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龍崗警方接到一女士報警,稱通過網貸APP借款2000元,實際到帳1300元,但僅過20天,欠款已達到100000元 !
沒有看錯,多出來的好幾個零顯示2000元的借款翻了50倍。
民警也很詫異,高利貸案件辦過不少,但這麼離譜的真沒見過。
打開其手機一看,民警嚇了一跳,屏幕上密密麻麻鋪滿了各種貸款APP,一數竟有47個!
究竟怎麼回事?
1
有些事一旦開始
就回不了頭!
今年8月,張女士(化名)收到一條陌生手機號發來的簡訊:「缺錢嗎?下載APP,低利息,無抵押,不查徵信,只需身份證,資金秒到帳。」
剛好急需用錢的張女士動心了,她點擊連結下載了一個名為「X秒錢包」的類似「小額貸款超市」的APP。
(進入「XX錢包」APP後打開的頁面)
APP內推薦了幾十個小額貸款平臺,平臺介紹大同小異,都是諸如「不上徵信」、「無視黑戶」、「1分鐘到帳」等等,借款額度在2千到5萬不等,日利息最低的只有0.01%。
張女士隨手下載了一個小額貸款平臺,填寫了住址、電話、銀行卡等信息,提交了身份證照片,授權進行了手機運營商認證 。
系統顯示可以借款2000元,她當即點擊「借款」。
果然幾分鐘後資金到帳了,但只有1300元,顯示扣除了700元的「手續費」!
張女士心想,雖然手續費挺高,但借的錢不多,一兩個月也能還上。
但沒過幾天,張女士就接到了催收電話:
原來借款期限只有5天!
張女士這才意識到自己根本沒有仔細閱讀APP裡「複雜」的借款合同。
催收人也給了張女士兩種選擇:
第一種方案「展期」:可以順延5天,但還需繳納服務費700元。
第二種方案「逾期」:逾期一天需繳納「滯納金」360元。
沒辦法,張女士只能選擇看似「優惠」的第一種方案,但問題是700元她也沒有啊。
催收人對張女士的困難也表示「理解」,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
去其他貸款平臺借款還帳……
張女士心想,自己還有欠款沒還上,其他APP還能貸嗎?但對方一番話打消了她的疑慮。
「只要能下款,就證明信用良好,我多推薦給你一些APP,總有能下款的。」
(指導張女士下載其他APP)
於是在對方的指導下,張女士在2個新平臺分別又借款2000元,果然沒費多少周折就順利下款,當然也被分別扣除了700元的服務費,但好歹是把第一個平臺的欠款還了。
但5天後,新貸款的兩個平臺也到期了,張女士只能依葫蘆畫瓢又下載了4個新的APP 借款還帳。
就這樣拆東牆補西牆,欠款就像滾雪球,越滾越大。
20多天後,張女士下載的借款APP達到47個,需要還款金額高達10多萬元且每天仍在增長。
(張女士下載的部分貸款APP)
2
想不還錢?門兒都沒有!
張女士崩潰了。
當她決定不再下載新的APP以貸養貸,卻開始了被暴力催收的噩夢。
想起第一次接到催收電話時的情形,張女士仍然驚恐不已。
「你TM還不還,是不是要讓我爆你通訊錄!」「你親戚朋友就等著被電話轟炸吧!我看你還有沒有臉見人!」
(網絡圖片)
各種各樣的恐嚇、辱罵催收簡訊和電話,讓她不敢接電話,不敢看手機。
更可怕的是,她的家人和朋友也陸續接到了類似電話,深受其擾。
「催收員對我說,認證手機運營商就是為了讀取我的手機通訊錄和調取通話記錄。」
債務越滾越大,催收電話變本加厲,雙重壓力下,陷入絕望的張女士選擇了報警求助。
3
吃人的「超利貸」市場
張女士是被「714」高炮 轟炸了。
「714高炮」是指期限7天或14天,年化利率甚至超過1000%的違規借款平臺。這種平臺不僅在金融業務上觸犯了相關法律,更是滋生了套路貸和暴力催收的土壤。
今年央視3.15晚會就曾曝光了「超利貸」平臺的黑幕。
由於法律規定,年化利率超過36% 就屬於高利貸。為了躲避監管,將高額利息換成「服務費」,就是所謂的「砍頭息」。
催收時,或暗示或明示可以「以貸養貸」。而要還上一個平臺的借款,則最少需要再向兩個新平臺借款。
像張女士這種借了數十個,甚至上百個超利貸平臺的借款者不在少數。
而這就是「套路貸」中最狠的一種,循環套路貸。
「循環」,就是不怕你貸的平臺多,就怕你還款,賺的就是服務費和逾期費。
而循環借款的多個APP,很可能只是一個「公司」的一套「系統」,只是隔幾天換個名字而已。
一旦無法償還,或者停止以貸養貸,借款人迎接的將是無孔不入的催收。
言語、文字、圖片,輕則威脅、侮辱借款人和通訊錄好友,重則P黃圖、利用「呼死你」軟體不斷騷擾。
目前,各地公安機關都將「套路貸」納入新型黑惡犯罪嚴厲打擊。但在巨大的利益誘惑面前,仍有不少地下非法平臺選擇鋌而走險。
一旦沾上「超利貸 」
就是噩夢的開始
可面對魚龍混雜的網貸市場
又有多少人可以分辨
最好的選擇也許就是避而遠之
希望這篇文章
可以幫助到更多的人
認清「超利貸」的真相
不做套路貸的「肥羊」
來源終結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