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白酒 誰是老三

2020-12-19 同花順金融服務網

  瀘州老窖(000568)和山西汾酒(600809)曾先後奪得新中國白酒行業冠軍,如今他們只能遙望貴州茅臺(600519)和五糧液(000858)的背影與洋河股份(002304)爭奪季軍。這場季軍賽事已持續十年,洋河始終領先,但覬覦者近來看到了新希望

  文 | 李廷禎鄭慧

  先說研究結論。未來若以香型、口味為分水嶺,白酒行業格局大概率如下:

  1、醬香型白酒,非貴州茅臺莫屬;

  2、五糧液之外的濃香型白酒,走差異化競爭路線的洋河股份稱雄。儘管有各路挑戰者,但洋河股份股權清晰,高管激勵到位,政商關係融洽,管理趨於精細化。我們認為,白酒行業的競爭,除了天然資源,經營體制、股權激勵、營銷模式、精細化管理和市場拓展能力更為重要;

  3、清香型白酒,山西汾酒拔得頭籌;

  4、額外交代下濃香型裡的川派濃香戰局。川酒除了品牌眾多、巨頭林立外,關鍵是出了兩個企業戰略、市場定位、主打香型、目標人群甚至營銷套路都完全一致的雙巨頭——五糧液和瀘州老窖。瀘州老窖的真正對手,絕非洋河股份,而是同為川酒濃香代表的五糧液。瀘州老窖發展迅速,但目前和五糧液不在同一重量級。兩者若開戰,前者兇多吉少。

  以下為正文

  這次出場的三個主角,都是中國白酒行業的巨頭。

  新中國進行過五次名酒評比,分別選出了「四大」、「老八大」、「新八大」、「十三大」和「十七大」名酒,瀘州老窖(000568.SZ)、山西汾酒(600809.SH)次次登榜。

  有此殊榮的,還有貴州茅臺(600519.SH),而洋河股份(002304.SZ)麾下的洋河大麯和雙溝大麯,僅在後三次評比中露臉。

  計劃經濟時代,瀘州老窖產銷量全國第一,川酒「六朵金花」中的其他五朵,一度體量加起來,也趕不上「瀘老大」。

  改革開放後,山西汾酒超越瀘州老窖,1988-1993年銷售曾「六連冠」。

  瀘州老窖和山西汾酒,佔據先天優勢,一個「濃香鼻祖」,一個「清香鼻祖」,典型的「家裡有礦」型。

  山西汾酒和瀘州老窖,二者在1994年先後IPO,而洋河股份2009才年上市,且上的只是「中小板」。

  起得早,未必身體好。12月3日收盤,洋河股份、瀘州老窖、山西汾酒的總市值分別為2752.06億元、2730.01億元、2242.79億元。今年三季報發布後,業績超預期的瀘州老窖曾股價飛漲,市值突破2800億元,超過洋河股份100多億。

  市值你追我趕黏在一起,但從營收和淨利潤看,洋河股份的體量遠大於瀘州老窖,而山西汾酒,儘管市值、營收、淨利潤都落後于洋河股份和瀘州老窖,但各項指標近四年增速驚人。

  自2003年推出綿柔「藍色經典」後,洋河股份仗著超前體制、清晰戰略、優秀管理、深度營銷,長期保持高速衝刺,從一個一度虧損的地方小酒廠,一躍成長為行業「季軍」。

  如今的「瀘老大」和「汾老大」,已不奢望重回冠亞軍寶座。貴州茅臺和五糧液(000858.SZ)的萬億市值體量,須仰視才見。他們的小目標,是「重回三甲」。

  從公開信息和相關調研來看,「慢下來」的洋河股份,絕非等閒之輩;而挑戰者的自身缺陷,也比比皆是。所以,這場季軍爭奪戰,看點很多,不確定因素更多,只有經過多輪競爭,格局才會逐漸清晰。

  洋河、汾酒、瀘州老窖的基本面

  基於前期調研,我們對洋河股份、瀘州老窖和山西汾酒有如下基本觀點:

  1.洋河股份,主打「綿柔牌」,弱化「濃香型」,差異化競爭和準確定位,造就了淮揚派綿柔白酒的NO.1。其在江蘇本埠和華東、長三角深耕渠道多年,家底豐厚,產能巨大,高端、次高端、腰部、底盤產品線齊全。若能迅速處理好和經銷商的利潤分成,其恢復高速奔跑是大概率。在三巨頭中,我們仍最看好處於調整期的洋河股份,它擁有競爭對手無法超越、模仿的優勢;

  2.瀘州老窖的真正對手,是產品定位、目標人群高度一致的「川派濃香」巨頭五糧液,而非「綿柔」的洋河股份。2015至今的白酒行業新競賽,主要看點是高端產品大擴容。貴州茅臺供應不足產生的需求外溢,五糧液「普五」受益最多,瀘州老窖「國窖1573」次之。

  瀘州老窖銷售費用高企,頻頻控貨提價,已引起五糧液警惕,雙方會有殊死之戰。品牌、實力的差距,會加劇馬太效應,「國窖1573」吉兇難料。我們認為,瀘州老窖營收過於倚重高端品,次高端、腰部和底盤產品普遍較弱,在茅臺酒、五糧液擴能背景下,其後期市場風險將大幅度凸顯,想超越洋河股份難度較大;

  3.經過幾年高速奔跑後,山西汾酒大概率會進入業績瓶頸期。其近幾年高速增長,得益於「毒酒事件」平息後的外省失地收復,這個效應正在逐漸收尾。「清香鼻祖」,是山西汾酒天然護城河,但清香白酒市場份額小,生產周期短,供應提升快,高端品不具稀缺性,不易長期保存,很難打造出具有奢侈品、收藏品屬性的高端白酒,「青花瓷30」從次高端升格為高端品的可能性不大。底盤產品高線光瓶汾酒放量迅速,卻拉低了整體品牌價值。高端上不去,低端太暢銷,腰間乏力,是汾酒最大短板。依賴高比例銷售費用催動,高速增長難以長期持續。

  誰有耐力長跑?

  幾個名酒的歷史,動輒千年,文獻汗牛充棟。我們關注的,只是最近這一紀(2009-2020年)的故事,以及其中隱含的商業邏輯,和其對未來的影響。

  2009年對三個白酒巨頭而言,都是重要年份。那一年,洋河股份成功IPO;強人李秋喜,則被任命為山西汾酒董事長,公開聲稱「用五年左右時間成為行業第三」;瀘州老窖,在申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同時,推出了銷售大外包的「柒泉模式」。

  洋河股份是業界黑馬。多年默默無聞,但2003年忽然推出「綿柔型白酒」,主力品「藍色經典」風靡全國。2003-2012年是中國白酒「黃金十年」,洋河股份踩點很準。

  2009年,山西汾酒營收21.4億元;而剛上市的洋河股份營收超過40億,距離瀘州老窖的43.7億營收,已是一步之遙。第二年,洋河股份的營收、純利全面超越瀘州老窖,坐穩季軍位置,這讓瀘州老窖備受打擊。

  瀘州老窖早在1999年就推出了高端品「國窖1573」,大打「明清窖池」概念,但市場一直不溫不火。山西汾酒推出「青花瓷」的時間則更早,但受「山西毒酒事件」打擊,外省銷售一蹶不振,因此深耕本埠,當起了「山大王」。

  在業界看來,洋河股份的戰略布局,相對比較清晰。藉助資本市場,洋河股份在2010-2013年完成了大規模的擴產基建,成為國內產能冠軍;在營銷上,其一直實行廠商全面控盤的「1+1」深度營銷,各種「掃街」式鋪貨,促銷的隊伍曾高達三、四萬人,廠家銷售直通終端;而海量的經銷商,則淪為洋河股份的展示櫃、搬運工、收款員。

  同期,山西汾酒李秋喜各種掐茅臺,屢成新聞人物。他提出了「汾酒復興戰略」,強調汾酒是「清香鼻祖」,應該和醬香、濃香「三分天下」。

  明面上,汾酒股份對標茅臺。事實上,汾酒在努力學習洋河股份的深度營銷。

  今天各大白酒巨頭紛紛實施的小商化、渠道下沉、深耕終端等策略,都是洋河股份早就玩剩下的套路。

  2011年以來,白酒行業經歷了黃金期終結、2013-2015年深度調整,以及2015年至今的恢復式新增長。這輪新周期,表現出了「強者恆強」、產業集中度急劇提高、高端品大爆發等特點。

  在這十年裡,三巨頭的表現都很優異,但基本格局一直不變(見圖1、圖2)。

  從圖1、圖2中也可看出,洋河股份在深度調整期受傷最小、恢復最快,展現出了強大的柔韌性。而瀘州老窖跌得最重最慘,直到2018年,營收、淨利潤才恢復到了2012年的水平。

  2019年,洋河股份迎來拐點,業績出現小幅下滑。其高管多次宣稱「不著急」,但市場人士看法不一。

  不過,這讓瀘州老窖看到了機會。2019年3月,瀘州老窖在營銷會議上明確提出,2019年要實現「雙百億」,加速衝刺「前三甲」,十三五末要實現三個「百億」。不過目前看來,瀘州老窖過於樂觀,既高估了自己,又低估了對手,這幾個目標都會落空。

  受貴州茅臺供應短缺造成的高端白酒需求外溢,主打高端酒的五糧液獲利匪淺,倚賴高端大單品「國窖1573」的瀘州老窖也雨露均沾,近幾年銷售毛利率得到大幅提高,甚至突破了80%(見表1)。

  不過,瀘州老窖和山西汾酒實行較為激進的營銷策略,銷售費用率分別高達26.5%、21.9%,而洋河股份僅為11.6%,這導致二者的銷售淨利率長期低于洋河股份。今年疫情爆發後,瀘州老窖大幅度縮減了銷售費用,才使得銷售淨利率暫時領先(見表1)。

  從2017年開始,山西汾酒突然發力,營收和淨利潤均實現了高速增長(見圖1、圖2)。今年一季度,山西汾酒的營收甚至超過了瀘州老窖。

  近一年,山西汾酒股票漲幅高達193.35%,排在行業首位,「跑得最快」。

  但業內人士認為,這或與2017年2月李秋喜和山西省國資委籤訂的三年期業績對賭有關。

  若把競賽時間拉長到2010-2019年,再加入貴州茅臺和五糧液兩個冠亞軍,來對比TOP5的營收、淨利潤10年期複合增長率,就會發現,洋河股份的成長能力僅次於貴州茅臺,甚至高於五糧液;而瀘州老窖的成長能力排在末位,甚至低於山西汾酒(見圖3)。

  比較誰跑得更快,需要多個維度,人們更願相信一個選手的長跑能力。

  洋河、汾酒、瀘州老窖的「五力分析」

  本小節,我們從構成公司競爭力的五個基本能力維度,分析三家公司的實力,結論如下表。

  公司財報是一堆冰涼涼的數字,其背後往往隱藏著公司的秘密。

  表3中,我們摘錄了三家白酒公司2019年財報的部分數據。他們誰能贏得未來,我們從其財報中,或可得出部分結論。

  一.現金管理能力和獲取能力

  白酒行業不少公司帳上,都趴著可觀的活期存款。除了大規模基建或需要融資外,基本沒有有息負債。

  衡量企業償債能力的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利息保障倍數等指標,對財務費用一般為負數的白酒上市公司而言,毫無意義。

  2019年年底,洋河股份帳上有43億元貨幣資金、179.8億元交易性金融資產、50.5億元非流動金融資產。這表明,洋河股份的自由現金流非常充沛,且大量是短期理財,而其非流動金融資產,也幾乎都是收益較高的信託理財。

  瀘州老窖帳上則有高達97.5億元的貨幣資金,卻未做任何理財,銀行活期存款收益極低。2016年,瀘州老窖為解決產能短板,決定投資73億元,建設年產10萬噸基酒、10萬噸粬藥、38萬噸儲酒能力的新生產基地。今年,該工程預算被增加至88.8億元。按理說,該工程分為數個年度分期建設,現金流充沛的瀘州老窖,完全不必對外融資。

  但是,瀘州老窖先用定增方式股權融資30億元,又以3.58%的年息發債40億元。聯想到這幾年沸沸揚揚的瀘州老窖5億元存款失蹤大案,不少投資者質疑其的現金管理能力。

  山西汾酒帳上則趴著39.6億元,也未做任何理財。今年10月29日,山西汾酒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於開展低風險理財業務的議案》,決定「利用閒置資金購買低風險理財產品,額度不超過最近一期經審計淨資產的10%」,算是一大進步。

  洋河股份在三家公司中,經營淨現金流最為強大;而營業收入現金比,也常年保持在120%-130%的高位,遠遠領先於瀘州老窖和山西汾酒。

  現金獲取能力,還與「應收帳款」息息相關。洋河股份的應收帳款為6.75億元。對一個流動資產高達378億元的公司而言,幾可忽略不計。

  而瀘州老窖和山西汾酒,分別存在23.9億元和27.3億元的應收帳款融資。這表明,兩公司為了促銷,發生了大量的賒銷行為。

  二.存貨管理能力

  2019年年底,洋河股份的存貨餘額為144.4億元。這個數字,換了一般人,都會嚇一跳。

  但從存貨/資產佔比看,洋河股份27%的數字,雖然遠遠高於瀘州老窖12.6%,但又遠低於山西汾酒的32.7%。

  那麼,三巨頭到底誰發生了產品滯銷?誰去庫存的壓力更大?

  分析存貨結構後,我們發現,洋河股份存貨中的81.7%為基酒(半成品),而山西汾酒的基酒比例僅為36.5%。

  換言之,山西汾酒最需要去庫存。

  高年份基酒,是白酒公司內部最優秀的資產。一個白酒公司若想產品結構升級,必須每年遞增式儲備大量基酒,待其充分老熟後,用於勾調高端白酒。所以,年份基酒儲備量,是折射高端白酒公司綜合實力、戰略執行力以及誠信度的重要指標。

  從表4可以看出,洋河自2009年上市後,開始大量儲存基酒,到了2019年,其基酒價值已經高達117.89億元,超越了貴州茅臺和五糧液。

  洋河股份宣稱的「原酒儲存能力100萬噸,儲存不同時期、不同年份的原漿酒70萬噸以上」的說法,並不誇張。

  反觀瀘州老窖和山西汾酒,其基酒儲存量一直很少,不像要力爭「三甲」、打造高端產品線的態勢。

  高端白酒消費者,普遍迷信「年份」一說,認同「白酒越老越好」。為迎合消費心理,白酒公司紛紛聲稱,其高端產品、次高端產品使用了一定比例的陳年基酒勾調,10年、20年、30年的稱呼不絕於耳。

  但若一個白酒公司,其10年內的基酒儲量少之又少,如何既能保障高端產品不斷放量,又能同時保持高質呢?

  從財報看此項,貴州茅臺、五糧液和洋河股份,全部值得肯定,無愧於「三甲」。

  三.資產收購情況

  三大公司,僅洋河股份存在2.8億元的商譽資產,這說明其曾發生過溢價收購。事實上,洋河股份在2010年的迅速壯大,和併購了雙溝大麯密切相關。

  處於調整期的洋河股份,目前正欲重振「雙溝」,實施雙品牌驅動,為此還專門成立了「雙溝品牌事業部」。雙溝新推出的「蘇酒頭排酒」,直接定位為高端品,亮相不俗。

  2016年,洋河股份還全資收購了貴州貴酒集團有限公司,悄然布局醬香白酒產品線。

  但業界並不看好這筆併購。瀘州老窖,也曾在數年前併購了「十七大」名酒之一的「湖南武陵」,進軍醬香,最後鎩羽而歸。武陵酒被倒手數次,最終歸入老白乾(600559.SH)麾下。

  大樹底下不長草。在強者恆強的競爭態勢下,貴州茅臺已在醬香領域牢不可摧,並仍在繼續壯大。任何覬覦者,都是妄想。

  茅臺股份的成功,除了依靠先天資源外,主要是專注高端市場,專心打造大單品。說說容易,但沒人學得來。茅臺自己都想複製出第二個「飛天茅臺」而不可得,遑論別人?

  四.固定資產經營管理水平

  洋河股份早在2010-2013年就完成了大規模擴產工程,極具前瞻性。公司現有7萬多口新老窖池,遠超五糧液和瀘州老窖,位居同行業第一。

  2019年年末,其固定資產為72.6億元,規劃原酒年產能20萬噸,現產能16萬噸,在建工程極少,而瀘州老窖正好顛了了個,在建工程佔大頭,也為72.6億元。

  決定濃香型白酒品質的關鍵,是發酵池窖齡,年代越久遠,越能穩產高產。百年窖齡的窖池,優質基酒產出率高達50%以上,而30-50年窖齡,優質基酒產出率不足20%。

  完善硬體越早越好。隨著歲月推移,洋河股份新建的大批發酵池正日漸老熟,升值無限。

  洋河股份以其總資產比例14%的固定資產,順利支撐了公司飛奔,將總資產滾成了500億元的大雪球。

  洋河股份還擁有2020口明清老窖池,最早的窖池建於明太祖洪武年間,早於瀘州老窖1573的萬曆年間窖池。不過,這個優勢,洋河股份從來不怎麼強調。其更願意外宣的,是其口感的「綿柔」。

  而瀘州老窖,因未提前布局擴能,目前正陷入高端白酒產能不足的煩惱。其擁有的10086口窖池中,僅有1619口明清老窖池,每年憑此僅能產出高端基酒3000噸。

  為擴大高端酒產能,瀘州老窖準備搞產能置換,擬動用30年、60年窖齡的窖池生產「國窖1573」高端基酒;而用新建的窖池,生產窖齡、特曲等腰部產品。

  此舉或會帶來兩大隱患:一是「國窖1573」和腰部產品的質量難以保障,二是「國窖1573」將名不符實。

  第二個問題或許更為致命。對奉白酒「年份」、「老陳」為圭臬的高端消費者而言,願不願意為民國、新中國時期窖池產出的「國窖1573」買單,殊難預料。

  五.經銷商控制能力對比

  相對於面廣、量多、體小的經銷商們,實力雄厚的白酒生產公司具有強大的博弈能力。除了各種明著暗著的控制,其還向經銷商大量預收貨款。

  此外,白酒生產公司還向經銷商們收取經銷商保證金、風險抵押金、質保金、履約保證金,佔用經銷商的未結算折扣等等。這些名目繁多的項目,都被計入了「其他應付款」。

  洋河股份對渠道的控制能力最為強大,其佔用渠道的資金總額,2019年年底高達128.8億元,佔到其全年營收額的55.7%。而瀘州老窖和山西汾酒就相形見絀(見表5)。

  洋河股份是業界著名的「銷售專家」,擅長深度營銷,深耕渠道。其銷售人員的比例(35.6%),遠超其他兩個公司(瀘州老窖為25.5%;山西汾酒為14.4%)。這些公司銷售人員,還直控著3萬多名地推人員,在腰部、底盤產品的銷售中,這種渠道控制力至關重要。

  物極必反。正因對經銷商控制過度,導致洋河股份渠道利潤過於透明、單薄,嚴重挫傷了經銷商積極性。最近幾年,在其本埠市場,江蘇地方知名品牌今世緣(603369)(603369.SH)加厚了對渠道的讓利,搶去了洋河股份大批份額。

  為此,洋河股份開始了渠道政策的大調整,新口號是「一商為主,多商為輔」。洋河股份把市場運作和產品管理,交給片區實力最強的一家經銷商總負責,當地的其他小型經銷商進行輔助,發貨節奏則由洋河總部把控,通過手機層層掃碼,獲得精準渠道庫存數據,不再對渠道大規模壓貨,削弱惡性競爭帶來的串貨和壓價,增厚渠道利潤。

  一言以蔽之,就是洋河股份開始重視經銷商地位,調整以往的「1+1深度營銷模式」。

  洋河「慢下來」的問題實質,是廠商做苦活累活細活太多,導致渠道扁平化過度,而其他白酒企業的問題,則是扁平化嚴重不足。

  山西汾酒在山西本埠,已經紮實學習了洋河股份的深度營銷,營銷網絡已經深入村鎮一級,而在外省市場,則依然採取經銷商主導的「大商模式」。近年,山西汾酒大力削減子品牌和貼牌酒。但在福建省,卻成立了由經銷商控股、山西汾酒參股的銷售公司,專門又出了一個名為「汾酒大師」的貼牌酒。「山西毒酒事件」後,山西汾酒丟失了大部分省外市場,如今正在積極收復失地。其各種靈活多變的營銷模式,充滿了機會主義色彩。

  瀘州老窖則一直實行銷售外包。所謂「柒泉模式」,就是瀘州老窖把銷售人員推向市場,讓其和區域經銷商共同出資,成立區域總代理公司,統一命名為「XX柒泉公司」。瀘州老窖不再和其他經銷商發生銷售關係,而是由各地的柒泉公司全面代理瀘州老窖的全系列產品。

  瀘州老窖前五名客戶的銷售額佔比,高達66.05%,正是這個原因。

  說白了,這是一種「銷售懶政」。該模式在2013-2015年的行業調整中,弊端盡顯。2015年,「柒泉模式」在瀘州老窖新班子推動下,演進為「久泰模式」,區域總代理成了品牌總代理,以適應打造大單品的潮流,但「懶政」色彩依舊。

  變數或在場外

  瀘州老窖和山西汾酒對「晉級三甲」的溢於言表,而洋河股份的高管們始終很淡然。

  熱衷於「晉級」,是國企的典型特色。瀘州老窖、山西汾酒是地方國資委大份額控股的公司,常年對行業排名、行政級別等話題興趣盎然。他們的官網上,多是省市領導前來調研,讚揚其為地方爭光的新聞。

  所謂「晉級三甲」,背後是濃鬱的行政幹預。

  洋河高管們不斷強調「不著急」,地方政府也不著急。宿遷市委市政府,未就洋河的「慢下來」和調整發表意見和建議。洋河高管談論的多是技術層面的話題,是「大基酒組合」,是「口感如何更綿柔」,是「打造極致化好原酒」。洋河股份早就知道,所謂爭奪季軍,純屬「關公戰秦瓊」。

  中國地大物博,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川菜的油大味重,正好匹配「川派濃香」白酒的濃鬱厚重。淮揚菜的精緻清鮮,也和「綿柔型白酒」的氣質相符。

  中國白酒市場中,濃香型佔據80%比例,此領域競爭極為慘烈。川酒六朵金花,五朵主打濃香,徽酒十大品牌,九個主打濃香。

  在這種競爭態勢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洋河酒廠頂著「中國名酒」桂冠,卻一度嚴重虧損。

  獨特的香型、口味,才是白酒行業天然的護城河。洋河股份「拋棄香型只論口味」的做法,和強調汾酒是清香鼻祖的李秋喜,如出一轍。

  獨闢蹊徑推出「綿柔」概念前,洋河股份曾對4325人次進行了口味測試,對2315人次進行了飲後舒適度試驗,最終才將綿柔「藍色經典」推向市場。差異化競爭,準確獨特的定位,是洋河股份快速崛起的一大奧秘。

  所以,未來若以香型、口味為分水嶺,能最終佔據中國消費者心智的幾個高端白酒品牌,綜合行業研究的主流看法,白酒行業格局大概率如下:

  1. 醬香型白酒,非貴州茅臺莫屬;

  2. 五糧液之外的濃香型白酒,洋河股份大概率稱雄。儘管有各路挑戰者,但洋河股份股權清晰,高管激勵到位,政商關係融洽,各種管理水平趨於精細化。我們認為,白酒行業的競爭,除了天然資源,經營體制、股權激勵、營銷模式、精細化管理和市場拓展能力,可能更為重要。

  3.清香型白酒,山西汾酒拔得頭籌;

  4.額外交代下濃香型裡的川派濃香戰局。川酒除了品牌眾多、巨頭林立外,關鍵是出了兩個企業戰略、市場定位、主打香型、目標人群甚至營銷套路都完全一致的雙巨頭——五糧液和瀘州老窖。瀘州老窖的真正對手,絕非洋河股份,而是同為川酒濃香代表的五糧液。瀘州老窖發展迅速,但目前和五糧液不在同一重量級。兩者若開戰,前者兇多吉少。

  近期的一件事,似乎是為這種判斷增加論據。11月26日,一份要求浙江經銷商在五糧液和瀘州老窖之間「二選一」的會議紀要,被網絡熱炒,引爆了五糧液開幹瀘州老窖的序幕。

  當前,中國高端白酒的市場份額,飛天茅臺約佔63%,五糧液「普五」約26%,瀘州老窖「國窖1573」約6%,其他諸多品牌的高端酒共佔5%。

  今年前三季度,五糧液營收達424.9億元,同增14.53%,淨利潤145.5億元,同增長16%;而瀘州老窖營收116億元,同增1.06%;淨利潤48.2億元,同增長27%.

  白酒價格看高端,高端價格看茅臺,已成為共識。茅臺供應短缺、價格暴漲導致的需求外溢,為五糧液打開了市場空間;五糧液高端酒供應不足,又為瀘州老窖打開了市場空間。若茅臺和五糧液產能上升,首先被擠壓的,正是瀘州老窖。

  瀘州老窖有無可能逆襲呢?答案是「基本不可能」。除非,五糧液犯了致命的戰略性錯誤。但是,這種概率微乎其微。

  下面的表6,我們列出了白酒TOP5的五年銷售毛利率和存貨周轉率變化,從中可以看到一些未來的趨勢。

  一般而言,公司的銷售毛利率和存貨周轉率會此消彼長。我們可以看到,瀘州老窖、洋河股份和山西汾酒,在2015-2019年,都出現了銷售毛利率不斷上漲,存貨周轉率不斷下降的趨勢。

  而能打破這種趨勢的,是貴州茅臺和五糧液。

  貴州茅臺,銷售毛利率長期保持在90%以上,典型的奢侈品特徵。但是,從2015-2019年,其存貨周轉率翻了一倍。五糧液也不含糊,銷售毛利率和存貨周轉率一直在同向增長。

  唯獨擁有強大品牌力、擁有無可逾越護城河的公司,才會有此奇觀。未來的冠亞軍,大概率仍是「茅五組合」,且市場份額會更加集中。

  這對瀘州老窖而言並非利好。而對山西汾酒而言,其選擇了一個競爭不太激烈的香型,這是未來的利好。

  但是,清香白酒市場份額小,生產周期短,供應提升快,高端品不具稀缺性,不易長期保存,很難打造出具有奢侈品、收藏品屬性的高端白酒。

  目前,山西汾酒重點打造對象是「青花瓷30」,定位次高端。但其升格為高端品的可能性不大,儘管山西汾酒屢屢控貨提價,企圖用飢餓營銷手段提升其品牌價值,但一直收效甚微。

  令山西汾酒尷尬的是,其底盤產品高線光瓶汾酒,在50-70元的價位段罕有對手,放量迅速,每年銷量高達6-7萬噸。儘管有高管自我安慰,稱其是清香消費人群的市場擴大、培育,但卻難掩其拉低了整體品牌價值的弊端。

  表7是2020年9月30日三家白酒公司的杜邦分析表。從中可以看出,山西汾酒的高ROE,是在銷售淨利率極低的情況下,依靠高周轉和高負債催生的。而銷售淨利率低,是因為產品結構低端,毛利率整體不好,再疊加銷售費用率高企所致。

  高端上不去,低端太暢銷,腰間乏力,仍是汾酒最大短板,李秋喜仍需繼續努力。

  我們判斷,經過幾年高速奔跑後,山西汾酒大概率會進入業績瓶頸期。依賴高比例銷售費用、高財務槓桿催動,高速增長難以長期持續。

  原載2020年12月7日《財經》雜誌。作者為《財經》產業研究中心研究員,編輯:馬克,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wyj

相關焦點

  • 中國白酒,誰是老三?
    這次出場的三個主角,都是中國白酒行業的巨頭。 新中國進行過五次名酒評比,分別選出了「四大」、「老八大」、「新八大」、「十三大」和「十七大」名酒,瀘州老窖、山西汾酒次次登榜。 有此殊榮的,還有貴州茅臺,而洋河股份麾下的洋河大麯和雙溝大麯,僅在後三次評比中露臉。
  • 中國白酒,誰是老三?茅五之外躺著賺錢的白酒公司 想爭第3也不易
    這次出場的三個主角,都是中國白酒行業的巨頭。新中國進行過五次名酒評比,分別選出了「四大」、「老八大」、「新八大」、「十三大」和「十七大」名酒,瀘州老窖、山西汾酒次次登榜。有此殊榮的,還有貴州茅臺,而洋河股份麾下的洋河大麯和雙溝大麯,僅在後三次評比中露臉。
  • 誰才是廣東省的老三,是華南師範大學還是暨南大學?
    中山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可以說是廣東省最好的兩所大學了,這兩個大學實力毋庸置疑,但是對於老三的位置,省內的兩個211院校華南師範大學和暨南大學可謂是誰也不服誰,二者都想坐到這個老三的寶座。華南師範大學校本部坐落在廣州市五山學區,是廣東省與教育部共建高校。
  • 穩居全國前三的十所高校之一,上交大招生視頻走紅,誰是全國老三
    其實這正是中國高校民間排名的真實寫照。在中國的知名高校中,清華和北大處於第一方陣,至於這兩家的誰是第一之爭,不但是網民,就是其他學校也都不」care「,幾乎都把他們並列起來對待,真正關心的只有他們兩所學校自己。
  • 茅臺市值超越可口可樂,中國白酒行業的第三名,沒有懸念
    來源:財經無忌君讓中國投資者津津樂道的不是亞馬遜、微軟和蘋果公司的市值之爭,他們更熱衷於談論茅臺——這家來自中國貧困且偏遠的貴州的公司,市值一度超過可口可樂,甚至是波音的兩倍,後者由於疫情導致股價暴跌。在中國,白酒行業無疑是最被關注的行業之一。
  • 母親除夕餐桌上的「老三篇」
    母親除夕餐桌上的「老三篇」曾經的歲月,年夜飯是一件盛大的事件。雖然,古人謂年節是常人「大快朵頤,醉飽之期,宴陣足疲,何堪再承受他勞?」,而年夜飯的大魚大肉、大吃大喝,是可以被原諒的,它承載的是喜慶祥和的團圓氣氛,與悠哉享樂之感覺。
  • 尋找中國第一枚白酒商標
    原標題:尋找中國第一枚白酒商標   如果說汾酒是中國白酒產業的奠基者,那麼汾酒會不會也是「中國品牌化的歷史先驅」?品牌理論源起於西方,「品牌」和「商標」這兩個詞彙,對應的英文單詞都是「brand」。從西方品牌理論來看,商標是品牌形成最有力量的基礎,從這個角度出發尋找中國白酒品牌的歷史先驅,究竟是誰註冊了中國第一枚白酒商標?
  • 聽完解答發現誰都無法抵擋白酒的誘惑
    聽完解答發現誰都無法抵擋白酒的誘惑!近年來,來我國旅遊甚至定居的外國人越來越多了,在迎來送往的交際應酬中,難免會和中國人打交道,那麼他們就免不了會嘗到中國的白酒,那麼外國人眼中的中國白酒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存在呢?相信大家看完後都會覺得有意思的,甚至,在他們白酒界流傳著這樣的一句話:如何知道老外已經成為「中國人」了?看他們對於白酒的理解就能知道!
  • 中國白酒價格帶競爭趨勢暨關鍵策略掌控
    全面深入地理解中國白酒價格帶成長趨勢,以及決定價格帶佔位關鍵性因素,對白酒企業掌控價格帶,制定微觀的價格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專業價值。  我們希望通過對中國白酒價格帶梳理,為中國白酒企業價格策略制定建立黃金法則。  中國白酒黃金十年,最重要特徵就是「漲(長)」!首先,整個白酒行業獲得飛速成長。
  • 小李飛刀新解:老三老四組團上位史
    比方說電視劇《小李飛刀》,其實,整部《小李飛刀》就是老三老四組團上位的故事。話說當年武林界專業人士百曉生博士,創辦了一份雜誌,名字叫做中國江湖兵器威力排行榜,簡稱兵器譜。也有一種說法,叫做曉生杯江湖人物排行榜。
  • 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白酒法》,規範中國白酒健康有序發展
    白酒是中國國酒,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底蘊,貫穿中國人民日常生活始終,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白酒是我國重要產業之一,尤其對於以白酒為支柱產業的白酒產量大省經濟發展貢獻巨大,是增加就業和創造財政收入的重要手段。白酒在我國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
  • 白酒不合格產品-中國質量新聞網
    貴州省安順市酒廠吉林榆樹釀酒集團有限公司黑龍江省玉泉酒廠天津市津寶釀酒廠吉林省德惠市九葆釀酒實業有限責任公司重慶市正文酒業有限公司重慶正方集團重慶全順酒廠故宮貢酒北京戲酒老獵頭京宮御酒張弓老三屆情思酒通州老窖太白大曲敘府窖酒不離口酒夜郎村林家鋪子酒玉泉大曲紅糧原漿酒寶特曲虎峰白酒高粱酒故宮鑫帝老獵頭
  • 10張圖 到底誰是大陸交通大學裡的老三 西南交大VS北京交大
    說起交通大學,大家會發現中國有許多交通大學,但是這裡面最有密切歷史關係的交通大學有5所也是實力最強的五所,分別是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還有一所不在中國大陸:臺灣國立交通大學。 中國大陸裡上交老大,西交老二。都是211 985,其次西南交大,北京交大都是頂尖211,到底誰才算老三?一起來看看吧。
  • 逆水寒OL舞陽城老三平民怎麼過?舞陽城老三平民打法思路解析
    導 讀 逆水寒OL舞陽城老三平民怎麼過?
  • 中國白酒在日本火了:「吃川菜配白酒」迷住日本人
    海外網7月5日電 中國的白酒由於酒精度數高,且帶有一種獨特的強烈香氣,一直被認為不適合日本人。但日媒近日指出,現在中國代表性的白酒正悄悄地在日本掀起熱潮,「吃川菜配白酒」「白酒雞尾酒」等都使得白酒在日人氣不斷提升。
  • 中國白酒的英文名終於改了!這些酒用英語怎麼說?
    中國白酒的曾用名並不統一,其中包括:Chinese spirits(中國白酒)Chinese distilled spirits(中國蒸餾烈酒)Chinese liquor(中國烈酒)從古至今,在白酒中沉澱著的是無數詩人的讚歌,與白酒一起流淌著的是上千年的歷史長河。根據官方統計,中國的白酒消費量約佔世界蒸餾酒的三分之一。但長久以來,白酒並沒有正式準確的官方名稱。我們一直試圖用英文distilled(蒸餾)、spirits(烈酒)去向外國人解釋白酒。
  • 白酒行業的「二八定律」,千元價格帶誰贏?
    原標題:白酒千元價格帶,誰贏?中國酒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延才曾指出,2018年,「二八定律」在整個白酒產業表現非常明顯,以800元以上作為分界線的酒品中,茅、五、瀘和夢之藍牢牢佔據了大部分的市場,特別是茅臺、五糧液兩大白酒領軍企業合佔約80%到85%的高端市場。次高端目前處於藍海階段,現階段,次高端品牌酒尚未形成全國性的強者。
  • Chinese Baijiu,中國白酒英文名改了
    一位網友認為,「作為世界六大蒸餾酒的龍頭,應該有個規範的英文名,為從中國範走向世界範,打個好底子。中國白酒獨特味道及其文化,也應該向國外進發。」目前科學研究精準表明參與白酒釀造的微生物有一百多種,風味物質有一千多種,其中定性的風味物質有三百多種,中國白酒消費量為約佔世界蒸餾酒的三分之一。
  • 「四史」關鍵詞|為何說「老三篇」是共產黨人的「道德經」?
    今天刊發「四史」關鍵詞第19篇,關鍵詞是「老三篇」。「老三篇」講了三個人的事在延安時期,毛澤東發表的三篇文章,後來被簡稱為「老三篇」。這就是1944年9月8日的《為人民服務》,1939年12月21日的《紀念白求恩》,1945年6月11日的《愚公移山》。
  • 五糧液:閃耀世界的中國白酒
    匯聚中國元素的五糧液正在代表中國白酒、代表中國文化走向世界,而五糧液自身也把向世界發揚中國白酒文化作為己任,五糧液從中國名牌成為世界名牌。傳承中國文化說到酒不能不講文化。一個民族的酒文化代表了那個民族特有的文化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