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在全國率先啟動公眾心肺復甦術培訓

2021-01-19 天津頻道

人民網天津1月19日電 昨日,天津市舉辦了公眾心肺復甦技術能力建設啟動會,由天津市衛生健康委等11部門聯合制定的《天津市公眾心肺復甦技術能力建設實施方案(2019-2021年)》正式啟動。據介紹,天津市在全國率先啟動公眾心肺復甦技術能力建設,將利用3年時間,建立公眾心肺復甦技術標準化的培訓體系和人員能力評定體系,使公眾真正掌握心肺復甦技術操作,具備現場救助能力,降低心臟猝停死亡率。

數據顯示,我國心臟猝死的發生率為41.84/10萬,搶救成功率不足1%,每年有54.4萬人死於心臟驟停。天津市心源性猝死生率為70.05/10萬,每年死亡人數超過1萬人,心源性猝死呈現出發病率高、發病年齡低的危險趨勢,其中,中青年猝死佔到全部猝死人數的30%,這為家庭、社會帶來了不可估計的傷害。事實上,有90%的心臟驟停發生在公共場所、家庭等醫院以外的場所,處於事發現場的家人、同伴、路人等非專業人員在第一時間實施的心肺復甦對於患者的救助至關重要。心源性猝死患者的院前急救有「黃金四分鐘」之說,如果能在四分鐘內開始心肺復甦救助,患者生存率可達50%。因此,掌握心肺復甦技能已經成為現代社會公眾保護身邊人的必備技能之一。

此次,天津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市教育委員會、市科學技術局、市公安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交通運輸委員會、市文化和旅遊局、市體育局、市總工會11個部門聯合開展公眾心肺復甦技術能力的建設,是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和市委、市政府《關於推進健康天津建設的實施意見》的實際行動,通過建立心肺復甦技術標準化的培訓體系,使公眾真正掌握心肺復甦技術,能夠現場實施有效救助,降低心源性猝死率。

隨著項目的啟動,天津市公眾心肺復甦技術能力建設進入培訓階段,認證專家委員會的成立也推動了標準化培訓體系的建立。首批參與心肺復甦技能培訓的市民將接受專業人員的小班式指導與培訓,在為醫務人員進行專業培訓的優質基地對心肺復甦技能實施反覆練習與訓練。為保證培訓質量,此次天津市還特別制定了適合公眾的學習教材,該教材以簡潔、通俗易懂的語言配合演練視頻,即使是毫無醫學基礎的市民,也能通過學習掌握心肺復甦的救助技能。為讓受訓者真正掌握心肺復甦技術,培訓還委託第三方專業機構建立了公眾心肺復甦評定認定體系,實現培訓與考核相分離的管理機制,嚴格把控培訓質量。為鼓勵持證市民對於身邊突發心源性猝死人群實施心肺復甦救助,天津還將為持證者給予意外保險的保護,打消他們在救助時的後顧之憂。

衛生、教育、科技、公安、交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服務業等作為與心源性猝死接觸更高的行業將率先參與此次培訓。同時,天津還要將公眾心肺復甦培訓納入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公需課程,以提升企事業單位職工的心肺復甦能力。目前,天津全市已有6000名公安幹警、2萬名在職教師、2.1萬名客運與公共運輸工具的駕駛員、機場、車站、地鐵站、客運站工作人員等行業職工即將接受心肺復甦技術能力的培訓。

(責編:孫一凡、王浩)

推薦閱讀

濱海高新區按下未來五年高質量發展快進鍵高新區將認真貫徹市委、區委的決策部署,用汗水澆灌收穫,以實幹篤定前行,在加快建設「五個現代化天津」和「繁榮宜居智慧的現代化海濱城市」的實踐中,擔當高新責任、展現高新作為、做出高新貢獻,奮力譜寫新時代自創區建設新篇章!【詳細】

15個委辦局曬出「民生成績單」各委辦局主要負責人先後走進直播間,圍繞民生熱點問題,與群眾代表、聽眾、網友和專家學者交流互動,傾聽群眾意見、訴求,現場回應群眾關切,讓各部門能夠直接聽民意、解民憂、紓民怨,為改進工作提供參考。【詳細】

相關焦點

  • 青島市政協委員李振:建立公眾心肺復甦急救培訓管理體系
    半島記者 肖玲玲 劉笑笑 王麗平李振此次帶來的提案中,包括一個普及公眾心肺復甦急救的內容。心肺復甦術簡稱CPR,是針對驟停的心臟和呼吸採取的救命技術。目的是為了恢復患者自主呼吸和自主循環。一方面,建議建立公眾心肺復甦急救培訓管理體系。
  • 院外成人心肺復甦術(CPR)步驟口訣
    心臟驟停一旦發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時地搶救,4至6分鐘後會造成患者大腦和其他人體重要器官組織的不可逆的損害,因此心搏驟停後的心肺復甦術(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必須在現場立即進行。
  • 世界急救日:心肺復甦術適合哪些人?怎麼操作?
    9月14日是世界急救日,家庭醫生在線特地採訪了醫生,來為大家解答一些關於「心肺復甦術」的疑惑。心肺復甦術適合於什麼人?心肺復甦中經常被用到的兩個急救動作就是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其實電擊除顫也是心肺復甦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隨著自動體外除顫儀(AED)的逐漸普及,一些公共場所會配備AED,若在搶救過程中能及時用上,將大大提高搶救的效率。
  • 遼陽實踐基地心肺復甦救護術培訓分享會
    繼區教育局工會聘請遼化醫院心內科醫生各學校教師代表進行心肺復甦急救知識講座後,9月4日實踐基地王忠利等8名接受培訓的教師趁熱打鐵,與全體教師進行心肺復甦術培訓後的分享與實踐。實踐基地老師經過專業培訓2017年率先向中小學生以正式課程的形式普及,已經有近1200多名學生受教。
  • 讓重點人群掌握心肺復甦技術,天津要用三年時間做好這件事
    記者 張雯婧 谷嶽 1月18日,我市在全國正式啟動公眾心肺復甦技術能力建設,將利用3年時間,建立公眾心肺復甦技術標準化的培訓體系和人員能力評定體系,使公眾真正掌握心肺復甦技術操作,具備現場救助能力,降低心臟猝停死亡率。
  • 中國心肺復甦周2020 | 少年強則國強,心肺復甦成「救」健康
    「中國心肺復甦周」倡議心肺復甦(以下簡稱CPR)培訓需全民普及,提議將每年6月1日-7日設為「中國心肺復甦周」,希望通過心肺復甦周的設立,培養民眾急救意識,培訓更多「第一目擊人」,提高院外心臟驟停存活率,吸引更多社會資源投入,改善我國心源性猝死現狀。
  • 「中國心肺復甦周」在東方會上正式啟動
    「中國心肺復甦周」倡議心肺復甦(以下簡稱CPR)培訓需全民普及,提議每年6月1日-7日設為「中國心肺復甦周」,希望通過心肺復甦周的設立,培養民眾急救意識,培訓更多「第一目擊人」,提高院外心臟驟停存活率,吸引更多社會資源投入,改善我國心源性猝死現狀。
  • 心肺復甦術(CPR)教學
    「安全生產月掌上微課堂」系列欄目今天給大家帶來第四期,這期是由元翔福州空港社區醫院編寫的《心肺復甦術
  • 心肺復甦術(CPR)
    最近被拼多多的負面新聞刷屏其中有一條讓人特別惋惜一名23歲拼多多女員工凌晨加班意外猝死看到她才1998年出生跟裡致也是同一年不禁心有戚戚而中國每年有近55萬人死於心臟驟停但是有關猝死的搶救方法和具體步驟卻不能一一詳述這篇文搬運心肺復甦常識
  • 首部《2018 中國心肺復甦培訓專家共識》發布
    來源:新華網近日,中華醫學會災難醫學分會學術年會暨四川大學華西緊急醫學救援國際高峰論壇召開,為推動中國心肺復甦的技術培訓和科學普及,在中國心肺復甦科學普及教育分論壇上發布了首部《2018中國心肺復甦培訓專家共識》。
  • 心肺復甦納入教育內容:孩子從小掌握心肺復甦術,很有必要
    心肺復甦納入教育內容,走進課堂,成為中小學生學習內容。毫無疑問,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加重中小學的學業負擔。但是,這是必要的補課,必須支持。心肺復甦術簡稱CPR,是針對驟停的心臟和呼吸採取的救命技術,目的是為了恢復患者自主呼吸和自主循環。
  • 陳瑋代表:商場影院等應有一定員工掌握心肺復甦術並每年考核
    以學生、消防員、警察、軍人、公務員等特殊人群培訓為先導,開展心肺復甦術進學校、進軍營、進社區的「三進工程」;健身房、影院、商場、KTV等所有面向大眾的機構營業前須有一定比例的員工通過急救培訓——全國人大代表、浙江衢州市柯城區人民醫院危重症救治中心主任陳瑋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將提出《關於推廣普及急救知識技能
  • ...心肺復甦術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 AED 生命支持 技能-上海頻道...
    醫學專家說,急救並非專業人士的專利,普通人花5分鐘掌握簡易的心肺復甦技能或許就挽救一條生命。  今天上午,全球兒童安全組織、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和地鐵六號線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站共同攜手啟動「拯救生命你也可以——5分鐘學習心肺復甦項目」。此項目通過5分鐘學習心肺復甦視頻,向市民普及心肺復甦技能,6號線兒童醫學中心站的小茜童樂園也將作為項目基地,每月舉辦一期全天的現場公益操作指導。
  • 心肺復甦術,是大、中、小學生都應該掌握的技能
    心肺復甦術,是大、中、小學生都應該掌握的技能 2020-06-04 0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心肺復甦術,每個人都應該掌握的技術
    心肺復甦術,每個人都應該掌握的技術 2020-04-13 11: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教育部答覆:大中學生將學習心肺復甦技術
    其中全國人大代表莊建關於在大中學生中普及心臟復甦術的建議,更是得到教育部的直接答覆——將心肺復甦、創傷救護內容納進高校健康教育,在大中學生中推進普及心肺復甦技術培訓。「起死回生」,但目前我國只有醫務人員、軍警、消防隊員等接受相關訓練,絕大部分公眾覺得很難學不敢碰。
  • 國際公認高質量心肺復甦術(HQCPR)知識技能培訓走進比亞迪工業園
    深圳作為一個擁有2200萬人口的特大型城市,公共急救培訓知識普及率尚不足1%,遠遠低於國際社會普遍的10%的普及率。國際上把急救進行有效的心肺復甦定義為「黃金4分鐘」,他將為挽回一個生命贏得至關重要的時間。
  • 第21期中國心肺復甦培訓導師班在重慶舉辦
    近日,第21期中國心肺復甦培訓導師班舉辦,每期培訓班都是對《2016中國心肺復甦專家共識》、《2018中國心肺復甦培訓專家共識》、《中國公眾心肺復甦衛生健康指南》這三部具有中國特色的原創理論體系的進一步實踐和升華,展現出了中國智慧、中國智造、中國智能的中國特色。
  • 公眾心肺復甦指南,人手一份
    當有人突然倒下,目擊者(或第一反應人)立即識別並進行高質量的心肺復甦(按壓、通氣和電除顫)是成功救命的關鍵。如果患者還是沒有反應,且呼吸停止(胸廓沒有起伏)或異常超過5秒鐘,我們就可以認定為心跳驟停,就應立即啟動急救系統,開始心肺復甦。 有時患者可以表現為無意識的全身抽搐,伴全身癱軟,這也是心跳驟停。與癲癇發作不同,患者不會出現全身肌肉的僵硬、強直,而且抽搐停止後患者可不會恢復自主呼吸和意識。
  • ——心肺復甦技能全民普及從學校實現的奠基人
    其「心肺復甦胸外按壓指導儀」通過它對培訓人按壓頻率和力度等進行指導,也擺脫了心肺復甦術學習培訓就要靠在模擬人上艱難練習的傳統,使心肺復甦術便捷地被大眾所掌握。 已過花甲之年的蔣克平,深深了解:要想挽救更多人的生命,「普及公眾急救技能」是重中之重的任務。心肺復甦術的普及率已成為國家文明的象徵。據統計:在西方發達國家,心肺復甦術的普及遠遠超過我國普及率。如美國,是總人口的1/3;英國是40%;德國是80%,而我們中國普及率還不到總人口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