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上午河海大學崔廣柏教授冒雨前來給我們做了《堅持綠色發展,著力改善生態環境》的專題講座。
早在一周前班主任熊老師就說,崔教授是水文界元老,他的報告會給大家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和驚喜。終於在期待中,崔教授的講座開始了。
崔教授講座的第一部分,生態文明建設,從2015年5月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開始講起,講解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理念,對水文化建設的實質、作用以及重要性進行了深入分析。二十一世紀是人和自然關係理性回歸的時代,水利工程已經從過去的單一功能轉變成一個水利工程就要造就一個風景,造福很多人。第二部分,區域發展與生態環境,講授了新時期大量的水取用後即進入社會循環,而城市化的加劇造成了洪澇積水、水汙染加劇、河流生態惡化。在這種情況下要加強社會科學研究,提升管理水平,充分認識水科學時代特徵。水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應以政府為主導,建立多學科、多部門共同參與的理念。第三部分,堅持綠色發展,著力改善生態環境。用很多案例有力的說明了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是新時期治水思路的重大轉變及戰略部署,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確立三條控制紅線,以及推行河長制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內澇已經從東部城市向西部城市擴展,海綿城市建設很有必要。另外各地在治水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例如:浙江「五水共治」,江蘇「兩減六治三提升」。第四部分,新時期治水理念的重大突破,以張家港小城河治理工程為典型講解了轉變人們的思想觀念,激發公眾的環保意識,通過生態水利、活水工程建設、河湖治理,達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崔教授的報告語言生動、內容豐富、含義深刻,整個講解過程雖然在講治水理念和如何改善生態環境,但我覺得更大意義上折射出了他做人、做事的原則、工作的精神和態度,令人深思,催人奮進。
圖1 崔教授講座現場
首先,他崇高的思想境界、強烈的職業責任心感染了我們。他多次講到作為一名技術工作者要樹立服務國家戰略、滿足區域需求從而實現自身發展的理念,這無不是讓我們要正確面對、腳踏實地,根據國家發展的大政方針,社會發展的需求和自己單位、部門的現狀去努力、去工作才能有效果、有成績。
第二,他嚴謹的工作態度、一絲不苟的工作精神震撼了我們。他為了調研河流,帶領學生早出晚歸,甚至一天都沒吃飯;為了獲取真實的調查資料,他拒絕無人機拍攝,而是堅持親自去四川,翻山越嶺到達現場去調查,他時刻告誡大家,幹水文工作要吃得了苦,要親力親為才能獲取可靠的資料,才能做出詳實的報告。
第三,他熱愛水利的精神感動了我們、為水文奉獻終生的堅強毅力鼓舞著我們。作為一名成果豐碩、資歷深厚的80多歲的水文專家,他為這次活動,親自做了312頁的PPT、一直站著做了3個多小時的報告,滔滔不絕的將自己的學識傳授給大家,中途滴水未喝…..反思我們自己的工作、學習是否也有這樣的毅力呢?
最後,崔教授講到:一個人要積極向上、造福社會、給自己的人生留下足跡,一定要珍惜現在的大好時機、樹立正確的理念、多調研多學習,為水利建設、水文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隨著水文的發展,我們現在想什麼呢?是自動化、電子化還是手機上的APP!?在日新月異的變化衝擊下,我們有時需要梳理一下自己的思想。崔教授的講座給了我清晰的答案:在自己的崗位上,發揚水文人的精神,戒驕戒躁、不忘初心、撲下身來幹好本職工作,為水文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