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心的強大是預防心理疾患的良方

2020-11-12 蘆葦飄雪

社會的超速發展,給人們帶來的超多的機會,也給人們快節奏的生活帶來了諸多的困惑與煩惱,有的人想得開,看得淡,一路的風清雲淡。想不開的,則長期鬱結在心裡,形成了或輕或重的心理疾患。網傳,現代絕大多數都有心理疾患,則是輕重程度不同,表現或明或淡,甚至輕得與常人無異。韓國、日本、歐美等西方國家的患有心理疾患的人數更為多一些,隨著我們社會的高速發展,心理問題也呈現出高增長的態勢來。最為大多數人知曉的小崔,最近,患抑鬱症的有網紅脫口秀李雪琴,特別是大連理工大學博士生自殺一事,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也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我想,一個人看透了生活的本質,還依然熱愛生活,才是真的英雄。一個人看透了生活的本質,還陽光燦爛,這不等同於「臉皮厚」,實在是內心的強大。我想,一個人內心的強大,莫不體現在下面四個方面。

一是看得透生死。任何事物都有一個生死興衰的過程。人類因為高智能,發明了醫藥延續了生命,但人類的活動同樣也影響甚至毀滅生命,比如各種災害、意外事故、車禍、疾病等等。人怕死,絕大多數都是怕死的,絕大多數人對親屬、朋友的死亡,尤其是突然的死亡,都會有一種感同身受的惻隱之心,憐憫之心。對於親朋友故交的死亡,特別是意外的,意想不到的,突然的死亡,一下子接受不了,正常人也是能夠理解的。我們要有一個客觀的看法。每個人都會以自己的死亡方式走向生命終點,正如你有你自己方式愛他一樣。他什麼時候,以怎樣的方式死,說得唯心一點,都是宿命。一個人真正看透了悟了生死,我們便得大自在。所謂「朝聞道,夕死可矣」,我們的心就會釋然,不再有負累,更不會有恐懼。沒有了精神枷鎖,放得下眼前的苟且,才追得上詩和遠方。正如陶淵明一樣,「託體同山阿,他人亦已歌」。

二是放得下名利。名利這個東西,大家都放不下,但是要客觀地看待這個東西,過分地重視,反而會成為人生的累贅。不追求這個東西,也不行,基本的生活也不好維持。所謂說恰如其分,把握一個分寸、一個限度也是可以的。不追求適當的名利,就會失去生活的激情,對什麼都不感興趣,就會活得很頹廢,很喪。正如西方「垮掉的一代」。當下日本年輕人的無欲,當下國內90後、00後。但是急功近利,唯利是圖,沽名釣譽,最終也不會有好的下場,反而會徒增煩惱。一旦放不下,待以時日,就是要鬱於成疾。你都抑鬱成疾,你哪還有什麼機會、什麼能力再去追求名利呢。所以,我們要放得下名利,給你的精神、你的心情適當放放假,就會遠離心理疾患。

三是經受得了挫折。古語曰:「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大多數人生而平凡,不如意之事也屬正常,畢竟一帆風順的事少之又少。每個人在成長路上,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有些人被父母保護的太好,結果走上社會,就和社會格格不入,各種問題的出現,讓自己無所適從。而有些父母,從小就會特意去培養孩子的挫折教育,比如孩子跌倒了、孩子考試成績失敗了、孩子和同學之間發生矛盾了,這些事件的發生都讓孩子自己去面對,從而讓孩子面對挫折:第一時間想的是去解決問題。現在社會,物質極大豐富,人們重視的物質生活的滿足,精神世界相對貧乏,挫折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對學生、員工進行挫折教育,可以提高他們的抗壓能力,可以有效地避免心理疾患。

四是耗得起時間。時間是治療一切病痛的良方。人類是有記憶的,人類的記憶也是限度的。但是患得了心理疾病,尤其是抑鬱症。耗得起時間就是要避免病因再現。作為親屬朋友,我們就要捨得花時間去陪伴,花時間去傾聽他們的訴說,採取不同的方式引導他,遷就他,照顧他。讓他在愉悅、寬鬆的環境中康復。治理心理疾病,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的,也是一個容易反覆的過程。我們不僅要懂得患者對什麼場景、對什麼語言、什麼事件,會有過激變態反應。在陪伴過程中,儘量避免之。耗得起時間就是要有耐心,給其平等交流的機會,要平等對待,不要發號施令;要給足面子,不要凌駕於他;要迴避缺點,肯定表揚優點,不諷刺挖苦。

治療心理疾病,還是尋求正規的科學的醫療途徑。畢竟我不是醫生,更不是一名心理醫生。我從一名思政工作者的角度,談了談我一些膚淺的看法,權當拋磚引玉。大家都來拍磚、吐嘈吧。總之,一句話,祝大家在這個競爭激烈現實殘酷的社會裡,遠離心理疾患,保持一顆快樂的心。

相關焦點

  • 心理影視 | 從電影看心理疾患(IV)─解離性人格疾患
    【前言】2016年上檔了一部驚悚恐怖片——《分裂》,故事描述凱文被他信任的心理醫生佛萊契博士證實擁有23個人格,但還有一個主宰支配所有人格的人格尚未顯現。多重性人格疾患,又名多重人格,是心理疾病的一種,常與精神分裂搞混,較早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版本將其命名為多重人格障礙(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
  • 一個內心強大的人擁有什麼樣的心理資本
    比如曾國藩指揮湘軍屢敗屢戰最終成功戰勝了太平軍、馬雲多次應聘被拒創業四次失敗最終封神……我們想成為這樣內心強大的人就要解讀他們為什麼能變成今天這個樣子,他們身上具有什麼與眾不同的東西?支撐這一切的內在原因是背後他們擁有強大的心理資本。
  • 關注心理疾患的人群學生
    其實不然,學生已經成為了心理疾患的高危人群。不少學生由於患上心理疾病而休學、退學、死亡。,留意他們的情緒變化,因為學生其實比較容易患上心理疾病。說到心理問題是分層的,它包括:1、一般心理問題,通常指由適應引起的負性情緒;2、心理障礙,包括神經症與人格障礙;3、重症精神疾病。世界上不存在百分之百心理健康的人,任何人都有可能在其一生中的某個階段產生一些一般心理問題。
  • 日本很火的心理測試:你的內心有多強大?
    今天為大家分享一個日本網站上很火的心理測試!80%你的內心很強大,即使遇到了不開心的事情,也能一笑而過。④…………內心強大指數 60%你的內心比較強大,不會過於在意別人對你的評價⑤…………內心強大指數 40%你的內心不夠強大,雖然不能稱為脆弱,但是有很多事情都會讓你變得後悔和沮喪
  • 日本很火的心理測試:你的內心有多強大
    今天為大家分享一個日本網站上很火的心理測試!80%你的內心很強大,即使遇到了不開心的事情,也能一笑而過。②…………內心強大指數 20%你的內心比較脆弱,別人的批評和打擊會對你造成很大的影響,你會非常在意周圍的評價,不擅長和人交往。③…………內心強大指數 0%你的內心非常的脆弱,很難經受打擊,任何一些外界的變化都會給你帶來很大的不安。
  • 每個人的生活都不容易,內心強大的人,擁有這幾個強大的心理素質
    而內心強大的人,並不是說從來都沒有碰到問題,能讓他們變得強大的是自身的心理素質。一個人越強大,越會對生活的現實做好充分的準備與應對,他們面對生活的挑戰,不是抱怨,而是用這幾種心理素質去應對。或許我們都聽說過鴕鳥政策,我們逃避了問題依然存在,一旦堆積在這裡,就可能成為壓垮我們內心的大山。所以面對生活的諸多問題與困難,我們最重要要有強大的心理去應對。你或許需要明白,只有你不逃避,而是勇敢地面對,這些問題都不是事。如果我們不面對,不斷逃避,這些問題就會成為大事,阻擋你前進,讓你無法邁步。
  • 帶孩子打預防針也需要心理引導嗎?孩子的精彩內心戲遠超你的想像
    家長了解他們的內心戲嗎?兒子滿2歲了,預約了今早打乙腦預防針、做兒保。昨晚回家跟他溝通告訴他要打預防針,「寶寶打針哭不哭?」「不哭。」「嗯,很棒,男子漢要勇敢。」這個回答是孩子的本能嗎?其實是在孩子有自我意識開始,家長的教育讓孩子習得了這種能力,孩子的內心已經懂得什麼是好壞,什麼是對錯,應該怎麼做。
  • 真正內心強大、心理成熟的人,往往有四個特徵,有一個,也很厲害
    一個人,其內心的強大和心理上的成熟,並不在於年齡的不斷增長,有的人,即使一把年紀了,內心也依然不夠強大,心理上也不夠成熟,對於這樣的人,還有一個專門的稱呼,就叫「巨嬰」。那麼,如何才算是內心強大、心理成熟呢?
  • 學前兒童常見的問題行為和心理疾患有哪些?這些預防措施最實用
    兒童的心理疾病主要是由於對特定實物懷有不同的看法,或者被人否定等。學前兒童常見的心理疾病包括強迫症、恐懼症、兒童精神疾病等。今天我們主要來講問題行為。學前兒童的問題行為有情緒障礙、品行障礙、睡眠障礙、飲食障礙等。
  • 如何使內心強大起來
    這情緒一般認為是來源於小時候的心理創傷,刻在了我們的潛意識裡,造成創傷的相似情景再現時,潛意識就會提示或者驅動著去做什麼,來避免再次造成一樣的創傷。 當內心的情緒被喚醒時,情緒背後伴隨著痛苦,此時如果情緒可以承受,就不要逃避,不要轉移注意力,去感受情緒背後的痛苦。 這時除了當下的感受,可能還會閃過過去類似的感受。
  • 美國新冠失控|紐約心理學家擔憂:疫情引發心理疾患將提升自殺率
    Leo Sher教授客觀表達了對美國民眾心理、精神健康狀況的擔憂,並指出新冠大流行引起的心理後遺症將持續多年,引發民眾心理疾患的發病率,最終導致未來幾年美國的自殺率將顯著升高[2]。(Vulnerable people)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從而導致自殺率的升高[2]。
  • 心理影視 | 從電影看心理疾患(I)─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前言】不知道各位是否看過《美國狙擊手》及《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兩部電影的故事都是在描寫戰爭,描寫軍人內心的掙扎。 而《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則改編自《半場無戰事》這本諷刺伊拉克戰爭的小說,敘述主角比利.林恩因為戰場上的英勇事跡,而回國接受表揚時,內心的百感交集。
  • 心理影視 | 從電影看心理疾患(VI)-思覺失調症
    患者可能同時患有其他精神健康問題,包括焦慮症、重性抑鬱障礙或物質使用疾患。思覺失調症的症狀常開始於成年初期,並持續很長時間。思覺失調症具體病因尚不明確,目前研究顯示許多生理、遺傳、心理、及環境因素都可成為罹患思覺失調症的風險因子,可能的環境因素包括城市中成長、一些特定的感染、父母生育年齡、孕期營養不良等,遺傳因素包含許多常見以及罕見的基因突變。
  • 美國新冠失控|紐約心理學家擔憂:疫情引發心理疾患將提升自殺率
    Leo Sher教授客觀表達了對美國民眾心理、精神健康狀況的擔憂,並指出新冠大流行引起的心理後遺症將持續多年,引發民眾心理疾患的發病率,最終導致未來幾年美國的自殺率將顯著升高[2]。Leo Sher教授認為,美國政府應對新冠的無力措施加劇了民眾對新冠的恐懼,這是誘發美國民眾心理疾患發病率攀升的重要因素[2]。
  • 孩子心理脆弱?問題可能出在父母身上,幾招幫娃塑造強大內心
    執筆:明珠定稿:蘇子後孩子的成長過程伴隨著各種各樣的挫折,每當看見年紀輕輕的孩子輕生的新聞時,內心都不由得一顫,社會輿論總是傾向於「現在小孩子的心理承受壓力太差了」,卻忽視了背後的原因。,一旦遭遇來自外界施加的巨大壓力無法釋放時,很可能會封閉自己的內心,變得抑鬱、自閉,而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極有可能是一個很小的事情,孩子因無法承受其重而選擇放棄生命。
  • 培養內心強大的孩子,從小給他這幾種心理營養
    要怎麼做,孩子才能擁有強大的內心,來面對這個世界帶來的挫折和壓力呢?如何才能讓孩子學會在逆境中前行呢? 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父母一定要先看看自己是不是呵護了孩子的安全感。前幾天,有一位朋友說帶四歲的兒子去學遊泳,想要孩子去變得勇敢一點。可是沒想到,孩子反而變得更膽小了,現在連水都不敢下了。
  • 真正內心強大的人,往往掌握了四個心理暗示的技巧,你掌握了嗎?
    有一種力量,可以改變你的命運,那就是……心理暗示。心理暗示對我們的生活和工作的影響是無比深遠的,它不僅能強大我們的內心,還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具體而言,真正內心強大的人,往往掌握了以下四個心理暗示的技巧,你掌握了嗎?
  • 怎樣成為一個內心強大的人?6個方法讓你擁有強大的內心
    本期的話題,唐歌為你分享的主題是:怎樣成為一個內心強大的人?6個方法讓你擁有強大的內心。一 為什麼有的人內心脆弱,而有的人內心強大?6 多結交,認識一些內心強大的人改變你的圈子,多和內心強大的人接觸。看到的多了,閱歷豐富了,對一些事情見怪不怪,內心也會慢慢強大起來。近距離和強者接觸,交流,觀察他們的行為舉止,思考他們的思維模式。
  • 執法者應是「內心強大的人」
    不過在越來越強調專業化的語境中,對執法者心理素質的關注不可忽視。尤其當今社會,各種矛盾衝突複雜多樣,執法者就處在矛盾旋渦當中,處在不滿情緒宣洩的第一線,他們的心理狀態如何,將直接關係到執法目的的實現。  對執法者心理狀態的觀測,直接源自一個淺顯的道理:執法者也是人。既然是人,就有七情六慾,就有情緒波動甚至心理問題。
  • 成大事者的內心都強大,內心強大的人往往會有以下幾個表現
    成大事者的內心都強大,內心強大的人往往會有以下幾個表現沒有誰的人生能夠一路平坦的,我們總要面對各種各樣的磨難和苦練,這也是我們的一種修行,讓自己的內心變得更加強大,這樣子我們才能夠更好的面對生活中的風風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