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記者 林淑芳 黃曉蓉
為了一筆2000元的網貸,泉州市民蘇先生已經到了崩潰邊緣。
近日,蘇先生向海都記者反映自己遭遇網貸「陷阱」,去年10月份通過網購平臺借款2000元,5天利息900元,後來為了償還網貸,不斷向其他平臺借款,還向銀行貸款45萬元,向親戚借款25萬,都未能償還所有網貸,最終遭遇網貸平臺各種暴力催收……
網貸2000元,最終背巨額債務
蘇先生介紹,自己是南安市梅山鎮一家民營企業的員工,平時沒有不良嗜好。
去年10月份,單位延遲發工資,自己手頭又急需用錢。此時,他接到了幾條網貸平臺的簡訊,點擊簡訊連結,蘇先生很快就在網貸平臺「A網貸平臺」借了2000元,扣掉手續費900元,蘇先生實際拿到手只有1100元,還款期為5天。
然而,5天後,單位還是沒發工資,此時,網貸客服又引導他向另外一家網貸平臺「B網貸平臺」借款,借款額4000元,扣掉1800元手續費後,蘇先生實際到手2200元,5天後還款。
錢到手後,蘇先生趕緊償還了第一筆欠款,但是5天後,第二筆借款也到帳了,在網貸客服的引導下,他又向第3、4個網貸平臺「C網貸平臺」、「D網貸平臺」借款5000和6000元,扣掉手續費到手2700、3300元。
「網貸的錢全部用來還網貸,拆東補西。」蘇先生說,到最後,他已經累計向約30個網貸平臺借款,借款期限為5—7天。無法還款時,網貸平臺現是發各種恐嚇簡訊,隨後開始向他手機通訊錄裡的所有親戚朋友打電話,逼他還債。
為了還款,蘇先生也向親戚朋友借款,至今已借下25萬元外債。他還向幾家銀行貸款,總計已經貸款45萬元。即便如此,目前,他還剩下13萬多網貸欠款無力償還。
「根本就還不完,跟無底洞一樣。」蘇先生說,懷疑被平臺欺騙,而且也不堪騷擾,他後來也向南安梅山派出所報案。
事發後,他也希望聯繫平臺方進行協商,但是,他在這些網貸APP平臺上查找,也無法找到網貸平臺所在公司和聯繫方式。每次還款,也都是對方發來QQ號碼,加了QQ號碼之後,按照對方提供的銀行帳號進行匯款。
記者暗訪:多個網貸APP提供借款
根據蘇先生提供的網貸APP,海都記者在手機「應用市場」搜索,都已經找不到。而在「應用市場」搜索網貸,則跳出了數十個網貸平臺。
海都記者下載了「小象貸款」、「借貸匯」2個APP,發現借款都很簡單,日利率為0.05%,借款金額為1—5萬。不過,表面看起來利率與銀行差不多,但是當記者實際要申請借款時,卻要被收取相當於借款金額一半或1/3的手續費,比如3000元借款的手續費達到了1300元。
「平臺寫的利率確實是非常低,跟正規銀行差不多,但主要是砍頭息,比如說我借3000,到手只有1600,五天後就要還3050。」蘇先生告訴海都記者。
隨後,海都記者通過蘇先生提供的網貸平臺QQ號,分別3名網貸客服取得聯繫。當記者表示希望儘快借款時,對方立即發來下載APP的連結,讓記者上平臺操作。
業內起底:惡意壘高本金
業內人士介紹,網上貸款基本都是「利息先付」。假設貸款12萬元,年利率為12%,1年還清。其往往要求一次性先扣除總利息,12*12%=1.44萬元,扣除利息後實際到手:12-1.44=10.56萬元,但借款人仍需每月還款一萬元,分12個月還清,則借款人實際利率高達24%。
「除了利息,還有服務費,違約金等收費名目,惡意壘高借款人本金。」有些平臺號稱一定金額內免息,但需收取一定服務費和押金。比如還款日到了,故意玩失蹤,讓對方還不上錢,以收取對方高額違約金;如借款6000元,分12個月還款,每月500元的分期付款中,規定期內還要付一定的服務費,具體費用根據額度而定,明面上免息,其實還是有費用。
通常貸款公司以「抵押」手機的形式借款,要求讀取借款人的通訊錄,逾期後貸款公司會按照通話記錄騷擾借款人的家人、朋友,甚至要求借款人不斷續期、更換其他平臺借款填窟窿。
此外,一旦逾期償還,違約方除了繳納服務費外,支付的違約金也不容小覷,甚至有以逾貸款總額的每日1%的利息進行追討。
內部人士坦言,很多借款合同沒有經過律師及相關法律機構公證,並不具備法律效力。借款方憑藉掌握著借款人的通訊錄,如聯繫對方的親朋好友等,通常會拿回借款。但如果這些方法無效,遭遇惡意拖欠,他們通常會採取暴力催收的手段:如持續不間斷的電話騷擾,到對方家裡一同吃住;如果金額較大,他們也會通過平臺,把甲方的信息掛上專門討債的網上賣,利用他們討錢。
警方提醒:杜絕濫貸,警惕風險
蘇先生是否遭遇套路貸,還需南安警方進一步調查。
針對套路貸的危害,泉州警方作出提醒。
泉州警方介紹,套路貸包括很多內容,包含校園貸、裸貸、車貸等,它有一種套路在裡面,統稱為套路貸。首先以一個無抵押,放款快,來吸引人,借款人吸引進來後,就會籤下很多不平等違約條款,然後通過各種手段,如手續費、違約金來壘高你的本金。現在各種平臺和小貸公司,大家覺得這個是新的金融模式,其實這可能是新的套路貸,老百姓需要資金的,還是找正規金融機構。
「無力償還的情況下,借款公司會介紹另外的貸款公司,如果另外一個貸款公司你還不了的話,會有第三個貸款公司借錢給你,如此套路下去,都是一伙人款項在支出。」警方介紹,不明就裡的受害者,往往因此陷入環環相扣的套路貸,無法抽身,最終欠下巨額債務。
「套路貸」犯罪的發展蔓延,不僅直接侵害被害人的合法財產權益,而且其中摻雜的暴力、威脅、虛假訴訟等索款手段又容易誘發其他犯罪,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嚴厲打擊「套路貸」違法犯罪活動是泉州公安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打擊重點之一。2018年以來,泉州市各級公安機關開始依法嚴懲「套路貸」犯罪,希望民眾充分了解各類「套路貸」的操作手法和危害,免受放貸人不良行為的侵害。
泉州警方提醒,套路貸在本質上屬於違法犯罪行為,借款本金和利息不受法律保護。「套路貸」背後往往有黑惡勢力滲透其中,受害人應慎重借貸。
【來源:海峽都市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