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滾現場鄙視鏈,金屬禮怎麼就看不上我愛你了???

2020-12-14 騰訊網

最近播出的《我們的樂隊》中有這樣一張現場圖。

此圖一出,觀眾清一色的「我愛你」手勢就馬上引發了很多搖滾樂迷的不適,並且讓人們再次展開了一場關於「金屬禮」和「我愛你」的battle。

事實上,這不是「我愛你」第一次出現在搖滾樂的現場,也不是搖滾樂迷第一次吐槽「我愛你」。關於這兩個手勢的爭論,好像就從沒有停止過。

而這種爭論的背後也隱隱透露出搖滾現場中一直隱性存在的鄙視鏈。

01

金屬禮的英文詞彙原本是devil horn,直譯過來就是「惡魔角」的意思,沒錯,就是的角,因為看豎起的食指和小指,看起來很像小惡魔的兩個犄角,而且幾乎所有的卡通形象只要加上這對小犄角馬上就會看起來像小惡魔。

真正將這個手勢帶入搖滾樂現場的,是黑色安息日(Black Sabbath)的主唱羅尼·詹姆斯·迪歐(Ronnie James Dio),由於他有意識地反覆將這個手勢作為自己演出時的標誌性動作並且和歌迷進行互動,這個手勢開始被很金屬樂迷接受和認可,並且成為了重金屬音樂現場互動的標誌性手勢。

(黑色安息日:20世紀7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一支重金屬樂隊,成立於英國伯明罕,他們的音樂表現了當時悲觀失望的反戰情緒,充滿憤怒、蔑視和敵對。)

但迪歐這個手勢也並不是自己憑空想出來的,這是他從自己義大利的祖母那裡學來的,地中海地區的人民稱其為 「Malocchio」,他們相信當遇到別人用邪惡的眼神看你時,你就可以向他比出這個手勢來保護自己,對抗惡魔。

後來隨著「金屬禮」被越來越多的金屬樂迷在現場使用,它逐漸從金屬音樂圈泛化到搖滾樂現場,成為一個搖滾現場幾乎通用的手勢,到今天,這個手勢仿佛已經成為了搖滾的一種標誌性符號,成為了一個人們只要談到搖滾就會想到的手勢。

但是「金屬禮」在搖滾現場經常被人和「我愛你」相混淆。「我愛你」和「金屬禮的區別就在於是否將扣在中指和無名指上的拇指放開,豎起拇指就是「我愛你」,反之就是「金屬禮」。

(我愛你)

「我愛你」其實由三個部分組成,在美國的手勢字母中只伸出食指表示「I」,伸出食指和大拇指,表示「L」(LOVE),伸出大拇指和小指,表示「Y」(YOU),簡化連起來伸出大拇指、食指和小指就是 I Love You。

這是一個美國人在日常生活和拍照中都喜歡用的手勢,除了表達愛意,它也泛指「peace&love」表達一種和平和愛的善意,事實上美國60年代的迷幻搖滾樂也曾經深受那當時嬉皮士「peace&love」精神的影響 。

02

但在搖滾現場,「我愛你」對很多搖滾樂迷來講更像是比錯了的「金屬禮」。

因為有很多不了解搖滾樂,不熟悉「金屬禮」的人會混淆這兩個手勢,在現場照貓畫虎把「我愛你」錯當成「金屬禮」,於是「我愛你」逐漸成為了搖滾現場外行露怯,和不專業不了解的典型代表。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搖滾樂迷會吐槽開頭那張圖片中觀眾的集體的「我愛你」手勢,當節目組在前面鋪墊了一系列搖滾話題之後,鏡頭轉向激動的觀眾,卻舉起的是清一色的「我愛你」,這確實令人感到一絲尷尬。

不過這種尷尬也不是第一次出現了,比如曾經的歌手節目中要唱一首搖滾歌曲的張宇。

但所有的事情都不是絕對的,有沒有人會在搖滾現場比「我愛你」還不會被嘲笑呢?

這個名字響亮到即便是不聽搖滾的人也耳熟能詳:Beyong。

作為中國八九十年代的搖滾巨星,beyong不僅曾經承載了那個時代的青春記憶,即便是在今天,他們的作品也沒有隨著時間褪色,從《海闊天空》到《真的愛你》,這些經典老歌即便是今天的年輕人也一樣耳熟能詳,相比較搖滾的金屬禮,beyong更喜歡和歌迷比出「我愛你」這個手勢。

如果說「金屬禮」是黑色安息日的標誌手勢,那麼「我愛你」就是beyong的標誌。很顯然beyong樂隊不可能分不清「金屬禮」和「我愛你」,他們只是更想像向歌迷傳遞「我愛你」這個手勢背後的「peace&love」這層意思。

也沒有人會因為beyong使用「我愛你」而嘲笑他們,Beyong難以撼動的經典地位顯然賦予了他們某種權威性,沒有人會跳出來指著beyong說你這個手勢不搖滾,因為這樣又會讓自己陷入鄙視鏈的底端。

儘管鄙視鏈的存在沒有任何意義,但它確實存在於標榜平等自由的搖滾樂內部,從聽音樂的偏好到現場的行為,一條看不見的鄙視鏈一直存在著,「金屬禮」和「我愛你」的爭論不過是這條鄙視鏈中微不足道的滄海一粟。

年復一年,只要有搖滾現場演出的地方,就永遠有樂迷在吵架:喜歡pogo喜歡開火車的樂迷看不上站著不動的樂迷;喜歡聽重金屬玩死牆的觀眾嘲笑小清新的現場;比「金屬禮」的觀眾討厭比「我愛你」的;不喜歡拍視頻的討厭那拿著手機錄視頻、拍照片的樂迷;甚至老樂迷看不起新樂迷更看不起看綜藝愛上搖滾樂的……而所有的看不上和不喜歡背後,其實就是一條隱性的搖滾現場鄙視鏈。

03

這條現場鄙視鏈往往還不是單向的,它是雙向、甚至雜亂無章的。說白了,其實誰看誰都不順眼。就像只想站著好好聽首歌的樂迷抱怨自己被擁擠推搡,反過來玩跳水的樂迷抱怨前排觀眾像木頭跳水不接……

這些聲音之間的恩怨糾纏從來就沒有停止過,也從來無法辯論出一個令人滿意的結論。很多的爭論甚至最後會超出就事論事的範圍,轉化為人身攻擊和互相仇恨。最終的結果往往是想跳起來玩的觀眾並不盡興,然後抱怨時代變了,現在大家都不搖滾了;想站著好好聽歌的觀眾也被擠得東倒西歪並沒有得償所願。一年一年的時間過去,我們每年都在爭論,每個人的現場體驗卻並沒有什麼改變。

其實將心比心地想一想,喜歡聽什麼音樂,在現場怎樣聽音樂,這完全是每個人的自由選擇。樂迷們只有放下自己鄙視鏈中的優越感,互相尊重彼此的選擇,才有可能好好享受演出,讓大家都玩得盡興。

如果喜歡pogo喜歡開火車的樂迷能在自己的嗨的時候注意人群的密度,掌握好分寸,不隨意衝亂撞那些站著不想動的樂迷;

如果站在前排的樂迷碰到跳水的樂迷都能善意地抬手接一下,不想玩的樂迷看到pogo的樂迷也能善意地讓一下,給他們一點空間;

如果下次再看到有人在現場舉「我愛你」的時候搖滾迷樂們能善意溫和地說一句:「嘿,你這個是我愛你哦」而不是罵別人傻逼;

如果那些就是想比「我愛你」的樂迷也說一句:「謝謝提醒,但我就是想比我愛你。」

至於那些喜歡喜歡拍照錄像的樂迷,只要不惡意遮擋他人的視線,在現場拍照錄影又有何不可呢?

搖滾樂不是「祖宗之法不可變」的老頑固,也從來不是只有一種答案的聲音,今天我們喜歡的「金屬禮」、「跳水」、「pogo」、「mosh」也都是隨著搖滾現場的發展而出現的產物,從本質上講,這和今天的樂迷用智慧型手機拍照錄影記錄現場沒有什麼差別,不過是時代使然出現的新現象罷了。

只要不違反場地規定、不幹擾他人,我們不應該懷著偏見去評判別人用什麼方式看演出。真正的「搖滾」可以接受「我愛你」peace&love的含義也包容那些善意友好的錯誤。讓每個人都享受好的音樂現場,真的沒有那麼難。

鄙視鏈的出現也許是出於人類尋找歸屬感和安全感的需要,也許是為了標榜自我的某種個性,但鄙視鏈就像一個怪圈,循環往復沒有盡頭,一旦心懷偏見踏入其中,就會開啟無休止的輪迴,無論你怎樣努力,最終都會淪為這個鏈條的底層,從來就沒有真正的贏家。

其實,關於「金屬禮」和「我愛你」,我聽過一個很浪漫的真實故事。

某次在萬青的音樂節現場,當女孩舉起「我愛你」的時候,身邊的男孩開始和她苦口婆心地解釋什麼是「金屬禮」什麼是「我愛你」。

「你看前面幾個人都是我這樣的。」她不服氣。

「那是因為他們傻呀。」他說。

「那你是不是覺得我和他們一樣傻?」她的聲音低了下去。

他看了她一眼,默默把高高舉起的「金屬禮」降下來,抬起了緊緊扣住中指和無名指的大拇指,在她面前比出了一個「我愛你」。

我們不能停止浪漫

相關焦點

  • 看了這麼多音樂節你了解什麼是pogo、跳水、死牆、開火車嗎
    現場手勢:金屬禮vs我愛你搖滾樂現場有兩種常見的手勢,一種是「金屬禮」,另一種是「我愛你」。這是「金屬禮」,又叫惡魔角。最早使用於金屬現場,後來逐漸泛化到多種風格的搖滾樂現場,並且逐漸成為了搖滾樂的代表性符號。這是「我愛你」。
  • 常見搖滾手勢大賞
    現在觀看一場搖滾樂隊的Live一點也沒有門檻,二三線城市基本都會有一兩個Livehouse可以演出。隨著這兩年樂隊文化的興起,搖滾樂的群眾基礎越來越龐大,所以搖滾現場的包容性也越來越高,比如下圖中的演出現場,你最少可以看到5,6種手勢。
  • 「我愛你」手勢、「撒旦」手勢傻傻分不清?
    其中黃圈代表的是「我愛你」的意思,紅圈則表示搖滾樂中的金屬禮。   何為「我愛你」手勢?   「我愛你」的手勢與「金屬禮」只差一個大拇指的距離。
  • 《樂隊》火了,在音樂現場你需要知道這幾種手勢
    歌手Pink比出金屬禮。歌手順子在演唱中比出「love」手勢。昆汀(右)參加《無恥混蛋》放映活動比出「愛」的手勢。【漲姿勢】隨著《中國新說唱》《樂隊的夏天》等音樂綜藝的火熱,中國的現場音樂市場也是越來越大。作為觀眾,看演出的時候往往手沒事幹,抬起手比出一些手勢來和臺上交流就成了一種剛需。可是流行音樂發展至今,許多相關的手勢已經形成了一套比較成熟的語言體系,有的新朋友在看音樂節的時候不知道怎麼比手勢,比錯了還會鬧笑話。
  • 衣食住行都有鄙視鏈,看看你在哪一端
    你永遠無法知道,下一條鄙視鏈會出現在哪裡。最近,一張羽絨服的鄙視鏈圖火遍了網絡。這類圖表,一般呈金字塔形狀,處在塔尖的往往自我感覺特別牛,而越往塔下走,越受上一級歧視。還有誰?牛叔找了找,這才發現,衣食住行都存在鄙視鏈!
  • 為什麼搖滾名人堂看不上Radiohead?
    這麼說吧,如果你希望2018年的搖滾名人堂最終入選名單是具有突破性的,那麼你可能會對12月13號的結果表示失望。與之相反的是,搖滾名人堂的選民們再次從經典搖滾熱單製造者樂隊清單中做出了他們的選擇:The Moody Blues、恐懼海峽(Dire Straits)、The Cars和邦喬維(Bon Jovi)。
  • 開學第一課,教你解鎖拍照新手勢!
    在這裡如果你只會單手比心那你就要好好聽聽開學第一課了今天我們要學的是激情四射嗨到爆的搖滾手勢慢慢地,這個手勢在各大搖滾音樂節上逐漸流行開來,成為金屬搖滾現場的代表性手勢。愛與和平這個手勢其實歷史很悠久了,早在70年代搖滾樂呼喊著Love&Peace(愛與和平)的口號之時就已開始風靡,許多樂隊的樂手都使用這一手勢,德國的Rock AM Ring搖滾音樂節就是以此為標誌。
  • 豪車之間也有鄙視鏈,檔次分明,你看得懂嗎?
    要知道現在在汽車界也是有鄙視鏈的。一般來說開豪車的車主們容易看不起開合資車的,而那些喜歡開合資車的車主又容易看不上開國產車的。其實不僅是汽車品牌有鄙視鏈,對於汽車配置,大家也是有想法的。後驅的看不起前驅,原廠改裝的看不起汽配城改裝的,總之在大家心裡都有一個比較的標準。先我們來聊聊在豪車間的鄙視鏈,很多開勞斯萊斯的車的人會看不起開賓利的。
  • 鄙視鏈!扎心了,你可能在最底層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鄙視鏈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生活中突然就存在著各種奇奇怪怪的鄙視鏈怎麼就被人「鄙視」了呢?是袁隆平爺爺把你們餵得太飽、閒的嗎?來,和小編一起看看那些吃飽了撐的衍生出來的鄙視鏈吧~朋友圈鄙視鏈:音樂會>曬書>秀恩愛/曬娃>美顏自拍>曬包曬吃>微商代購>謠言/雞湯/震驚
  • 迷笛跨年音樂節被叫停,搖滾死了?
    迷笛音樂節作為中國最老牌的現場,被很多搖滾樂迷稱為「烏託邦」,每年都會有上萬人因為「迷笛」而聚到一起。對喜歡看聯歡晚會的中國大眾來說,我們都是少數人。然後,我看到現場所有樂迷高舉著「金屬禮」,一動不動的金屬演出。滾君覺得,這個現場能被評為「2017年國內最佳搖滾現場」之一了,因為它代表所有想讓搖滾樂變得更好的人的期望。
  • 古典看不起搖滾,搖滾看不起流行:我找到華語音樂鄙視鏈的原因
    當時的內地樂壇還處在前輩們開創的搖滾,再到民謠樂的風潮當中。音樂市場上的音樂人,基本又都向港臺樂壇看齊。這個標誌性事件,便是《中國好聲音》和《我是歌手》過後獲得巨大的成功。原先的華語音樂和音樂人,需要港臺音樂產業包裝才能火遍大江南北,徹底變成需要登上中國綜藝節目,才能火遍全中國的狀態。上面是華語音樂發展的大致情況。現在,我們回到大家不喜歡現在的華語音樂。
  • 在水果味江小白面前,酒鬼們的鄙視鏈斷了
    音樂圈有古典鄙視搖滾,搖滾鄙視民謠,民謠鄙視流行的鄙視鏈怪現狀。鄙視來鄙視去,其實到了最後往往都是調侃。一個穿著ACDC主題T恤的滾青,失戀時候也得聽聽張信哲療傷。酒圈也同樣如此。如果拋開儀式感不談,兩者其實各有利弊,給你盲猜你多半會錯。只能說,有錢人的生活就是這麼樸實無華且枯燥。作為紅酒圈的兩大陣營,「舊世界」和「新世界」內部也同樣存在著各自的鄙視鏈。在「舊世界」的體系下,膜拜酒大於一級酒莊酒大於二級酒莊酒…大於五級酒莊酒大於散戶酒。還有些老地圖炮直接根據產地國,一開口就是法國酒好於義大利酒好於葡西酒的論調。
  • 世上為何會有「偽搖滾」這種東西?搖滾迷為何總熱衷於「打假」?
    是的,「打假」是聽搖滾的人最愛幹的一件事,一言不合就給人貼上「偽搖滾」的標籤。相比「打假」,他們對「審美」反而沒那麼苛刻。也就是說,好不好聽倒是其次,但絕不能聽到假的搖滾。就好比是去商場買東西一樣,劣質產品可以容忍,但你把豬肉丸當成牛肉丸賣給我,就不能忍。
  • 想擊潰無處不在的鄙視鏈?只能靠自己!
    無論你從事何種職業,只要你是要和人打交道,只要你承認自己是個凡人有這樣那樣的缺點,那你就擺脫不了無處不在的鄙視鏈。 鄙視鏈這玩意兒時時刻刻都在折磨一個人的自尊心,但每個人又都離不開這個鄙視鏈。因為這個「法寶」實在可以幫你取得「精神勝利」,讓你獲得「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心理慰藉。
  • 搖滾型男史蒂麥可 情人節獻上音樂禮物《我愛你》
    2月5日,曾獲邀為傳奇搖滾樂隊Bon Jovi(邦喬維)「Lost Highway」擔任世界巡迴演唱會的開場嘉賓的英倫搖滾型男Stewart Mac(史蒂麥可)將為歌迷帶來今年情人節最能俘獲人心的音樂禮物--《我愛你》。
  • 抖音三年前你看不上我怎麼拍 步驟流程教學超簡單詳細
    每次刷都抖音,都會被安利幾首很好聽的歌曲,然後還有很多有趣的視頻,來看看抖音三年前你看不上我三年後你還是看不上我怎麼拍?  抖音黃色那個面總是有很多「戲精」給我們帶來搞笑的視頻,為我們增加了很多的歡樂,來看看抖音三年前你看不上我三年後你還是看不上我怎麼拍?
  • 樂器界的鄙視鏈憑什麼存在?
    所謂鄙視鏈,就是一層一層向下鄙視的鏈條,一級鄙視一級,一級瞧不上一級。中產階級有「教育鄙視鏈」,沒有英文名、看喜羊羊的在鄙視鏈末端;相親有「相親鄙視鏈」,海歸女博士、屬羊的在鄙視鏈末端。這種現象在音樂界更是廣泛存在——聽古典音樂的瞧不上聽搖滾的,聽搖滾的瞧不上聽民謠的,聽民謠的瞧不上聽主流流行音樂的,聽主流流行音樂的又會瞧不上那種一聽《小蘋果》就聞歌起舞的。還有,在音樂學院裡,西洋樂鄙視民樂類,古典類鄙視流行類,表演類鄙視理論類等等。
  • 朱嘯虎"不投60後"引爆創投圈鄙視鏈?其他投資人怎麼說
    這次是關於創業者的年齡,以及投資圈內的鄙視鏈。事件經過今日一條來自聯友電訊董事長、60後創業者王學宗的朋友圈截圖刷了屏。王學宗稱,「朱嘯虎和他的助理,當著我的面,在桌子前很嚴肅地說,我不投資六零後。問題是:老子是你請來坐在你面前的,我也沒有主動問你要投資呀!你得瑟什麼!
  • 《縫紉機樂隊》的搖滾彩蛋居然有20多個!丫不是尬躁是真躁啊
    三、搖滾,應該只是裝點噱頭賣賣情懷,畢竟國內搖滾樂受眾不是大群體,這又趕上廝殺激烈的國慶檔,大家不是去看開心麻花就是去看成龍打架,大哥你整搖滾你整它有啥用啊?我懷著這樣的偏見走進影院, 看完之後不得不承認我錯了,completely錯了。
  • 鄙視鏈無處不在,音樂界的鄙視鏈引人爆笑
    生活中的鄙視鏈無處不在。比如,上大學,985的鄙視211的,221的鄙視普通一本的,一本的鄙視二本的,二本的鄙視三本的,三本的鄙視專科的,專科的小哥哥小姐姐都是自黑(此處應有狗頭保命)。但是,音樂界其實也是有鄙視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