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道 天道 自然道:國墨創始人衛理先生作品解析

2020-12-27 中國網濱海高新
首頁 >> 書畫 >> 畫壇
畫道 天道 自然道:國墨創始人衛理先生作品解析
中國網濱海高新:www.022china.com  時間: 2009-08-24 14:11:39 
概要:人因喜好而不同,不同才精彩!因此,研究假於物的「物」也便有了無限的意義。

 
中間為衛理先生 
  

衛理作品 


  荀子云:「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人因喜好而不同,不同才精彩!因此,研究假於物的「物」也便有了無限的意義。

  楚人衛理,天賦畫工,狂喜自然,號「自然之子」,其陰差陽錯和雲南結下了不解之緣,幾十年的自然沁潤,幾十年的心摹自然,幾十年鍾情於書畫之間,於是,他終於解構了「物」之於他的偉大意義。其善假於物之功終於有了兩座高峰:一為書法,一為繪畫。

  藝術是人類心靈的高級歸宿,繪畫和書法是藝術的兩大法門。得一法門都會終身受益,衛理不經意間完成了畫家和書法家的雙重統一,其書法氣象萬千、靈動多姿,富有旺盛的生命力,絕非在點線之間玩質量的書匠所為,而是將心中的氣象和境界用高度抽象的線條和墨色去詮釋,因此,其書法被賦予了生命和生機,這是艱難的藝術飛躍,個性率真的衛理先生卻成功地顛覆了畫家書法功底薄弱的集體毛病!古往今來的傳世畫家都是書畫統一的大家。衛理的天性能夠在書法線條裡釋放,並且表達出來的意境又是那麼無法理解和道法自然。因此,其藝術才有了神秘感。其次,衛理的畫更是將其崇尚自然、演繹自然的心境演繹到極致。

  彩雲之南的想像力和滇池、洱海、玉龍雪山、香格裡拉、熱帶雨林、春城昆明等名字和生態玉溪緊緊相連。

  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有一個崇尚自然的、追求天人合一的不速之客,他就是藝術家衛理先生,在90年代初,他因痛恨人與自然的疏離,選擇了彩雲之南、在蒼山白雪、洱海明月與西雙版納流連了八年。他好集奇石、也好養各種藤根,用他的話說:那都是生命的物體,在幾百年乃至上億年的歷史長河中,它才是歷史的見證物!有的在大自然的變遷之中,琢成了玉,人類把它變成了珍寶!人與大自然相比又是何等的渺小,又是何等的神奇!這就是人與自然的關係,這也就是心物對應的神奇。正如陸機所言「遵四時以嘆逝,瞻萬物而思紛。悲落葉於勁秋,喜柔條於芳春。心於懍懍懷霜,志眇眇而臨雲。」衛理就是這樣以哲人式的善思、善悟,在孤獨中思考,在冷靜中超越自己,並最終悟出了畫道、天道和自然道。

  藝術大家沒有閱歷是不可能完成心靈突破的。衛理是個見首不見尾的人,忽焉南國,忽焉漠北,忽焉國內,忽焉海外。頗似遊走四方的遊腳僧,又像個駕著大篷車的茨崗。他生活得很隨意,很自在,完全遵從本心本性的安排。

  觀其書畫亦如其人,率意、天真,真性情,思路遊走於傳統與現代,隨意與掌控之間;筆墨酣暢於寫與潑的大化之中。狂歌醉舞般的線條,如虯曲盤繞的藤蔓,滋生蔓延,無章可循,卻合自然之理;無法可依,卻自持家法揮運。衛理有意無意表達了易經的生生哲學。易學籠罩下的儒道釋及其禪宗哲學、美學為根基的藝術思想,尤其道家的哲學,貫徹於中國畫的發展創造過程,成為畫家的主體精神之依託。甚至成為中國藝術之魂靈。直指天地之心,酣然飽餐生命的喜悅,怡然體悟萬物與我為一的齊物論思想,盎然與大化同流,進而流露性情於畫面,或凝聚筆墨之中,宣暢與自然和諧的創造生機。這是文人畫的正脈嫡傳,奇妙的是,衛理無師自通般暗合著這無法通透的千古玄機。

  如果一個畫家喜歡的是事物的天然本色,自然的生機和天然的風趣,那他就自然在他的筆墨中流露出天真的妙趣。鳥語蟲聲,總是傳心之訣;花英草色,無非見道之文。畫家若天機清澈,胸次玲瓏,當觸物皆有會心處, 衛理的畫面讓我們能看到如此妙境!

  著名美術評論家李起敏說:「衛理之畫,筆不到意已到。得趣不在多,會景不在遠。八大深會此道,而石濤終生卻未解此中三昧。衛理不臨八大之筆墨,卻得八大之意趣,入八大之真如,善哉!」

  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說:「衛理那跳躍而不失凝重的線條,就像來自遠古大自然的一種深遠的呼喚。那取意於藤根的筆法更像在中國這塊大地上盤恆了千秋萬載的文化之根!」

  今天,我們想要祝賀的是,衛理終於修成正果,找到了藝術的密碼,找到了書法的精髓,找到了畫道自然的法門,找到了書畫共舞的玄機,找到了天人合一的技法和道法。我們堅信,其前瞻性的畫道思想和天人合一般的作品必將被時代銘記。

  天才和天賦永遠是個藉口!對於成功者和非成功者都是平衡的理論,衛理的天才和天賦是有道理和路徑的,因為他聚焦書畫,矢志不渝,正是這份執著,他開啟了心智,找到了他心中潛藏著的藝術慧根,因此,其書畫藝術的自然力量將和自然交相輝映。

  感恩自然,感恩長於斯的衛理以藝術家的多情和畫家的實力萌發了「畫法自然」的匯報展,12年的遊子之心便賦予了一種特別的畫意、詩意和情意,在祖國母親60華誕之際,自然之子回歸自然,愛國之子祝壽母親就多了一個佳話和故事。

 
[推薦] [收藏] [列印] [關閉]
 
 

相關焦點

  • 電視劇《天道》中「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的解析
    自己的觀點:「這句話的意思是,神和道就是一回事,沒有區別。神就是道,道就是神。此兩者同出而異名。道法自然,指的是道的根本就是自然規律。
  • 會意水墨畫與風水禪意畫創始人王廣然作品被百餘國家收藏
    這位才氣逼人、個性非凡的藝術家就是著名畫家王廣然先生。王廣然,字:九省,號:水墨齋主,藝痴先生,黑龍港河居士,白石門下弟子,會意水墨畫創始人,中國風水禪意畫創始人。畢業於中國書畫函授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廣然藝術館館長,中國畫院畫家,出山網藝術顧問,美協國家級會員,中國書畫藝術百傑,中華文化名人。
  • 美術研究|畫物畫景本質都是在畫氣、畫一、畫道;道無情,人有情
    龐先生深愛中國傳統藝術,長期做中西藝術比較研究,他的大部分作品誕生於20世紀三四十年代,他是中國現代美術的奠基者,中國現代繪畫社團決瀾社的創始人,中國現代設計學院——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締造者,他是個偉大的藝術家、教育家、設計家。是他把我領進了中國傳統藝術的大門,為我的藝術道路奠定了根基和趨向。
  • 究竟什麼是「道」?
    諸子百家、三教九流都講「道」,但尤以道家講得最多、最深刻。據統計,在道家創始人老子的《道德經》(通行本)中,「道」字一共出現了73次。當然,它們有多種含義,並不都具有哲學上的意義。「道」還具有「無名」和「樸」的特徵,也就是說「道」是原初的、未分化的本體。而且「道法自然」,即「道」純任自然,本來如此。
  • 孔子與老子「論道」,一是以「禮」入道,二是以「自然」入道
    孔子和老子同為春秋戰國時期的人物,他們分別是儒家和道家的創始人。後世流傳的兩部經典,一本是《論語》另一本是《道德經》,對人類社會產生了非常大的幫助。後來,他聽說老子的知識非常淵博,經過多年的學習研究,已經領悟了「天道」,於是向老子請教關於「禮」的學問。孔子來到周朝的都城洛陽,老子見孔子來訪,便主動問他:「我聽聞,你如今已經是北方有名的賢者,但不知你是否已經掌握了天道?」孔子說:「不曾聞得天道,我以仁、禮追求天道,到如今還是沒有悟到。」老子又問:「你是用什麼方法尋求天道的呢?」
  • 天道酬勤,大易孝義—— 著名易學專家劉孝義先生來西安講學
    清明小長假期間,中華伏羲文化促進會常務會長、原天水市政府辦公室主任、著名易學專家劉孝義先生一行五人,於4月3日至4月5日來西安古都遊覽講學,為陝西易學界的專家學者傳經送寶。陝西省周易研會會長李耀堂先生、副會長張新德先生、易學專家卞偉光先生、易道堂主劉易林先生出席作陪。
  • 怎麼解讀老子的「道」?後世哲學家們吵瘋了!
    據統計,在道家創始人老子的《道德經》(通行本)中,「道」字一共出現了73次。 當然,它們有多種含義,並不都具有哲學上的意義。 而且「道法自然」,即「道」純任自然,本來如此。 又說「道衝,而用之有弗盈」(第四章),即「道」是空虛無形的,但它的作用卻無窮無盡。
  • 德慧先生與道慧先生文化書院【10/02】
    養心 | 只要靜一下心 人人都有自然智慧,關鍵在於你發現了沒有。 山林子先生是中華自然道德智慧文化教育學說的創始人和踐行者。
  • 歷史上孔子三見老子,老子三段話,道盡天道玄機,令孔子羞愧不已
    孔子恍然大悟,說道:「先生的話使我茅塞頓幵。天下之人都高高在上,只有水處在下方;天下之人都喜歡安逸,只有水處於艱險;天下之人都喜歡潔淨,只有水處在汙穢之中。水趨向的處境都是天下人厭惡的,所以沒有人能與之相爭,這就是最高境界的善。」老子接著說:「孺子可教啊!
  • 天道古琴證長生,他是我的道
    凌宵寶殿內頓時議論紛紛,一名身穿戰袍的神將憤怒起身直言道:"一群無知的刁民竟挑戰天威,我願下凡懲界他們,請仙帝敕令″。昊天仙帝起身沉思半響,沉聲道:"仙界如今戰亂仙起,魔仙兵隨時都會大舉討伐,此時進攻人界為時尚早″。
  • 論天道『承負』!品自然之道!
    它比『因果』高明,因為它是『命運之道』。」之前說的魚、樹,好人遭災等,為什麼會發生呢?這就『命運』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宿命論。講這個道理前先講解下《道德經》第六章帶大家感受下『自然之道』![原文]穀神不死 是謂玄牝 玄牝之門 是謂天地之根 綿綿呵 其若存 用之不堇。
  • 農家的筆墨之道——金山農民畫創始人陳富林和他的子女們
    在上海,陳富林是公認的金山農民畫創始人。倘若沒有他,雖不能說就一定沒有了金山農民畫這一民間藝術,但這一民間藝術的成熟與推廣完全可能滯後好多年。他所在的金山區楓涇鎮中洪村不僅可能與「金山農民畫發源地」的美譽失之交臂,更不可能名揚中外。
  • 《天道》:人生至誠,天之道也
    中庸有云: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者。誠,就是守善之道,唯天下之至誠,一為天下能盡其性,悟守至誠之道,就可以預知未來之事,可以趨吉避兇,這樣的忠厚風格就是君子厚德載物的狀態。
  • 《天道》:丁元英送給芮小丹的禮物,其實是關於得救之道的思考
    《天道》這部電視劇由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這部作品的主線就是格律詩扶貧公司,而擺這個局的人是丁元英。當芮小丹和丁元英確定關係之後,芮小丹晚上便開著車,將丁元英帶到了一個田壩上面,望著貧窮的王廟村,芮小丹提出想讓丁元英給自己送一個禮物,在王廟村寫一個神話。
  • 苟東鋒 | 儒家之「道」是否「可道」?——兼論張載氣學中的「道」與「名」
    這實際上是從道家「道」與「名」的關係入手,主張「性與天道」難以表之於文章書籍,就像「道」不可「名」一樣。此後,何晏表述了類似看法:「性者,人之所受以生者也;天道者,元亨日新之道也;深微,故不可得而聞也。」皇侃和邢昺則延續了這種說法,所謂:「言孔子六籍,乃是人之所見,而六籍所言之旨,不可得而聞也。」「不知所以然而然,是其理深微,故不可得而聞也。」
  • 愛本是道,而道不可尋
    道有三十三重天,一重一翻篇,一重一人間。境有而界,謂之境界,一(重)天一境界,故有三十三。以心為本,亦愛營心天亦有道,道本為心,本我之心,求我之道,構之愛心。天有三十三,人有九重天。四重天: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人生苦短,天道悠遠)以天為法,以德為行,以道為宗。與物變化而無所終窮,精充天地而不竭,神覆宇宙而無望,莫知其始,莫知其終,莫知其門,莫知其端,莫知其源。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此之謂至貴。
  • 什麼是道?道家的道和儒家的道有什麼不同?
    其實,儒家和道家哲學的區別,我們看兩位創始人的人生經歷,就可以大致看出二者之間的區別。儒家的創始人孔子,一生棲棲遑遑,周遊列國,追求人生自我價值的實現,他想搞政治,來恢復周禮,實現天下大同。雖然他搞政治的夢想失敗了,但是他還是知其不可而為之,決不放棄自己的夢想。這代表了儒家積極進取入世的人生觀。
  • 苟東鋒:儒家之「道」是否「可道」?——兼論張載氣學中的「道」與「名」
    [2]這實際上是從道家「道」與「名」的關係入手,主張「性與天道」難以表之於文章書籍,就像「道」不可「名」一樣。[3]此後,何晏表述了類似看法:「性者,人之所受以生者也;天道者,元亨日新之道也;深微,故不可得而聞也。」[4]皇侃和邢昺則延續了這種說法,所謂:「言孔子六籍,乃是人之所見,而六籍所言之旨,不可得而聞也。」[5]「不知所以然而然,是其理深微,故不可得而聞也。」
  • 道法自然,道無處不在
    道法自然,道就是自然的規律和法則。道生天地、天地生萬物,所以萬物中都有道。孤陰不生、獨陽不長;陰陽相濟、相生相剋、相反相成:陰極而陽、陽極而陰;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天和地是最大的陰陽,天地生萬物、而後才有萬物生萬事。可見,人體也就是一個小宇宙。因此,上古時期的伏羲遠取諸物近取諸身而作先天八卦。用數字試舉一例:因為單數是陽、偶數是陰。
  • 從老子的「天道觀」闡釋「為學日益為道日損」的具體含義。
    「道」是老子第一次提出的新概念,他是非常困難的、勉強得不得已把某些先天地生的、無狀之狀的、無物之象的、大到太極的又小到無極的那個東西稱之為「道」的。它有以下特點:無為無意志、混沌自然、循環往復、看不到摸不著、是宇宙一切的「宗」。