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臺階溼滑男子在車旁摔倒 爬起後紅著臉跟車主解釋:不是碰瓷!

2020-12-25 旺哥談社會

現在司機們最害怕的就是遇到碰瓷黨,車子開在馬路上,突然衝出一名碰瓷的,非要說撞到了他,如果當時沒有監控,即使交警過來,也不好判定對方是碰瓷。所以見到有人摔倒在車附近,作為車主會格外緊張,生怕是碰瓷的。近日,在松原寧江某中學附近,一名男子下臺階,因臺階上有雪,一不小心摔了下去,摔倒了一輛轎車旁。還沒等車主開口,男子趕緊解釋,他不是碰瓷的,是自己不小心從臺階上摔下來了。

事情發生在吉林松原市一中附近。通過網友分享的視頻看到,男子從房間裡出來,臺階上有雪,右腳剛下第一個臺階沒站穩,中心往外一偏,摔倒臺階下的一輛白色SUV旁。從視頻上看,男子屁股應該摔得不輕。男子從地上爬起來的時候,車上的司機打開車門查看情況,男子跟對方簡單說了兩句,然後快速離開了,明顯走路有些不利索,應該是摔疼了。

後來了解到,男子看到司機打開車門,還沒來得及拍去身上的雪,趕緊跟司機解釋,自己是不小心摔倒的,不是碰瓷。雖然只是一件小事,足以可看出這是一個羞恥心、有道德、三觀正的人,好人不是裝出來的。那些動不動在車前摔倒的人好好看看,不要動不動就訛人騙人。

下雨天下雪天,外出時一定得當心,小孩年輕人摔一下可能沒啥問題,但老人一旦摔一跤,就可能造成很嚴重的後果。司機朋友在行車的過程中也要慢一點,雨雪天路面溼滑,速度不太太快,平安出行。發生事故,傷到人了,一定要及時報警解決,千萬不要著急私了。

相關焦點

  • 英國男子浮誇碰瓷未果!遭女車主嘲笑「傻帽」
    事實證明,碰瓷不分國界,不管哪裡都會有這樣的人存在。英國《每日郵報》網站近日流出的一段視頻顯示,一名外國男子故意將電動車倒車撞向一輛汽車,又飛身跳上汽車引擎蓋試圖碰瓷,沒想這一幕卻被行車記錄儀拍下。當拙劣浮誇的碰瓷表演碰上攝像頭,碰瓷者只有被嘲笑「傻帽」的份兒。
  • 廣東信宜一男子路中「碰瓷」,躺地不起,遭小車卷進車底拖行
    從網傳的視頻可以得知,在12月6日的中午,廣東信宜一男子在路中碰瓷,被一輛小轎車捲入車底拖行,導致肋骨被壓骨折。令人沒有想到的是,這名男子在看到大巴車想要離開的時候,竟然趴在大巴車上,用手去掰大巴車前面的雨刷,讓人看到了十分的氣憤,大車司機也看明白了,這是遇到碰瓷的了。看到這種情況,大巴司機也是很無語,但是也沒有別的辦法,還有別是事情要去做,不能和他在這耗,只能是給了這名男子一些錢。
  • 專門「碰瓷」酒駕司機 男子因敲詐勒索被公訴
    「埋伏」在小區周圍,專待代駕離開,飲酒車主自己開車時,駕車上前「碰瓷」,男子高某趁機以對方酒駕為由勒索錢財高某因涉嫌敲詐勒索罪被公訴至法院,12日,海澱法院受理了此案。「很多人可能會覺得挪車這個行為,駕駛距離短、車速較慢,不具有危險性,所以就認為酒後挪車沒有危險,不屬於犯罪。」海澱檢察院檢察官張瑤介紹,這是日常辦案中駕駛人一個最常見的誤區。刑法規定的原文為:在道路上醉酒駕駛機動車的,處拘役並處罰金。
  • 開車碾死碰瓷人 判決不賠錢,沒責任 把摔倒的信任「扶起來」
    據說,「碰瓷」是清朝末年的一些沒落的八旗子弟「發明」的。這些人平日裡手捧一件「名貴」的瓷器(當然是贗品),行走於鬧市街巷。然後瞅準機會,故意讓行駛的馬車不小心「碰」他一下,他手中的瓷器隨即落地摔碎,於是瓷器的主人就「義正言辭」的纏住車主按名貴瓷器的價格給予賠償。
  • 碰瓷黨出新花招:男子背吉他被「撞」倒(圖)
    摔斷的吉他、老款諾基亞手機、多重身份的「三叔」——有人用這三招碰瓷訛錢,還好遭遇此事的王先生看出端倪,沒上當。而另一名車主則花3000元「擺平」此事,後悔不已。昨日,記者向110指揮中心確認這起騙局,分析假冒110的細節,並提醒市民注意。
  • 我國首次對「碰瓷」作出明確界定!如何跟老外解釋「碰瓷」?
    自己在汽車前倒下,要求車主為自己受傷賠錢,這種傷害是自己造成的,或者根本就不存在。,老人摔倒要不要扶、扶了會不會被訛,漸漸成為一大社會熱點。不少人從中看到「商機」,故意碰瓷,揮霍路人的善意;與此同時,卻有無數真正的傷者,因無人相助而離開這個世界。
  • 不是在服刑就是去"碰瓷"……男子10餘年間"碰瓷"80餘次
    ,就是在去『碰瓷』的路上。」但當趙華要從一名黑衣男子身邊路過時,男子突然向外伸出一隻手,其手機應聲落地。「沒事吧,轉彎倒是看著點後面的車啊。」趙華隱約感覺到自己的車把手碰到了男子的左胳膊。見男子拾起手機後沒什麼異常,趙華嘀咕了一句轉身離開。沒成想,男子並未離去,而是騎車尾隨趙華至演樂胡同,後將其攔停。
  • 難怪豪車遇見碰瓷的少,原因令廣大車主咬牙切齒
    難怪豪車遇見碰瓷的少,原因令廣大車主咬牙切齒如今,汽車已成為大部分家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一些投機取巧橋的人就開始從汽車上,下手撈錢,這些碰瓷者的行為,令廣大車主所痛惡,但也無可奈何當然碰瓷者也知道找合適的撈錢對象,他們一般不會對豪車下手,只會對價格在50以下的私家車下手,原因是什麼呢?一般開得起豪車的人,背景也不小,碰瓷者也會掂量自己惹不惹得起,萬一錢沒訛到,還進號子就得不償失了。豪車配置都很高,能有效地記錄更多證據,讓碰瓷者很難佔到便宜。
  • 河南一男子街頭「碰瓷」,群眾:十萬元以上的車才碰
    「碰瓷」這一詞彙,早在好些年前就一度成為霸佔網絡熱搜的熱詞,用於討論「老人倒地不起,該不該扶」這一問題的次數最多。而近日,在河南也發生了一起碰瓷事件:一大衣男子刻意走在馬路中央,專門碰瓷小轎車的後視鏡。這一時間被一路人拍攝並發布到網絡上,拍攝者聲稱:估計十萬元以上的車他(大衣男子)才碰。
  • 男子摔倒後擦傷臉部,對方給500要私了,騎手:我怕毀容
    在近日,浙江省紹興市就發生了一起這樣的案子,在一個下雨的天氣,一男子騎電動車出門時撞上了一輛小汽車。據了解,當時小汽車的車主本來是打算將車停在車庫的,在車拐彎進入車庫的時候,但是車主忘記了打轉向燈。此時,一條小路的拐彎處突然衝出了一輛電動車,車主看到後,立馬停止了進庫的行為,電動車的騎手也在極力的挽救,但是由於天氣不好,剛剛下過雨地面溼滑,所以騎手沒有操控好,以至於重重的摔在了地上。據當時的執勤的人員敘述,騎電動車的男子摔倒之後,身上並沒有受太嚴重的傷,只是臉上被擦出了輕微的傷口,身上穿的褲子也被磨破了。
  • 「碰瓷」官宣!如何跟老外解釋「碰瓷」?
    生活中,你遇到過碰瓷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發布《關於依法辦理「碰瓷」違法犯罪案件的指導意見》,《意見》第一次對「碰瓷」行為作出了準確界定,為司法實踐提供了指引。從2006年的「彭宇案」開始,老人摔倒要不要扶
  • 廣東男子碰瓷被捲入車底,肋骨被壓折,警方:系酒後鬧事
    12月6日,廣東省茂名市信宜懷鄉圩尾路口出現了一名「碰瓷」男子,從視頻中可以看到,該男子就站在路口,看到有車子駛過來,就走上去將車子攔下,向車主要錢。車主不給錢,他就趴在車上耍無賴,有的司機趕時間,為了儘快脫離,就會給他一點錢就當打發要飯的了。可是這樣該男子卻越來越猖狂。
  • 4年碰瓷30多起「碰瓷王」落網
    本報11月3日訊 一名在青島打工的男子被車輛刮擦後,車主賠了他200元。他覺得這是生財妙招,4年內多次流竄到人員和車輛密集的狹窄街道,故意蹭車倒地製造了30多起「事故」索賠。市北警方將這名已獲利6萬多元的「碰瓷王」抓獲。
  • 地面溼滑導致顧客摔倒 KTV被判賠償部分損失
    2015-02-27 15:53:21 | 來源:中國法院網北京頻道        馮女士因KTV
  • 天寒地凍 公交司機幫扶摔倒路人
    1月7日晚,武漢氣溫驟降至零下,部分溼滑路段出現結冰現象,一名騎電瓶車的男子摔倒在結冰路面上,636路公交司機嚴建明駕車經過此處,目睹了這驚險一幕,他迅速下車扶起倒在地上的電瓶車,並幫助男子一起將電瓶車推到路邊安全地帶,這驚險又暖心的一幕,恰好被車載監控視頻拍下。
  • 不願手腕被打斷 九江湖口一「碰瓷」團夥起內訌報警投案
    中國江西網九江訊 通訊員朱信顥報導:近日,湖口縣警方經過縝密偵查、串並調查和周密布控,打掉一個利用自傷自殘實施「碰瓷」詐騙的犯罪團夥,偵破系列詐騙案件6起,抓獲田某、楊某、周某、張某、石某等5名犯罪嫌疑人,扣押涉案車輛一輛。
  • 雨天過街天橋溼滑 工人加裝防滑顆粒
    本報訊(記者 李佳)近日,有網友關注到了西安市西五路交大二附院門前的人行過街天橋,此處天橋翻新重新開放後坡面較滑,網傳有多人不慎滑倒,實際情況是怎樣的呢?11月25日,記者來到了現場。 14時30分許,記者來到天橋的北邊,這裡緊鄰交大二附院正門口,翻新完成後的天橋已經面向市民開放。
  • 男子滿嘴英文鬧市"碰瓷" 訛誤工費被受騙者揭穿
    東方網6月2日消息:昨天晚上,一名穿西裝打領帶操著一口流利英文的男子在南京新街口鬧市區「碰瓷」時,被一位過路的熱心市民當場發現並報警。據了解,熱心市民兩個月前在新街口開車時曾被這名穿西裝男子以軋著腳為名騙取了200元。   「傑森,你還認識我啊?」
  • 以案釋法丨「碰瓷」可能觸犯詐騙、敲詐勒索等罪名!如何區分?
    輕微「追尾」 前車車主索賠6萬從監控畫面可以看到,一輛紅色小轎車正以很慢的速度通過路口,後車想要超越時,紅色小轎車突然剎車,於是發生追尾,警方調查發現,紅車早就等在事發路段,伺機製造事故。目前,涉案人員因涉嫌敲詐勒索罪已被警方刑拘。
  • 超市地面溼滑 老伯不慎摔傷
    商報訊 老伯到超市購物摔倒受傷,稱是因地面溼滑摔倒導致頭部撞到消防箱受傷;超市則稱老伯是因高血壓病發才摔倒。雙方各執一詞,老伯將超市告上法庭。日前,市中級人民法院對該案進行二審判決,認為該商場應承擔七成責任,賠償12萬多元。    今年66歲的曾伯2年前遭遇了一件煩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