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不知道是天意還是巧合,球王因心力衰竭去世的11月26日,剛好是全國心衰日。
來源:醫脈通
作者:賈茜
本文由醫脈通編輯撰寫,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永遠不會有人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會先來,所有閃耀的星辰都會歸於塵埃。
北京時間11月26日午夜,足球天才馬拉度納在家中突發心臟驟停,搶救無效死亡,享年60歲。
01 無數人的青春在昨夜終結
睡覺前刷朋友圈,看到列表裡某位足球愛好者發了一條動態:「科比和馬拉度納,2020年上帝帶走了兩位最有才華的天才......」
說來慚愧,作為運動白痴,馬拉度納這個名字我是第一次聽說。但我這位朋友是十足的足球愛好者。讓一個狂熱的球迷如此惋惜,我一好奇,搜了下馬拉度納,發現他的一生堪稱傳奇。驟然離世不到半小時,「馬拉度納去世」就衝上了熱搜第一,無數人的青春終結在這個深夜。
「天才球王」「足壇巨星」是人們為他獻上的王冕。1975年10月,馬拉度納完成了在阿根廷甲級聯賽的處子秀;1978年,成為阿根廷甲級聯賽歷史上最年輕的最佳射手;1982年7月,馬拉度納轉會至西甲球隊巴塞隆納;1984年7月,馬拉度納以創紀錄的750萬美元轉會費加盟義大利那不勒斯隊;1986年6月,馬拉度納率領阿根廷隊獲得世界盃冠軍;1987年5月,馬拉度納率領那不勒斯首次加冕意甲冠軍;1990年馬拉度納帶領那不勒斯再次將意甲冠軍收入囊中;1992年9 月,馬拉度納轉會至塞維亞;1997年10月29日,馬拉度納正式宣布退役;2001年,馬拉度納舉辦了個人告別賽。
放一張球王生前揮手告別的照片,算是給所有球迷來不及告別的安慰。
馬拉度納曾在11月初因腦部檢測出血腫接受耗時80分鐘的緊急手術,之後他的情況就不是很好,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都有些狀態不佳。阿根廷當地時間11月25 日中午12:50(北京時間23:50)馬拉度納在自己家中突然失去意識,心跳驟停。
當時馬拉度納加附近就有多輛救護車待命,醫生也在第一時間介入進行了搶救,最終多達9輛救護車抵達,但還是無法挽救他的生命。阿根廷當地時間13:02(北京時間11月26日00:02),馬拉度納搶救無效,離開人世。阿根廷總統政府發布公告,即日起阿根廷全國進入為期3天的哀悼期。
「馬拉度納將永遠在關於足球的童話故事中佔據非常重要的位置」 ——國際足聯
不知道是天意還是巧合,球王因心力衰竭去世的11月26日,剛好是全國心衰日。
02 猝死面前,你我皆平等
相信許多人還記得高以翔在錄製某衛視真人秀時突發猝死的情景,陳偉霆在他倒地後大喊「救命」,黃景瑜找不到醫生對著攝像頭爆粗口,火箭少女兩名成員當場被嚇到大哭......「猝死」不再是新聞裡不痛不癢的文字,這些豐富的細節,無不加深著人們的恐懼。
全世界每年有170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其中25%為心源性猝死。據現有統計,我國心源性猝死的年發生率為41.84/10萬,發生率約為一般人群的0.04%。以我國13億人口估算,每年有54.4萬人死於心源性猝死,相當於每分鐘就有1人猝死。
而且在這一數據中,年輕人猝死所佔比例越來越大。以往發生心臟猝死的人群基本都是老年人及有心臟病史的人,可近年來,心臟猝死日益年輕化,年輕人猝死的新聞越來越多,二三十歲猝死的例子屢見不鮮,猝死者有運動員、考研學生、IT男、社會精英、醫務人員......31歲的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副教授肖育眾,32歲的同仁醫院眼科青年醫師王輝,48歲的河南省腫瘤醫院乳腺科副主任醫師張恆偉,3人在10天內相繼突發猝死,33歲援鄂護士張靜靜隔離期結束欲歸時發生心臟猝死。浙江電臺25歲主持人郭夢秋因心肌梗死猝死家中……
無論你是萬眾矚目的明星,還是揮金如土的富豪;是權貴滔天的高官,還是翻雲覆雨的權臣;猝死面前,你我人人平等。
03 什麼會引起猝死?
90%的心臟猝死是心律失常所致,其中80%是由快速性心律失常引起的,引起心源性猝死最常見的直接原因是心室顫動。心源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狀發作後1小時內發生的以意識突然喪失為特徵的、由心臟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一般哪些原因能導致心臟猝死?
主要有以下4點:心血管危險因素:高血壓、血脂異常、吸菸、糖尿病等。
疾病因素:
1.心源性疾病:以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最為多見,少見的有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主動脈夾層、低血鉀、急性心肌炎、心肌病及主動脈瓣病變、二尖瓣脫垂症候群、藥物或電解質紊亂等所致的長Q-T症候群等。
2. 非心源性疾病:腦出血、肺栓塞、急性壞死性胰腺炎、哮喘、過敏、猝死症候群(多見於年輕人,死前各項檢查都正常,可能與鈉離子通道代謝異常有關)、葡萄球菌爆發性紫癜、毒品等。其中心源性猝死比其他原因的總和加起來還要多。
環境誘因:活動(劇烈運動和睡眠)、壓力、飲食和汙染。雖然對各種誘發因素的重要性缺乏共識,但隨著時間推移,可能還會發現猝死與一系列疾病相關。
遺傳因素:遺傳因素沒有辦法改變,我們能做的就是改善不良的生活習慣。
04 猝死前有哪些徵兆?
多項研究表明,1/3的猝死人群生前無任何不適,猝死是首發事件;1/3的人群雖然生前曾就醫,也檢測出一些異常,但並不能認定其是發生猝死的高危患者;只有1/3的人群在臨死前有相應的高危症狀。當出現下列症狀或不適時,一定要引起重視,及時就醫。
1.近期出現或加重的胸悶:如果近期突然出現活動後胸悶,休息一段時間可緩解,這種現象提示可能患了冠心病。
2.心慌:心慌是心率加快的主觀感受。不定期出現的心率加快通常是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結果。如果是頻繁發作的室性心律失常,則有發展為室顫的風險。室顫發作後,數分鐘之內即可導致死亡。
3.心跳過緩:心跳過緩一般出現在老年人身上,老年群體的起搏細胞功能會逐漸變差,心率日益減慢。老年人活動量通常較小,較慢的心率也能維持正常生活所需,因此往往被忽視。老年人應定期監測血壓、心率,如果出現心率小於50次,血壓偏低,要注意及時就診,以避免心臟突然停搏。
4.暈厥:暈厥是猝死的重要前兆,多數暈厥是由於心跳突然減慢或停止,導致腦供血不足而引起的。暈厥有時持續幾秒鐘後能自行恢復,如果不能恢復,便會造成猝死。
5.不明原因的疲乏:無誘因連續幾天、幾周甚至幾月出現極度疲勞感,伴有焦慮、失眠、夜間驚醒等症狀,此時應考慮心臟出現問題。
6.眼前發黑和肢體麻木:腦卒中也是引起猝死的重要原因。有些卒中起病急驟,幾分鐘內就會發生肢體癱瘓、血壓增高甚至引發猝死。尤其是患有高血壓、冠心病或房顫的患者,腦卒中的發生率高於普通人群數倍。如果出現單側看不到東西、單側肢體麻木、乏力,或走路不穩、有踩棉花感,應警惕腦卒中的發生,及時就診。
7.胸背部劇烈疼痛:當感到胸部出現劇烈、緊縮、壓榨性的疼痛,且感到透不過氣時,就要提高警惕。若心臟病患者經常感到肩膀、頸部、下巴、手臂疼痛,這是心肌缺血的信號,因為心肌缺血疼痛在傳遞至大腦中樞神經時,會同時反映在水平相同的脊髓段區域。因此,出現這些疼痛轉移的情況,需要引起注意,並及時就診。
8.反覆胃腸道症狀:很多心源性猝死患者在死亡前都反覆出現胃腸道症狀,如果排除有胃病史,更加要引起高度重視。一旦出現反覆發作的腸胃不適,需要將心臟的問題考慮在內,不要當胃病來治療。
無故出汗:心臟病發作前,身體上例如頸、後背、頭皮、手心或腳掌都會大量出汗,此時應提高警惕,當心發生猝死。最好停止活動,及時服用藥物,必要時應立即撥打120。
05 心搏驟停的判斷及急救措施
臨床心搏驟停,突然呼吸停止,神智喪失,聽不到心音,大動脈動消失,測不到血壓,皮膚黏膜蒼白,瞳孔散大。前三項是主要判斷標誌。
心搏驟停後,能否及時進行有效的心復甦,是生與死的關鍵,心搏驟停判明後,必須立即心復甦,防止腦缺氧,儘早恢復心臟泵血的呼吸功能。具體方法是:
1.將患者平臥,背部墊一硬板,頸部上抬,頭頸微後仰,促使氣道通暢。
2.施術者握拳,以患者的胸骨部下段,做一二次短促有力的叩擊。如無反應再重複一二次,經叩擊後,常可終止室速,室顫,恢復竇性心律。如無效做下軋步處理。
3.立即做全外心臟按壓,左手掌置於患者胸骨下1/3處,右手壓在其上方,以每分鐘60次的速度,用力適度,反覆按壓,使胸廓上下活動程度3-4釐米,心內剩餘含氧血迅速排入動脈使心腦供血,胸廓下陷回彈時,有助於及時通氣。按壓應用力均勻,輕柔,用力過猛,易引起肋骨,胸骨骨折,氣胸,血胸,心包積血,骨髓栓塞,內臟破裂等併發症。如無反應,同時進行下一步處理。
4.人工口對口呼吸:一手捏住病人鼻孔,推開下頜,使其口張開,用力吸氣後患者口腔緊對密閉,將氣吹入患者口腔,以每分鐘16-18次的速度,反覆(吸、吹)進行。如能聽到患者呼氣聲最好。
5.在搶救過程中,每4-5分鐘檢查一次頸動脈及自主呼吸,瞳孔大小,對光反射等生命體症,每次檢查間歇時間不能超過5秒鐘。如在醫院外搶救,心跳,呼吸出現後應急送醫院觀察,尋找心臟驟停原因,針對原發病繼續治療。
06 如何最大可能避免猝死的悲劇?
國內外研究發現,以下5種生活方式的改變和良好習慣的形成,有助於降低猝死發生的風險:
1.生活規律。早睡早起,每晚睡足8小時,儘量不要熬夜工作,避免精神緊張、大喜大悲,保持心態平和。
2.經常運動。應根據個人喜好堅持適度的有氧運動,每次最好30分鐘以上,每周至少3~5 次。這樣會有利於保持正常體重,增強心肺功能,增加心肌供血及冠狀動脈側支循環的建立。
3.合理膳食。應以富有營養的清淡飲食為主,做到按時進餐、飲食有節,避免暴飲暴食,適時補充水分以避免血液黏度增加及血栓形成。
4.戒菸限酒。因為吸菸與冠狀動脈硬化明顯相關,煙中的焦油等有害成分可使血管痙攣,而一氧化碳也會降低血液中血紅蛋白的攜氧能力,造成心肌缺氧;大量飲酒則可能使血壓升高,增加心臟負擔。
5.定期體檢。一般來說,30 歲以上人群最好每年做一次體檢,若檢查出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則要及早幹預,避免危險因素。
很多人說「年初的時候是我父親安慰我,年底到了我去安慰父親的時候」。2020年真的是極其沉痛的一年,我們在年頭和年尾失去了兩個驚豔世界的天才。或許是神在天堂覺得寂寞,才從人間匆匆喚回了自己的孩子。
醫生是距離生死最近的職業,正因如此,我才更懂得生命的珍貴和脆弱。26日是全國心衰日,本來準備趁此做一下心血管相關的科普,卻沒想到閃耀了整個足壇和無數人青春的天才球王在這一天因為心臟猝死離開人世。有時一切巧合得堪比劇本,像是某隻看不見的手在刻意安排。
永遠不會有人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
每一顆閃耀的星星都要歸於塵埃
這長路漫漫人生海海
能把握住的只有現在
抓住每一分鐘去愛去精彩
責編 | 蘇暄 小脈
還有件重要的事跟你說
最近微信文章不再按時間順序排列。
這可能讓你無法及時看到我們的文章。
為了以後我們能每晚6:30見面,我想邀請你
不見不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