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讓孩子學成語,看完這套書你就知道了

2020-08-27 童讀館

隨著近年來國學文化的熱潮興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中國文化的美。而成語是中國古典文化的精華,有著深厚豐富的文化底蘊,是我們學習語言、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和目的。


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色之一,它從古留傳至今,是中國語言文化的縮影,它可以用簡短的文字來說明一個故事或者一個典故,將最想表達的意思直接呈現,蘊含著中國文化的智慧。


成語是如何由來的?


關於成語的由來也是多種多樣。成語大部分出自古代名人所寫的歷史故事、神話寓言、詩詞古句以及發生的歷史事件,後也有不少成語源自群眾口語。而到如今,也有一些與時俱進的新創成語。



孩子為什麼要學習成語?


首先,成語有其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說法,大多以四字為主,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可以用簡短的語言,表達更深遠的意思。


其次,成語不僅有字面意思,其所隱含的實際意義更有深意,更能引人深思。


再者,可以從成語中領悟一些生活中的道理。



對於孩子來說,成語是孩子學好語文的重要基礎知識。學好成語對孩子的語言表達,寫作水平的提高以及培養良好的文學素養都有很好的幫助。


此外,成語還可以讓孩子出口成章,給孩子做事以啟發,讓孩子做事更有規律,從而讓孩子發現生活中的美。


好的學習成語的方法應該是,孩子不僅理解了成語的字面意義和引申含義,而且知道成語背後的典故,並且能夠將成語正確應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當中。



秉持著這樣的理念,常青藤爸爸做的這套《陪孩子一起講故事學成語》,設置了「成語故事」「經典出處」「釋義」和「活學活用」四個板塊的內容,讓孩子既能聽成語故事,學習成語的含義,也能把學習到的成語付諸於運用。



這套成語書集讀、學、賞、用、聽為一體,一書五用,能夠多維展現中國成語的魅力,讓孩子愛上成語,愛上中國文化。



1、精選100個成語故事,深入學習中國傳統文化


書中精選了100個經典的成語故事,涵蓋了神話故事、民間故事、歷史典故、諸子百家故事等多方面的內容。按照成語出處,分成了三冊,方便孩子閱讀。



上冊收錄了33個重要的寓言神話類成語,例如狐假虎威、亡羊補牢、刻舟求劍、邯鄲學步、揠苗助長、精衛填海等日常運用中的高頻成語。



中冊收錄了34個源於歷史典故的成語,包括聞雞起舞、一箭雙鵰、千裡鵝毛、完璧歸趙、門可羅雀等。



下冊收錄了33個出自諸子百家書籍的成語,包括自相矛盾、望洋興嘆、東施效顰、呆若木雞、三人成虎等。


其中,愚公移山、八仙過海、精衛填海等成語,講述了一個個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可以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中華文化脈絡;



畫龍點睛、塞翁失馬、掩耳盜鈴等民間故事,生動精闢而警醒,非常有教育意義,可以從小培養孩子優良的品格;



聞雞起舞、毛遂自薦、完璧歸趙等歷史典故,讓孩子了解中國歷史,養成獨立向上的歷史觀;


道聽途說、望洋興嘆、三人成虎等百家之言,以簡短的故事寄寓做人的道理,讓孩子了解古人的處世智慧,汲取成長的精神食糧。



學成語,用故事這種形式是孩子們最容易接受並且喜歡的。一邊聽故事,一邊可以學習語言與傳統文化,一舉多得。


這套成語書中的故事,不僅生動有趣,而且都經過專業的審定,語言優美,文字精煉,既能用它來學成語,還可以將它看作小作文,在閱讀中潛移默化地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


不僅有成語故事,還有成語古今釋義及文獻出處,讓孩子在學成語的同時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感受古人認真做學問的精神,潛移默化滋養孩子的心靈。



2、內容嚴格把關,確保正確無誤


《陪孩子一起講故事學成語》中的每一個成語故事,從人物到事件背景,都是經過精心的考證和嚴格把關的。


比如,《千裡鵝毛》這個成語,在第2版《新華成語詞典》中沒有註明出處,只有一首宋代黃庭堅的詩,常爸的團隊查閱了大量古籍,終於在明代徐渭的《青藤山人路史》這本書中找到了《千裡鵝毛》的來源,證實了其中人物和時代的準確性。



同時,常爸團隊也請相關的學者對文稿進行把關,反覆推敲才得打磨出這套成語書,為的就是能夠為小朋友們呈上準確的、有據可依的成語故事。


3、賞精美萌趣插畫,方便孩子理解並培養審美素養


每個成語故事都有國內知名插畫師精心繪製的插畫,形象生動,風格獨特,不僅能幫助孩子正確理解成語的含義,還能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培養他們的審美素養。



4、特設「活學活用」小欄目,讓孩子學以致用


成語的學習,不是聽完故事、了解了成語的背景就算結束了,讓孩子能夠在生活、學習、考試中正確地使用成語才是最重要的。


成語畢竟是千百年一直流傳下來的典故或故事濃縮而成的語言,爸爸媽媽有時候也不一定能夠想到合適的使用場景。


因此,這套成語書中特設了「活學活用」小欄目,將成語設置於孩子們熟悉的生活場景中,讓孩子產生親近感,並以孩子們喜歡的小動物視角編寫了針對成語應用的場景小故事,讓「兔妹妹」「驢小弟」「蛋殼鴨」「小象嘟嘟」「小熊妹妹」「小白羊」「鵝妹妹」等小動物告訴孩子成語應該如何用、用哪裡,真正實現「學以致用」。



例如,在講完「雞犬不寧」的故事和出處後,馬上用熊哥哥、嘟嘟熊、小熊妹妹等擬人的動物形象,上演一場情景劇,借小動物之口,準確地將成語運用到生活場景中。



5、配套成語故事音頻,幫助孩子進一步理解和使用成語


附贈全本成語故事音頻,有趣的親子場景對話能進一步幫助孩子理解和使用成語。


掃描書後二維碼,即可獲取所有成語故事音頻。這些音頻均由常青藤爸爸團隊精心錄製,發音標準,活靈活現,生動還原故事場景,讓孩子趣學成語、愛學成語。



買了這套書之後,這些在「常青藤爸爸」APP端價值百元的成語音頻故事全部可以掃碼免費聽啦!超值有木有!


音頻故事從生活場景引出成語,然後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講故事惟妙惟肖的呈現出來。還有舒緩的背景樂。通過對話,一步步地引導孩子去思考,去回答。


小成語,大智慧,這100個經典、有趣、有料的成語故事,讓孩子感受古人情味,汲取歷史智慧,欣賞成語之美,架起由歷史通往文學的橋梁,在閱讀中愛上成語,愛上傳統文化!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要學成語,看完前6道測試題你就知道了
    你以為很熟悉的成語一查字典才發現一直用錯了寫文章時想用成語可是提筆就忘記怎麼寫6道簡單的問答題一起來測測看!如果全對了你就是「成語小達人」建議轉發給小夥伴們嘚瑟一下如果自慚形穢的話請往下看這些常見的成語雖然很眼熟但你可能只見其形,未懂其意其中部分可出自「在家學成語」(秋季版)哦秋天這麼美怎麼能不多積累點成語表達呢讓我們用最精彩的成語擁抱這個金秋吧「在家學成語
  • 贈書 | 學成語「玩」比「學」更高效!這套書帶給家長啟發
    成語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日益被社會、學校、家長重視,小到幼兒園中大班,那些心急的父母就給還不認識幾個字的孩子報成語班。家長著急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引導的方法要合適。目前,孩子學成語的方法主要是看故事學成語,了解成語的典故和背後的歷史故事。
  • 這套成語漫畫故事書獲獎無數,有趣到停不下來!
    部編教材的難度,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教授曾甩下一句話,「語文高考最後要實現讓15%的人做不完」!倘若閱讀量少、語文水平欠佳,都會使做題速度、理解水平等受到很大影響。而成語又是閱讀寫作的基礎。可是如何讓學成語變得有趣而博學呢?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套《寫給孩子的成語故事》,我看到它第一眼的時候就不禁「哇」的一聲,沒想到成語還可以這麼學,太有才了!
  • 沒想到把這套成語書,當睡前故事後,孩子的喜歡度勝過繪本
    可以說孩子積累的成語確實不少,只是沒有弄清楚其中的含義,才鬧出如此多的笑話。可見,知曉成語是基礎,會使用才是關鍵。成語用對了;是妙筆生花,用錯了,則是笑話連篇。要如何才能讓孩子熟練使用成語,並能用對呢?2、如何讓孩子在作文中正確使用成語?對此,詢問了很多老師,他們推薦看看學習使用成語的書,如《一讀就會用的 分類成語故事》。
  • 沒想到把這套成語書,當睡前故事後,孩子的喜歡度勝過繪本
    而成語正是漢語中文化底蘊最深厚,感情色彩最濃、表達力最強的詞彙,掌握一定數量的成語,並能熟練地使用,作文平鋪直敘、味同嚼蠟的難題便能迎刃而解。而這套書成語故事書族弟啊的特點是將故事和成語都分門別類,為學生系統學習和輕鬆掌握成語提供了一種科學的方法、一條高效的途徑。
  • 搞定小學成語學習,用這一套書就夠了!
    學成語這麼好,但是娃學得好還是有點難,主要是「學不透、用不來」,其實還是學習方法不對。市面上的成語書,要麼只講故事不深究用法,要麼按拼音順序來學,這些都不利於學透成語,應用成語。但是這套《一讀就會用的分類成語故事》把孩子學成語的難點都給突破了,搞定成語一本就成!
  • 小學字詞怎麼學?一套書一網打盡小學階段的成語和漢字
    我知道你一定還有疑問:漢字姐姐不是說「姓」是個形聲字嗎?那右邊的「生」念起來怎麼跟」姓」不大像?漢字姐姐告訴你:除了「姓」之外,帶有「女」字旁的「姐妹」這兩個字,也跟「媽媽」「奶奶」一樣都是形聲字呢!為什麼形聲字的「聲」旁讀音會和那個字有的像、有的又不大像呢?
  • 【超值秒殺】160個成語+640幅漫畫,一套書讓孩子吃透成語!
    不過,很多孩子學成語都是靠死記硬背,枯燥不說,還經常因為不理解背後的故事而望文生義,鬧笑話,甚至導致考試白白丟分。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這套《笑讀成語》(共4冊),就是一套能讓孩子們讀得懂、記得住的漫畫成語故事書,非常適合中小學生。
  • 今天開始讀《韻讀成語》這套書學習進度40個成語/每天
    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爸爸媽媽的關心和愛護,他們最需要的是陪伴,家人的陪伴無取代,特別是對這一群小小的娃娃來說。這份陪伴需要智慧、需要陽光、需要我們本身不斷地充實自己,成長自己!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上帝賜予我們這個獨一無二的小生命,是為我們展開了一本人生的大書,慢慢看,好好學,只有這樣,我們才一直都會是孩子身邊那一個散發光芒、散發溫暖的——太陽!
  • 小學字詞怎麼學?|一套書一網打盡小學階段的成語和漢字
    這就要說到遠古時期的祖先都是在母系氏族社會中生活,那時的女人地位比男人高,所以孩子由女人懷胎十月生下來後,就會跟著生他的那個女人」姓」,所以」女」+」生」就成了」姓」,這樣你就明白」姓」字的由來了吧?這個字的背後,可蘊含著很古老深厚的中華文化呢!我知道你一定還有疑問:漢字姐姐不是說」姓」是個形聲字嗎?那右邊的」生」念起來怎麼跟」姓」不大像?
  • 看漫畫學成語,通過成語學科學,這套臺版童書有點皮哦
    這套書出自臺灣的著名圖書品牌——「小牛頓」。「小牛頓」獲得過臺灣地區的26個出版獎項,曾經三度榮獲臺灣地區的出版最高獎——「金鼎獎」,一直是臺灣很有影響力、也很受歡迎的兒童出版公司。整套書由《成語中的科學》、《成語中的智慧》、《成語動物園》三部分組成,包含500多個成語。
  • 有套書把成語+歷史+地圖多維度講述,音頻直接能當故事聽!團!
    很多家長都知道,「大語文」越來越重要。語文的學習就是靠積累,讓孩子從小就多讀、多看,建立興趣,培養語感,後續的學習就會省很多力氣。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家長都在尋覓優秀的成語故事書的原因。成語是孩子入學後必學、必考的內容。
  • 寫給孩子的成語故事書,在漫畫中學成語,在成語中學科學
    今天推薦的這套成語故事呢,可以說是非常符合廣大父母和娃們的需求了《寫給孩子的成語故事》來自臺灣圖書傑出品牌小牛頓,是他們學習漫畫系列書之一,而娃們普遍都漫畫沒有抵抗力。這本書的主編,是臺灣中央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顏昆陽先生。而這套書誕生的過程也很有意思——源於顏教授小侄兒的一次提問。
  • 原來學認字也這麼好玩:孩子有趣的識字從這套書開始!
    其實,漢字是有規律的,明白了這些規律,無論是認字還是寫字,你都會覺得比以前容易多了。認字需要靠理解。讓孩子了解了漢字的起源和演變,才能理解一個字為什麼要這麼寫,而且以後就不會出錯了。與那些簡單的卡片玩具不同,這套書內容非常豐富,每一個字都通過8大板塊呈現,介紹了每個漢字的筆畫順序、字形演變、相關成語、名家童謠、趣味字謎等。全書知識點豐富,音頻、遊戲和故事可以讓孩子邊學邊玩邊聽,228個漢字,保證讓孩子學過便不再忘!
  • 為什麼要讓孩子學成語?
    能夠熟練運用成語的孩子,無論是表達能力,還是寫作能力,都會比其他孩子更有邏輯,更出色!,為什麼要叫「墨」守成規,你就可以帶著他看這一則:原來,墨子善於守城,他防守的城池,就連擅長機關術的魯班都束手無策!
  • 成語還能這麼玩!用一套遊戲書讓孩子變成「成語小達人」
    「部編本」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曾甩下一句話:「語文高考最後要實現讓15%的人做不完題!」語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改革後的語文教材,最大的變化就是古詩文的增加,對傳統文化的重視。成語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日益被社會、學校、家長重視,小到幼兒園中大班,有些心急的父母就給還不認識幾個字的孩子報成語班。家長著急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引導的方法要合適。
  • 孩子學成語,只會死記硬背?不如從找「好成語」開始!
    當時我心中一陣激動,雖然成語用得不夠準確,但小傢伙已經開始無意識地說成語了,不枉費老母親的一片苦心啊~我一直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妙語如珠、出口成章,再加上堅信「腹有詩書氣自華」一說,所以很早就讓孩子接觸成語故事,一是為了詞彙積累,二是想讓故事裡的寓言和歷史典故,教會孩子誠信、感恩、堅持……培養孩子良好的品格。
  • 你還讓你的孩子乾巴巴的背誦成語嗎?
    這套書就是——《寫給兒童的成語遊戲書》,一米陽光童書館編制、李楠繪圖。並融入了科學和藝術等領域,讓孩子能夠邊玩邊學,但是又在潛移默化中達成了我們學習成語的目的。不是的,我們都知道書籍大方便我們看,但是有時候想小小的回顧一下時,又不太想去把書拿出來。那麼,我們這套書的設計就讓人眼前一亮。
  • 亂用成語,氣哭語文老師!小牛頓這套成語漫畫書,讓娃輕鬆掌握近500個成語!
    但找到的,要麼就是感覺離娃的年齡太遠,不好理解;要麼就是一套才解釋幾個成語,性價比不夠高。我一直都沒有找到比較合適的成語書,讓孩子願意看,堅持看。因為我心中曾有一個標杆式的成語書!那是我珍藏了30多年的一套成語書:《繪圖兒童成語詞典》。
  • 特別的成語書給特別的你——《藏在地圖裡的成語》
    可是成語怎麼學?傳統方法是甩給孩子一本磚頭厚的《成語故事大全》之類的圖書。但是,指望他們從此愛上成語,絕大多數情況下,效果微乎其微。如果,有一套特別的成語書,能讓孩子從此輕鬆學成語,你喜歡嗎?       這套成語書最大的特點就是特別。       它,《藏在地圖裡的古詩詞》姊妹篇(升級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