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線上社會實踐讓孩子的暑期更有意義

2020-07-26 光明網

光明網重慶7月25日電「奉獻青春•築夢教育」。7月20日至24日,重慶第二師範學院外國語言文學學院與楊公橋社區合作開展了為期五天的暑期「三下鄉」線上社會實踐活動。

在主題為「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獻給祖國;決戰脫貧攻堅,投身強國偉業」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實踐服務團組織了11名來自不同專業、年級的優秀學子擔任志願者,在團總支書記張文文的具體指導下,充分發揮英語師範專業語言特長和小學全科教育特色,採取線上授課形式,結合「雲」組隊、「雲」調研、「雲」課堂、「雲」會議等多種方式,對社區兒童進行疫情防控知識普及教育及英語、繪畫、科普、愛國等特色文化教育。在豐富孩子們暑期生活的同時,活動有效引導社區兒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增強奉獻愛國意識,促進了社區少年兒童安全防護以及感恩愛國等特色文化教育工作的開展。

大學生線上社會實踐讓孩子的暑期更有意義

探索「網際網路+社會實踐」新模式

外國語言文學學院社會實踐服務團探索「網際網路+社會實踐」新模式,採取「雲」組隊的方式,組成了一支服務意識強烈、綜合素質過硬的優秀志願者隊伍。同時,團隊以釘釘群、QQ群為依託,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在數據統計上的獨特優勢,組織開展了線上「雲」調研活動,對學生年級、特長、興趣等多方面進行廣泛調研,以便因材施教。此外,為完善、提高教學內容和質量,團隊積極鼓勵家長、學生對本次課堂進行「雲」反饋,形成高效的「教師-家長-學生」反饋共同體。團隊在收到多方反饋後,通過即時召開「雲」會議,對當天「雲」課堂的教學設計、實施效果、改善措施等多方面進行反思總結。

大學生線上社會實踐讓孩子的暑期更有意義

突出主題,強化學生思想引領

團隊圍繞「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獻給祖國,決戰脫貧攻堅,投身強國偉業」的活動主題,對社區兒童進行疫情知識普及教育以及感恩愛國主義教育,強化學生感恩抗疫英雄、厚植愛國情懷的思想引領。

來自2019級小學教育(全科教師英語專長)3班的志願者李呤娓從學生的生活實際與認知水平出發,帶領學生按照時間順序回顧疫情事件,深入挖掘防疫知識中的科學精神與健康理念,提高學生個人衛生意識;而來自2018級小學教育(全科教師英語專長)2班的志願者曾雨霏,則通過抗疫英雄奉獻自我的內在動力引出愛國主義的深刻內涵,並巧妙設置朗誦詩歌《這樣的人》這一環節,帶領學生用心感悟疫情中的英雄事跡,感恩抗疫鬥爭中的個體貢獻,並通過引導學生在觀看視頻、完成趣味拼圖的過程中不斷思索,深入強化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趣味授課,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團隊秉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建立了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共同配合、教學相長的師生關係,通過巧妙設置妙趣橫生的互動環節,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形成融洽課堂氣氛的同時,增強學生對事物的認知能力、並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安全防護課堂上,來自2017級小學教育(全科教師英語專長)1班的志願者廖文以「安全記在心裡,危險遠離我」為主題,通過巧妙設置溺水案發現場的有趣場景、有效提出啟發學生思考的預防性侵害問題、積極帶領學生挑戰重重關卡和測試等多種教學方式,教授了一堂趣味橫生的安全教育課,並在寓教於樂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不斷加強安全防護與自我保護意識,提高避險防災和自救能力,嚴防意外事故的發生;繪畫藝術課堂上,來自2017級小學教育(全科教師英語專長)1班的志願者黃豔秋藉助生動有趣的表情包剖析各類臉部表情的主要特點,並讓學生通過連麥的方式模仿生活中常見的面部表情,充分調動學生參與互動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自覺產生與教師進行互動的渴望與需求,以此創建愉悅的課堂氣氛。

特色輔導,形成豐富教學成果

在活動中,團隊11名志願者發揮自身特長,根據對學生年級、特長、興趣等多方面的調研結果與課堂表現的分析研究,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一對一」作業輔導及才藝展示的指導服務,並在團隊志願者和學生的共同努力、積極參與下,在為期五天的教學活動結束之後,形成了豐富的教學成果。

楊公橋社區工作人員管彩琴表示:「團隊開設的課程內容十分豐富,孩子們非常喜歡,志願者們也非常用心」;學生餘承曉家長表示:「非常感謝志願者老師們的辛勤付出,讓孩子們學到了很多知識,懂得了很多道理」;學生朱至立表示:「我每次上課都很積極地和老師連麥發言,因為我覺得老師們的課堂特別生動有趣,我很喜歡」。

據介紹,外國語言文學學院社會實踐服務團開展的本次社會實踐活動,有效引導了學生加強自身安全防護意識,自發感恩抗疫英雄,厚植了愛國情懷。服務團將繼續以英語師範專業語言特長和小學全科教育專業特色為依託,通過社會實踐堅定愛國主義信念、站穩服務人民立場、練就自身過硬本領、高舉奉獻服務旗幟,凝聚青春力量,獻身志願教育服務。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宏)

相關焦點

  • 大學生參加暑期社會實踐的目的和意義,究竟是什麼?
    大學生參加暑期社會實踐的目的和意義,究竟是什麼?現如今,00後的大學生們如何才能通過一場高質量的社會實踐,讓自己得到快速成長?這篇分享或許能為這些問題提供一個答案。我作為全程陪伴的一名老師,經歷和見證了這群大學生在很短時間裡的一個成長和變化。作為一次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很多00後的大學生剛開始時並不買帳,炎熱、乾燥、缺水,以及蚊蟲叮咬,還有路程遙遠的跋山涉水,讓這群大學生們苦不堪言,有大學生也提出了質疑:大學生參與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到底有什麼意義?
  • 河北:「線上+線下」暑期社會實踐同樣精彩
    河北省各高校探索創新「網際網路+社會實踐」的暑期社會實踐新模式「線上+線下」:社會實踐同樣精彩「雲組隊」「雲調研」「雲訪談」……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今年暑期社會實踐,河北省各高校紛紛探索創新「網際網路+社會實踐」的新模式。這種社會實踐新模式是怎麼開展的,效果怎麼樣?對此,記者進行了採訪。
  • 九成受訪大學生認為暑期社會實踐對成長有幫助
    近日,中青校媒就「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課題面向全國高校1724名學生展開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75.58%被調查者曾在這個暑期參與過社會實踐活動,包括線上(27.65%)及線下(46.93%)兩類形式。
  • 河南科技學院開展暑期線上社會實踐之當代大學生心理素質調研活動
    由於當前疫情防控活動開展形勢和暑期社會實踐的開展,我院針對當前情況下的狀況,根據社會現實,有序組織開展暑期線上社會實踐活動。我班積極響應學院組織的號召,主動開展暑期線上社會實踐調研活動,主要針對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展開調研。
  • 2020年第六屆「尋找全國大學生百強暑期社會實踐團隊」線下交流會...
    回想起今年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團委副書記陳星宇老師感觸頗深。11月25日,中國青年報社主辦的2020年第六屆「尋找全國大學生百強暑期社會實踐團隊」線下交流會在吉林大學珠海學院舉行。來自全國近百所高校的100多名實踐團隊代表,圍繞「大學生暑期實踐」進行了熱烈的探討和交流。
  • 馬龍區2020年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啟動儀式
    掌上曲靖訊 為引領和鼓勵大學生積極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綜合素質。8月5日,馬龍區2020年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正式啟動。大學生志願者30餘人參加啟動儀式。啟動儀式上,共青團曲靖市馬龍區委負責人詳細介紹了本次活動的背景、目的、形式、意義等,並就本年度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方案進行解讀。
  • 超八成大學生滿意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經歷
    近日,中國高校傳媒聯盟面向全國100餘所高校的511名大學生發起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相關調查,調查結果顯示,80.43%的受訪大學生參加了暑期實踐活動,84.91%的同學對自己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經歷表示滿意,70.56%的受訪大學生認為暑期社會實踐是很有必要的。
  • 九成受訪大學生認為暑期社會實踐對成長有幫助——--用一個暑假做...
    九成受訪大學生認為暑期社會實踐對成長有幫助—— 用一個暑假做好這一件事       「姐姐,世界上有平行宇宙嗎?那裡也會有一個我嗎?」「我做了一個夢,夢見我在另一個星球上面。」
  • 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團在合陽路井鎮開展實踐活動
    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團在合陽縣路井鎮開展「燕歸巢」晨牧鄉村學習實踐活動中廉網廉政陝西訊(王芳雲 通訊員 雷蕾)2018年暑假,由陝西師範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西北大學等多所高校聯合組成的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團,在合陽縣路井鎮開展了「燕歸巢」晨牧鄉村學習實踐活動。
  • 漫談|大學生涉農社會實踐如何有實效有意義?
    這裡面不乏大學生們的社會實踐。山東大學學生創業社就有這樣的項目:每年5月底,學生們利用課餘時間在網上幫果農賣櫻桃。據了解,去年,學生們不僅幫果農賣出40萬斤櫻桃,還賺了40多萬元的毛利潤。  據了解,我國每年約有500萬以上的大學生參與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有走進大江南北的基層村鎮開展調研的、也有開展「一帶一路」「精準扶貧」等主題實踐的。
  • 寧海「家燕歸巢」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報名啦!
    寧海「家燕歸巢」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報名啦!就加入「家燕歸巢」暑期社會實踐鍛鍊能力、增長見識、拓寬視野你值得擁有2020年暑期社會實踐開始報名為引導寧海籍學子返鄉創業就業、建設家鄉,吸引外地大學生走進寧海、了解寧海,給廣大莘莘學子提供施展所長、揮斥方遒的平臺。
  • 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在阿吉
    近日,我臺記者來到阿吉鎮人民政府,帶你走進參加「我的青春在家鄉」鐵嶺縣籍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實習大學生們的工作日常。 據記者了解,阿吉鎮採用了按專業劃分工作崗位的分配原則,將實習大學生們按照自身所學專業進行了合理的分工,有效地將學習與工作對接,很好地鍛鍊了大學生們將知識運用於實踐的能力。在一段時間的實習後,大學生們紛紛表示,在工作中要做的和在學校裡學習的內容有很大的差別。
  • 新時代文明實踐|平川區2020年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合輯來啦~
    絢麗多彩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大學生們奔波在各個服務崗位收穫了喜悅感悟著成長為本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為了豐富少年兒童的暑假生活,同時為大學生提供一個鍛鍊能力、豐富閱歷、服務社會的平臺,共青團平川區委組織開展「七彩假期·傾情相伴」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 安徽師範大學"實踐導師"指導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
    安徽師範大學把社會實踐當作實踐育人的重要載體和大學生成人成才的「第三課堂」,今年暑期為參加暑期社會實踐的600支團隊近萬名大學生,配備了400餘名「實踐導師」。這些導師親臨活動一線,全面指導大學生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精心選拔,注重專業輔導和思想教育相結合。
  • 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報告範文(精選10篇)
    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報告3  這次暑期實踐讓我深感文化等理論知識的重要性。正所謂「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認識對實踐有能動的作用」。正確的認識對實踐是有巨大的促進作用的。這次實踐主要幹的是倉庫的理貨,對貨,發貨等事情,看看字面的理解,感覺還是挺容易的活,可是這樣想就錯了。
  • 臨沂大學榮獲2020年全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成果獎
    12月28日,教育部中國大學生在線網站公布了「小我融入大我 青春獻給祖國——2020年全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成果展示活動」評選結果,臨沂大學文學院「品真理,講四史」雲端青年宣講團的資訊作品《臨大三下鄉實踐「品真理,講四史」之青州古城煥新顏》榮獲「最具人氣作品獎」。
  • 「華師燈塔」暨「孔子行腳」兩岸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參與「華師燈塔」暨「孔子行腳」兩岸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兩岸大學生在廣州從化西塘村支教。 郭軍 攝  中新網廣州7月29日電 題:逾百名臺灣大學生大陸鄉村支教 收穫經驗感動  中新網記者 郭軍  7月19日-31日,「孔子行腳」兩岸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在大陸黑龍江、青海、陝西、四川、吉林、內蒙古、廣東等多個省區的偏遠中小學展開。逾百名來自臺灣師範大學的學生,分別與大陸20餘所高校學生組隊支教,受到當地師生歡迎。
  • 暑期社會實踐系列 (一) | 以青春之名,做有為之事
    看看他們在這個假期裡都做了哪些有意義的事「築夢返鄉」預備黨員服務隊返鄉助力,知行合一  自8月5日起,管理學院積極響團中央號召,組織開展了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築夢返鄉」預備黨員服務隊的隊員們採用「雲組隊」的形式,線上線下聯合進行返鄉助力的社會實踐活動。本次社會實踐以管理學院15名學生為主體,以拓展課外知識為主要內容,展開學以致用、回饋社會的課外實踐活動,旨在引領大學生將理論與實際的融合進行到底,知行合一,返鄉追夢,服務社會發展。  團隊志願者們為了方便交流溝通,更好的開展後續工作,建立起專門的QQ群聊。
  • 路北區開展2020年返鄉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視頻製作 徐慧路北區開展2020年返鄉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圖為返鄉大學生們參觀路北區的高科技型企業,了解路北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情況。記者 徐慧 攝環渤海新聞網消息(記者 徐慧)8月14日,路北區「歸雁思源發展有我」2020年返鄉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啟動儀式在唐山金融中心舉行。社會實踐活動是廣大青年學子了解社會、認識國情、增長才幹、磨練意志、塑造品格的重要途徑,也是廣大青年學子發揮智力優勢、傳播現代文明、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形式。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線上線下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馮麗 通訊員 郎蕊 張鵬飛)8月13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20年暑期社會實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專項調研活動啟動。經管學院2019級金融專業碩士生劉萬裡,將在未來的十多天裡奔赴三江源地區開展牧民問卷調研,「今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工作的決勝之年,我們作為大學生有義務和責任參與其中,期待在社會實踐中多發現科研問題,貢獻青春力量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