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除夕餐桌上的「老三篇」

2020-12-22 美食作家梅依舊

母親除夕餐桌上的「老三篇」

曾經的歲月,年夜飯是一件盛大的事件。

雖然,古人謂年節是常人「大快朵頤,醉飽之期,宴陣足疲,何堪再承受他勞?」,而年夜飯的大魚大肉、大吃大喝,是可以被原諒的,它承載的是喜慶祥和的團圓氣氛,與悠哉享樂之感覺。

中國人的春節到底是個大節日,合家舉宴,可是除夕這天的重頭戲。家家都在做著各各樣的好吃的,油炸的香氣,煮化的糖的氣味,都飄散在空氣裡。

在外國人的眼裡,真真是一百個不理解,或許覺得:「不就是吃頓飯而已嘛,何必如此的大動幹戈」。

其實他們不明白,在中國人的心中,意義並非只是一頓飯那麼簡單,年夜飯又叫「團圓飯」。為了這頓飯,每一個人,無論在人生的旅途中,染了多少悲歡離合的故事,都會被一條團圓的絲線牽扯,回家過年。

在這個年夜飯的餐桌上,不管是漂泊在外的子女,還是回家過年的人,按全家人之數擺上碗筷,不能回來過年的,也放上一副碗筷。這也許是一種精神團圓吧。

我家的年夜飯都是由母親來做。她會在之前準備好一切需要的食材。母親總說,準備年菜,可千萬不能等到年根底下,一近臘月門,就得開始。

母親的除夕年夜飯,總是離不了她的「老三篇」,無論是憑票供應的年代,還是生活富裕之年,餐桌上永遠不能缺的是:一條魚,一隻豬蹄,一盤如意菜。這「老三篇」是必須的,缺一不可,而且講究質量,講究烹飪方法,幾十年來年年如此。

糖醋鯉魚

一年最後一餐必須有魚,寓意來年有餘。魚,一定得是鯉魚。

鯉魚好,取年年有餘之吉利。宋代的陸佃在《埤雅·釋魚》記載:「俗說魚躍龍門,過而為龍,唯鯉或然。」

糖醋魚是母親的拿手招牌菜,端上桌來,只見一條鯉魚端然地立在盤中央,身披一層濃厚的金黃料汁,有展翅欲飛的氣勢,作為一條魚,衣衫齊整,紳士而優雅地體面完整出場,無疑是對它的最高獎賞,也不枉它入世一場。

那味道,更是成為一種難以抗拒的依戀,多是因為酸酸甜甜,汁濃味美的口味,它霎間就會變得濃情蜜意,帶給人一種初戀般的美好。

雙椒豬手

記得小時候,每到過年,總是聽母親千叮嚀成囑咐地說:想著買兩隻豬前蹄回來。

過年時,離不了的規矩就是啃豬蹄,豬蹄也叫豬手,南方有道著名的菜叫發財就手,就是用豬蹄做的,為了圖個好意頭,家家戶戶在過年時,都會燒上一盤豬手來吃。

那時啃豬蹄的寓意還一時不太明白,後來問過母親,母親說:都是從老輩人那傳下來的,過年了,啃豬蹄兒是要給來年有個撓頭,一定記得要買前蹄啊,豬前蹄才叫豬手,這前蹄摟錢是往懷裡摟,別買後蹄,後蹄叫豬腳,豬腳是往後蹬的。

豬手有著藉手發財的含義,誰也不會與這美好的寓意較勁,所以,在我國許多地方,過年有吃豬手的習俗,真真地體現了中國五千年的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如意菜

如意菜,可以說是母親從江南帶過來的一道家常菜。在江南生活的二十幾年裡,每逢過年的時候,家家必做的一道菜美味佳餚,以其取義吉祥如意,更寓意於生活事事如意,取「事事如意、和順長久」寓意的好口彩。

這道小炒用最不起眼的一種食材就是黃豆芽,黃豆芽因其晶瑩皎白、身姿窈窕,明人陳疑曾有過讚美黃豆芽的詩句:「有彼物兮,冰肌玉質,子不入汙泥,根不資於扶植。」加之形似一柄如意,所以被稱之謂如意菜。

清代美食家袁枚,將豆芽寫進了他的美食書《隨園食單》中,也算有力挺之意了。

當肥魚新蔬上桌時,如意菜,它那繽紛的色彩吸引著人的目光,爽脆清淡的口感,富有層次而又鮮嫩,更是受寵,便成了最受歡迎的美味。

至今,還有些懷念小時候的年,看著父母在廚房裡忙碌,伸手去捏母親剛剛做好的菜,父親也失了往日的嚴肅,笑呵呵地著看我們在廚房裡跑進跑出。

如今,兄弟姐妹各奔東西,父母跟前的團圓已成了奢望,濃濃的年味卻只剩下了「團圓」兩個字,而「團圓」也已是稍縱即逝。唯有那些團圓的細節,化作歲月的印痕,把心纏得很柔軟,很溫馨,有時,也有些疼。

糖醋鯉魚

材料:鯉魚1條、麵粉200克、番茄醬1勺。

調料:蔥、姜各適量,胡椒粉4克,鹽4克,料酒10克,生抽10克,澱粉15克,糖100克,醋50克 。調料圖:

做法:1. 糖、醋、清水按2:1:2的比例,調成汁。

2. 麵粉、澱粉加水調成糊。

3. 將魚去鱗、鰓,淨膛洗淨,在魚鰓下1釐米處切一刀。

4. 在魚尾部再切一刀。

5. 鰓下的切口處,有一個白點,就是魚的腥線的頭,捏住腥線的頭。

6. 輕拍魚身,很容易就把腥線抽出來了。

7. 在魚的兩面隔2.5釐米打成牡丹花刀,切法是先立切1釐米深。

8. 再平切2釐米。

9. 切好的魚放入生抽、鹽、料酒、胡椒粉醃30分鐘入味。

10. 澱粉、麵粉調成的糊,均勻抹在醃好的魚上。

11. 油燒至七成熱,提起魚尾,先將魚頭入油稍炸,再用勺舀油淋在魚身上。

12. 待麵糊凝固時再把魚慢慢放入油鍋內。

13. 魚下鍋炸熟,取出。

14. 待油熱至八成時,將魚復炸至。

15. 用勺舀油淋在魚身上,炸至酥脆,出鍋裝盤。

16.炒鍋內留少許油,放入蔥花、薑末、蒜末爆香。

17. 再倒入調好的汁和番茄醬。

18. 加少許溼澱粉將汁收濃。

19. 起鍋澆在魚身上即可。

廚房小語:

1. 糖醋脆皮魚的關鍵還是那一碗糖醋汁,糖醋汁,可按2份糖、1份醋、2分清水的比例調配,就可達到最佳甜酸度。當然了,這個配比,不是1加1等於2那麼簡單的公式,而是要根據自家人的胃口調配,找到最適合你的比例。

2. 炸魚時需掌握油的溫度,涼則不上色,過熱則外焦內不熟,一定要復炸一次,魚才可酥脆。

如意菜

材料:黃豆芽300克,香菜1棵,胡蘿蔔100克,香乾200克。

調料:鹽2克,生抽10克,香油、雞精適量。

做法:1.黃豆芽擇洗乾淨,香菜洗淨,切段,胡蘿蔔洗淨,切絲,香乾切絲。

2.鍋中放油,放入胡蘿蔔翻炒變色。

3.放入黃豆芽翻炒至熟透。

4.下香菜、香乾炒均。

5.調入鹽、生抽、香油、雞精,翻炒均勻即可出鍋。

廚房小語:蔬菜可以依據自己的口味搭配,也可多加幾種。

雙椒豬手

材料:豬蹄l只(約600克),杭椒5個,小米椒5個。

調料:香蔥2棵,姜3片、鹽4克、白酒30克、花椒3克,生抽10克、蘋果醋15克,蠔油10克,糖3克,香油適量。

做法:1.豬蹄洗淨,斬塊。

2.鍋中加水,放入豬蹄、香蔥、薑片、花椒。

3.倒入白酒,大火煮開,轉小火煮爛熟。

4.杭椒、小米椒切碎,放入碗中。

5.放入生抽、蘋果醋、蠔油、糖、香油調成蘸汁。

6.豬蹄撈入碗中,調入料即可。

廚房小語:料汁中生抽、蠔油有鹹味,鹽可以不加,或依自己的口味加。

相關焦點

  • 母親病重讓兒子們回家,老大老二不當回事,只有老三回家
    老大成家後,便很少回家探望母親,或許是在省城紮根不容易,需要整日忙於工作。 老二也在省城工作,基本每周會打一次電話問候母親。 老三的事業就不太順,因為頂不住在省城生活的壓力,無奈撤回小縣城工作,基本每周會回一次家探望母親。
  • 怎麼能夠只把「老三篇」、「老五篇」叫做毛澤東思想
    怎麼能夠只把「老三篇」、「老五篇」叫做毛澤東思想 2013年08月19日14:40        手機看新聞   毛澤東思想有豐富的內容,是完整的一套,怎麼能夠只把「老三篇」、「老五篇」叫做毛澤東思想
  • 泉州十二道年味:阿母的潤餅菜 除夕的團圓飯
    「兒時,那是母親最拿手的菜,也是一家人最開心的年夜飯。」吳老伯記憶中的年味,從這道美味的潤餅菜中升騰……在他眼中,看似簡單的潤餅菜,在年夜飯的餐桌上,也不再簡單。  前天是「立春」,也是尾牙。吳建川和老伴柯美珠做上一大桌潤餅菜,喊來朋友們,共享這頓尾牙宴。  一大早,大夥就忙活開。吳老伯掌勺,老伴打下手。胡蘿蔔和豌豆切絲燜熟,滸苔用小火炒酥拌紅糖,粉絲下油炸脆……吳老伯一召喚,厝邊、親友就挽起袖子幫忙。
  • 【我的除夕家宴】生條 安慶望江縣人過年餐桌上的年味象徵
    編者按:除夕大年夜,對中國人來講是一個重要的日子,這天不僅要弄好一桌豐盛的飲食,更重要的是漂泊在外的家人們都聚到了一起。除夕的家宴菜餚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對合肥人來說,「無圓不成席」,圓子是春節飯桌上一定少不了的一道菜,寓意團團圓圓、美滿幸福。
  • 「四史」關鍵詞|為何說「老三篇」是共產黨人的「道德經」?
    今天刊發「四史」關鍵詞第19篇,關鍵詞是「老三篇」。「老三篇」講了三個人的事在延安時期,毛澤東發表的三篇文章,後來被簡稱為「老三篇」。這就是1944年9月8日的《為人民服務》,1939年12月21日的《紀念白求恩》,1945年6月11日的《愚公移山》。
  • 2020高中招生計劃之【老三區+天河】篇
    昨天推送了獨家數據分析|2020廣州高中招生計劃之【省市屬】篇,今天呈上的是廣州老三區(越秀、海珠、荔灣)、天河區的普通高中招生計劃數據分析。 2020年老三區、天河高中招生計劃 匯總
  • 優秀除夕的作文(精選4篇)
    優秀除夕的作文 篇1  一年一度的除夕來臨了,太陽還掛在西邊的天空,大街上處處響起鞭炮聲,它告訴人們許多人家已經吃年夜飯了
  • 2016除夕是幾月幾日?除夕是大年三十嗎?
    春節在一年中是最為重要的傳統節日,而在春節前一夜便是除夕,那麼除夕當天會放假嗎?本期跟小編了解一下2016除夕是幾月幾日?除夕是大年三十嗎?  2016除夕是幾月幾日:  從萬年曆中我們可以看出,2016年的除夕時間為2月7日 農曆 臘月二十九 星期日  除夕期間的風俗習慣:  1、吃年夜飯  除夕這一天對華人來說是極為重要的。
  • 亞凌隨筆:餐桌上的記憶碎片
    數十篇美文被選作中考閱讀文或各種考試閱讀文,收錄進寒、暑假作業、地方語文精英教材及多種課程輔導資料。出版散文集三部,《回眸·凝望》一書獲第二屆杜鵬程散文優秀獎,《時光深處的柔軟》入圍「第三屆葉聖陶教師文學獎」。】 記憶的碎片往往是最真實也最感人的,我喜歡收藏。
  • 除夕年夜飯,我家餐桌必不可少的菜餚,色香味全寓意好,全家都愛
    導語:做糖醋鱸魚時,別直接下鍋炸,多加1個步驟,魚肉鮮嫩多汁還不腥說起年夜飯特色菜,相信大家能滔滔不絕說出很多種,當然每家每戶也都有著一道必備的菜餚,這道菜不僅是要好吃好看,還需要保證有著好的寓意,而在我家每年的除夕年夜飯桌上,魚是不能少的,
  • 尖沙咀附近的香港美食攻略,除夕去尖沙咀要去哪些餐廳
    【1】帝苑酒店雅苑座:漫天氣球飄飄倒數這餐廳最大特色是部分餐桌位置有十數層超高樓底,在110尺高的空中花園懸掛了聖誕吊飾,氣派十足。每晚均有現場音樂表演,而除夕當日更有大型倒數節目,數以百計的氣球會從高空飄下,預計場面極為浪漫,非常適合情侶。
  • 江蘇蘇州過年「老三篇」:理髮、泡澡、大掃除
    中新社蘇州二月八日電 題:蘇州過年「老三篇」:理髮泡澡大掃除  中新社記者 韓勝寶  農曆大年三十,古城蘇州沉浸在一派濃濃的辭舊迎新的春節氣氛裡,而大部分蘇州市民仍沿襲「理髮泡澡大掃除,乾乾淨淨過大年」的傳統習俗,把一年的陳舊洗去,預示來年一片新光景、新氣象、新天地。
  • 苦學「老三篇」:另類教育的荒唐鬧劇
    上下課時小學生唱著《兒童團之歌》,手握紅纓槍站崗值勤;學生偷拿家中的錢上網吧,學校開批判大會;老師和學生都拿起當年的《毛主席語錄》,苦學「老三篇」;校園內被種上一片片向日葵、玉米等農作物,一至六年級的小學生在這兒每周接受4~6節露天教學;故意讓學生搶蘋果,體驗弱肉強食的激烈競爭。鄭州某小學校長釋德全稱這是紅色教育,要堅持下去。
  • 舌尖上的春節:春節餐桌上的亮麗風景線
    舌尖上的春節:春節餐桌上的亮麗風景線在春節的時候全國各地都吃什麼呢?在我國,不同地區在春節期間所吃美食都會有所不同。你是否好奇在其他地區春節習慣吃什麼呢?一起來看看吧。餃子山東人有大年初一吃餃子的習俗除夕、大年初一吃餃子,是北方人的習俗,不過現在不少南方人也加入到吃餃子的行列中。在除夕時吃餃子,取「更年交子」(來年交好運)之意,大年初一吃餃子則是為了一年交好運。
  • 除夕吃餃子的寓意是什麼 除夕吃年夜飯的寓意及講究禁忌
    北方很多家庭除夕這邊是吃餃子的,那麼除夕吃餃子有什麼寓意呢?為什麼除夕要吃餃子呢?除夕吃年夜飯有什麼講究嗎?小編整理了除夕吃年夜飯的講究及禁忌,希望對大家有幫助。除夕的寓意除夕吃餃子的寓意是什麼  農曆年三十,也稱「除夕」。按照習俗,除了菜餚外,南方要吃年糕,北方要吃餃子。
  • 老太太半夜給兒子打電話想吃餃子,老大老二不理,老三回去後懵了
    躺在床上的時候特別想自己的三個兒子,三個兒子都外出打工了,她心裡一直都惦記著,怕他們在外面冷著餓著,她也心裡清楚,自己的老大老二對自己從來都不關心,作為母親她也理解兒子在外面的辛苦,不想太麻煩他們,只有老三時常關心自己,一有空就帶著吃的來看她,她突然開始懷念以前三個孩子陪在自己身邊的日子。
  • 春節餐桌上的「洋味道」
    除了雞鴨魚羊這些傳統年菜外,雞年春節有不少中國人的餐桌上出現了三文魚刺身、壽司拼盤等「洋味道」。包括敬酒用的白酒、自釀燒酒也開始被進口洋酒、葡萄酒、起泡酒替代,進口食品的「洋味道」正成為中國人春節餐桌上一道別致的風景。
  • 歡樂除夕夜作文(精選八篇)
    晚上,當餐桌上擺滿了色香味俱全的吉祥年菜時,我們趕緊邀請爺爺上座,大伙兒邊吃邊聊,屋裡充滿了歡聲笑語,窗外充滿了此起彼落的鞭炮聲。  當我們分工合作收好餐桌時,爺爺先是消失,再出現的時候,手裡拿著紅包,我們笑呵呵的向他說新年快樂、長命百歲吉祥話,爺爺也笑嘻嘻的祝福我們平安健康、學業進步。
  • 72歲母親走了,冬至吃餃子,餐桌上少了免費服務員,淚目兩代人
    文|木棉「72歲的母親不在了,每到年節,就像劫一般難過,冬至的餃子成了片兒湯,懷念餐桌上那個免費的服務員。」是李麗(化名)在冬至這天發的朋友圈。而母親只是不停地,一鍋一鍋地煮,一碗一碗地盛,還要往煤爐裡加入玉米芯,讓火燒得更旺一些,煮得更快一些,母親的臉也常會因為煙燻火燎而變得黑紅黑紅的。等3個孩子吃飽,父親也挪離了餐桌去剔牙,才見母親靜下來,盛一碗餃子湯,掰幾塊硬饅頭,泡在湯裡,就這樣吃下去。
  • 除夕團圓飯吃什麼傳統食物 大年夜除夕什麼菜寓意好
    那麼在吃方面如此講究的中國人眼裡,除夕吃什麼傳統食物合適?在大年夜吃團圓飯的時刻,吃什麼菜寓意好?小編為您整理了有關除夕夜團圓飯的食物推薦。除夕吃哪些傳統食物除夕團圓飯吃什麼傳統食物  除夕吃什麼:餛飩  新年吃餛飩取其開初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