,政府按照獲取了多少用戶數據向公司徵收」數據稅「,再將這部分稅收用於社會福利。

這個看起來腦洞大開的新思路,映射出的我們對於隱私安全的無可奈何。

網貸正處在整頓的暴風眼中,和它一起站在風口浪尖的還有非法爬蟲行業的從業者們。

其實網際網路苦「蟲」久矣,現金貸和暴力催收像一根導火線,引爆了這顆暗雷。

相關焦點

  • 大數金融被訴暴力催收砍頭息 公司回應稱:並非實情
    在投訴網站上,多名用戶投訴經營助貸業務的大數金融,存在暴利催收、盜取用戶信息、砍頭息等情況。大數金融回應稱「客戶所指暴力催收、盜取資料、砍頭息並非實情,一些不實投訴對公司貸後管理工作確實帶來一定工作量的增加,但並不會影響公司正常經營。」
  • 爬蟲遇史上最嚴審查,套路貸整治成導火索
    爬蟲風波持續發酵,導致大數據風控行業氛圍異常緊張,在這場風波背後,監管決心也愈發明晰。關於爬蟲風波,牽連最深的則是大數據風控行業,9月份爬蟲和大數據風控整治達到了高潮,整個行業一度被稱「人都快抓沒了」,而這背後,凸顯了監管對大數據行業侵犯用戶隱私、服務套路貸打擊加碼。史上最嚴打擊上個月,大數據風控行業從業人員,經歷了一年中最緊張時刻。
  • 掌握平臺催收規則才能避免被暴力催收
    ,一般來說利息越高的平臺往往催收更厲害,特別是那種超過國家法定利率的平臺,這類平臺是百分之百爆通訊錄,因為這類平臺本身就存在違法行為,他們不可能到法院起訴你還款,因此要收回欠款只能採取暴力催收的手段,當然這類平臺的放款額度一般不會很高,因為他們根本沒有能力判斷每個人的還款能力,就是靠每個人放一點來分擔風險,如果你真的怕暴力催收,可以先把這類平臺還了,一般這類平臺給的額度也就是2000-5000元左右
  • 永雄資產擬上市,暴力催收企業要洗白?
    近幾年,網貸騙局層出不窮,不少正值大好年華的年輕人用自己的生命向社會揭開了網貸背後的黑暗,國家對此非常重視,對於這些黑網貸現象更是嚴厲打擊,如今網貸平臺幾乎已經全面被清退,但是與其相配合的催收行業卻生生不息,不可思議的是,其中最大的催收公司已經遞交上市申請。
  • 暴力催收、隱私洩露……招聯金融淨利潤增速剎車背後的隱憂
    見習記者 隋娉娉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楊仕省 深圳報導消費金融公司暴力催收似乎早已不是什麼秘密。聚投訴平臺顯示,在國內六家資產規模超過百億元的消費金融公司中,招聯消費金融(下稱「招聯金融」)成為聚投訴平臺近期唯一一家投訴量排名上升的消費金融公司,數千條的投訴內容中,近八成直指暴力催收、個人隱私遭洩露。不僅如此,招聯金融近期披露的2018年公司業績也是讓其風採驟減。
  • 爬蟲行業史
    對互金行業來說,最直接有效的是:貸後催收。當你知道了一個人父母、配偶、同事等社會關係聯繫方式,一旦這個人不還錢,所謂的暴力催收、電話轟炸「呼死你」軟體就來了。因為運營商數據在手啊,暴力催收不要太容易。估計很多提供爬蟲服務的公司也沒想到,自己最後會死在暴力催收上面,「興於斯,亡於斯」這是後話了。
  • 起底「反催收」江湖:收10%-70%佣金 貼各類成功案例稱月入50萬
    加微信,入群手把手教你全套『反催收』技巧。」日前,正因一筆信用卡逾期焦頭爛額的龔莉被精準地投放了一條微信,從此她闖入了一個新的「江湖」。在這個「江湖」裡,有和她一樣因為欠債而焦慮的人、有想方設法「擼口子」(指到容易發放貸款的機構或平臺上申請貸款)不還債的「老賴」,還有一批自稱專門提供服務的專業組織。大家目標一致:躲避欠款催收,想辦法免除欠款或利息。
  • 面對暴力催收報警有用嗎?
    面對暴力催收報警有用嗎?很多人會糾結報不報、可以肯定告訴你,絕對有用!暴力催收是借款人最頭疼的一個問題,困擾著精神折磨、無法安心工作,甚至影響到家人也受連累,又不知如何做才對,很多時候感覺自己確實欠債、就忍氣吞聲,但是你這樣的態度不旦沒有緩解騷擾、反而讓他們更加暴力升級,因為他覺得你怕了、有機會成功收回,所以更加積極針對你。
  • 招聯金融頻頻被控暴力催收 用戶屢遭「被貸款」
    被控暴力催收據聚投訴數據顯示,最近7天,招聯金融被投訴166次,已解決投訴25個,解決率15.06%。這166次投訴中,超過百次均是投訴招聯金融涉嫌暴力催收。其餘則投訴其「套路貸」,稱在有額度的情況下,不能使用借款,要求用戶還清所有欠款才能繼續借款。
  • 我來數科暴力催收、高利貸、風險漏洞問題不斷
    但我來貸試圖轉型的背後,卻存在著暴力催收、高利息、風險漏洞等待解難題。我來數科陷高利貸輿論 暴力催收或成「死穴」天眼查數據顯示,我來數科其隸屬於WeLab旗下,是WeLab主要的營收來源,其運營主體為衛盈聯信息技術(深圳)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為龍沛智。是一家網上借貸平臺,提供高消費信貸、消費分期、信用租賃等服務。
  • 因疫情P2P網貸催收難,深圳福田邀專業機構參與不良資產處置
    疫情導致P2P網貸平臺遭遇催收受限、逾期率飆升,多家知名平臺無法延遲兌付,正常回款受到嚴重影響的情況。記者昨天從深圳市福田區獲悉,該區正積極搭建平臺,邀請知名央企資產管理公司、全球資產管理諮詢專業機構參與到P2P網貸行業的不良資產處置中,希望能助力網貸平臺資產處置,切實提高清償率,減輕群眾損失。
  • 監管越來越嚴格,為何暴力催收越來越瘋狂
    小編相信最近,很多地區的金融協會呼籲良性退出,然而在各個新聞媒體的報導中卻迴避目前最嚴重的暴力催收問題,至於他們為什麼迴避這個問題,大家不用想也會知道。,很多電信詐騙案中很多都是用的類似的網絡電話,所以規範網際網路電話市場和運營商黑卡市場是目前最重中之中的問題,而不是一再的延期,給了暴力催收機構傷害借款人的機會,因為延期給借款人造成的傷害這個責任誰來承擔?
  • 51信用卡涉暴力催收遭調查,多家上市公司受波及,網貸未來怎麼走?
    「51信用卡」21日突遭警方調查,當日深夜,杭州公安官方微博發出通報,坐實了「暴力催收」一事。「51信用卡」事件牽動互金行業從業者神經的同時,也引發了業內思考,未來網貸轉型該如何走? 01 涉暴力催收被查 創始人兼CEO清晨道歉 昨日(10月21日)上午,多家媒體報導稱,港股上市公司51信用卡位於杭州西湖區紫霞街80號西溪谷國際商務中心的辦公地點遭警方突擊檢查。
  • 網貸領域爬蟲,既非原罪者也非無辜者
    摘要:爬蟲是一種獲取網絡公開數據的技術工具,其本身並不具備價值色彩。但在目前激烈的信息競爭環境下,爬蟲被推向了風口浪尖,網貸領域的爬蟲更是眾矢之的。網貸爬蟲被控告最多的罪名為助長暴力催收、非法入侵計算機系統和侵犯個人隱私等。
  • 網貸逾期被催收?應對措施都在這,4招教你「擊退」暴力催收!
    文/燕兒 微信公眾號:融金說財網貸逾期後基本都會遭遇催收甚至暴力催收,很多人都面臨著被爆通訊錄、騷擾親朋好友、或者簡訊群發,上門恐嚇等。在這裡小編想說,面對不同的催收方式,也有不同的應對方法哦!催收公司分為兩種:一種是銀行外包比較正規的催收公司,也就是說你在正規銀行逾期後會接到此類催收,這類公司收銀行監管,所以對你也會比較客氣。
  • 暴力催收你怕了嗎?
    但沒過幾天,張女士就接到了催收電話:原來借款期限只有5天!張女士這才意識到自己根本沒有仔細閱讀APP裡「複雜」的借款合同。當她決定不再下載新的APP以貸養貸,卻開始了被暴力催收的噩夢。想起第一次接到催收電話時的情形,張女士仍然驚恐不已。 「你TM還不還,是不是要讓我爆你通訊錄!」「你親戚朋友就等著被電話轟炸吧!我看你還有沒有臉見人!」
  • 翼龍貸杜絕暴力催收 用法律保護自己
    有這樣一個案例,某人在某借貸平臺借款後,因為資金周轉困難沒有及時還債,後該平臺在未與借款人聯繫的情況下,直接採取極端手段惡意催收債款,借款人忍無可忍,利用法律的手段制住了暴利催收對自己的影響。所以,翼龍貸告訴大家,面對暴力催收,我們不要怕,掌握證據用法律保護自己。
  • 暴力催收屢禁不止,網貸平臺為何如此猖狂,無視法律法規?
    到最後只有一個結果,就是逾期,這是所有借款人都不願意面臨的,因為接下來將會是永無止境的暴力催收和騷擾。基本上所有的網貸平臺針對逾期的借款人,表現出來的態度都是非常強硬的,完全不管借款人的真實情況,必須讓借款人在規定時間內全額還款,否則暴力催收是免不了的。都知道,國家對於催收有些嚴格的法律法規,為什麼暴力催收依然屢禁不止呢?聰聰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 業主拖欠物業費遭堵門「暴力催收」 雙方各執一詞
    業主拖欠物業費遭堵門「暴力催收」 業主稱小區保潔、安保等問題重重;物業:業主惡意欠費導致衝突發生 家住長沙蘭亭灣畔小區的呂女士遇到了上門催收物業費的工作人員,但因此前自家車輛在車庫被劃,且調不到監控,她希望物業做好本職工作再來收費。
  • 「廣州市螢火蟲小額貸款」疑似高利貸、暴力催收
    近段時間以來,長時間來,此公司用網絡電話對我進行騷擾,在我明確表示錄音錄像的情況下,依然暴力催收。嚴重違反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並且投訴後得不到任何處理結果。 我在線撥打110報警,催款人員居然挑釁110民警。我再次向此公司反應,費率問題超出國家規定費率的問題,以及遭受暴力催收的問題,均無合理回復。得到是永遠是自以為是的合理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