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隋朝的大業年間,右驍衛將軍長孫晟擅長騎射,出身在名門望族之中。而長孫這個姓氏起源於北魏的皇族拓跋氏,因為他們祖先擔任過宗室長,故改姓為了長孫氏。長孫晟的女兒長孫氏從小就喜歡讀史書,以古人的善惡來規範自己的言行,她待人也是彬彬有禮,贏得了人們的一致稱讚。而長孫氏喜歡看書和他的哥哥長孫無忌的教導有著很大的關係,長孫無忌很好學,博覽群書。原來在長孫晟去世了之後,長孫氏的哥哥長孫無忌就被舅父高士廉給收養了。高士廉很有才華和修養,曾為隋朝的顯官。
在公元614年的時候,方圓幾十裡都知道長孫將軍家裡出了美女,而且聰明過人,因此上門提親的人很多。在封建社會中,人們都非常的看重婚姻的作用,正因為看得太重,所以說婚姻的決定權不能掌握在年青人的手裡,大多數都是由父母來決定的。在古代的社會中,通婚是一種政治的手段,以此來拉攏關係和擴大自己的勢力。高士廉也為外甥女的婚嫁費盡心思,能與她匹配的人實在是很難找。
高士廉入朝為官的時候,對北周武帝的外甥女竇氏的印象特別的深,竇氏出身於鮮卑貴族,是竇毅的女兒。而在楊堅稱帝後,竇毅又被任命為了定州的總管。竇毅看見自己的女兒才貌雙全,於是在門屏上畫了兩隻孔雀,凡來求婚的人,給他兩支箭,在門屏後要射中孔雀的眼睛才能許婚。前後十幾個人都沒有射中,而只有李淵一箭射中了,成為了竇家的女婿。
高士廉託人去李家悄悄的暗訪,聽說李淵次子李世民文武雙全,到了十六歲還沒有取妻子的,而李世民也是出生在貴族家庭中,對於候門將子的李世民來說,近二百年的貴族積累,不僅僅表現在了財富上,而且在思想上和政治上也有積累。他從小就在李淵的軍營中長大,很熟悉軍事。由於他長期的生活在中原和關隴地區,而統治這一地區的政權都是鮮卑族建立起來的,因而李氏家族和鮮卑族族為首的北方少數民族接觸十分的頻繁。
李世民的祖輩多與鮮卑族通婚,可見當時民族之間的差異也在漸漸的消失,文化也基本上融為一體了。在封建時期,婚姻的成功與否,會左右每個人的命運。上天總會眷顧幸運的人的,從而使他變得更加的幸運。高士廉請人提親,而把長孫氏許配給了李世民。而李淵聽說了十四歲的長孫氏天生麗質,博學多才,又是出身在名門望族中,於是馬上就送去了厚重的聘禮。
這一年,李世民和長孫氏喜結良緣。李淵家可是異常的熱鬧,張燈結彩,吹吹打打,很多的達官貴人攜帶著妻兒前來祝賀。李世民英俊非凡,而長孫氏又貌美如花。前來祝賀的人都稱讚這是一樁好的姻緣。長孫氏聽說了李世民才貌雙全,武功蓋世,彬彬有禮,心裏面也是非常的高興。她又想起了歷代的賢妻良母,便在心中暗暗的發誓,我一定要遵循古訓,處理好內務,輔佐好自己夫君的事業。
而事實也正是如此的,在後來的貞觀之治時代,長孫氏不僅是不可多得的皇后,還是一位具有政治才能的人,她也也貞觀之治注入了一筆神力。從古到今的社會實踐表明了,一個男子想要幹大事,缺不了一位賢惠妻子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