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天津1月19日電 昨日,天津市舉辦了公眾心肺復甦技術能力建設啟動會,由天津市衛生健康委等11部門聯合制定的《天津市公眾心肺復甦技術能力建設實施方案(2019-2021年)》正式啟動。據介紹,天津市在全國率先啟動公眾心肺復甦技術能力建設,將利用3年時間,建立公眾心肺復甦技術標準化的培訓體系和人員能力評定體系,使公眾真正掌握心肺復甦技術操作,具備現場救助能力,降低心臟猝停死亡率。
數據顯示,我國心臟猝死的發生率為41.84/10萬,搶救成功率不足1%,每年有54.4萬人死於心臟驟停。天津市心源性猝死生率為70.05/10萬,每年死亡人數超過1萬人,心源性猝死呈現出發病率高、發病年齡低的危險趨勢,其中,中青年猝死佔到全部猝死人數的30%,這為家庭、社會帶來了不可估計的傷害。事實上,有90%的心臟驟停發生在公共場所、家庭等醫院以外的場所,處於事發現場的家人、同伴、路人等非專業人員在第一時間實施的心肺復甦對於患者的救助至關重要。心源性猝死患者的院前急救有「黃金四分鐘」之說,如果能在四分鐘內開始心肺復甦救助,患者生存率可達50%。因此,掌握心肺復甦技能已經成為現代社會公眾保護身邊人的必備技能之一。
此次,天津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市教育委員會、市科學技術局、市公安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交通運輸委員會、市文化和旅遊局、市體育局、市總工會11個部門聯合開展公眾心肺復甦技術能力的建設,是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和市委、市政府《關於推進健康天津建設的實施意見》的實際行動,通過建立心肺復甦技術標準化的培訓體系,使公眾真正掌握心肺復甦技術,能夠現場實施有效救助,降低心源性猝死率。
隨著項目的啟動,天津市公眾心肺復甦技術能力建設進入培訓階段,認證專家委員會的成立也推動了標準化培訓體系的建立。首批參與心肺復甦技能培訓的市民將接受專業人員的小班式指導與培訓,在為醫務人員進行專業培訓的優質基地對心肺復甦技能實施反覆練習與訓練。為保證培訓質量,此次天津市還特別制定了適合公眾的學習教材,該教材以簡潔、通俗易懂的語言配合演練視頻,即使是毫無醫學基礎的市民,也能通過學習掌握心肺復甦的救助技能。為讓受訓者真正掌握心肺復甦技術,培訓還委託第三方專業機構建立了公眾心肺復甦評定認定體系,實現培訓與考核相分離的管理機制,嚴格把控培訓質量。為鼓勵持證市民對於身邊突發心源性猝死人群實施心肺復甦救助,天津還將為持證者給予意外保險的保護,打消他們在救助時的後顧之憂。
衛生、教育、科技、公安、交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服務業等作為與心源性猝死接觸更高的行業將率先參與此次培訓。同時,天津還要將公眾心肺復甦培訓納入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公需課程,以提升企事業單位職工的心肺復甦能力。目前,天津全市已有6000名公安幹警、2萬名在職教師、2.1萬名客運與公共運輸工具的駕駛員、機場、車站、地鐵站、客運站工作人員等行業職工即將接受心肺復甦技術能力的培訓。
(責編:孫一凡、王浩)
濱海高新區按下未來五年高質量發展快進鍵高新區將認真貫徹市委、區委的決策部署,用汗水澆灌收穫,以實幹篤定前行,在加快建設「五個現代化天津」和「繁榮宜居智慧的現代化海濱城市」的實踐中,擔當高新責任、展現高新作為、做出高新貢獻,奮力譜寫新時代自創區建設新篇章!【詳細】
15個委辦局曬出「民生成績單」各委辦局主要負責人先後走進直播間,圍繞民生熱點問題,與群眾代表、聽眾、網友和專家學者交流互動,傾聽群眾意見、訴求,現場回應群眾關切,讓各部門能夠直接聽民意、解民憂、紓民怨,為改進工作提供參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