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官懺悔:一劑叩問靈魂「苦藥」
高斌
從電視專題紀錄片《永遠在路上》到《打鐵還需自身硬》,蘇榮、白恩培、朱明國、金道銘等貪腐犯罪人出鏡悔罪、現身說法,剖析自己違紀違法行為和思想蛻變過程,發人深省、令人警醒。中央紀委2017年1月透露將開設專題專欄,逐步公開違紀中管幹部懺悔錄。
「活」教材
反腐敗無禁區無死角
2015年1月29日,王岐山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提出,彙編十八大以來被查處嚴重違紀違法中管幹部的懺悔錄。他還提到,一些省區市和中央部委也彙編了違紀違法領導幹部的懺悔錄,作為「活」教材,開展警示教育,發揮懲處一個、教育一片的作用。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的大型專題欄目《懺悔與剖析》自2015年2月25日起推出。該欄目選取十八大以來查處的典型違紀違法案件,通過剖析案情及違紀違法者的心靈懺悔,給黨員幹部以深刻警醒: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記者了解到,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紀委編輯了嚴重違紀違法中管幹部的懺悔錄,印發原案發單位,作為「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的反面教材,用身邊的事教育身邊人。
中紀委網站「懺悔與剖析」欄目裡的落馬官員中,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原黨組書記、副主任秦玉海是首個上榜的省部級官員。這個以攝影「雅好」而聞名的「老虎」,在2015年春節前被「雙開」。「不能像我這樣,把所有的心思、所有的追求都放到雅好上去了,更不能將愛好附上銅臭氣息,否則雅好終將異化為『雅腐』。」秦玉海表示。
秦玉海「上榜」8天後,山東省委原常委、濟南市委原書記王敏也現身「懺悔與剖析」。和王敏一直有權錢交易的商人趙某被捕後,王敏害怕與其經濟交往被牽出。他在《懺悔書》中說:「夜夜難以入睡,幾乎天天半夜驚出一身冷汗,醒來就再也睡不著,總想不知道什麼時候就出事。一個人時,唉聲嘆氣,多次用拳頭敲打自己的腦袋,發洩胸中壓力。」
由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製作的八集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於2016年10月1日至25日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專題片列舉了多個領導幹部違紀違法典型案例,多個案件犯案細節系首度公開,蘇榮、白恩培、周本順、李春城等案件當事人出鏡悔罪、現身說法。由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製作的電視專題片《打鐵還需自身硬》於2017年1月3日至5日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朱明國、金道銘、魏健等10餘位嚴重違紀違法的紀檢監察幹部剖析自己違紀違法行為和思想蛻變過程。
「高官現身懺悔,是我國反腐敗刑事政策的具體體現。」北京市海澱區檢察院黨組成員、政治處主任、法學博士羅猛認為,「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大了反腐敗的力度,省部級高官、主管幹部紛紛落馬,這是史無前例的,表明我國根據目前形勢而制定的刑事政策是從嚴、從重,反腐敗沒有禁區、沒有死角。」
敲警鐘
貪官懺悔具有預防犯罪功能
《檢察日報》從2002年開始在固定版面刊登貪官懺悔錄。懺悔對象既有落馬的省部級「老虎」,也有違法違紀村主任這樣的「蒼蠅」。有些懺悔文章一經刊出,就獲得極大關注。2014年,《檢察日報》對刊發的懺悔錄文章進行整理集結成書,成為廉潔教育好教材。
「通過對貪汙賄賂犯罪中犯罪人的犯罪過程的揭露,讓被告人現身說法,剖析其犯罪心理並進行悔罪表現,對社會上的其他人起到警示的作用,達到刑法的一般預防的目的。」羅猛十分關注貪官懺悔現象,他認為貪官懺悔行為能達到犯罪一般預防的需要,「刑法不僅要打擊犯罪,而且要挽救、教育犯罪人。那些高官現身說法,認罪悔罪,說明不僅打擊效果明顯,而且挽救、教育犯罪人的效果突出,達到了犯罪特殊預防的效果。」
從報刊發表文章到出版物、電視紀錄片,從大型宣講會到參訪活動,再到由各級紀檢部門創設「兩微一端」,都可以被賦予懺悔的內容,承擔警示教育作用。
記者發現,在中央層面,由中紀委等部門聯合攝製的《永遠在路上》等系列電視紀錄片,解禁省部級官員的「懺悔」,讓廣大領導幹部從「懺悔」中受益以外,地方紀委也早就參與其中,拍攝本地類似於《懺悔錄》功能的電視紀錄片。如上海市紀委就曾拍攝以上海社保案為背景的紀錄片《貪慾之害》,11名涉及社保案的上海局級官員出鏡懺悔。在黑龍江省,電視紀錄片《貪慾之害》以黑龍江省原綏化市委書記馬德等人為主角,當地黨員幹部進行了集中觀看。
獄中貪官出版「懺悔錄」題材的小冊子,也是貪官懺悔的重要形態。中國化工進出口總公司海南有限公司原總經理曲德臣入獄後,在海口監獄中寫出《人生核算》一書,懺悔自身經歷,願做反腐教材。海南省委、省紀委將該書「印發給處以上幹部閱讀」,2009年初又向全省領導幹部贈閱,該書後由中國方正出版社出版,在全國公開發行。
影響力廣泛、衝擊力最強的貪官懺悔形式,當屬各地廉政教育基地定期舉辦的參觀活動。
「人不就是一日吃三餐、睡覺一張床嘛,這些簡單的道理,為什麼這個時候才明白?」180度環形屏幕上,重慶市公安局原副局長、市司法局原局長文強如此哭訴。當參觀者置身重慶市廉政教育基地時,腳下踩著象徵為官要「如履薄冰」的玻璃地板,頭頂的布景是疏而不漏的「天網」,伴隨著文強的哭訴與鐘聲,閱讀一張張懺悔書,這樣的「震撼教育」體驗極為少見。這個由文強一手操辦起來的廉政教育基地,每天有數以百計的參觀者觀看他自己生前的懺悔影像。
在各地方,還活躍著其他形式的警示教育。比如,安排普通幹部職工旁聽庭審接受當事人在法庭上的懺悔教育,組織中層管理者赴監獄參觀體驗,領導幹部履新前廉政談話等。
理性看
懺悔是虛情假意還是真情流露
「我在副省長任上的前兩年工作還是很積極的,後來感到自己年齡大了,快到點了,提拔沒有希望了,再加上受到一些消極現象的影響,思想隨之發生了變化。」央視2014年12月播出的中紀委專題紀錄片《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落實八項規定精神正風肅紀紀實》第二集《正風肅紀》中,安徽省原副省長倪發科的親筆悔過書首次被曝光。
記者調查發現,貪官懺悔一般集中出現在三個階段。一是「雙規」階段。貪官被「雙規」後,大多希望將自身的貪汙行為,能夠圈定在紀律處罰條例範圍,以黨內處分內部消化。但對於貪汙數額巨大的貪官來說,僅僅適用紀律檢查並不現實,他們將面臨司法程序。這是懺悔集中出現的第二個環節。在司法程序中,特別是在法庭上,大部分貪官出於認罪減刑的目的,會主動交代自己的問題,並對法庭懺悔。但也有在紀委環節懺悔之後,在法庭上翻供的案例。其中以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成克傑最為典型。也有貪官照搬照抄別人的悔過書,被發現為抄襲之作。走完司法程序,懺悔錄會在貪官入獄之後集中出現。
梳理這些悔過書,「放鬆世界觀改造」「脫離組織生活」「放棄政治學習」是懺悔主流用語。近年,貪官懺悔用語逐漸多元。「對不起黨」的哭訴,與抱怨交友不慎,感嘆「二奶」毀其仕途的懺悔逐漸交織在一起。貴州省貴陽市原市長助理樊中黔2009年庭審時當庭懺悔說「辜負了選民的信任」,還有人怪組織未提醒。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反腐評論員、北京市豐臺區檢察院政治部副主任韓雪認為,一般說來,一個落馬貪官在違法犯罪受到法律制裁,失去政治生命和人身自由,歷經人生起伏之後所作的懺悔之言,無論是不是發自肺腑、心意真誠,但多少都會讀出一些醒世「真言」,總是會給人帶來一些警示和感悟。如果每個為官者都能從別人的懺悔中發現與自身的相似之處,或許可以對照他人的違紀違法行為進行自我剖析對照檢視,發現自己潛在的問題,及時糾偏,懸崖勒馬。
鑑官場
「身邊事」警醒「身邊人」
重慶廉政研究中心研究員、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共黨史專業博士研究生魏新欣認為,貪官懺悔錄的受眾對象有三:普通群眾、黨員幹部和政策研究制定者,它所起到的作用也就有了三個層次。
對於普通群眾,貪官懺悔錄中的出現的確切的違紀違法官員形象,可以使其對黨和政府對貪腐的態度、決心和做法有更為直觀、確切的感受,幫助找回被貪腐啃食的「獲得感」。「央視近期播出的反腐電視專題片,通過違規違紀幹部的直觀影像、發人深省的懺悔語言,使得普通百姓對我党進行的這場看似沒有硝煙的『輸不起的戰爭』有了更為深刻的了解,更加發自內心地感受到了中央鐵腕肅貪的決心、『零容忍』的態度和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堅定行動,一點一滴幫助找回了百姓的『獲得感』。」魏新欣表示。
對於廣大黨員幹部,貪官懺悔錄起到了警醒和保護的作用。2012年全黨開始高壓反腐,四年後,2016年全國紀檢監察機關立案41.3萬件,處分41.5萬人(其中黨紀處分34.7萬人)的數據表明,反腐敗任重道遠,對黨員幹部進行叩問靈魂的「不能腐」教育非常重要。黨培養出一名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花費巨大資源成本,警示教育除了有置芒刺於背的警告作用外,還有保護黨員幹部的意味。2015年9月,王岐山在福建調研時提出了要把握運用監督執紀的「四種形態」,懲前毖後、治病救人,改變要麼是「好同志」、要麼是「階下囚」的狀況。「貪官懺悔錄的播出,相當於對收看的黨員幹部進行了一場對象寬泛卻精準的誡勉談話,相當於運用『第一種形態』使已有蠢動之心和趨貪之行的黨員幹部紅紅臉、出出汗;普通黨員幹部也可以對照懺悔錄中的主角,使用紀律戒尺的第一個刻度度量一下自己平常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魏新欣認為,其從本質上講是黨對在職在任黨員幹部的關愛和保護,對貪腐苗頭抓早抓小,儘早修剪心裡的歪枝,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
韓雪認為,貪官的懺悔錄震懾作用也不可忽視。有些人對於反腐倡廉的正面宣傳總是無動於衷,心存僥倖,但是當他們看到身陷囹圄者失去自由的痛苦和愧對家人的內疚,往往會「驚出一身冷汗」,嚇得「無法入睡」,這種震懾會起到正面宣傳教育所無法達到的效果。
但教育幹部不能只靠「嚇」,更根本的還要靠「懲」。如何有針對性、實效性和精準性地「懲」?懺悔錄中的大量細節提供了可循之跡。受訪專家認為,對於政策研究制定者來說,貪官懺悔錄投射出了當前貪腐懲防體系中漏洞頻出的權力鏡像,提供了更為人物化、細節化的貪腐思維和手段,必須對症下藥,細緻梳理出其中的共性,逐一找到制度的漏洞,更有針對性地完善嚴密的懲防機制、編織更科學緻密的政策籠子。「貪官懺悔錄對預防貪腐的效果目前沒有確切的數據證據支撐,建立一個誰也不可能僥倖過關的監督制約機制,才是最有意義的結果。」魏新欣說。
在充分運用貪官懺悔錄的警示教育意義的同時,應該注意將懺悔錄的公開和黨的鐵拳懲貪行動及宣傳密切結合起來。「懺悔錄的公開如果只是單純的『公開』而缺位了後續強有力的持續反腐行動和成果宣傳,倒下的貪官只會成為某個個案的終點,所起的作用可能轉向負面,可能淪為滿足旁觀者獵奇心理的『紀實文學』,或成為『複製粘貼』形成的毫無意義的『新八股文』或『懺悔產品』,甚或成為公信力二次塌方的衝擊力量。」魏新欣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