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心肺復甦學專業委員會工作會議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心肺復甦學專業委員會的全國委員、中國心肺復甦培訓中心負責人等100餘人齊聚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共同為破解中國心肺復甦「存活率低、普及率低、設備配置率低」這一」三低」窘境進行建言獻策。
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心肺復甦學專業委員會於2015年3月21日在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原武警總醫院)正式成立,過去3年多時間裡,在主任委員王立祥的帶領下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心肺復甦學專業委員會頒布了《中國心肺復甦專家共識》、《中國心肺復甦培訓專家共識》、《中國公眾心肺復甦衛生健康指南》和《靜脈血栓栓塞性心搏驟停指南》等7部標準與指南,創建了《醫學參考報心肺復甦學頻道》和《醫學參考報全科醫學與精準健康傳播頻道》2個學術刊物,牽頭髮起了「全國心肺復甦進億家精準健康工程」和「百千萬億平安精準健康工程」2大惠民工程,建立了全國370餘家心肺復甦醫教研基地和53家心肺復甦培訓中心,培訓心肺復甦導師4000餘名,為國家心肺復甦事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王立祥提出的《中國心肺復甦1+X+Y+Z計劃》,以「復甦科學理論創新—立言、心肺復甦科技轉化創新—立基、心肺復甦科普惠民創新—立眾」三大戰略為主線,總結規劃了心肺復甦未來發展(1+X)方案、(1+X+Y)方案、(1+X+Y+Z)方案。此次由醫學泰鬥程顯聲教授,王立祥教授,米玉紅教授共同領銜的《中國心肺復甦專家共識之靜脈血栓栓塞性心搏驟停指南》及《 中國心肺復甦導師培訓(1+X)——靜脈血栓栓塞性心搏驟停指南高級課程班》是心肺復甦未來發展(1+X)方案的典範;副主委李靜作《中國心肺復甦培訓中心建設》工作進展報告,通過歷史回顧、成長曆程、工作展望三個方面,匯報了中國心肺復甦培訓中心在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心肺復甦學專業委員會的領導下所開展的培訓中心建設,對學員情況、師資隊伍、報導宣傳等方面進行了數據分析,為下一步的創新機制、模塊架構、標準課程、多元教學、平臺運營等方面的建設作出思考;副主委餘濤作《中國心肺復甦培訓管理與發展》工作報告,圍繞培訓目標、教程、師資、設施、對象、考核、證書、質控體系等8個方面對下一階段心肺復甦培訓提出構想和思考;副秘書長米玉紅對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二級機構管理辦法進行宣讀,並強調了專委會的管理規定;副秘書長劉亞華匯報了《醫學參考報心肺復甦學頻道》的建設情況,並對組織評選2018年度心肺復甦「十大新聞人物和十大新聞事件」作出部署安排;
在隨後的討論會上,來自遼寧的暴繼敏、廣東的張文武、重慶的屈紀富、陝西的杜俊凱、甘肅的楊蓉佳、寧夏的賈學軍、內蒙古的陳秋霞、河北的張瑛琪、山東的姜篤銀等,結合自身實際工作談及在突破中國心肺復甦「存活率低、普及率低、設備配置率低」這一「三低」窘境方面的體會,以及如何落實好《中國心肺復甦1+X+Y+Z計劃》等方面提出建議和計劃。(李鑫、劉亞華、餘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