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告訴你,如何實現目標

2020-10-10 社會行為心理學

2018年已經過去啦。新的一年,大家有沒有又在心裡給自己列好了今年的目標和計劃清單呢:如今年要看多少本書,要減肥多少,要學習什麼技能,要去哪裡旅行等等。

我想小部分人會選擇動手寫出自己19年的目標,大部分人則是在腦海裡想像著新的一年希望自己可以收穫什麼,實現什麼目標。

問題來了,小編想問一下你們,你們去年的目標,前年的目標是否都如自己所想的實現了呢,或者至少一步步縮小自己與期望目標的距離了呢。

我想應該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否定的。也正因如此,一些人乾脆打消了制定目標的念頭。

不可否認,人的天性就是懶惰的,很多時候總是想的多做的少,總是間歇性地假裝自己很努力,以安慰自己,為自己的懶惰尋找藉口。

除了懶惰的本性之外,其實,我們的目標之所以沒有實現還有其他方面的原因。今天,小編就以心理學的角度和大家聊聊關於目標的事,我們如何設定目標,且讓我們離自己的目標一步步靠近。

要想讓我們的目標實現,首先最重要的肯定是我們心裡要有自己的目標,這也是基礎的,沒有目標,談何實現。我們每個人心裡可能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目標。那麼,目標是怎麼產生的呢。

在心理學上,目標是指一個人想要努力實現的事情、達到的高度以及獲得某種地位,目標會促使我們做出行動。當我們有了目標,我們就會朝著一個方向努力。

目標其實是因為我們有了某種動機,我們有了某種需要和願望,此時,目標就產生了。

目標對我們來說有多重要呢?

哈佛大學有一個關於目標對人生影響的跟蹤調查。

對象是一群智力、學歷、環境等各方面都差不多的人。調查結果發現,27%的人沒有目標,60%的人有較模糊的目標,10%的人有清晰而短期的目標,只有3%的人有清晰而長期的目標。

25年的跟蹤結果顯示:3%的人25年來都不曾更改過目標,他們朝著目標不懈努力,25年後他們幾乎都成為了社會各界的頂尖人士。

10%的人,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短期的目標不斷地被達成,生活狀態穩步上升。60%的人,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他們能夠安穩地生活與工作,但似乎都沒什麼特別的成就。

27%的人,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25年來生活過得不如意,常常失業,靠社會救濟,並常常報怨他人、報怨社會。

是的,其實,我們的目標對人生有著巨大的導向性作用。成功在一開始,僅僅就是一個選擇。你選擇什麼樣的目標,就會有什麼樣的成就,有什麼樣的人生。

因為有了需要的渴望,我們有了目標。而在心理學上,需要一詞是指必須得到滿足的強烈願望或渴求。

需要的種類較多,但在心理學上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

成就需要

渴望完成一件艱巨的事情,而且完成這件事情本身會使得個體的需要得到滿足。這類人常期望把事情做好,承擔責任,關心如何發展自己的事業。類似那些創業家大多具有很強的成就需要。

權利需要

高權利需要的人迫切想要控制資源,如人或金錢。一般有3個特徵:1.通過魄力和決策施展自己的權利。 2.花費較多時間試圖改變他人行為和想法。3.關注周圍人的立場。成功的執行官都具有很高的權利需要。

關係需要

具有強烈關係需要的人會追求與他人的密切關係,並且在關係裡很忠誠。

認同需要

具有強烈認同需要的人希望自己的貢獻和能力可以獲得大家的廣泛認可。因此很多公司也有屬於自己的認同制度,通過獎勵方式滿足員工的心理。這也是一個有效的激勵因素。

規則需要

具有高規則需要的人會有將事物按秩序歸放整齊的強烈願望。希望將事情安排妥當。

冒險和尋求刺激需要

有些人喜歡在工作、生活中追求挑戰,喜歡冒險尋求刺激。這種需要顯然在高科技領域是很重要的。

這個需要分類大家可能不是很了解。如果說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我想大部分人是有聽說過的。這也是目前最廣泛流傳的需要分類方法。也是人類動機最普遍和適用的解釋。

根據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的理論,他認為人們的需要是有以下幾種的,並且是按照層層遞進的順序,滿足的

生理需要:身體上的需要,如食物、水、睡眠等需要。

安全需要:心理和生理的安全,不受傷害。

社會需要:也叫歸屬和愛的需要,關注人際交往。

尊重需要:是指個體希望得到他人及自己的尊重和認可。

自我實現需要:最高水平的需要。包括自我實現和自我發展。

(其他三種還有:認知需要、審美需要、卓越需要)

人的欲望是無窮盡的,得不到的東西會追求,得到了,滿足了,則會繼續追求新的目標,有新的需要或更高的需要。

目標就是在這些需要的渴望之上產生的,當你需要達成的目標可以滿足你的某種需要需求時,你就會為了讓目標實現而實施一系列行為。

有了需要,人有了渴望,就會設定目標,讓自己有一個追求的方向。目標的分類一般有幾個方面:

社會與家庭生活:結婚、生孩子等

興趣與愛好:學會某些技能,學習某個才藝:學會做飯,彈吉他等等

身心健康:運動方面的目標等

事業:升職加薪等

個人收入:未來幾年要賺到多少錢,存款多少等

這是大部分人的目標分類,比較細化。

而在目標內容理論,則將目標劃分為大的兩方面:內部目標和外部目標,內部目標是指反映個體的內在成長趨向的目標,如自我接受、親密關係、健康等;外部目標是指如何獲得外部獎賞或社會讚許,通過獲得外部的價值給別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等目標,如財富、權力、地位等。

有了目標,接下來就是如何通過行動,通過什麼計劃去一步步實現目標。

為什麼大部分人的目標無法實現,其實,不外乎是在行動的過程中,無法一下子看到成果,於是人們開始懷疑自己,對目標開始動搖,逐漸減少行動的頻率,因此,半途而廢,導致目標無法完成。

實現目標的過程其實就是不斷地進行一場又一場的心裡建設,讓自己堅持下去,克服一路上的困難和障礙。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自然少不了對自己的激勵,即自我激勵。

缺乏自我激勵,會讓人意識不到自己的潛能,不知道其實自己可以做得更好。因此,我們要學會有效的激勵自己。學習一些自我激勵的技術。

設定好目標後,將目標拆解。

設定目標是最主要的自我激勵方法,然後,學會將目標拆解為一個個小的目標,完成一個個小的目標,即可就實現大目標,這樣你的動機水平也會提高。

獲得積極的反饋

反饋代表著回報。當我們知道自己的努力是有價值的,我們就會感到鼓舞,積極地繼續堅持自己的目標。當我們努力的成果被人給予良好的評價反饋,我們制定更高的目標。目標定的越高,自我激勵的水平也越高。

3.對自己運用行為矯正

行為矯正:一個在做對的事情時給予激勵而在做錯時給予懲罰的激勵系統。許多人運用這套機制通過行為矯正提升自己的動機水平。我們需要注意:確定哪些行為是我們希望的,其次建立一套完整的獎懲機制。

4.使技能提升與你的目標相聯繫

當人們得知他們的努力可以得到特定回報的時候,個體就會被有效地激勵。因此,你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可以將它想像這是你的某項技能的提升,將兩者聯繫起來,可以大大提高動機水平,同時會加強你對自己效能感的認知。

5.提升自我期望的水平

如果你提升了自我期望的水平,你的成功可能會更多。因為你想成功,所以最後才成功了,你對於達成目標的期待和渴望有助於你提升動機水平。反過來,如果你提升了你的激勵水平,那麼你對於自身的期望也會高一點。通過提高自我期望而提高自我績效的現象叫做伽拉忒亞效應。

6.培養積極的意識,把要實現的目標當做有意義的

一個自我激勵的戰略是培養積極的想法意識。如果你認為自己的這個目標是有意義的,實現的過程讓你感覺有價值,是愉快的,那麼你就很容易受到激勵。

7.培養心理堅韌性

心理堅韌性是一種心理狀態,擁有這種心理狀態的人會體驗到更高水平的承諾感、控制感和挑戰性。因此,他們會更投入自己的目標,在遭遇挫折和失敗的時候,思想和行動都充滿影響力,而且喜歡挑戰,樂於成長。

學會自我激勵還不夠,我們還要學會自我約束。

自我約束:即系統地、持續地朝著目標努力直到完成該目標的能力。自我激勵和自我約束結合,會使我們更加堅定地朝著目標前進。

自我約束包含以下幾個成分:

陳述自己的任務目標

在心裡問自己,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想完成什麼樣的目標,在未來幾年內,最希望在哪些方面取得改變和收穫?人只有知道自己要完成什麼目標,才會約束自己。

建立角色模型,找到學習的榜樣。

學習自我約束的最好方法是模仿其他自我約束成功者的行為。以那個人為榜樣,學習他為了完成目標的行事方法。

為每個任務設定目標

你的目標必定是由於完成每個小小的具體目標而達成的,成功完成那些小目標,你的任務就會達成。

4.制定計劃清單和「如果,那麼」計劃

制定行動的計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約束自我,只有按著制定的計劃去實施,才可以更快更順利地完成目標任務。「如果,那麼」計劃則是對計劃的補充計劃,能讓你知道在突發情況下,你該怎麼辦。

5.在腦海裡幻想實現目標時的情形

專注目標也是對自己的約束,會讓我們不斷追求完成目標。因此,我們也可以在腦海裡經常想像,當我們達成目標時的場景,形象化會幫助大腦將畫面轉化為現實。

6.將生活時段分開

自我約束者善於劃分時間段,在什麼時候該做什麼樣的事情,工作的時候就專心工作,私下的時候就做自己想做的。這樣做有利於自我約束的建立。

7.減少尋找藉口

自我約束者不會尋找藉口解釋自己為什麼沒有完成目標,而是想著如何繞過障礙,想方設法完成目標。唯有堅持和決心可以讓我們達成目標。

總而言之,要想實現目標,我們首先要設定合理的目標,然後要去實施行動,在實施行動的過程中要學會自我激勵和自我約束,如果這些都可以做到,那麼,相信,堅持下去,你一定會實現自己的目標的。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你的目標總是無法實現?動機心理學告訴你答案
    其中,目標一直被認為是動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本文我們將從:一.如何確定目標;二、如何規劃目標;三、如何執行目標,這三個方面來深入探討目標如何助力成功。 二、如何規劃目標 市面上的很多勵志類圖書都告訴我們,要想提高實現目標的概率,需要想像所期望的結果已實現。 比如,你想減肥,那麼你要想像你穿上小號的連衣裙或者牛仔褲時的樣子。你要在鋼琴比賽中獲獎,你要想像自己已經站在領獎臺上,接受眾人的掌聲。
  • 心理學:如何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比如一個人有很多的人生目標,天天圍著這些雜亂的目標轉來轉去「朝秦暮楚」,那麼必然會導致失敗。如何實現自己的目標,我們更需要是做好這三件事。一、學會專註:目標不在於多,而在於精和少有一個年輕的畫家去拜訪一位名畫家,向他訴說了自己的苦惱:為什麼他的畫那麼受歡迎,而自己的畫幾乎沒人過問。
  • 周四心靈加油站丨不要輕易把自己的目標告訴他人,否則你很有可能實現不了!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反常識的心理學知識:不要輕易把自己的目標告訴他人(不要輕易在朋友圈立Flag)。當你在朋友️圈立下一個Flag,例如:「不瘦十斤不換頭像」「一個月看完十本書」……想著立下這樣的目標,請好友見證,但是這樣目標最終實現的少之又少,是我們意志不夠堅定?還是目標設立的太大?
  • 用你的大腦實現一切,我們如何實現目標
    實際上,大腦非常善於解決問題,能讓你的願望和想法都變成現實,前提是,你如何正確用腦。或者,我怎樣公司升職,或者我怎麼打好遊戲,你需要真正的相信,相信你有完成事情的能力,這樣你的大腦才會運作,解決問題你應該如何做,很簡單,你需要的只是先完成小目標,在我開始在線創業的時候,賺到錢之前,我想的是,好吧,我只需要做到下個月,賺到100元,被動收入,非勞動收入,就夠了這個目標比每月10萬的被動收入可信1000倍,
  • 人格心理學的目標
    所有的人都是謎團,直到我們從語言和行為上發現通向他們的鑰匙,才能明了他們的言行。
  • 我有一招,讓你不知不覺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如果你不行動,那麼就難於上青天。如果你行動,每天都能向著人生目標前進一步。如何行動呢?就是在一段時間內製定一個「特殊重點目標」,每天都做一件特定的事情。每天做一點,你的目標實現的機會就大一點。這樣不僅可以幫助你接近自己的目標,還可以大大增強你的信心,你每天都會發現自己更加接近自己的人生目標了。3那麼,定了特殊重點目標還是做不到,怎麼辦?
  • 生活不能告訴你的,積極心理學教你
    ——事實上,你從來不缺少這樣的力量。這門課一共四個章節:自我、關係、改變以及實現,涵蓋45 個心理學知識點。從自我感知出發,循序漸進地將你和你身邊錯綜複雜的關係釐清,一步一步幫你發掘並發揮自身的內在力量,掌握科學的行動方法,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敢去追;也知道自己不想要什麼,敢拒絕。
  • 銷售心理學:兩個故事告訴你,做銷售,設立目標有多重要!精闢
    這樣東西就是目標,以下從銷售心理學的角度分享兩個故事,這兩個故事會告訴你,做銷售,設立目標有多重要!看懂的都是銷售高手。 原因在於,梭子魚、蝦和天鵝在拉車的過程中儘管都用盡了全力,但目標不一致,朝的是不同的方向,其中,天鵝是使勁兒往上提,蝦是一步步用力往後倒拖,梭子魚則是朝著旁邊的池塘拉去。 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大家只有齊心協力地去做,才能把事情做好。同樣的道理,做銷售,設立遠大目標,才能不斷超越自己,才能走向頂峰,這就是目標的力量。
  • 動機心理學:為什麼你有了「目標」行動起來卻很困難
    心理學把目標動機分為三個階段:一、選擇目標。二、目標規劃。三、為目標奮鬥。很多時候,我們往往忽略第二個階段,在沒有完全制定計劃的時候就立即行動。缺乏規劃是人們未能達到目標的一個重要原因。今天我們把一個完整的「目標」拆開,看一看「目標」這個東西到底是什麼。我們為什麼會設定目標?
  • Flag心理學:如何讓你的新年願望統統實現
    畫作:Beatrice.作為一個有心也走心的心理學領域寫作人員,在2021年悄然而至之際,我把所有和願望相關的心理學名詞都在大腦裡過了一遍。於是,這篇文章應運而生,我相信我這篇文章可以幫我實現我的新年願望,也期待看到這篇文章的你可以開始走向通往你願望達成之路。第一部分 欲望OR願望?
  • 心理學:心想事成的秘訣,全告訴你了,這個神秘法則你一定要用好
    ,幫我們實現目標,收穫幸福呢?給你三個心理學建議:「三分鐘心理學」充電時間01、聚焦:可視化你的目標成功啟動吸引力法則的第一步,就是可視化你的目標。扭轉注意力,將你所有的專注力聚焦你想要的事物上,然後坐下來列出你自己的夢想清單,並且讓目標可視化。
  • 《心流》:積極心理學創始人,告訴你關於幸福的秘密
    積極心理學創始人米哈裡在《心流》中這樣說道。那麼,米哈裡所認為的快樂幸福,即心流,到底是什麼呢?答案都在這本《心流》中。第二,客觀方面:我們所面臨的工作,目標,是明確的可完成的,並能及時反饋。我們常常會遇到生活工作中給自己定目標非常高,我記得有位領導講話很實在:我們要時常仰望星空,更要腳踏實地。這其實是在告訴我們,雖然要志存高遠,但是更需要踏踏實實根據自己情況做事。
  • 《動機心理學》心理學家告訴你,這3個需求,有助於提升幸福感
    這本《動機心理學》主要告訴我們動機科學的起源,動機科學在不斷發展,人類動機是由生物性動機和心理性動機驅動,只有去拆解人們行為背後的心理動機,理解動機的重要性,了解心理需求,最終付出行動,實現目標,提升幸福感 。作者:愛德華.
  • 《給快節奏時代的簡單心理學》心理學的意義不是治病,而是教你如何...
    心理學的意義不是治病, 而是教你如何獲得快樂作者:思易 試想一下,如果你告訴朋友說自己正要去見一位心理學家,他們將會說些什麼?
  • 心理學:別總把成功當作人生目標,你越想靠近,它離你越遠
    自己如何努力去實現它? 健康和身體 方向引導: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身體和身體健康的?你為自己的身體健康是否做過周全而有序的安排? 一個人如果想要把成功當做人生目標,以上價值觀的鋪陳就是非常有必要的。
  • 績效管理36:管理就是建立目標、實現目標的過程
    德魯克認為:企業的目的和任務,必須轉化為目標,企業管理人員應通過目標對下級進行領導,以保證企業總目標的實現。德魯克還認為:如果企業中的某個領域沒有制定目標,那麼這個領域就會被忽視。沒有目標的管理便是混亂、低效甚至是無效的管理;有了目標沒有管理,目標不會自動實現。
  • 實現目標的過程,需要一臺永動機
    大家知道「目標」和「目的」的區別嗎?目標,是一個人想到達到的位置;目的,是一個人想要實現目標背後的原因。無論你的目標是讀一本書、學習一門語言又或是減肥,你應該如何實現呢?其實說實現,也好實現,閱讀一本書,我打開書瞅了兩眼,算不算實現了?學習一門語言我買了課程就是還沒開始看,算不算實現?減肥我少吃了一頓飯,算不算實現?這篇文章與其說討論如何實現,不如說討論如何堅持,且達到我們的目的。
  • 心理學告訴你:人性到底是什麼?
    人性,心理學將人的本性定義為是作為一個人們差別於動物的質的規定性,人的本性有三種屬性,即精神屬性、生物屬性、社會屬性,三種屬性相輔相成,相互制約。精神屬性便是為了更好地生存和發展而去對外部環境探究和反應,與外部環境開展信息交換的一個過程。生物屬性便是人作為一個個體與外部開展物質交換的過程,社會屬性便是個體與群體之間開展利益交換的過程。
  • 動機決定結果:實現職業目標的8種動機
    動機是促使一個人對某個職位、目標或主題保持忠誠或感興趣的內在和外在因素。要在你的職業中脫穎而出,你需要不斷探索你的職業目標的動機。 例如,你可能希望在你的組織中被提升到更高的職位。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會激勵你實現最高水平的業績, 這也適用於你正在學習以獲得一項專門技能的時候,這將提高你的賺錢能力。
  • 《人生十二法則》:心理學教授告訴你如何走出混亂和痛苦?
    生活打過來這一套套難以招架的組合拳,我們該如何面對呢?或者你可以在突發混亂之前先接種一針強心劑,做好應對人生痛苦的心理準備,這就是今天要推薦的這本書《人生十二法則》。 也許因為豐富的經歷,他在講解心理學時,經常會跨學科引用有趣的知識,或者對身邊現象表達觀點。雖然他上課時不苟言笑,但情感充沛,舉手投足傳遞出令人信服的力量,因此彼得森的課程受到了很多學生的喜愛,很多看過他教學視頻的人,都覺得他像父親一樣,嚴肅卻真誠地告訴你要好好活著,對自己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