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第一時間獲取「科學的母嬰育兒知識和有趣的故事」,請您點擊右上角「關注」哦~
文丨小敬媽媽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老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很多人對這句話嗤之以鼻,認為沒有科學依據,但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卻發現好像還真是那麼回事。
尤其是在孝不孝順這個問題上,往往會表現在孩子日常生活的一舉一動中。如果家長不能及時看出端倪並助孩子改正,將來可能會自食苦果。
楊大爺與老伴只有一個獨生子,儘管家裡經濟條件不是很好,但他們對兒子提出的所有要求,都會盡全力去滿足。從小對兒子百般寵溺,家務活也從不讓兒子沾手。
上初中後,兒子進入青春叛逆期,開始學著其他同學攀比。楊大爺非但沒有好好引導,反而一味地滿足兒子,新手機、名牌衣服、鞋,但凡自己能滿足的,都會給兒子買,甚至有時候借錢也不願讓兒子覺得沒面子。
正是因為老兩口的溺愛,將兒子慣成了家裡的「小皇帝」,不僅不懂得尊重父母,稍有一點不順心,就抱怨父母沒能力。
好不容易將兒子含辛茹苦拉扯大,並幫他找了工作成了家。可沒想到,之後楊大爺生病住院,兒子連面都沒露一次,更別說伺候床前和墊付醫療費了。
不僅如此,老兩口還給兒子在城裡買了一套房,卻不願意讓楊大爺夫妻過去同住。如今70多歲了,依然和老伴一塊下地幹活,以補貼家用。
每每提起兒子,老兩口總是長籲短嘆,後悔當初太寵溺兒子了。如今這樣的後果,也算是咎由自取了。
其實,那些長大後不孝順的人,從小就有徵兆,如果父母發現孩子身上出現此類特徵,千萬不要捨不得教育。
1)從小蠻橫任性
凡是被父母溺愛長大的孩子,做事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再加上需求總是被無條件的滿足,因而也就習慣了毫無節制的索取,從而變得自私自利,從不考慮他人感受。
他們認為,所有的人都應該圍著自己轉,對父母的付出和關愛視為理所應當。長大後容易不孝順不說,還有可能成為「啃老族」。
2)抱怨父母沒本事
如果孩子的虛榮心很強,攀比心很重,還時常抱怨父母沒本事,那麼長大後也不會有多大出息。
這樣的孩子不孝順父母不說,內心反而對父母充滿了仇視和怨恨。在生活中遇到任何挫折和失敗,都會習慣性地將責任推卸給他人,甚至埋怨父母沒有給自己一個更好的起點。
3)好吃懶做
很多父母心疼孩子,對孩子一味地嬌慣,且不說讓孩子做家務了,就連孩子的吃飯、穿衣、收拾書包等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不讓孩子做。
其實這並不是對孩子好,反而是在害孩子。如果孩子連最基本的生活常識都沒有,自己的生活都不能自理,那和「巨嬰」也就沒有什麼區別,長大後很可能會成為「啃老族」。
1)教會孩子尊重他人
如果不想讓孩子養成自私自利的性格,就要教會孩子懂得尊重他人。告訴孩子並非所有的人都會以他為中心,即便在家裡也不能想怎樣就怎樣,必須要懂得尊重父母、尊重老人,這是做人最基本的要求。
2)培養孩子的獨立精神
很多父母習慣對孩子大包大攬,除了學習,其他事情都不讓孩子幹。
但是孩子如果不親身經歷,根本無法體會父母的辛苦,更不懂的珍惜如今來之不易的生活。
只有給予孩子獨立成長的空間,讓他們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才能讓孩子慢慢學會獨立,體會到父母的不易。而後,他們才能更加熱愛生活,對父母懷有感恩之心,不至於將來成長為「巨嬰」。
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最關鍵的時期,如果此時父母發現孩子存在不孝的「徵兆」,一定要及時糾正並引導,哪怕是採取強硬態度。否則,等孩子性格基本定型之後,再想改變就難了。
雖說養兒不為防老,但父母含辛茹苦將孩子養大,卻落得一個晚景悽涼,實在令人唏噓。更何況,一個沒有感恩之心的孩子,即便是走向社會,也很難站得穩、走得遠,所以家長必須引起重視。
今日互動話題:各位家長,你們是如何培養自己孩子的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分享!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